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壓力大,肩頸痠痛的患者愈來愈多,林立峯表示,頸部及上背部疼痛有許多原因,包括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頸椎椎間盤突出、上背部筋肌膜發炎、長期姿勢不良以及不當施力引起的外傷等,稱為「肩頸症候羣」。 耳鼻喉科門診中,慢性咽喉炎也是常見喉嚨痛原因,而慢性咽喉炎與胃酸逆流關係密切。 施佑蓁醫師說明,這種病人往往先在診所就醫,服用消炎藥後症狀未徹底改善,於是再到大醫院求診,大多具有類似生活型態,包括易打嗝、胃脹氣、愛喝咖啡、茶葉、汽水、手搖飲、醋酸飲料;喜歡喫甜食、蛋糕、辛辣等重口味。 與腫瘤引起的喉嚨痛相比,這類喉嚨痛患者喫飯不成問題,聲音沙啞症狀時好時壞,可由病史、生活習慣初步判斷。
另外,要紓緩喉嚨痛蜂蜜鹽水十分有效,患者亦可透過喉嚨痛穴位按摩,而令情況有好轉。 第三,要保養聲帶減少大叫,如職業需要多講話者,會建議多練習腹式呼吸,學習丹田發聲,令聲線自然鏗鏘有力。 但若伴隨其他症狀(如患傷風感冒),或喉嚨痛長期不康復,會建議求診找出病因,對症治療,不要只靠喉片。 要留意的是喉糖內有添加糖份,或會因不知不覺多喫而攝取過多糖份。 喉嚨痛後頸痛2025 喉嚨痛後頸痛2025 另外,若痰多也不宜多食喉糖,免得惹痰生濕,而誘發和加重咳嗽。 喉嚨痛可單側或雙側發作,就算雙側發作兩邊疼痛程度亦會不一。
喉嚨痛後頸痛: 喉嚨痛的常見原因
國外研究發現,許多急性會厭炎的患者,本身就同時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感染疾病…等其他問題。 日本的研究則提到,年長者、男性、肥胖、糖尿病、肺炎或會厭軟骨有囊腫的人,病情可能會較為嚴重,需要特別留意,以及更積極追蹤呼吸道阻塞的狀況。 喉嚨痛後頸痛2025 關於這個疾病,較為貼切的名稱應該為「急性聲門上炎」(Acute supraglottitis)。 聲門就是聲帶附近的氣管入口,在這上方除了會厭軟骨外,還有其他構造(如杓狀軟骨、咽喉黏膜…等等),這些構造都有可能發炎腫脹,造成喉嚨痛或呼吸困難。 急診來了位88歲老人,喉嚨痛好幾天,且進食困難、呼吸喘、脖子腫脹。
同時,還常伴隨有下列症狀,就要注意這些不適問題,可能都是因頸椎失調所引起,應釐清原因,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對症調理較有保障。 喉嚨痛後頸痛 所以只要維持吞嚥動作必經的腦、脊神經和頸部肌肉組織等上述任何一個部位、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等症狀的發生。 尤其是,現代人日常生活離不開手機、電腦、平板等3C產品,在長時間低頭、駝背姿勢不良,頭部脊椎處於前移狀態下,非常容易造成頭部前移,使頸椎前曲曲線改變,讓頸部肌肉組織僵硬、緊繃等問題找上門。 施佑蓁醫師建議,平日飲食均衡、作息正常、睡眠充足、注意口腔衛生,可幫助避免感冒引起喉嚨痛。 另外可以補充維生素C、鋅等礦物質與維生素,維持身體抵抗力。 抵抗力不佳族羣如老人、幼童、睡眠品質差者,較易感冒過久,導致如鼻竇炎、中耳炎、肺炎、腦膜炎等併發症。
喉嚨痛後頸痛: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經常低頭使用手機、長時間使用電腦、長期揹著過重的揹包、不當的健身方式,長久下去都會令頸部肌肉變得繃緊,以致不適。 至於大多數人都有過的「訓矮頸」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睡覺時頸部維持住不正確姿勢,令肌肉長時間拉扯和收縮,引致隔天頸痛出現。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兼任主治醫師李國鴻指出,常見喉嚨有異物感疼痛可能原因有喉部急性感染、喉嚨下嚥部長腫瘤、胃食道逆流或是慢性咽喉炎。 喉嚨痛後頸痛 透過醫師看診、內視鏡檢查若都沒有發生異狀,屬於不明原因疼痛,則建議病患透過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找出疼痛原因。 所以為了避免大家將病症成因混淆而延誤治療,張軒彬博士呼籲,民眾若發現自己除了常有喉嚨緊繃、吞嚥困難的問題外。
- 確認喉嚨痛是否是因會厭發炎引起,還是眼見為憑最準確。
- 北市聯合醫院耳鼻喉醫師餘育霖指出,感冒、流感、扁桃腺炎、咽喉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病症,感冒有時不用喫藥也會好,症狀通常較輕微,患者多休息就有可能自行痊癒。
- 蔡耀德表示,可利用少量多次的喝水方式補充水份,反覆濕潤喉嚨,達到局部緩解效果,也可搭配清淡飲食,避免喫麻辣鍋、太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就能舒緩喉嚨不適。
- 患者通常會感到單側頭痛,痛處多由後枕延伸至顳部(耳朵對上)、前額或眼框。
- 臨牀上有女性病人沒有抽菸、飲酒、喫檳榔等習慣,卻因斷牙未處理,在口腔中反覆摩擦導致黏膜潰瘍,最後演變為口腔癌。
- 不過一般人日常保健可多按摩風府穴,改善頭頸血液循環。
【本報臺北訊】小感冒常引發喉嚨痛,但若當疼痛感延伸到一邊頸部,甚至痛得無法轉頭,可能要擔心已經引發細菌感染。 醫師表示,出現頸痛症狀須警覺,可能罹患「雷米爾氏症候羣」,嚴重會致死。 蔡耀德醫師:如果懷疑魚刺有哽到的狀況,第一時間絕對避免去催吐,避免催吐!
喉嚨痛後頸痛: 喉嚨痛不等於感冒! 一張圖辨別四種「喉嚨痛」疾病
但如果拖延到很痛時纔去看牙醫,嚴重的便要拔掉壞牙換上假牙。 但當脊椎問題變嚴重時才求醫, 很大機會要用手術處理,除了要承擔手術的風險外,手術後也需要一段長時間的物理治療才能康復。 發現中頸部有腫大的淋巴結,則需檢查下嚥及喉部聲帶、甲狀腺等,注意有無伴隨吞嚥不適、進食逐漸困難、聲音改變、呼吸不順等症狀。
喉嚨痛後頸痛: 脖子出現小腫塊,恐怕是癌症上身?專家解答:淋巴結腫大這麼久沒消,一定要注意
缺乏鐵質及維生素或長期暴露在污染的環境均是下嚥癌的誘因之一。 喉嚨痛後頸痛 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治療或化療、手術加放射治療或化療、手術後復康訓練等。 波蘭一名男子因長期都有便祕問題,沒想到卻聽信偏方,將一整條活的鰻魚塞進肛門,…
喉嚨痛後頸痛: 醫生偏心「別人看診特別久」!婦產科名醫曝真相:最好一下就出去
這是段辛苦的過程,畢竟面對這麼嚴重的感染,稍微一個掉以輕心,病程就可能拉得很長,甚至出現併發症,所以要靠病患、家屬和醫師共同努力,才能順利度過。 下嚥癌發病位置在喉部,手術切除,尤其是接受全喉切除的病人,無論吞嚥、說話、呼吸都改變了,所以需要接受一連串的康復訓練,包括學習吞嚥、學習發音、造口呼吸、學習改善嗅覺和味覺的方法、定期覆診、培養積極情緒。 這些康復訓練是要幫助病人盡快重過正常生活,病人應努力配合。 方式1:找一面乾淨的牆面,把頭部、背部、臀部及腳跟4點貼牆,將下巴往內收,同時感覺頭頂向上拉,眼睛看下方。
喉嚨痛後頸痛: 舒緩喉嚨痛的方法
要特別注意的是,加濕器一定要定期換水和清理容器,否則會造成細菌滋生,釋放出來的霧氣反而會加劇過敏和哮喘症狀。 杜育才指出,在調整姿勢、復健、運動後,若仍不見明顯改善,才會搭配口服藥物、物理治療、針灸、激痛點注射、增生療法及神經阻斷術等治療。 做法:立正站好或端坐於椅子上,將頭部向左側慢慢下壓,停留5~10秒,接著將頭轉正。 反覆重複上述動作3~5回,有助於放鬆肩頸肌肉,但要切記脖子動作時不可繞圓圈,以免造成頸椎負擔。
喉嚨痛後頸痛: 急性會厭炎會出現什麼症狀?
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張軒彬表示,從醫學角度來看,造成吞嚥困難、喉嚨不適等症狀發生的原因有非常多! 雖然吞嚥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事實上它需要人體腦神經、頸椎神經兩者完整的神經系統,以及頸部週邊肌肉組織的相互協調,纔有辦法順利完成。 營養師宋明樺和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明欣醫聊事》分享,先前曾經接到朋友詢問,自己喉嚨爆痛,但怎麼快篩都是一條線。 對此,醫師提到,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出現喉嚨痛問題,因為口腔是接觸飛沫病毒傳染的第一道防線,為了不要讓病毒進入,身體會將白血球集中,此時喉嚨紅腫熱痛的症狀,就成為身體的防禦機制,也意味著第一條戰線已經展開。
喉嚨痛後頸痛: 醫師 + 診別資訊
並養成每工作50分鐘到1小時就起身動一動的習慣,舒展一下緊繃的肌肉、關節。 另外,使用手機時,盡量避免低頭,而是將手機舉到和眼球平視的高度使用,也都有助預防頸椎失調的發生。 林志勳也說,出院後暫時只能喫流質及柔質食物,不要用力咳嗽、少大聲說話,並且在1~2個月內禁止劇烈運動,比如跑步;而進食後也要小心清潔口腔,同時也要避免在這期間內感冒。 王建翔醫師建議,長期使用電腦的民眾,注意不要同一個動作維持超過20分鐘,讓自己頸部與肩膀能放鬆,適時的左右擺動頭部、聳肩和旋轉頭做好脊椎保健。 李醫生說,為了找出背後原因,他會先向病人查問痛楚特徵,例如只是輕微的不舒服? 喉嚨痛後頸痛2025 ● 腫塊是「硬的」:惡性腫瘤裡面充滿癌細胞,大部分摸起來會是硬的。
喉嚨痛後頸痛: 緩解咽喉痛、頸部不適
類型②:則是受涼、吹到冷風,使皮毛、血管收縮,害血液循環變差,造成肌肉緊繃導致,通常只要注意保暖、避免頸項著涼就能改善。 喉嚨痛後頸痛2025 類型①:肩頸痠痛,常在低頭族身上發現,主要和長期處於壓力、緊張情緒下過度聳肩;以及因姿勢不良、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讓肌肉緊繃引起有關。 有部分會厭炎會形成膿瘍,使得會厭像顆水球般,若嚴重影響到呼吸道通暢,可考慮在全身麻醉下,利用喉直達鏡進行膿瘍切開引流手術,幫助消腫,並預防復發。
喉嚨痛後頸痛: 頸痛護理方法3. 改善生活習慣
折騰多月,最後真兇終於現形,原來她因甲狀腺發炎而誤以為是喉嚨痛,期間她體重急跌,相信是甲狀腺炎引致「甲亢」的典型病徵;而她的頭痛,亦是甲狀腺炎痛楚放射出來的後果。 「那時我的狀態很差,晚上因喉嚨痛而睡不好,痛醒後又無法再入睡,翌日上班沒精神,加上始終未能找出病因,人生好像沒有希望似的,心情很灰。」徐小姐說。 可以用金銀花顆粒, 牛黃清心片, 調節好飲食, 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若咽喉或氣管狹窄,吸氣時就會出現此聲音,通常在較遠的距離就可聞及,亦有時候僅在深呼吸時可聽見。 利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或洗個熱水澡讓吸入的水蒸氣滋潤呼吸道黏膜,這樣做可以讓鼻子的黏液順利排出,疏通被阻塞的鼻道。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第二是頸部紅腫的喉嚨痛,可能是蛀牙問題沒處理,造成齒源性的深頸部感染,都需就醫治療。 簡文仁理事長表示,若民眾脖子疼痛、不適部位明顯集中在前頸,則千萬不要拖,應第一時間就醫,確認發生原因、盡早治療較有保障。 但如果是後頸緊繃、疼痛者,則可以試著做上述3個伸展動作、改善不當姿勢,看看是否有改善。 不過,如果症狀持續發生,且伴隨有頭暈、暈眩、耳鳴等異常問題、長達1~2天未見改善,就建議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釐清問題。
喉嚨痛後頸痛: 感冒引發頸痛 輕忽恐致命
此時,耳鼻喉科醫師通常也會在一旁,全副武裝待命,當所有插管方式都失敗時,就需要執行救命的最後一招「氣切」。 「醫師,這裡有一位 45 歲男性,喉嚨痛兩天,現在呼吸有點困難,請你們來看一下。」在趕往急診的路上,腦中已浮現幾個可能答案,這是耳鼻喉科醫師值班最不想遇到的棘手問題之一。 Derek Yeung為註冊物理治療師,擁有超過14年經驗。 Derek深信預防勝於治療,因此他臨牀工作的重心亦由以往的Rehab(復健)逐步轉移到Prehab(預健)方面,希望減低客戶受傷及痛症發生的機會。 Derek除了擁有物理治療學學士及針灸學碩士學位外,同時亦有臨牀普拉提導師、健身教練、運動貼紮導師及水中健體導師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