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皮膚科醫生處理的疾病如粉刺、玫瑰痤瘡、濕疹、牛皮癬和紅斑狼瘡。 女醫生皮膚科2025 FindDoc 為你提供香港各區皮膚科醫生(皮膚及性病科)名單、皮膚科診所資料、專科服務及收費,期望為你解決如「皮膚科醫生推薦、皮膚科醫生邊個好」等常見問題。 除了需要得到香港內科醫學院及皇家內科醫學院認可外,更要在香港醫務委員會登記,方可成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皮膚科醫生主要是負責預防、檢查、診斷及治療皮膚病及透過性接觸傳染的疾病。
根據衞生署資料,濕疹是一種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引致濕疹的成因一般都是遺傳、致敏源(如灰塵、羊毛、花粉、寵物的毛和皮屑等)、食物中的蛋白質(如蛋、海產、奶類、牛肉、花生等);濕疹可引致皮膚紅腫,甚至細菌感染發炎。 調查顯示,多達56%曾獲處方類固醇的患者未有跟從醫囑用藥及完成療程,近9成因擔心副作用,4成認為好轉後不須繼續用藥。 超過90%受訪者認為類固醇副作用很大,症狀改善後要盡快停用;逾80%認為會引致上癮而盡量不使用。 至於抗生素,逾4成受訪者會按醫囑使用抗生素但卻未有完成療程,當中有79%因擔心副作用;逾6成受訪者認為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會盡量不使用。 FindDoc 支持和保護病人與醫生的權利,因此本網站披露和公開資訊的方式須符合香港有關的準則和政策。
女醫生皮膚科: 皮膚科
私家皮膚科醫生的診症費一般約由600至1,000港元起,要視乎每間診所的收費;部分診所或需收取藥物、額外醫療程序(如脫疣等)等費用,建議致電診所詢問有關收費詳情。 王正坤醫師提醒,千萬不要選錯雷射,選錯雷射會造成治療無效,還有可能會灼傷,造成臉上有黑色疤痕,務必要找皮膚科醫師諮詢,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脂漏性角化症俗稱老人斑,呈現褐色斑塊,特色是像蠟塊黏在皮膚上,與日曬關聯性大,所以年紀愈大愈容易得到。 現年30歲的Cat,自1歲半已起患上濕疹,病情時好時壞並經常復發,發作時皮膚又痕又痛,嚴重時會「出水」發炎。
謹記治療濕疹的關鍵「鐵三角」——持續用藥、皮膚護理及正面心態,切勿盲目相信錯誤的治療方法,必須接受正當治療,逾9成患者的濕疹可有效控制的。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韓錦倫教授指出,濕疹患者對於治療常有3大誤解,包括對類固醇恐懼、認為中西藥都不見效,以及胡亂使用潤膚品。 Cat後來更開始發熱及發冷,到急症室求醫時,才檢驗到皮膚有大範圍感染金黃葡萄球菌,還有細菌入血的情況,引發低溫症,體溫只得35°C,皮膚的冷熱感覺也失去功能。 醫生指,幸好Cat及時求醫,因細菌入血若處理不當恐有生命危險。 女醫生皮膚科2025 她表示,醫生使用了最強勁的抗生素,須口服及吊針,並住院1個月。
女醫生皮膚科: 陳湧醫生 皮膚手術 皮膚疾病 醫學美容 香港皮膚科專科醫生
Bowtie自願醫保並不保障專科門診費用,不過如果使用隨自願醫保計劃附送的 BowtieGo 門診服務 ,便可以用低至半價看專科門診,過程亦毋須額外申請索償。 根據英國《鏡報》報導,柬埔寨金邊(Phnom Penh)一名10歲女童拉克辛(Bo 女醫生皮膚科2025 Rakching),一出生後就罹患怪病,導致全身上下的皮膚鬆弛缺乏彈性,甚至還佈滿皺紋,整張臉鬆垮、皺巴巴,看起來就像一名60歲老阿嬤,讓她感到相當自卑。 拉克辛表示,平時自己走在路上,村裡的小孩看到她就會躲得遠遠的,甚至還會在她面前喊她「老人家」,就連她的兄弟姊妹也常常嘲笑她是「老阿嬤」,每次聽了她都感到相當難過。 治療方式有注射生物製劑、口服藥、外用擦藥或照光,目前新的生物製劑療效可清除皮膚九十%以上病兆,甚至有機會完全清除,讓病友可以重新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甚至泡溫泉、游泳時,看不出皮膚有病兆。 女醫生皮膚科2025 目前拉克辛的家人還尚未尋求醫生的協助,但當地媒體卻說,拉克辛可能是因為脂肪營養不良,導致皮膚失去彈性,外表才會像老人一樣。 女醫生皮膚科2025 陳昱璁提醒,有些民眾誤以為,用保養品就能消除肉芽,例如去油脂粒、去脂肪粒眼霜、凝膠等。
當濕疹發作時,皮膚微生態失衡,害菌數量增加,益菌減少,增加金黃葡萄球菌的繁殖機會。 過多的金黃葡萄球菌會形成生物膜,並產生超級抗原、毒素、酶和其他蛋白質,加劇炎症反應,堵塞汗管,引起痕癢,令皮膚屏障進一步受損,引起惡性循環,甚至會感染傷口。 至於類固醇,Cat表示停藥的最大原因是覺得用藥時有效,停藥後又即時轉差,不想再有假希望,同時也擔心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 此外,她也嘗試過各種偏方,如金銀花、海鹽、天然手工皁等,但完全都沒有幫助。 Cat表示,醫生曾表示其濕疹病情會隨長大而好轉,所以抱著一絲希望,但現實是病情變更差,令她感到絕望。
女醫生皮膚科: 皮膚科醫生的工作
黑色丘疹性皮膚病好發於黑人,通常在青少年期間就會出現,會長在臉部和頸部,外型為圓形、膚色或棕色的小丘疹,可用雷射或液態氮冷凍治療。 不少民眾在照鏡子時,會發現臉上長出好幾粒小小的突起物,實在有礙觀瞻。 醫師指出,臉部肉芽可細分成許多不同病竈,如粟粒腫、汗管瘤、皮脂腺增生、扁平疣、脂漏性角化症和黑色丘疹性皮膚病等,想有效消除臉部肉芽,最好尋求醫師協助,才能獲得有效治療。 韓錦倫教授指,濕疹雖不能斷尾,但患者應抱持正面心態,學習與濕疹共存。
- 韓錦倫教授指,濕疹雖不能斷尾,但患者應抱持正面心態,學習與濕疹共存。
- 另外,要留意只有在香港醫務委員會登記成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方可稱為「皮膚科醫生」。
- 有醫生指,患者常有3大誤解,不願持續用藥,令病情難有好轉,並建議要遵守6大護膚要點,才能重整皮膚構造,穩定病情。
- 常見的皮膚科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暗瘡及玫瑰痤瘡、銀屑病(即牛皮癬)和皮膚感染,如病毒疣、細菌和真菌感染,以及常見於香港的慢性皮膚病 — 濕疹。
直至她大學畢業前後,考試壓力令病情加劇,皮膚大範圍發炎,皮屑掉滿地,全身差不多滿佈傷口,又紅又痛,更不停滲血及流膿,厚厚的敷料因染滿血水需要每半小時更換一次。 女醫生皮膚科 本港一名30歲女子從小飽受濕疹困擾,嘗試各種方法治療仍反覆惡化,某次嚴重發作全身皮膚滲血流膿,甚至演變成金黃葡萄球菌入血。 有組織早前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人對用類固醇治療濕疹感恐懼或認為無效,故不跟從醫生指引用藥。
女醫生皮膚科: 香港腸胃科醫生邊個好?即睇收費及公私營選擇
香港現時有約117名皮膚科註冊醫生1,包括李祖祺 醫生、陳厚毅 醫生、陳上熙 醫生、屈綺文 醫生、陳湧 女醫生皮膚科 醫生、何家強 醫生等。 另外,衛生署轄下有9間提供皮膚科服務的公營診所,以及不少私營皮膚科診所,即睇皮膚科醫生名單及收費。 私家皮膚科醫生的診症費各有不同,會診費用由$400至$1600起不等;部分診所的藥費,以及特別的醫療程序如激光脫斑或脫疣等,可能另加收費,詳細收費項目需致電診所詢問。 他解釋,金黃葡萄球菌是皮膚表面常見的細菌,正常人當中只有5%會在皮膚中檢測到,但超過70%濕疹患者的皮膚中均會檢測到。
女醫生皮膚科: 香港島
皮膚科醫生一般會處理如濕疹、粉刺、牛皮癬、玫瑰痤瘡、紅斑狼瘡等相關疾病。 皮膚科專科醫生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皮膚科診斷,服務除了涵蓋以上所有皮膚科病症外,更會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製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進行皮膚過敏測試,讓你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女醫生皮膚科 女醫生皮膚科 除了傳統的治療技術,皮膚科專科醫生亦會提供冷凍及激光治療,讓患者得到最恰當的治療。 皮膚科是治療皮膚疾病的醫學分支,是一個包含內外科元素的獨特專科。 常見的皮膚科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暗瘡及玫瑰痤瘡、銀屑病(即牛皮癬)和皮膚感染,如病毒疣、細菌和真菌感染,以及常見於香港的慢性皮膚病 — 濕疹。 一般醫科畢業生取得註冊醫生資格後,都要先接受長達36個月的內科培訓,然後再在本地認可的培訓機構內,並在執業皮膚科醫生監管下完成額外最少36個月的皮膚及性病科的訓練,並須通過數次專科考試後,方可取得資格註冊成為皮膚科醫生。
女醫生皮膚科: SERVICES 服務範圍
另外,要留意只有在香港醫務委員會登記成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方可稱為「皮膚科醫生」。 本港有不少公私營的皮膚科醫生診所可供選擇,包括衞生署轄下的9間皮膚科專科診所及健康中心、公立醫院皮膚科專科門診,以及私營皮膚科診所。 本港的皮膚科醫生選擇包括衛生署轄下的9間皮膚科專科診所及健康中心、公立醫院皮膚科專科門診及港九新界私營皮膚科診所。 不同皮膚病或有相似病徵,包括皮膚出現深色和加厚的痂皮、皮膚乾燥,以及不同程度的瘙癢等,當患者面對皮膚病的困擾時,建議求助於皮膚科專科醫生,以診斷所患的皮膚病及對症下藥。 類固醇是常見處方治療濕疹的藥物;而當患者皮膚出現細菌感染時,醫生亦會處方抗生素對付引起感染的病菌,以控制病情。 關注組指出,濕疹患者對使用類固醇及抗生素治療有偏見和誤解,有機會影響患者對用藥的依從性及治療效果,或會引致難以估計的後果。
女醫生皮膚科: 醫學美容
但很遺憾地告訴各位,這些產品大多隻作用在皮膚的表層,對於諸多種類的肉芽而言,只有粟粒腫是有機會藉由塗抹保養品改善,還不一定百分百有效,若是民眾有臉部肉芽問題,建議要諮詢醫師尋求協助,才能獲得有效治療。 扁平疣在身體狀況好時,有機會自行痊癒,通常持續存在數月至數年之久,因人而異,也可藉由液態氮冷凍、化學藥物燒灼、雷射、塗抹A酸、免疫調節藥物等方式來治療。 皮脂腺增生是黃白或肉色的小顆粒,是由於皮脂腺過度增生所引起,出現在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例如臉頰、鼻頭或額頭,若皮脂腺增生位於皮膚較深層,需要多次雷射處理,或是口服A酸治療。 當油脂和角質代謝異常,就會形成白色突起,與體質有關,或是過度摩擦皮膚、細微皮膚傷口癒合後以及使用較滋潤的保養品也有可能引起,可用針挑掉、雷射除掉。 女醫生皮膚科 臺灣皮膚科醫師陳昱璁指出,肉芽泛指皮膚上組織異常增生的小突出物,長在臉上就稱為臉部肉芽,也就是俗稱的脂肪粒,很多民眾以為這是用了太滋潤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或是體質的關係,才會讓臉上長肉芽。
女醫生皮膚科: 皮膚科醫生推薦2023|九龍區名單 – 收費/地址/應診時間一覽
Cat對於西醫的治療方法感到失望或麻煩,因而沒有跟從醫曯用藥甚至停藥。 例如她認為「豬油膏」不只油膩,用在發炎的皮膚上更會很痛很「乸」,甚至須先服止痛藥纔可洗澡,也不方便在上班途中塗搽。 又例如濕敷時,須每次包覆到像個木乃伊,又不停補搽藥膏及補水至少4小時,非常麻煩。
女醫生皮膚科: 皮膚瘜肉|臉上長出小肉粒怎麼辦?6種臉部肉芽這樣做有效消除
由於皮膚科屬於內科醫學,若只有「皮膚科文憑」,而沒有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則大多不是皮膚科醫生。 女醫生皮膚科2025 要成為皮膚科醫生,需接受最少六年的專業培訓,而皮膚科文憑一般只需要數個月時間。 女醫生皮膚科2025 女醫生皮膚科 女醫生皮膚科2025 皮膚科醫生專門預防、檢查、診斷及治療皮膚病及透過性接觸傳染之疾病。
女醫生皮膚科: 皮膚科檢查和治療
有醫生指,患者常有3大誤解,不願持續用藥,令病情難有好轉,並建議要遵守6大護膚要點,才能重整皮膚構造,穩定病情。 截至2022年12月23日,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資料,香港有多達116名註冊皮膚科專科醫生,例如陳厚毅醫生、屈綺文醫生、陳上熙醫生、楊志強醫生、陳湧醫生、胡惠福醫生、劉顏銘醫生等等。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秋冬為乾癬好發季,花蓮慈濟醫院皮膚外科暨美容醫學科主任洪崧壬醫師說,儘管皮膚乾癬在認真治療後,得到很好的緩解,最重要的基本功還是每天做好皮膚的保濕、預防復發,避免其他的感染與惡化因子,保持良好的生活型態。
女醫生皮膚科: 濕疹人皮膚屏障失衡 金黃葡萄球菌易趁機入侵
但出院後情況又轉差,發現染上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為免肝腎功能受影響,醫生不敢再用最強勁的抗生素,須住院3星期情況才穩定。 出院後Cat也無從得知如何預防細菌感染及特別護理,唯有盡力控制好濕疹情況。 然而,有近6成人認為由政府醫院/診所派發的潤膚品無效,反而有逾70%及80%受訪者認為由私家醫生提供及自己購買的潤膚品更有效。 一直為本港濕疹患者提供資訊及支援的濕疹關注組,最近進行針對濕疹患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瞭解對不同治療依從性及成效。 女醫生皮膚科2025 200名濕疹患者當中51%年齡介乎19至40歲;約20%為41至50歲。 各人均接受過西醫、中醫,以至香薰治療、服用益生菌、維他命等保健品、鱷魚油、金盞花膏等自然療法、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