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要攝取正確且重要的營養,才能因應胎兒生長的需求。 尤其蛋白質是建構胎兒器官及細胞分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對寶寶的成長影響很大。 建議媽咪從懷孕中期就要加強蛋白質的攝取,每天要比一般人多300大卡的熱量和10公克的蛋白質。 A.陳奐樺醫師指出,懷孕初期分泌物的確會比較多,這是正常的,是為了要預防有害微生物跑入陰道內,分泌物增加,無形間形成了天然的保護屏障。 正常的分泌物狀態為類似蛋清狀;但會陰部紅癢、下體不適,或分泌物像豆腐渣般,甚至呈黃綠色或有臭味,就不是正常的狀況了,可能是陰道感染。 如果是陰道感染,目前研究顯示與早產關聯性不強(泌尿道感染與早產關聯性較強),但仍建議就醫治療。
- 進食時可多選紅肉及海產以增加鐵質吸收,如素食準媽媽也可考慮進食一些穀物類早餐當中會添加鐵質,另外無花果等乾果類食物也含有豐富的鐵質。
- 比起自然懷孕,人工受孕的懷孕週期/預產期較為容易計算,由於胚胎植入或排卵的日期是已知的確實日子,因此計算結果亦較準確。
- 本文有請鄧惠文醫師提供專家建議,分享如何面對這些挑戰,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父母的育兒事。
- 雖然當一天結束時,腳踝和腳可能會有點水腫,但第二天早上水腫現象應該就能消失,恢復正常。
資深陪月黃坐月Hedy表示不論醫學上,還是一般大家定義上,懷孕到29週後至分娩都被稱為「孕晚期」。 而一般分娩是在39-40週進行,早於37週前生產稱為早產,41週後生產則是過期居留,稱為「過期妊娠」。 到懷孕後期的時間,孕媽媽一般都有可能由於臨近身份轉變和懷孕後的壓力,使情緒起伏更大。
懷孕後期: 孕婦穿搭
根據統計,大約40%~50%的孕婦懷孕後期會有便祕的問題,尤其是懷孕中後期,因子宮脹大壓迫到腸胃道,使得腸胃道缺乏可供蠕動的空間;此外,黃體素會造成腸胃蠕動減緩,繼而形成便祕。 懷孕一個月,胚胎僅一公分,子宮不過雞蛋大,直至懷孕十個月,胎兒身高已五十公分,母體恥骨至子宮底長度可達三十四公分,這些變化,為的是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因而致力於打造一個讓女性放鬆、能展現自我,更能夠守護與支持彼此的醫療環境與婦產科選擇。 懷孕後期2025 懷孕後期2025 懷孕後期 運動醫學建議1次運動半小時左右,1周運動3-5次比較合適。 當然,具體運動多久還需要根據孕婦的體力和狀態來調整。
懷孕尿頻容易因為一點點尿量而感到不舒服,在懷孕倒數幾週頻尿的次數會越來越多,試著不要太快跑廁所。 重要的是,每次上廁所時記得完全排空膀胱,不要因為頻尿而減少水分的攝取,多喫些新鮮的莓果類,避免引發泌尿道感染。 懷孕後期2025 胎兒生長遲滯的問題多來自胎盤功能不佳,無法有效率地將母體營養傳送給胎兒,建議增加具抗氧化功能的食物攝取量,如:維生素C與E、深綠色蔬菜、堅果與好的油脂,以改善血管功能。 若透過檢查為子癇前症高風險的孕婦,則遵從醫囑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降低胎盤發生發炎反應、減少產生血栓、改善胎盤血流及功能。 懷孕後期 重要聲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親應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六個月內純餵哺母乳,並儘可能地持續。 惠氏S-26金幼兒樂、資兒樂3及惠兒樂3是專為1歲至3歲健康幼兒設計的成長專用配方,S-26金學兒樂、資兒樂4是專為3歲至7歲健康幼童設計的專用配方,並非母乳的替代品。
懷孕後期: 懷孕後期重點營養素攝取建議
胎兒骨骼變硬;但頭顱骨卻仍然柔軟,為出生時經過產道作好準備。 寶寶的指甲在本週幾乎要長到指尖了,有些嬰兒在出生後幾天就需剪指甲,否則容易抓傷他們的小臉蛋。 寶寶本週繼續做呼吸練習,會將羊水吸進呼出肺部並吞嚥下去,也會吸吮、眨眼、翻滾、踢腿、握拳和打嗝。 根據《臺灣爸媽育兒大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爸媽認為現今育兒充滿許多無法控制的挑戰,顯示新手爸媽有極大壓力;反之僅有低於2成的爸媽認為現今當爸媽是容易的。 本文有請鄧惠文醫師提供專家建議,分享如何面對這些挑戰,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父母的育兒事。 據統計,80—90%的初產婦在孕37-38周會出現入盆跡象,即寶寶的頭部順利進入到準媽媽的骨盆腔中。
以下將列舉懷孕後期的常見症狀,瞭解自己身體可能產生的變化,減少孕期焦慮的產生。 孕晚期,準媽媽的肚子會三不五時感覺悶悶脹脹,有時還會突如其來感覺硬得跟石頭一樣,十分難受,這種情形若發生在夜晚,甚至影響睡眠質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大概在寶寶降臨前的一個月,宮縮就開始陪伴著準媽媽。 在妊娠晚期,肚子感覺硬,也可能是由於感染,包括生殖道感染和羊膜炎。
懷孕後期: 懷孕後期重點整理
一般只要服用0.4毫克一錠的葉酸劑量即可,除非有癲癇病史、或曾生過無腦兒,葉酸劑量才需要4毫克。 至於喫素的孕婦如果平時已攝取大量葉菜,則大多不太會缺乏葉酸。 此外,懷孕初期仍可喝咖啡或茶,但建議每天最多喝1杯不要過量。
A.陳奐樺醫師表示,如果持續高燒不退,胎兒可能會神經管缺陷或心臟缺陷、脊柱裂、脣顎裂等。 懷孕後期2025 懷孕發燒時最好要退燒,建議先以溫水擦澡,環境保持通風、不要穿太多衣服,並多喝水,觀察是否會降溫;如果仍不會降溫、體溫還是太高或感到不適,再考慮服用退燒藥。 陳奐樺醫師表示,如果是一般緩解感冒症狀的藥物,短期服用大多不會造成問題,只要定期產檢追蹤即可。 但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雖然可退燒,卻有導致畸胎疑慮,如需使用應與醫師討論。 A.陳奐樺醫師指出,正常均衡飲食即可,不用特別增加熱量,但可增加葉酸攝取,或服用綜合維生素。
懷孕後期: 懷孕後期其他注意5. 注意宮縮情況
懷孕後期因子宮壓迫膀胱變得頻尿、心理壓力、腹部與下肢的不適,都可能導致失眠。 睡覺時可使用孕婦枕放在肚子下方或兩腿中間應會感到比較舒服,在睡前3小時盡量不要進食,白天適當的戶外活動,增進心肺功能,點心可喫白木耳因含豐富的氨基酸、礦物質,可讓晚上更好眠。 在妊娠中晚期,不少孕婦會不時感覺到輕微子宮收縮(就是感覺肚子輕微發脹,發緊痛感不明顯)這種宮縮被稱為假宮縮,它沒有規律性,不但隔的時間長,持續時間也很短,不會引起真正分娩。
懷孕後期: 孕期黃體素分泌增加會讓腸胃蠕動變慢,使食物容易在腸道堆積,雌激素濃度升高則會讓下食道括約肌變得比較鬆弛,當食物在腸胃累積過多,胃液就容易逆流到食道,子宮變大會擠壓胃部,子宮變重會導致腹壓上升,都會讓胃液比較容易往上衝。
驗血是懷孕初期產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如果您還沒做過產檢,或者還沒抽血檢查,請立即與醫師預約檢查時間。 懷孕後期2025 對您和您的寶寶來說,仔細觀察身體是否有異樣是重要的。 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中,您更容易患子癲前症或妊娠糖尿病,您也必須預防早產的可能。 有些新手媽媽會感覺夜深人靜時寶寶胎動特別明顯,而認為寶寶是「夜貓子」,其實,也許是因為忙碌了一天媽媽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了,這才意會到寶寶活躍地在子宮內移動。
懷孕後期: 懷孕初期肚子漲漲硬硬的,3個技巧釋放腰腹負擔
但是,如果懷孕後期肚子硬,偶爾感到疼痛,那就應該小心,這很可能是由於孕婦過度的壓力所致,這時要深呼吸,放鬆心情,過度緊張對胎兒有害哦。 假如正在運動時出現宮縮,就必須先停下來休息一會,待不適感沒有再出現,胎兒正常活動,肚子不像之前那樣又硬又緊,才考慮繼續運動。 要是休息後,宮縮沒緩解,疼痛感加強,疼得沒法動彈,那就要警惕起來,建議儘快去醫院檢查。 因此,先排除疾病問題,再做飲食方面的調整才具意義。 有時候有息肉或子宮頸病變,也可能出現少量出血;如果是出血量較多或合併腹痛等症狀,則可能為先兆性流產或子宮外孕,應盡快就醫。 懷孕第五週,月經延遲了一週還沒來,而您也隱隱約約感到身體和之前有些不同,這些細微的改變代表的一件事--恭喜!
懷孕後期: Pampers – 懷孕第三十九周
不少孕媽媽從孕28周起,就非常擔心自己會「早產」,直到37周前,只要一聽到「早產」就猶如「驚弓之鳥」。 懷孕後期 寶寶出生後仰賴您來照顧他的所有需要,您就是寶寶的全世界。
懷孕後期: 懷孕後期生產預兆篇
少數流不乾淨,仍有胚胎殘存,演變為不完全流產,症狀上會持續腹痛與出血,必須要喫藥來將殘存胚胎排除,如果仍排不乾淨,則必須要手術。 這是您懷孕前三個月的最後一週,懷孕12週的媽媽開始準備進入懷孕的第二週期。 懷孕時噁心和疲勞的狀況已經慢慢變少,腹部依然還沒隆起。 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您的身體將開始分泌大量荷爾蒙,為能量激增做好準備。 恭喜,目前您已懷孕幾乎一半的時間了,16週後,您的身體和胎兒發生了重大變化,胎兒正不斷長大,五官也發育地更加具體。
懷孕後期: 亞培媽咪學苑 – 懷孕第31週
要確認是否懷孕,建議您用早上第一次上廁所的晨尿篩檢,此時懷孕激素(HCG)達到最高水平。 儘管懷孕初期的症狀很典型:噁心想吐、頻尿,但許多女性只是形容自己感覺稍微異常,好像跟先前不太一樣而已。 同時,您的伴侶也可能已經注意到您似乎比平常更加敏或和喜怒無常。 水腫經常出現在懷孕晚期的孕媽媽身上,這是由於胎兒愈來愈大,壓迫到骨盆腔的靜脈迴流,下肢血液循環變差,影響血液迴流,形成水腫。
懷孕後期: 亞培媽咪學苑 – 懷孕第36週
「植物性」來源則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為主,不過植物性的吸收率比動物性差,建議孕婦用餐後,要喫些水果,讓維他命C幫助鐵的吸收,包括奇異果、橘子、芭樂等維他命C豐富的水果都有助益。 A.如果有腹痛出血等流產症狀,醫師才會開黃體素給孕婦,黃體素可分為口服或針劑(俗稱的油針),口服每天服用3~4次、針劑每天施打1次,兩者效果差異不大。 A.陳奐樺醫師表示,A酸通常拿來治療青春痘使用,但是A酸會導致畸胎的文獻報告很多,使用後,大約有2~3成畸胎風險,因此醫師大多會建議終止妊娠,即使不由人為終止妊娠,本身就會有2~4成流產機率。 A.如果月經週期規則,則從最後一次月經來的第一天開始算起,根據內格萊氏法則,月減3,日加7,比方最後一次月經來的第一天為8月1日,預產期就是明年5月8日。 但是如果月經週期不規則,預產期常不準確,產檢時醫師會以超音波量胎兒頭臀徑,會比較準確一點。
懷孕後期: 懷孕後期3──產檢次數越頻繁
懷孕時期的荷爾蒙變化使周邊血管阻力變低,所以血壓可能會比沒懷孕時稍微低一點點。 肺部每分鐘通氣量的增加,也會導致部分孕婦看起來比較喘。 此外,黑色素也較易沉澱,可能會出現肝斑,乳暈顏色也會比較深。 懷孕初期4~6週乳房就開始變得比較豐滿與敏感,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有點脹痛。 有些孕婦也可能會頻尿;而且因為腸胃蠕動變慢,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變久,水分被吸收,也比較容易便祕,應多喫蔬果與多喝水。 有些人會覺得腰痠背痛,注意別久坐,也要注意坐姿,並可佐以適度運動。
假如產檢時被告知胎兒體重較小,後期的飲食應注重均衡的營養,並且可額外補充營養素,或早晚各喝一杯媽媽奶粉,也可以在點心時間飲用,加強營養的攝取。 至於孕媽咪只會胖到自己,多半發生在懷孕初、中期,這兩階段胎兒用到的其實不多,所以媽咪拼命喫,當然會把脂肪堆積在自己身上。 懷孕後期 懷孕後期則是胎兒要迅速長大的階段,體重明顯增加是正常現象,媽咪反而不需太擔心。 胎兒的體重在七個月大時,醫師評估多不超過1000公克。 但是後期開始,羊水、胎盤以及胎兒本身重量會明顯增加,此階段正常的胎兒體重出生時約在2500~3500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