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評估後,該患者開始使用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並合併去甲基化藥物治療。 進一步完成骨髓移植後,病程穩定控制逾三年,順利達成搶時間救命的治療目標。 此外,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更在今(2021)年七月通過健保給付資格,成為我國第二款通過健保給付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 罹患白血病患者,須定期追蹤血液檢查以確定疾病是否復發,若是2、3年內沒有復發,表示復發機會相當低。 若接受骨髓移植者,必須服用抗排斥藥至少半年,且須定期回門診追蹤。 服用抗排斥藥時免疫能力會降低,應避出入公共場所以防感染。
- 當中癌症治療更全數賠償,保障受保人以住院或門診形式治療癌症的費用,包括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
- 滕傑林主任分享,十幾年前,診間有名22歲年輕女性患者,因高燒不停且全身蒼白如紙而緊急送醫,意外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 白血病的治療,依急性或慢性白血病以及淋巴球或骨髓性白血病,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及支持性療法。
-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40至60歲的人,不過其他年齡層也是有發生的可能。
- 有些人可能有自體免疫的問題,產生類似再生不良性貧血之情況,有些病人可能是骨髓微環境(microenvironment)有問題,例如血管增生,或不正常之骨髓支持細胞與造血細胞間交互作用。
- 其它最常發生白血病浸潤的臟器是腎、肺、心臟及胸腺、睾丸等。
因為骨髓造血就如同工廠出貨般,若品質不好,則需調查工廠的作業情形,才知何處出了問題。 許多分子突變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預後的影響正被學者研究當中;但目前為止,只有FLT3-ITD、NPM1、CEBPA和c-KIT被列入國際風險分級的評估之中,但更多的突變在未來很可能被列入[3]。 FLT3(英語:FLT3)基因的內部串聯重複序列(ITDs)已被證實會造成較差的預後,一些FLT3抑制劑(英語:FLT3 inhibitor)正在進行臨牀試驗,目前結果有好有壞。 骨髓癌血癌2025 另外兩個突變——NPM1(英語:NPM1)和CEBPA則和較佳的預後有關,在細胞遺傳學正常的患者中尤為如此,這兩個突變已列入目前的風險分級當中[3]。
骨髓癌血癌: 血癌治療新曙光! 興大找到減緩癌細胞代謝關鍵 開發小分子藥物
兩週後因疾病大幅惡化,再次緊急送醫,白血球數量從原先的一萬提升至六萬,激增了六倍。 爾後患者才正視疾病,在完成標準化療後,終於成功控制疾病。 骨髓癌血癌 2008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成為第一種被完成全基因體定序的癌症,科學家將白血病細胞萃取豬的DNA拿來和正常的皮膚細胞比較,發現白血病細胞在一些先前從未被注意到的基因中也有突變[110]。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相對少見的癌症,美國每年約有10,500名新發案例,發生率從1995年到2005年都維持穩定,佔了癌症死亡人數的1.2%[96]。
許多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癌細胞有特定的細胞遺傳學特徵,這些染色體異常的種類常對疾病的預後有重要影響[52]。 轉位的染色體會產生不正常的融合蛋白,當轉錄因子因為行程融合蛋白而改變了其性質時便可能造成白血病細胞停止[53]。 骨髓癌血癌 舉例來說,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中因為t(15;17)轉位而形成PML-RARα融合蛋白,此蛋白會結合到視黃酸受體元件上,而該元件位於許多骨髓相關基因的啟動子中,因此會抑制骨髓細胞的分化[54]。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風險因子有吸菸、曾接受過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羣(MDS)和接觸特定的化學物質(如苯)[1]。 致病的機轉為正常的骨髓被白血病細胞取代,造成紅血球、血小板(英語:thrombocytopenia)和正常的白血球減少[1]。 化學治療為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療方式,使用的藥物包括傳統化學藥物(如Melphalan(英語:Melphalan))及類固醇等。
骨髓癌血癌: 血癌病人飲食注意事項
即便白血病在治療後達到了完全緩解,仍會有少量現在的檢測方法也無法偵測出的白血病細胞殘存;若在緩解其後沒有更進一步的進行治療,幾乎所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都會再度復發[71],因此鞏固性化學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些偵測不到的疾病,以預防復發、達成痊癒。 由於白血球分化中的任何步驟都可能發生癌變,使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擁有豐富的多樣性與異質性[51]。 骨髓癌血癌2025 現代的分類系統依據白血病細胞的分化程度進行分類,認為其表現和特徵會受到分化程度的影響。 少數患者第一個發現的症狀可能會是一個白血病細胞組成的腫塊,稱之為綠色瘤(英語:chloroma)。 有時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因接受常規血液檢查而意外發現白血病[8]。
- 在政府德政及標靶藥支持之下,鼓勵患者一定要即時採納正規治療、積極遵照醫囑,與醫療團隊一起戰勝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 對於中性球低下的病人,在嚴重感染時可以施打顆粒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但其臨牀效益並未確定。
- 診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個線索通常是不正常的全血球計數,雖然白血病常會有不正常的白血球增多(英語:leukocytosis),且有時確實能在周邊血見到白血病細胞,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可能只出現血小板、紅血球或白血球減少中的其中一個[26]。
- 醫生會建議的治療方法,患者的年齡少於65歲會利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和高劑量化療,使用3-6個月的藥物治療減低副蛋白數量和癌細胞;如年長患者或不能採用此方法者,則用標靶藥物、類固醇和化療藥物等混合藥物治療,作為穩固治療。
- 之後主診醫生會按病人的需要,安排合適的療程,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甚至近年會新採用的免疫治療,主要分為抗體治療或CAR-T細胞治療兩種,冀能令病情得以緩解,延長存活率。
主要新穎藥物可分為兩大類,一為標靶藥物(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英語:Carfilzomib)),另一大類為免疫調節劑(如沙利竇邁)。 目前新型標靶藥物,則是開放 FLT – 3 抑制劑與 BCL – 2 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 骨髓癌血癌 患者須躺在一部儀器當中,儀器會產生放射性物質殺死癌細胞。 療程密集緊湊,需時 4 至 6 個星期,務求盡量消滅病細胞。 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線中、接觸致癌物質(例如裝修工程期間會釋放出的揮發性有機物,諸如苯[11][12])和其它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變異。 骨髓癌血癌2025 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
骨髓癌血癌: 白血病的分類
白積壓病治療過程中常因白血病細胞破壞過多或因化療藥物性腎損害等原因而排鉀過多又因化療引起飲食慾差,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納入量不足而致低血鉀或因白血病細胞破壞使磷釋放增多,導致低鈣等。 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線中、接觸致癌物質和其它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變異。 包括一般劑量之化療,這顯然不適用年老之病人,因為無效且副作用極大,但對於高危險之年輕人是可以選擇的方式之一。
骨髓癌血癌: 血癌成因
缺乏正常的白血球將造成患者容易受到感染,雖然白血病細胞本身也是來自白血球的前驅細胞,但它們沒有對抗感染的能力[7];紅血球減少(貧血)將造成身體疲勞、膚色蒼白和呼吸困難;血小板低下則會使患者容易瘀傷或因微小的創傷而血流不止。 針對高風險病患,可以透過移植周邊或骨髓造血幹細胞,來有效減少血癌復發的機會。 至於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和所需時間,每位病患的狀況都可能有不同處理方式。 骨髓癌血癌2025 一般來說住院大約 3 至 6 星期,根據移植前的病況與捐者的相合程度,住院時間會有相當程度的不同。 白血病的具體成因仍在研究當中,但醫學界在這方面暫時發現,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基因變異令骨髓產生大量未成熟的淋巴球,影響身體對抗感染的功能。 另外,如病人身體內個別染色體的排序改變,也會令基因產生變異,使白血球的失控地生長,釀成白血病,甚至破壞骨髓。
骨髓癌血癌: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因
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化學治療、移植造血幹細胞及標靶治療;醫生會因應病情處方不同劑量及週期的治療,所以費用亦因人而異,以下僅供參考。 骨髓癌血癌 骨髓癌血癌2025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並不是短時間產生臨牀症狀的,其病情通常是漸進式的,且症狀不明顯,大部份病人是因疼痛,尤其是下背痛或骨折就醫而被發現。 白血病的治癒率取決於白血病種類和患者年齡等多種因素。 一般來說,採用化療來治療急性淋巴細胞性血癌(ALL),治癒機會為60%至70%,當中超過80%的兒童患者能有5年或以上壽命,而成年患者只有25%至35%。 又稱為生物治療,利用人體免疫系統所產生的物質或人工合成的藥物(稱為單株抗體)激發身體對抗感染,消滅血液和骨髓裡的病細胞。
骨髓癌血癌: 治療
骨髓切片做法同骨髓穿刺,只是使用的針為特殊的切片針,這兩項檢查可同時完成。 無論血液、骨髓的檢查,對評估疾病預後均也相當重要的影響,在治療過程中,除了提供醫師調整治療計劃的指標外,也能早期偵測疾病是否有復發情形。 在一些研究中,年紀大於60歲或乳酸去氫酶(LDH)升高和較差的預後有關[90];和大多數的癌症一樣,日常體能狀態(英語:performance status)(如整體身體狀態和活動能力)也對預後有很大的影響。
骨髓癌血癌: 血癌治療常見方法有什麼?
這些細胞的作用是協助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感染和疾病。 「漿細胞」平常在較多在淋巴結集結,但癌變後卻喜歡走到骨髓中,因那處環境更適合生長,所以稱為 「骨髓癌」(plasma cell 骨髓癌血癌 myeloma),屬血癌一種。 癌細胞幹擾骨髓功能,可引致貧血、白血球減少和血小板數目下降。
骨髓癌血癌: 白血病種類
話雖如此,血癌仍是一個可以醫治的疾病,只要積極治療依然能擁有健康的明天,以下針對血癌作一簡單介紹,幫助大眾更能瞭解血癌發生、診斷與治療方式。 白血病很少在孕婦出現,孕婦的盛行率大約只有一萬分之一[111]。 孕婦的白血病該如何處理取決於白血病的類型,急性白血病通常需要迅速且積極的治療,儘管可能會有流產和胎兒畸形的風險,尤其在妊娠第一個三月期的發育特別敏感,進行化療將會有更高的風險[111]。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生率隨年紀增加,診斷年齡中位數為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