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譯石梨邨),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籬的一個公共屋邨,原於1966年起落成入夥,於1985年起陸續重建,項目編號為TW17RR(石歡樓則為TW34)。 寧峯苑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其前身是石蔭邨前第一及二座,共有四座康和型大廈、提供1280個單位、在2001年落成。 石籬一邨平面圖2025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自1950年代起,不少難民在今石籬邨一帶築寮屋農舍定居,該地原被稱為石梨。 後來香港政府在該處開山闢地興建徙置區,並命名為「石梨新區」,後更名為「石籬新區」。 石籬邨位於上葵涌(又稱北葵涌)東面,位處金山西面山麓,鄰近金山郊野公園。
石籬一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出 現 層 數 只 有 十 層 左 右 的 相 連 長 型 大 廈 的 屋 邨 有 大 坑 東 邨 ( 十 一 層 ) 、 東 頭 邨 ( 十 三 至 廿 七 層 ) 、 南 昌 邨 ( 十 五 層 ) 等 。 L L 型 是 較 少 興 建 的 相 連 長 型 設 計 , 全 港 只 建 有 四 幢 。 由 於 各 種 相 連 長 型 的 兩 隻 翼 尾 可 以 選 配 不 同 的 單 位 組 合 , 使 每 層 的 單 位 配 搭 亦 有 所 不 同 , 因 而 出 現 了 六 款 不 同 的 組 合 。 現 已 建 成 的 相 連 長 型 共 有 三 種 設 計 , 分 別 是 L 1 型 、 L 3 型 及 L 2 型 , 然 而 在 設 計 藍 本 中 還 有 L 2 型 及 L L 2 型 , 每 種 樓 宇 的 設 計 各 具 特 色 。 相 連 長 型 的 設 計 是 簡 單 經 濟 的 結 構 組 合 , 能 滿 足 不 同 建 屋 計 劃 的 限 制 , 以 細 少 的 規 模 、 富 彈 性 的 外 型 來 配 合 狹 小 地 盤 的 發 展 , 是 一 款 專 為 市 區 而 設 計 的 樓 宇 。
- 住宅毗連地皮興建幼稚園及社福設施,包括安老院舍、社會福利署綜閤家庭服務中心及地區長者中心,另設幼稚園、綠化休憩設施、兒童遊樂場、羽毛球及籃球場等。
- 及後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將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 相 連 長 型 之 中 , 各 種 類 型 的 設 計 的 每 一 翼 走 廊 尾 端 的 兩 個 單 位 , 都 可 因 應 對 不 同 大 小 單 位 的 需 求 而 作 出 不 同 的 配 搭 , 十 分 靈 活 。
-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 「民坊」接手後,街市在2020年7月1日起關閉翻新,同年10月翻新完成重開後以舊屋邨情懷作主題,並設8檔食肆,營業至晚上12時。
而 地 盤 平 整 延 誤 也 令 部 分 原 本 是 興 建 相 連 長 型 的 屋 邨 改 為 和 諧 三 型 。 因 為 原 先 的 重 建 計 劃 是 把 設 備 最 差 的 一 、 二 型 樓 石籬一邨平面圖 優 先 拆 掉 , 改 良 版 留 石籬一邨平面圖2025 待 九 零 年 以 後 才 考 慮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兩期商場之間設有天橋連接,原本皆由房委會持有,後來在2005年被售予領匯(現名為領展)。
石籬一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籬(二)邨 石富樓
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共有21座住宅大廈及2座購物商場,約35,000人口,是葵青區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現時,(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當中尚未重建的第10、11座現時劃爲中轉房屋,同屬(二)邨管理處管理。 耀 東 邨 就 是 最 佳 例 子 : 耀 東 邨 現 今 和 諧 三 型 的 位 置 部 分 為 相 連 長 型 的 配 搭 。 另 一 方 面 , 相 連 長 型 最 高 只 有 廿 六 層 左 右 的 設 計 , 也 與 一 , 二 型 徙 廈 重 建 區 有 關 。
標 準 的 L 3 型 每 層 共 有 廿 個 單 位 , 扣 除 兩 翼 尾 端 四 個 靈 活 配 搭 單 位 , 共 有 十 六 個 單 位 是 固 定 設 計 。 石籬遊樂場的遊樂設施多元化且富有挑選性,包括迷宮陣、水泥陣、滾軸溜冰場、巨型滑梯等。 這座夢幻遊樂場依山而建,在沿著山坡的大型渦紋壁畫旁,是分為三層建設的遊樂設施,包括滾軸溜冰場、巨型滑梯、混凝土水管陣、迷宮陣……給一班細蚊仔無拘無束地爬上爬下、你追我逐,即使隔著相片也能感受到那時的歡樂氣氛。 為改良型和諧式,石榮樓及石廣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石籬一邨平面圖: 什麼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另外,獲街坊稱為「葵涌旺角」之稱石蔭路,則有大量食肆及零售店,服務石籬邨及石蔭邨一帶居民,不少安蔭邨及石蔭東邨的居民也會前來購物。 直至1990年代中期,香港房屋委員會開始「整體重建計劃」,而梨木樹邨的重建工程亦於1995年6月展開,將7至第14座分期逐步拆卸,而新建的和諧式樓宇於1996年-2005年8月期間陸續入夥。 禮石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梁黃顧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興勝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樓高34層,並設有地庫停車場及私營安老院(位於地下至三樓)。
石籬一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由於喧嘩聲及錄音機歌聲為鄰近居民造成滋擾,多次受到噪音投訴,部分媒體有報導過事件。 大 廈 共 有 兩 隻 翼 子 , 每 翼 的 標 準 闊 度 是 十 米 , 由 於 大 廈 的 外 型 是 以 英 文 字 母 「 L 」 字 形 排 列 , 因 而 稱 為 「 L 」 型 。 標 準 的 L L 型 每 層 共 有 十 二 個 單 位 , 扣 除 兩 翼 尾 端 四 個 靈 活 配 搭 單 位 , 共 有 八 個 單 位 是 固 定 設 計 。 分 別 是 一 個 A1 型 、 五 個 B1 型 、 一 個 B2 型 及 一 個 C1 型 單 位 。 大 廈 內 共 有 3 條 升 降 機 槽 , 以 一 字 型 排 列 出 現 , 緊 貼 著 C1 型 單 位 而 建 , 升 降 機 槽 旁 不 設 光 井 , 令 L L 型 大 廈 內 的 C1 型 單 位 少 了 一 個 窗 戶 。 以 L L 型 第 五 款 設 計 而 言 , 整 幢 大 廈 佔 地 四 十 三 米 乘 四 十 三 米 。
石籬一邨平面圖: 參考
香港電視網絡的開臺大戲,由鮑起靜、夏雨、黃日華、唐寧主演的《歲月樓情》,以梨木樹邨第五座高層一單位作實境拍攝,而劇中主要場景都在邨內。 此外,梨木樹邨亦鄰近位於葵青區的和宜合道運動場、北葵涌賽馬會泳池和和宜合道高爾夫球練習場,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而鄰近的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則位於就近之北葵涌街市之上,步程廿五分鐘。 康樂設施梨木樹邨鄰近荃灣城門谷公園,內裡設有球場、運動場及大量休憩設施,另亦接近位於城門郊野公園的城門水塘,內裡有大量郊遊設施及燒烤場地,可從和宜合道沿城門道或下老圍抽水站旁之柏油路直達,步程約十五分鐘。 2012年11月29日,五人足球場及籃球場旁升降機啟用,使第1至5座較高的住戶不用行樓梯、行斜道便可以到達,為住戶來住梨木樹商場提供一個便捷的方法。
石籬一邨平面圖: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及後,由於多數住戶已遷出,政府決定將剩餘30多戶未合資格分派公屋住戶的遷出限期,由2022年12月縮短至同年5月,並於7月就拆卸工程招標。 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另有待重建之第5、6期由關黃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細部設計,共有21座住宅大廈及2座購物商場,約35,000人口,是葵青區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石蔭邨內有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馬亞木物業的商場,位於智石樓及仁石樓下方基座。 商場對面石蔭路則有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北葵涌街市,則為石蔭邨內的主要街市。
石籬一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只可惜,如此美好的遊樂場,後來只能留存在人們的回憶之中,因為它在九十年代便已被拆掉、消失於時代巨輪中。 葵青區議員林紹輝表示,今次是房屋署第二度提交設計圖,與對上一次相比,兩間樓宅之間的底層原設有商舗,惟經區議會反映商舖並非區內必要後,已刪走相關設計,目前他更為關注停車場及綠化平臺事宜。 他指石籬一帶停車場泊位嚴重不足,尤其是電單車泊位寥寥無幾,新建公營房屋必須滿足邨內人口需要,而區內缺乏大型休憩花園,尤其疫下小朋友無法外出,邨內休憩設施正好讓他們嬉戲「放電」,促請房署興建前做好規劃,勿將休憩設施當作可有可無的空間,只劃出一小角落敷衍了事。 一期:位於圍乪街6號,於1993年落成,樓高4層,包括停車場、社福機構設施,及位於地下的街市。
石籬一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以粗體標註的樓宇設有供1-2人住戶入住的「劏房」,主要用作編配給受同邨、葵涌邨及梨木樹邨重建影響的居民。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夥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石籬一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籬(一)邨 石秀樓
而第9至12座原址,則於2000年3月31日永久封閉,次年清拆,及後於2002年1月1日重建為榮樹樓、翠樹樓、樂樹樓、健樹樓及康樹樓五座樓宇(梨木樹邨第三、四期),以及梨木樹商場,由林陳簡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 、協興建築和中國建築國際承建,已於2005年3月10日落成入夥。 石籬一邨平面圖2025 邨內擁有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之公營商場及街市一座,設有便利店(OK便利店和7-Eleven)兩間、超級市場(惠康)、酒樓等商舖。 不過由於店舖較少,故此邨民也會到石蔭邨及石籬邨一帶購物,而由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管理北葵涌街市是他們常去的街市。
石籬一邨平面圖: 參考文獻
由於原1960年代落成的石籬(一)邨用地,在重建後大多劃為休憩或公共用地(包括今日的石排街公園、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及石籬商場一期),只有石安樓及石泰樓是在舊邨原址重建而成,因此令石籬擴展區的樓宇成為現時石籬(一)邨的大多數樓宇。 房協喺2010年決定從271億港元儲備中預留80億,作為旗下全部20個出租屋邨一旦需要重建時嘅所需費用,而除咗重建緊嘅明華大廈同埋落實咗重建嘅漁光村之外,2012年房協主席鄔滿海透露正向政府爭取喺啟德撥地興建一、兩座安置住宅,以啟動盡快重建附近有40年樓齡嘅樂民新村、真善美村同埋花園大廈。 深 遠 影 響 日 後 公 屋 樓 宇 設 計 的 Y 型 樓 宇 亦 在 此 時 出 現 。 若以單一屋邨計算的話,總人口約15,900人的石圍角邨則多於梨木樹三條屋邨當中的任何一條,成為荃灣區最大公共屋邨。
石籬一邨平面圖: 重建
2017年,領展將石籬商場等17個物業轉售基滙資本,現時由基滙資本旗下的「民坊」品牌營運。 「民坊」接手後,商場部份於2020及2021年間陸續進行翻新;一期街市部份於2020年7月1日起關閉翻新,並於旁邊貨車落貨區設臨時街市,10月9日街市翻新完成重開。 石梨街10號1967年所有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峯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項目編號為TW24。
石籬一邨平面圖: 樓宇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夥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Y 型 樓 宇 , 共 分 為 四 種 : Y 一 型 、 Y 二 型 、 Y 三 型 及 Y 四 型 。
石籬一邨平面圖: 石籬一邨平面圖6大著數
及後,該等大廈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是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夥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新和諧附翼五型單位連新和諧式家庭單位) 註︰有「#」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餘樓宇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 梨木樹商場的升降機則與2005年所落成的梨木樹邨五座樓宇同樣採用蒂森克虜伯產品。 L 2 型 的 設 計 , 就 像 是 把 兩 座 L 1 型 「 併 合 」 起 來 一 樣 , 不 過 「 併 合 」 之 後 相 連 位 置 的 四 個 尾 端 單 位 被 刪 除 , 故 此 兩 幢 大 廈 的 走 廊 可 以 連 起 來 , 形 成 L 2 型 大 廈 。 L 2 型 每 層 設 有 廿 四 個 單 位 , 內 部 設 計 跟 L 1 型 大 致 相 同 , 共 有 八 條 升 降 機 槽 及 四 條 樓 梯 。 以 L 2 型 第 五 款 設 計 而 言 , 整 幢 大 廈 佔 地 一 百 一 十 米 乘 廿 二 米 。 至2020年11月,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正式宣佈,將在2022年12月拆卸重建石籬中轉房屋第10及11座,並於2020年12月8日起給予為期兩年的遷出期,可於2028年完成重建,共設2座高約46層(含一層避火層,不包括基座)樓宇,將提供2,600單位。
除了民主黨一度控制石籬區內兩個區議會議席外,更由於曾任黨主席的李永達,曾在1985年至1994年間出任本邨的區議員以及區域市政局議員,故此李永達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於石籬邨兩個選區的票站共獲得超過3600張選票。 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石籬南選區區議員,民主黨成員兼支聯會常委梁國華爭取連任,但最後敗於親建制派政黨新民黨成員吳家超,令泛民主派在石籬邨損失一席,不過該席已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成功奪回。 石籬一邨平面圖2025 )的石排街公園,內有排球場、籃球場及小型足球場各一,將成為葵涌地區第二個大型運動點。 以前冇起公共屋邨嘅灣仔區由2016年開始加入原本屬於東區嘅維園同天後兩個選區之後,喺天后區範圍入面嘅房協屋邨勵德邨就成為灣仔區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石籬一邨平面圖 2020年2月9日晚上8時許,邨內有多名居民巡遊一圈,並高叫口號,表示反對將伍若瑜夫人健康院設為2019冠狀病毒病檢疫診所。 9時許,區議員陳琬琛呼籲居民簽名,並指已收集逾千個居民簽名,促請政府撤回決定,同時批評政府在選址前沒有諮詢地區意見。
安蔭邨原址為石蔭臨時房屋區,於1988年改劃作興建此邨,翌年3月拆卸重建,並於1994年竣工。 屋邨共有住宅大廈八座,可容納約17,000人,主要為安置荃灣梨木樹邨以及葵涌石蔭邨與石籬邨的重建戶。 石籬一邨平面圖2025 原來石籬遊樂場是Paul 石籬一邨平面圖 Selinger在一九六九年留給香港的作品。 Paul是來自美國的藝術家,六十年代曾於港大校外課程教雕塑,活躍於本地藝壇,亦與韓志勳、呂壽琨、何弢、石漢瑞等本地名師、名家均有交情。 從事藝術及城市策展、研究的樊樂怡,一次無意中見到一批五彩繽紛的遊樂場舊照,其設計大膽而富藝術感,遠勝今時今日安全但無趣的模組式遊樂場設施。
1972年原石籬邨全部落成時,原有15座居住樓宇(1-16座,沒有13座,原定13座位置為現在的石華及石佳樓,後來改為建設由新界政務署管理的足球場);至1989年擴建完成,共有20座樓宇;截止2020年,屋邨重建尚未完成,連同即將拆卸的中轉房屋共有住宅大廈23座,按座數計,是葵青區最大的公共屋邨。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兩選區的劃分原以石排街為界,但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新石籬選區則納入石排街以北的石安樓及石泰樓兩座,即整個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的石華樓及石佳樓與石籬坑寮屋區,原選區中位於青山公路-葵涌段旁的私人屋苑嘉翠園則納入華麗選區;而現時石籬選區則包括石籬(二)邨全部樓宇以及石籬中轉房屋。 而在2007年的選舉劃界中,石籬中轉房屋的第11座獲劃入私樓為主的大白田選區,而石籬選區納入數幢私人樓宇,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則改回原狀。 石福樓(不適用)全邨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中4及6座更是26座問題公屋之一,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10-11座外均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10-11座也將於2022年12月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