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午 7 時,強烈熱帶風暴馬鞍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310公里,即在北緯19.9度,東經115.6度附近,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28公里,大致移向廣東西部沿岸。 機場天氣預報並表示,本港時間週四正午 12 時至晚上 8 時,期間間中吹東南風,風速達每小時 25 海里(46 公里),屬強風程度,當中陣風達每小時 八號風球標準2025 35 海里(64 公里),屬烈風程度 。 天文臺就此回應,「本港每小時雨量並未達到發出較高暴雨警告的標準」,至早上11時左右,本港東南面始有強雷雨區集結和趨匯聚合併,預料會移向本港並影響廣泛地區,雨勢可能持續,方纔於早上11時20分及11時45分,先後發出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
- (3+1)10天文臺實施新熱帶氣旋分級制度,原有「颱風」再分拆為「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
- 自1970至1981年以來,首次連續12年發出八號信號(2011年-2022年),成為自1946年有紀錄以來連續最多年發出八號信號的年份之一。
-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 自1917年創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數字系統後第5次、1946年以來惟一一次跳過九號信號,由八號信號直接改掛十號信號。
- 熱帶氣旋浪卡和它帶來的「假期」和「八號風球」已遠離本港,天文臺在深夜發文,與大家回顧並解釋這個近60年來距離香港最遠的8號風球。
當熱帶氣旋距離香港較遠時,與其相關的外圍雨帶偶然會橫過本港並帶來狂風,導致短暫時間有四個或以上的參考測風站錄得風速超過3號或8號信號指定的風速下限。 由於預料在雨帶掠過後風勢不會持續,天文臺一般不會發出有關信號。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吹強風,持續風力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11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三號強風信號發出後12小時之內,海港附近區域的風力普遍會加強。 勞工處發言人指,在特殊情況下,如必須安排僱員在惡劣天氣下返回工作地點當值,僱主應預先與他們商討當值安排及應變措施。 在八號或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時,如公共交通暫停或只提供有限度服務,僱主應為僱員提供安全接送往返工作地點的服務,或向他們另外發放交通津貼。
八號風球標準: 美國領空發現偵察氣球 鄭明典:臺灣出現過2次
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八號風球標準2025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鬱的各地地方特色。 然而,近年來電視臺及互聯網能夠即時又準確的播報天氣,信號站也漸漸成了擺設。 2002年,最後一個訊號站關閉,實體風球的時代正式結束,“懸掛”一詞卻留了下來。
從1983年起,央視春晚這枚凝聚了十幾億中國人親情與鄉愁的符號,已經成為幾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 受了樹影移動與山崖上滴泉的啓發,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和漏壺,用來測定時間,於是便有了萬年曆。 如果一年有閏正月,原則上春節是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
八號風球標準: 春節民俗類別
至於九號和十號風球分別表示影響香港的烈風/暴風將會增強和香港風力持續達颶風程度,一般只會在強烈熱帶風暴或颱風非常接近香港時(例如100公里內)才會發出。 假如風眼掠過香港,香港風力及風向會急劇轉變,不當風的地方會突然變得當風,市民不應鬆懈。 當颶風減弱時,天文臺會由十號風球改發八號風球,而不是九號風球。 天文臺在此情況下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令市民誤以為通常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生效時風勢微弱,市民紛紛外出,甚至在岸邊追風。 例如在2015年颱風蓮花的案例中,由於預測蓮花以颱風強度正面襲港甚或橫過境內,構成嚴重威脅,而蓮花之急劇減弱實屬難料,結果在香港地下天文臺的Facebook專頁上,不少網民均支持天文臺發出八號信號之決定。 按照現時預測路徑,馬鞍會於明早最接近香港,並可能在本港西南偏南約 200 公里範圍內掠過,對本港構成相當威脅。
- 其中2號至5號分別表示烈風將會由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四個方向吹襲本港。
- 受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預料本港風勢會在未來一兩日逐漸增強,海面有大浪及湧浪,天文臺提醒市民應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又指尼格會在星期二(11月1日)及星期三(11月2日)進一步靠近廣東沿岸。
- 在影響香港前,距離香港約1110公里已需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天文臺首次針對距離香港1000公里外的熱帶氣旋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年初八前走親訪友拜年基本完畢,從年初八起民間便陸續開展敬神、遊神、擺宗、舞獅、舞龍、飄色、遊燈、做醮、標炮、做大戲以及各種文藝表演活動。
- 由此可見,「八中四」準則並非天文臺發出三號和八號信號的「硬指標」。
-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鬱的各地地方特色。
至於天文臺在發出三號或以上信號時,在每小時 45 分更新,熱帶氣旋警告「最新風暴消息」當中,都會不定期披露個別風站的最高持續風速和最高陣風數據;較常見引述的風站數據,包括長洲、大老山、昂坪、橫瀾島,以及青洲等。 八號風球標準 天文臺隨即於上午11時05分刊登澄清啟事,指出一號信號正式生效時間為上午11時20分,「較早前因手民之誤,令信息提早發放」,並對造成公眾不便致歉。 十號颶風信號風力現正或預料將達到颶風程度,持續風力每小時118公里以上,陣風可能達每小時220公里。 颱風或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將正面吹襲香港(在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或以內掠過)。 八號風球標準2025 香港天文臺根據熱帶氣旋尼格的路徑發展,本港今日(11月2日)風勢會逐步增強,表示三號強風信號會在中午前維持,並考慮在中午12時至2時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風球標準: 天文臺考慮明早日出前掛8號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夏曆正月初一仍稱“春節”。 辛亥革命後,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採用公曆,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曆歲首;1914年起把夏曆正月初一(即農曆正月初一)作“春節”,視為農曆年的開始,即為歲首。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鬥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為歲首。 “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迴由此開啓。
八號風球標準: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日數最多的年份
美國繼日前公佈發現一顆中國偵察氣球侵入領空後,五角大廈於當地時間3日晚間再表示,又有一顆中國偵察氣球飛越拉丁美洲。 2021年11月12日巴拿馬政府宣佈,從2022年起將中國農曆新年定為巴拿馬全國性節日,並將春節慶祝活動融入巴拿馬的國際旅遊推介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毛里求斯等在內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內涵的節日,更是推動產業經濟和內需消費的重要內驅力。 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春節消費也由傳統的置辦年貨發展為具有時代特色的賀歲作品、產品工藝、休閒娛樂等節日產品和服務。
八號風球標準: 熱帶風暴及強烈熱帶風暴正面襲港爭議
而在本港以南的黃茅洲,其10分鐘平均風速更在午夜前已高達每小時82公里。 在今日早上發出八號風球之後,香港南部的橫瀾島及長洲泳灘的十分鐘平均風速曾分別達每小時75和64公里,達烈風程度。 熱帶風暴「木蘭」來襲,天文臺發出的三號強風信號至今午(10日)仍然生效。
八號風球標準: 春節小知識
李本瀅在2009年5月11日正式接任天文臺臺長,其後在臺長網誌指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生效時數下降能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幹擾及提升社會效率。 在他擔任臺長的兩年間,天文臺明顯較以往延遲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的時間。 2009年強烈熱帶風暴蓮花及熱帶風暴浪卡吹襲香港期間,天文臺在熱帶氣旋移至香港約400公里範圍時才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一改以往作風。 翌年超強颱風鮎魚襲港,天文臺發出一號信號時,鮎魚已移至香港之東南偏南約570公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及批評。 八號風球標準2025 時任天文臺臺長李本瀅博士在2010年10月29日在天文臺「臺長網誌」發表《何時才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解釋天文臺在鮎魚襲港時沒有早些發出一號信號的原因。
八號風球標準: 參考資料
原因:熱帶氣旋在香港南面或東南面接近,以偏北路徑接近香港、在香港東面(或境內較東地區,如西貢)掠過,移至香港北面,導致香港出現東北風、西北風、西南風的風向改變。 惟2017年帕卡的個案較特殊,該熱帶氣旋開始為香港帶來烈風時仍吹東北風,因而應歸入「東北→東南」類,惟天文臺卻忽略東北烈風而直接發出八號東南信號,為人詬病。 八號風球標準 只知道發出了什麼信號並不足夠,市民應該留意電臺、 電視臺及天文臺網頁及「打電話問天氣」系統所提供的熱帶氣旋最新消息及有關報告,然後就發出的信號決定採取適當的相應行動。 八號風球標準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受烈風或暴風從信號所示方向吹襲,持續風力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八號風球標準: 春節國外發展
隨著其晚上發展為熱帶氣旋,天文臺取消強烈季候風信號並直接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是自2000年熱帶低氣壓618襲港後,20年以來首次跳過一號信號,直接發出三號信號;以及自1993年颱風黛蒂襲港後,首次以三號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 10月2日至3日,受強烈熱帶風暴利奇馬和東北季候風之共同影響,香港多處地區吹強風,而天文臺認為境內受東北季候風的影響較為明顯,故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而沒有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006年風季開始,一號戒備信號定義中新增「香港境內海域吹強風」的意義。 因此當香港普遍地區不再受持續的強風影響,但離岸海域仍有強風時,天文臺會以一號信號取代三號強風信號,提醒市民保持警覺。 八號風球標準 這與以往在港內不再受強風持續影響時即除下/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安排不同。
八號風球標準: 春節
超強颱風雷伊襲港,創以下紀錄:天文臺於12月20日發出一號信號,打破了1974年颱風艾瑪的紀錄,成為香港踏入21世紀後首次於12月發出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亦是二戰後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生效時間最長的八號東南信號:維持22小時(10月9日06時40分至10月10日04時40分),打破1978年強烈熱帶風暴愛娜斯之21小時45分鐘紀錄。 在影響香港前,距離香港約1110公里已需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天文臺首次針對距離香港1000公里外的熱帶氣旋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11月9日至12日,受超強颱風海燕的廣闊環流和東北季候風之共同影響,香港普遍颳起偏東強風,由於當時海燕距離香港超過900公里,故天文臺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 12月有熱帶氣旋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超強颱風寶霞,但受冬季季候風影響在南海消散,天文臺無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八號風球標準: 春節詩詞
其中2號至5號分別表示烈風將會由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四個方向吹襲本港。 一九三一年更改為1、5、6、7、8、9、10號,其中5號至8號分別代表來自上述四個方向之烈風。 一九五六年開始在1號戒備信號及5號烈風信號之間加上3號強風信號。 天文臺指,按照現時預測路徑,馬鞍會迅速靠近珠江口一帶,今晚本地風力將會增強。 預料馬鞍會在明早(25 日)最接近本港,並可能在本港約 200 公里範圍內掠過,屆時本港風勢將會進一步增強。 政府表示,由於香港天文臺會在今日正午十二時至下午二時之間改發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今日停課。
2006年8月3日,颱風派比安喺香港西南260公里掠過,天文臺因為預計港內唔會持續吹烈風而只係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但係嗰日下晝香港嘅10分鐘平均風速間中達烈風程度,包括啟德。 尖沙咀天星碼頭同啟德錄得每小時平均風速最高有每小時58公里,中環碼頭亦有每小時54公里。 香港西南部風勢更加強,錄得暴風程度嘅平均風速,長洲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0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