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亦有劉建文(Michael Lau)的作品──「高尚的思想」。 今次這位Figure大師不玩潮流Figure,以丙烯顏料及畫布作媒界,劉建文是次展出的花卉靜物作品均於2020年完成,畫面充盈着藝術家的幾何和尺度感,融合了大膽色彩、文字和街頭藝術美學。 Likey於上環的個人展覽「Melt Like Dali」。 被譽為破天荒合作,陶傑X林夕的聯展「瞬間印記」,當中包含了陶傑的旅遊寫生作品以及林夕的歌詞書法。 在香港生活的日本籍藝人Soko今次就推介了這個展覽,並指陶傑每次去外國旅行,都會帶備輕便繪畫工具,融入當地氣息中記錄風景、人物。 當中不乏以木炭或鋼筆來繪畫的作品,其落筆之精準,實在教人佩服。
1991年,陶傑應武俠小說名作家查良鏞的邀請,回港任《明報》副刊副總編輯,兼寫專欄《泰晤士河畔》、《黃金冒險號》。 後來曾任《華僑日報》副總編輯,1993年任英文日報《東快訊》政治編輯。 陶傑(英語:Chip 陶傑林作 Tsao[3],1958年8月17日—),原名曹捷,別有筆名楊非劫、蔣一樵,香港華文作家及傳媒工作者,曾居於英國16年。
陶傑林作: 個人生平
首先陶傑講到林作畢業於牛津大學,鍾培生則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因此這次大戰,也是英、美文化制度之間的衝突,他指林作說話時好有英式紳士的感覺,他更舉例說出林作像曾扮演007的已故英國演員羅渣摩亞(Roger Moore)。 陶傑在臉書上表示,這位「Macy」的行為舉止很明顯是在取巧,即使網上登記申請入臺證,臺灣官方網站都有「中華民國內政部移署」招牌,任何人一旦網上填表,已經承認了中華民國的獨立主權,表達了「入國意願」,請求對方批准入國。 因此,這位「Macy」與其在飛機上撕紙張表格,不如在香港上網登記時,見此字樣而先行不爽,怒砸電腦,抖音畫面更有爆炸性。 林作一向自命不凡,個人言行經常展示其標誌性“沒有家教”的本性,於個人社交平臺發表自我宣傳言論及推銷自己的保險,再加上認爲其自己發表的言論沒有錯而無需道歉,引起網民鄙視。
- ”[42] 陶傑透過電視以西班牙語向菲律賓人公開道歉[37],並且向菲律賓駐香港總領事解釋事件[40]。
- [19][20] 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臺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
- 2021年9月23日,陶傑傍晚在facebook宣佈自己抵達英國牛津,表示自己要放長假,未來應該會回港,並提及“在陰霾和幽雨的日子,願大家一起堅毅忍耐”。
- [13]
- 不少網民看完短片都表示「大開眼界」,又批評香港那些是「一直在放煙而沒有花」,日本則是心思之作,「唔係亂放」,甚至稱日本的夜空非常清徹,看來大家都認為這會是真煙花。
- 當中不乏以木炭或鋼筆來繪畫的作品,其落筆之精準,實在教人佩服。
- 因此,這位「Macy」與其在飛機上撕紙張表格,不如在香港上網登記時,見此字樣而先行不爽,怒砸電腦,抖音畫面更有爆炸性。
陶傑其後稱,「僕人國家」是指菲律賓人相信天主教,而耶穌鼓勵人要當世人的僕人。 他又表示該文章是一種反諷形式的文章,只是以虛構處境劇(當時他無聘用菲傭)諷刺一個才大氣粗的香港小男人[30] 陶傑林作2025 當僱主時的傲慢態度[40]。 他說無文章表達對南海主權的立場[40],坦然下次寫作會顧慮更多[37]。 例如,他在同年4月3日的專欄提及「心高氣傲的港女不再需要搬運石油汽罐和汽水的苦力」時,就聲明「對這個勞動層絕無嘲諷之意」。
陶傑林作: 網上評價及爭議
1979年11月出版的《香港文學》雙月刊有名爲曹捷小輯的專訪,內容提及他21歲還在英國時,筆名是楊非劫,主要寫詩及散文,也發表過素描畫,得過多個詩詞獎和散文獎。 內容還提及他是當年一份文藝刊物《新穗文刊》的成員,專訪簡介形容他“個性沉默寡言,溫文爾雅,性好藝術”[8]。 陶傑林作 稍後在6月7日,蕭裕均留言為自己「發表留言前沒有向有關學生會的其他同學引証」,承認「在是次事件的處理上確是有欠周詳考慮」,向「陶先生及十一個學生會表示歉意」。
- 陳慶偉在判詞中批評,曾蔭權的公關在審訊期間帶陶傑入庭「撐場」,更安排他坐在家屬席,他的待遇明顯不似一般排隊入庭旁聽的公眾人士,更巧合的是,其中一名陪審員正正是陶傑的忠實聽眾,該陪審員被發現在午休期間合照和傾閒計。
- ……(筆者)曾經學過一段時間西班牙文,看到『Avenida Del Alma』便想起它的眾數,有許多談基督教教義的西班牙文書籍都會提到它暗喻眼睛。
- 例如,他在同年4月3日的專欄提及「心高氣傲的港女不再需要搬運石油汽罐和汽水的苦力」時,就聲明「對這個勞動層絕無嘲諷之意」。
- 他們常常說要保護心靈馬路,意思是不要看撒旦,不要看邪惡的事物。
- 但一個憑自己考入牛津的香港仔,唔通會受到中共嚴格思想控制,認為廣場大媽舞好睇過天鵝湖,同埋會贊成梁振英向佔中學生開槍?
- 2022年3月10日與鮑偉聰成立YouTube Chanel 風雲谷。
「香港電競之父」鍾培生對戰「保險業前大律師」林作的拳賽,由2月林作於網上挑釁鍾培生開始,到「 百萬林鍾拳賽 」9月正式上演,足足要等七個月。 不過林、鍾二人於拳賽前繼續正常發揮,不負一眾花生友所望,每隔一段時間就成功製造新話題。 近日鍾培生於 YouTube Channel 陶傑林作 上載片段,邀請陶傑揼骨傾偈,分析與林作的拳賽。 陶傑亦提到最近全民關注的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事宜,呼籲市民盡快領取盡快用,明年再要求政府派多$5,000;另外更提醒巿民切記不要將消費券用於越南式邪骨。 陶傑曾在不同香港媒體撰寫《蘋果日報》「黃金冒險號」、《壹週刊》「坐看雲起時」、《am730》「陶傑醒你」、《頭條日報》「踏莎行」、《明報週刊》「摩星嶺上」、《爽報》「透心涼」等專欄,並在香港商業電臺晚間主持《光明頂》節目。 此外,陶傑亦與TOM集團大股東周凱旋合作,擔任和記黃埔(長江和記實業前身)旗下內容供應商「威震四方」的創作總監,為和記黃埔3G手機提供內容和擔任「CUP媒體」副顧問。
陶傑林作: 關係密切者
林作一向自命不凡,個人言行經常展示其標誌性「沒有家教」的本性,於個人社交平臺發表自我宣傳言論及推銷自己的保險,再加上認為其自己發表的言論沒有錯而無需道歉,引起網民鄙視。 另一例子為袁彌明,她表示自己囂張和刻薄的風格是受到陶傑所寫的散文影響[42]。 陶傑寫作的題材極廣,包括社會問題、政治、時事、文學藝術、兩性等,其文筆經常而曲線方式向各種事物抽水,是最受香港網民歡迎的作家之一,不時被討論區、博客等引用。
陶傑林作: 節目主持
而陶傑對一些網上的熱門話題,如港女、明光社、何凱琳、中國問題等,均能寫出令多數網民受落的諷刺文章[40],因此不少網民均喜愛轉載其文章。 陶傑林作 2016年1月22日開始,香港受到罕見的超強寒潮侵襲,1月24日更錄得59年來最低溫度。 陶傑林作2025 教育署宣佈全港幼稚園及小學於2016年1月25日週一停課一天,中學卻要照常上學。
陶傑林作: 專欄內容爭議
於發行《HK Magazine》的Asia City Publishing Group陶傑發表道歉啓事[37][39],指“很多人讀出非文章本意,該公司向讀者保證絕對尊重菲律賓人”[30]。 帖文惹來大量網民,尤其是澳門網民留言抨擊,指他對澳門災情落井下石,言論涼薄及沒有同情心。 事件引發菲律賓政界不滿,香港的菲律賓人組織發起1000人遊行示威。 菲律賓移民局指陶傑對菲律賓人「傲慢不敬」,將他列入「不受歡迎外國人黑名單」,禁止入境[7]。
陶傑林作: 香港法院還未頒禁令!《願榮光歸香港》突遭音樂串流平臺下架
網民卻對此停課決定決定有不同意見,有網民認為香港學校一般沒有暖氣設施,停課決定合理,部份網民更質疑中學不與小學看齊,仍須上課是不合理。 [25]不過另一批網民卻指,寒流停課是令學生驕生慣養,不讓他們藉機磨練。 2015年,文化人梁文道一連數月,在《蘋果日報》週日專欄撰文評論香港「本土派」的論述,對本土論者提出不少質疑。 6月,他點名批評陶傑,指他多年來將民族性具體化成「DNA」,論述不夠嚴謹且過時,形容這種論調無法解決當下問題。
陶傑林作: 個人工具
……這些西文作家除了引用聖經中的暗喻『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還將眼睛看成心靈的馬路。 他們常常說要保護心靈馬路,意思是不要看撒旦,不要看邪惡的事物。 眼睛和靈魂有關,『唔(不)serious』也不需要用來滋養惡趣的……這條提督馬路,既是澳門半島的一條交通主幹道,也是連結起好幾個主要居民區的一條生活紐帶。 這幾天大家都走到馬路上清理路面雜物,努力恢復原本生活的面貌。 陶傑林作2025 也許沒有靈魂的人對於嘲弄不嘲弄,或者道歉不道歉,都不會有什麼感覺。
陶傑林作: 個人網站
2003年4月2日,陶傑在香港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臺吧,董建華》,嚴厲抨擊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以及擔任特首6年以來的種種失誤。 當時SARS疫情正處於高峯,疫症處理不當導致社區爆發並引致大量人命傷亡。 文章指董建華「摧毀了香港人的尊嚴,葬送了一個繁榮的城市,是一手證明瞭『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為中國帶來全新的國恥,如果你還愛惜你的國家,請你下臺。」[18],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 陶傑林作 [19][20] 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臺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 陶傑林作2025 我並無發現這方面跡象,包括無發現大陸當局打本俾佢參選的金額。 但我想睇嚇,由彭定康做校監的牛津畢業生,冇錯,有一個來自中國的,佢阿媽在重慶殺咗個洋人。
陶傑林作: 回應收錢出席中大六四論壇指控
……這些西文作家除了引用聖經中的暗喻‘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還將眼睛看成心靈的馬路。 他們常常說要保護心靈馬路,意思是不要看撒旦,不要看邪惡的事物。 眼睛和靈魂有關,‘唔(不)serious’也不需要用來滋養惡趣的……這條提督馬路,既是澳門半島的一條交通主幹道,也是連結起好幾個主要居民區的一條生活紐帶。
陶傑林作: 專欄內容爭議
[14] 放大假後,陶傑繼續於“CUP媒體”的平臺上發表時事文章[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陶傑曾在不同香港媒體撰寫《蘋果日報》“黃金冒險號”、《壹週刊》“坐看雲起時”、《am730》“陶傑醒你”、《頭條日報》“踏莎行”、《明報週刊》“摩星嶺上”、《爽報》“透心涼”等專欄,並在香港商業電臺晚間主持《光明頂》節目。 此外,陶傑亦與TOM集團大股東周凱旋合作,擔任和記黃埔(長江和記實業前身)旗下內容供應商“威震四方”的創作總監,爲和記黃埔3G手機提供內容和擔任“CUP媒體”副顧問。 現時只爲光明頂擔任主持及“CUP媒體”上撰寫時評[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又在香港電臺主持電臺節目《講東講西》,亦曾與劉天賜主持電視節目《犀牛俱樂部》(無線電視)和《斑馬在線》(亞洲電視)及於《都市日報》撰寫《光明頂》專欄。
陶傑林作: 陶傑爆林作身世?由三個角度分析「林鍾一戰」 網民:林作原來係XX人
2003年4月2日,陶傑在香港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臺吧,董建華》,嚴厲抨擊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以及擔任特首6年以來的種種失誤。 陶傑林作2025 當時SARS疫情正處於高峯,疫症處理不當導致社區爆發並引致大量人命傷亡。 文章指董建華“摧毀了香港人的尊嚴,葬送了一個繁榮的城市,是一手證明瞭‘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爲中國帶來全新的國恥,如果你還愛惜你的國家,請你下臺。
1991年,陶傑應武俠小說名作家查良鏞的邀請,回港任《明報》副刊副總編輯,兼寫專欄《泰晤士河畔》、《黃金冒險號》。 後來曾任《華僑日報》副總編輯,1993年任英文日報《東快訊》政治編輯。 2009年,散文《愛的迷蹤》首獲香港教育局列作香港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中四級學習單元五「文學與人生——人生百味」讀本課文之一。
陶傑林作: 超過27億 香港破獲歷來最大宗航空旅客洗黑錢案
這幾天大家都走到馬路上清理路面雜物,努力恢復原本生活的面貌。 也許沒有靈魂的人對於嘲弄不嘲弄,或者道歉不道歉,都不會有什麼感覺。 ”有另一名澳門作家在臉書轉發陶傑開玩笑的發言,並評論說:“做人不要太陶傑”[47]。
於發行《HK Magazine》的Asia City Publishing Group陶傑發表道歉啟事[37][39],指「很多人讀出非文章本意,該公司向讀者保證絕對尊重菲律賓人」[30]。 林作(英語:Joseph Lam Chok,1989年12月23日—),香港網絡紅人,曾獲大律師資格並拜於資深大律師清洪門下為徒,但其後於2017年自願除牌[2],曾轉型從事保險經紀,並偶有涉足娛樂圈至今。 林作主要營運「林作保險」,同時亦為夢想沙龍娛樂文化有限公司旗下藝人,曾是主板上市公司汛和(1591)的執行董事,處理上市公司法規和做策略顧問。 林作於多份報紙雜誌撰寫專欄,也不定時與陶傑主持節目,並為《香港證券法》一書的編輯之一。
”[18],引起頗大回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 [19][20] 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臺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爲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 另外有意見指他毫無文人的風骨,如曾任職兩間死對頭的報館 (東方日報及蘋果日報),寫出多種政見和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文章仍面不改容,有網友揭發他曾在《光明頂》批評ive為「浮誇教育」,但在2007年又拍攝廣告「唱好」ive[44]。 網上支持陶傑者認為他的文章到位,極盡諷剌之能事,文筆亦十分活潑幽默,能掌握港人的口味。
2009年,散文《愛的迷蹤》首獲香港教育局列作香港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中四級學習單元五“文學與人生——人生百味”讀本課文之一。 陶傑林作 其風格多以幽默的形式批評香港特區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國文化的陋習,與梁文道、劉細良、王慧麟、馬家輝等被香港傳媒並稱爲“香江才子”。 2016年6月4日,六四事件二十七週年紀念,各院校都擺脫支聯會的維園「大臺」,另辦集會及論壇。 其中十一間大專院校,就於中大邵逸夫堂舉辦聯校六四論壇,主題為「重鑑六四意義 構想香港前路」,陶傑亦有應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