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面積是指個別單位獨立使用的樓面面積,包括露臺、陽臺、工作平臺及其他類似設施,但不包括公用地方,如樓梯、升降機槽、入牆暗渠、大堂及公用洗手間。 實用面積是量度至外墻的表面或共用墻的中綫所包括的面積。 窗臺、平臺、天台、梯屋、閣樓、花園、前庭、天井、冷氣機房、冷氣機平臺、花槽及車位並不包括在內。 2015年9月,報章報導,工廈活化作商廈後,呎租有近一倍的升幅,由平均呎租約10至16元升至20元水平。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2025 因此業主普遍寧願活化工廈,也不會重建物業,因補地價成本,加上建築成本較活化工廈高出五倍至七倍,惟物業重建後的呎租水平卻與活化後相若。
業主毋須另行申請及繳付地契豁免書費用,但前提是該用途必須屬規劃制度下已準許的用途。 在顧及公眾安全前提下,容許擴闊緩衝樓層準許用途,涵蓋電訊機樓中心及電腦數據處理中心,以促成業主局部改裝低層為非工業用途。 倉庫用途定義更廣闊,涵蓋貨物裝卸及貨運設施、可循環再造物料回收中心。 (三)業權人如欲使用工廈單位作有別於有關地契準許的用途,需先向地政總署的分區地政處申請短期豁免書容許擬議的用途。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荃葵區工廈 投資價值高
混合用途包括工業、辦公室和商業用途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新工業樓宇及工貿樓宇之中。 上述四宗個案的前業權人都已根據上述條例的第8條向行政長官提出呈請,就轉歸的物業給予寬免。 當中有三宗個案,因前業權人已糾正違契事項及繳付一切相關的費用、開支、罰款及/或滿足其他附加的條款,而獲給予寬免,取回被轉歸政府的物業。 另外,物管同事平日也要負責跟進物業設施的維修保養,例如是居民每天使用的升降機和水缸,仲有非常重要、事關人命的消防系統。 同時,他們亦一手包辦清潔、保安與園藝職員的請人和出糧事務。
- 因為歷史因素,許多老舊區域當初並沒有都市計畫,或是有都市計畫但是因為種種因素沒有辦法照著做,因此所有功能性建築物無法依照理想而建,形成比較雜亂無章法的現況。
- 在改劃過程中,如何鼓勵舊區重建及改善舊工業區環境將會是優先的考慮因素。
- 若新建成住宅樓宇中的物業單位尚未經評估差餉及 / 或地租,其物業資料並不會在物業資訊網發放。
- 另一方面,集團特別將佔地78,130平方呎的「南豐作坊」,為有意創業的人士提供工作空間,推動紡織業的未來發展。
- 而公園就比較需要規劃在住宅區四周,而不是在工業區裡面。
- 事實上,並非所有規劃地帶容許工業大廈重建為住宅項目,主要來說,只有住宅(戌類)用途及綜合發展區容許相關轉變。
所以理論上我是支持改裝工廈作為過渡性房屋,短期內提供大量住宅單位,不過實行起來的時候,估計並不容易。 業主亦可查閱政府租契(包括任何批地條件)、佔用許可證(由屋宇署發出)、覈準建築圖則(由屋宇署覈準)及/或分區計劃大綱圖(由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以核實法律準許的用途。 不過,這都是技術性質的文件,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可能不易閱讀和正確理解。 自香港政府於2018年重啟工廈活化計劃以來,觀塘區工廈申請個案最為活躍錄逾10宗,其中一半以上已獲批。 區內一些指標工廈,如麥士威工業大廈及榮興利工業大廈,已獲批進行重建,預計將成為商廈新地標。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已經進行多時,1998年,該區的第一棟甲級寫字樓創紀之城落成 ,項目原爲舊巴士廠,由香港地產巨頭新鴻基地產發展。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個案分享
當中三個工廈單位被改作零售商店,另外一個工廈單位被改作兒童興趣班用途,違反相關地契條款。 法定圖則讓公眾和持份者知悉個別用途地帶的規劃意向,以及在該等地帶內進行個別發展或非發展項目是否需要申請規劃許可。 有關法定圖則所訂明的用途和要求,反映該圖則內的最新規劃意向,並涉及較廣泛地區規劃層面的法定管制,亦會隨法定圖則或規劃定義修訂而改變。 有關的土地用途數據已根據二零二一年十二月的衛星圖像(©AIRBUS DS 2021)、截至二零二一年年底規劃署內部調查所得的測量資料,以及各政府部門的其他相關資料而更新。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2025 由於部分土地用途分類的定義和方法不時更新,所以年內的數字未必能與往年直接比較。
除地契外,投資工貿物業亦應考慮城規限制,例如位於非工業地帶而樓齡達三十年的工廈,申請強製售賣令的門檻,已由90%業權降低至80%。 如該物業位於工業地帶,申請改裝為商廈需獲城規會批准;如物業處於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地帶,食肆及辦公室等為經常準許的用途,酒店方需向城規會申請。 就上述地契及城規事宜之細節,可諮詢相熟之測量師或專業人士,就個別物業提供適當之建議。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相關文章
資料顯示,按季度計,工廈平均呎價由今年首季約4,792元升至第4季約6,856元,升幅逾4成,反映工廈物業價格升勢向好。 南豐發展設計部高級建築師吳家健表示,項目由籌備至活化落成約5年時間,當中工程施工需時兩年半,團隊盡力保留逾70%原有建築物的結構,僅作出一些方便到訪者的改建,例如擴建入口通道、建構新的玻璃橋連接五廠及六廠等。 設計上亦有刻意保留昔日的舊物,包括舊樓梯、外牆及玻璃窗等,又將昔日的木門改造成椅子,令遊人可感受「新舊對話」。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工業樓宇的分間單位
近年有全新新式工廈開細則迎合市場需求,細至300多呎、200多萬有交易,頗受小投資者歡迎。 本地製造業已較少從事直接生產活動,轉而從事更多管理工作,因此需要較大比例的空間作附屬辦公室用途。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2025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2025 在工業用途地帶,與工業用途相關的辦公室是經常準許的用途。 因為歷史因素,許多老舊區域當初並沒有都市計畫,或是有都市計畫但是因為種種因素沒有辦法照著做,因此所有功能性建築物無法依照理想而建,形成比較雜亂無章法的現況。 但是都市計畫或是重劃之後,住宅區是住宅區,商業區是商業區,工業區是工業區,同時政府也排除萬難、大力推動的話,這樣大家住得舒適,許多都市計畫各區域的功能也得以發揮。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投資工廈注意事項2020
在過時的土地使用限制的約束下,工業用地總體供應量下降,市場需求傾向於新興產業,現有工業區和建築物重新分區,為新的住宅和辦公用途讓路,不利的租賃條件和有限的政府支援,工業租戶(尤其是傳統的租戶)似乎沒有多少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租戶希望將他們的生產轉移到更便宜的地區,以逃避不斷攀升的租金、物業稅,並改善他們的租賃條款,否則會擾亂他們的業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重啟活化工廈計劃。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土地使用分區的定義是什麼?一次瞭解住宅與商業用地的差別!
商廈方面,去年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王以破紀錄每方呎樓面地價逾5萬元批出,「麵粉價」較全港大部分甲廈的「麵包價」還要高,此舉也直接推動核心區甲廈造價飆升。 鑑於目前普遍二手甲廈呎價仍未達到美利道的「麵粉價」,例如截至去年底,中環甲廈平均呎價僅約3.7萬元,上環約3.1萬元,尖沙咀更只是約1.5萬元,相信今年甲廈價格仍有上升空間。 此外,核心區甲廈空置率低,例如中環的空置率便長期低於2%,加上中資企業需求有增無減,相信今年前景仍可看好。 舊式與新式工廈,除了折舊率不盡相同,在需求、人流亦各異的情況下,兩者的基本設施也有分別。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香港寫字樓及工廈出租
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風險。 交易完成後,你不能在物業資訊網修改客戶資料,如傳真號碼或電郵地址。 你可在購買日期起計3日內透過「查詢訂單狀況 /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復載文件」功能重新下載已購買的資料。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為何必須確定物業的主要用途,例如「住宅」或「非住宅」用途,以及如何確定?
其實,只要業主或租客向地政總署恰當地申請用途豁免書,即可使「非工業」用途合法化。 當然,申請背後,地政總署亦會審視確實申請用途,去決定係唔係批准該申請。 一般嚟講,如果申請用途唔涉及人流或者顧客嘅往來,成功申請嘅機會將比較大。 所以,建議購買或租用工廈之前,最好先諮詢一啲專業意見,避免遇到不必要嘅麻煩。 唔少開設呢類公司嘅人士,為節省營運成本,會租用工廠大廈單位作辦公室之用。 不過要小心,此舉隨時會違反地契上「工業/貨倉」用途限制,地政總署會要求業主馬上還原作合法用途。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相關內容
公盤之中,除了已售出的單位外,其他居民都屬於房屋署的租客,需要交租給房屋署,亦要遵守租約條例與各種房屋政策。 住宅分公盤 ( 公屋 ) 和私盤 ( 私樓 ),兩者最大分別就係「業主」唔同。 公盤的業主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而房委會內負責管理公屋既的就是房屋署;私盤的業主數量視乎屋苑規模,單幢物業較少夥數,但大型屋苑逾千夥、甚至逾萬夥都有。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商業用地蓋住宅,你的是 辦公室 還是 住家?買到「這個特徵」的房子,小心被違規取締!
如租戶有意租工廈作非工業用途,如改為作寫字樓、零售、健身室、party room 等,須經業主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 根據過去做法,若業主欲將工廈用作規劃制度下經常準許的非工業用途,其業主或獲授權人士,必須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豁免書,豁免該處的地契限制。 若獲得豁免,業主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時,需繳付行政費,並於獲批後支付豁免書費用。 發展商需要就整個發展區規劃用地提交一份藍圖,當中除了自己項目內的建築物外,還需要考慮附近交通、社區設施、園景設計、空氣評估等,務求令整個綜合發展區整體性地重建。 另外,該署亦研究在符合消防條件下放寬某些已存於工廈內的藝術工作室、水耕及水產養殖、畫廊、宗教、文化、體育或康樂等非工業用途的規劃申請。
一般來說,銀行對工廈的按揭計劃,或按息,均會較住宅物業來得更保守。 地政總署以同樣準則處理於工廈涉及違反地契條款的個案,並有責任跟進違契個案。 在處理違契情況時,該署在切實可行範圍內容許一定彈性,例如先行發出警告信和在「釘契」前給予寬限期,並在必要時才採取比「釘契」更嚴厲的轉歸行動。 然而,倘若發現某些用途不但違反地契條款,而且構成較大安全風險,例如引來較多人流、涉及幼童或長者出入工廈的情況,地政總署便有必要加強執管工作,包括要求業權人在短時間內糾正違契事項。
作為公司旗下首個工廈式全零售商場,鍾秀蓮表示,「活@KCC」樓高10層,涉及10萬平方呎,舖數目可望達50至60間,當中七成是零售商舖,其餘三成是餐飲店舖。 設計上針對空間的升級改造,豐富建築物內的人流動線,改造出10層多元化的飲食、休閒、購物空間。 同時,通過改造並綠化現有的露天平臺,注入環保元素,除大量採用環保機電設備如LED燈外,在外牆位置亦引入垂直綠化牆以改變大連排道的工業區形象。 截至2016年2月底,地政總署共接獲215宗在活化工廈措施下提出的申請,其中124宗已獲批准。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2025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物業稅─業主須知
屋宇署除處理有關「劏房」的舉報外,由二○一二年開始在工廠大廈進行取締用作住用用途的非法「劏房」的大規模行動。 劉學響指出,不論是葵涌或是荃灣工廈,租金水平一直未有太大變化。 但隨基建項目帶來的經濟機遇,市場憧憬的不是租金回報,而是重建價值,因此舊式工廈往往較受投資者留意。 其中葵涌及荃灣區的工廈成交頻增,不少投資者或財團紛紛入市工廈,有地產代理指,葵涌的升幅最為明顯,年初至9月底已高達三成,另荃灣亦錄得兩成升幅。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建築規格
另外,工廈買家的供款入息比例以及壓力測試限制水平,亦較住宅更嚴格,分別為40%及50%(住宅最高為50%及60%)。 規劃署剛發表《2014年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報告》指出,現有工廈樓面未能滿足物流業及貨倉發展的需求,故建議提高現有工業用地的地積比率;及叫停某些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途的建議,以增加供應。 「商貿地帶」將容納無污染性工業和次級辦公室/商業用途(圖一),至於高級辦公室/零售和酒店等發展則會保留於「商業地帶」,而傳統工業活動亦會繼續保留於「工業地帶」內。
為了盡量減少對經濟及就業機會的影響,適當的工業用地應繼續保留在「工業地帶」內,以確保生產工業有足夠的地方繼續經營。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2025 然而,為了提高靈活性,現擬在「工業地帶」內可容許與工業直接相關的辦公室用途,而無須再作申請,此外,這類辦公室在「工業地帶」內亦不會有樓面面積比率的限制。 我們現正著手製定「商貿地帶」的土地用途表,以便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的註譯內。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2025 草擬的土地用途表將於2000年初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作出考慮。
而所有物業地段上,都會有一份地契/新批租約以管制其地段上建築物之發展條件,當中包括整幢物業或物業中各單位嘅合法用途。 相關嘅審批、監察巡視、執行違規等,都係由地政總署負責。 (二)在二○一四年,由於業權人於警告信限期屆滿後仍未糾正工廈違契用途,而導致地政總署將警告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的個案總數為105宗。 這些違契個案包括在工廈開設或營運辦公室、興趣班、工作室、種植、陳列室、保健中心、物業代理及商店等。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購買預售屋必讀的完全攻略手冊 -買預售屋一定要先解的15道習題
可是,荃灣整體發展完善,居住人口陸續增加,對區內工商物業帶來正面影響,造價穩步上揚。 如靠近葵興站的葵昌路一帶工廈升幅最為凌厲,年初至今已達兩至三成的升幅,特別是6,000方呎左右的單位,升幅最為理想。 該處工廈單位現時每方呎叫價大約4,500元,較今年初的3,000多元明顯上升。 利嘉閣(工商舖)聯席董事劉學響稱,受港珠澳大橋等基建帶動,市場投資者先後於葵涌及荃灣「入貨」,其中葵涌鄰近港鐵站的工廈最受追捧,帶動成交造價接連上升。 去年工商舖市場可謂大豐收,大手成交更加頻頻湧現,連同公司轉讓交易在內,去年成交金額合共超過24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香港樓宇目錄
香港市場在需求的壓力下,商業辦公空間向傳統工業區的滲透和住宅建築工業建築的重新開發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甚至提出了重新開機“工業建築振興計畫”的想法,以允許工業建築的業主重新裝修他們的建築,而不必在重新開發後支付高額的費用。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隨著香港自由市場經濟在二戰後快速增長,對住宅、商業和工業地產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無論租戶正在考慮在香港租用甲級商廈、寫字樓或是租工廈,在物色單位期間,不妨在價錢、地點以外,考慮該出租寫字樓、工廠大廈的配套,例如該大廈是否有設置閉路電視、有沒有保安員24小時駐守。 另外,租戶亦可以在選擇工廠大廈、寫字樓的出租單位期間查看停車場位置,若沒有停車場,搬運重物時會非常喫力。 近年市場出現不少分租工廈,即工廈經翻新重新分間單位,並以分契形式拆售。 銀行好大機會不承做按揭,「銀行對分租出來的單位申請按揭會較保守,銀行可能擔心分租房影響工廈質素,例如可能違反消防條例等,銀行一般會先到工廈進行視察」。 一般而言,地政總署如確定有違反地契條款的情況,會採取適當的執行契約條款行動,包括向業權人發出警告信,要求糾正違契事項。
工業大廈商業用途: 香港島最hot嘅工業樓租盤
與此同時,規劃署正着手諮詢相關部門,在工廈內進行一些新興產業如「水耕種植」及「水產養殖」用途的運作要求和技術可行性,以探討該等用途是否能合符消防和樓宇安全的要求,可以容許在工廈內進行。 (四)及(五)《2014年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顯示現時工廈內的「其他用途」,例如文化創意藝術工作室、數據中心等非工業用途有上升趨勢,並建議在合符消防和樓宇安全的大前提下,探討進一步放寬非工業用途的限制。 根據本研究調查所得,工業與商業的用途界別,尤其是在新型工業樓宇內,已日趨模糊。 不少製造業公司已不再從事生產活動,而多轉為辦公室形式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