陡斜的上下山路段,令人雙腿發軟,是非常具挑戰性的一段。 由金夫人馳馬徑走進彷彿不見天日的深谷,經過幾道古樸的英式石橋,觀賞過香港仔水塘後,接著便可欣賞港島南區的海岸和汪洋。 這段路徑開揚平坦,上山的坡幅亦不大,適宜闔家暢遊。 港島徑曾獲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選為全球十大最佳城市遠足徑。 港島徑第五段 全長五十公里,貫穿港島五個郊野公園、七個水塘,沿途青山綠水,風光旖旎,更是生態豐饒。 如曾特首的藍天行動取得空前成功,空氣污染大幅改善,屆時站在這裡,天天也可清楚看到遠處的獅子山、藍田建築物、五桂山等,所以非常推介港島徑第一段。
經過林徑,繞過石碑山後可盡覽大潭灣的景色,沿途經過爛泥灣和土地灣等充滿漁村風味的海灣。 港島徑第五段2025 港島徑分八段,多段路徑均獲CNN旅遊網站推薦為最佳新手遠足路線,三十分鐘內可往來市區,與繁忙都市只是咫尺之隔。 置身生態盎然的港島徑,眺望繁華的維港景緻,都市與自然交錯,可說是香港的獨有景緻。
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第六段
再走一段,會看見路旁一棵大樹,樹幹分支逾十處,不禁令人讚歎自然之奇。 走到港島徑的最後一段,沿途是美不勝收的山海景觀,絕對會令大家忘掉疲憊。 山滄滄,花茫茫,1至2月正值山蒼樹(Litsea cubeba)的花期。 山蒼樹又名「木薑子」,花朵精緻嬌小,密密麻麻的盛開著,煞是漂亮!
此徑各路段的支徑及退出點極多,但沿途都有指示。 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遊走於繁華都市旁的郊野中,對比強烈,是一道獨特的長途遠足徑。 牠喜歡棲息在溪流岸上的乾燥地方,如樹根或石縫間,亦會鑽洞藏身。
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第4段
幼蟲食用有毒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因此成蟲身體會帶有毒素,是對抗天敵的最佳武器。 再往下走,在分支右轉(左走可往大潭峽),途中窺見大潭上水塘。 要沿港島徑走應右轉,拐一個灣,再在下一個分支直走(右走可往陽明山莊)。 走過一段車路,看見左方木製的港島徑指示牌後,便要轉泥徑進林,一直沿徑而走便可抵達大潭道,完成港島徑第六段。 港島徑第五段 路徑初段沿著大潭篤水塘方向下走,未幾經過兩旁以楠樹為主的路段。 這段路的林木樹幹高大,樹冠亦寬,令夏日暑氣大減,因此被稱作天然的「冷氣走廊」。
- 由於大風坳沒有車輛可達,如要行走港島徑第六段,須由鰂魚湧上走或經第五段續走。
- 陡斜的上下山路段,令人雙腿發軟,是非常具挑戰性的一段。
- 這道環繞著太平山山腰的步行徑依山而建,位置優越,可環視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而路上古舊的街燈與石椅都甚具特色。
- 蕈菌是腐生生物,主要以分解動物屍體、排泄物和枯萎植物,獲取營養。
- 牠的外表像放大版的螞蟻,幸好有一身金屬藍黑色,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生輝,纔不易看漏眼!
- 蛇類喜歡蔭蔽、潮濕的地方,也有些蛇類居於水中。
第五段由黃泥涌峽出發,沿大潭水塘道到達陽明山莊後攀上渣甸山,再經畢拿山的石礦場、攀上畢拿山後下抵大風坳。 港島徑(英文:Hong Kong Trail)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的遠足徑,於1985年4月1日啟用,全長50公里,共分為8段。 港島徑第五段2025 起點位於山頂爐峯峽,而終點則為石澳大浪灣。 每年綠色力量都舉行綠色力量環島行,為香港環境教育工作籌款。 打爛埕頂山(英語:Shek O 港島徑第五段 Peak,意即「石澳山」,又稱「龍脊」)是香港一座山,高284米,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石澳郊野公園內。
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 全走
如果與牠們相遇,不用驚慌,應保持冷靜,靜靜後退離開便可。 港島徑第五段 沿布力徑走至聶高信山以南的山腰,這裡連接著南風道林地的一大片成熟樹林,孕育了繁多的植物品種。 港島徑第五段 就算在冬季,也可見到花兒盛放,爭妍鬥麗,當中的香港茶(Camellia hongkongensis)是一大看點。
- 沿布力徑走至聶高信山以南的山腰,這裡連接著南風道林地的一大片成熟樹林,孕育了繁多的植物品種。
- 第四段由香港仔水塘道出發,途經金夫人馳馬徑後沿中峽道上山,經中峽觀景臺後沿金馬倫山山腰和布力徑直行至黃泥涌峽。
- 山滄滄,花茫茫,1至2月正值山蒼樹(Litsea cubeba)的花期。
港島徑第六段以下降及平坦的路段為主,非常容易行走。 由凌宵閣開始,往西高山的一段盧吉道,是意想不到的美麗。 記得第一次行走這條山路,站在路旁觀看,那一望無際的維多利亞港,及其兩旁的港島及九龍半島壯麗景色,展現眼前。
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
04年11月時代週刊亞洲版也稱香港的龍脊為亞洲區最佳的市區遠足徑。 港島徑第五段的路段多屬泥徑或梯級,上落差較大,頗為費勁。 沿途的觀景點的位置上佳,可飽覽大潭郊野公園內的大潭谷及大潭上水塘,可惜路經的畢拿山石礦場卻如郊野中的一道疤痕,略嫌不足。
港島徑第五段: 第五段
由大風坳出發,隨柏架山道南行下山,穿梭於密林之間,盡享山色。 經過大潭水塘後,在近大潭崗的分叉路時,尋找靠左的小路,經過大潭崗北面後便到達大潭道。 港島徑第一段初段的路線平緩易走,沿途空氣清新,綠蔭處處,更可盡覽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港島徑第五段2025 下降至薄扶林水塘的山徑後林蔭較多,周遭視野亦相對受阻。 沿徑一直行走至夏力道與克頓道交匯的休憩處,可稍作休息。
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第5段
下降至山坳,大潭翠谷更是一覽無餘,下瀉的山谷引導著您的目光直奔遠處的大潭上水塘。 隨後上攀一段石級,走過了小馬山的路口,很快便可上走至畢拿山,飽嚐更為寬遠的景緻。 最後急降約600級天梯至大風坳,完成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第3段
在此右轉行走夏力道(左方可走回山頂廣場),便會到達下一個休憩點。 隨後接港島徑指示牌所示的方向踏石級下降,走過西高山西坡,再下降至配水庫,再左走與薄扶林家樂徑重疊的山徑。 沿徑而走,最後走至薄扶林水塘道的水泥車道,完成港島徑第一段的行程。 走到港島徑的終點,可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浪灣景色,享受海風迎面吹來。 在沙灘上,可以找到果實形如菠蘿的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又名「假菠蘿」,是香港常見的海岸植物。 它的葉片表面有厚厚的角質層,能夠防止水分在猛烈陽光下大量蒸發,又有長長的氣根,幫助抓緊泥土,讓它能在惡劣的海邊環境中茁壯成長。
港島徑第五段: 第一段
由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之間的一段山脊路,因為高低起伏如龍的骨脊,所以稱為「龍脊」。 打爛埕頂山之山頂 港島徑第八段經過此山,遊人可以在這裏觀賞石澳、大浪灣,甚至東龍洲的優美景色。 2019年4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選了龍脊為全球最佳23條遠足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