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基督教消息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主席、福音派信徒 Francis Collins 接受宗教新聞社訪問,他提到疫苗的出現就是上帝答允我們的禱告。 最新文章 城滙網臺 Urban Voice — 經緯線 — 耶穌的比喻 (EP2 麥田稗子的比喻) 編輯同工 — 排他的不公義 信仰百川2025 — 阿摩司書六1–7 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 — 【GCF社會文化使命系列】係窮呀! Snow 施諾 — 多馬多疑(近視眼能夠見「鬼」嗎?) 城滙網臺 Urban Voice — 性在有禰 [EP4 教牧缺失帶來對教會的傷痛] 城滙網臺 Urban Voice — 性在有禰 [EP3 尋找救贖的恩典] 梁國全 — 寒風中思索怎樣前行!? 梁國全 — 再思「教會、使命與社會服務」(下) 馬斯特 — 《在教會單身沒有女》系列三十七 之 男人愛高達,女人唔明白 Lectio Cultura Institute — 默觀就是「甚麼都不做」 Reorder Church — 福音派基督教輔導竟然令人撞鬼!?
2019年10月,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錄製短片,形容抗爭港人是「撒旦製造傷害嘅骨牌效應…….你人多勢眾…….可以欺凌別人」,又把政權和警暴對港人造成的傷害,形容「好像夫妻吵架般,丈夫說話傷害到太太」。 2017年10月1日,多個建制派基督教團體舉辦「十月一香港祈禱日」,假借宗教來讚美政權,劉達芳亦是顧問團成員之一。 信仰百川2025 信仰百川2025 同年,港鐵南昌站上蓋地盤接連發生意外,6月23日,禧福協會舉行「基督教拜神儀式」,引發教內爭議,事後急急刪除對外發表的影片。
信仰百川: 門徒公義預告2:港九培靈研經會離地脫節
翻查《百川》網站,已經刪除Reorder Church所有影片,只保留2019年5月12日、7月8日、本月4日三條影片;而臉書專頁最後一條Reorder Church影片,是在上月20日。 信仰百川 Holly數月前離港赴英,表示基於考慮現時香港政治環境及風險,是自「港區國安法」後,繼王少勇牧師、楊建強牧師、梁永善牧師後,第四位公開承認因政治壓力而離港的教牧同工。 張國棟表示,相關限制的內容是專頁的內容比以前較少在人們的動態消息裡出現,他們可以繼續發帖,卻只有極少數讀者會在其動態消息裡看到。 另外,Facebook對他們的限制期限為一星期,即至本星期三(九月十八日)。 因應Facebook對他們的限制,他們現在已嘗試在Medium上發佈文章和消息。
- 最令我驚訝不是政府反應(如果你認識中共歷史,就明白更壞情況也可以出現),而是當學聯宣佈徹退那晚,有更多人出來自發佔領銅鑼灣與旺角等地,反映他們自己有做判斷,不只跟隨大臺召喚,這是公民社會一大進步!
- 正如上文提到,香港抗爭與文字傳播(包括所謂文宣、資訊和信仰反省)是息息相關的。
-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同祖弟李說嚴在直隸太原府任遼州牧,李百川前往投靠,住了九個月,又續寫二十一回。
- 他十分欣賞《信仰百川》同工一直以來的努力,會尊重負責人背後的考慮。
- 心水清的讀者們其實不難明白,較親建制和政府的信徒日常其實沒有多少具質素的文字產量,變相註定了他們只能透過他們自己的網絡,在預定的時間發表愛國愛港的資訊。
- 城滙網臺 Urban Voice — 性在有禰 [EP6 從傷痛中學習成長 (下):教會事奉篇] 樟木盒 — 《50個信徒從堂會出走的理由》(二十二):當你順從人不順從神,你怎還能叫我相信你所講的神是真實?
門徒事工總幹事楊浩然在網上節目回應稱,網站經投票命名為「和你Faith100」,名字與《信仰百川》完全不同,不覺有相似之處,聲稱在發起投票時,名稱選項已盡量避免與《信仰百川》相似。 至於域名相近,楊浩然稱「不明白有甚麼問題」,認為是否抄襲不能「只抽一部份」單看域名,而要從整個外表、形象、包裝等考慮。 其實,按猶太人那時期的信仰觀,上帝是天地之主、獨一上帝,所以一切都是屬於上帝的,他們一切土地性命財產,一切被羅馬人所剝奪的東西,都是上帝的。 宣認「上帝的歸上帝」,對他們生活有甚麼影響呢? 或者發動不合作運動…怎樣以行動來宣示信仰,視乎他們心目中的上帝有多偉大。 「信仰百川」編輯部於網站公告消息,將臉書通知告文截圖貼於網上供讀者瞭解。
信仰百川: 《信仰百川》創辦人張國棟借商業批評港人 政治意識形態二元對立
鄭振鐸的《談金瓶梅詞話》認為為山東人所作。 信仰百川 信仰百川2025 過去多年都曾有人揭竿反抗,結果皆全軍覆沒。 所以,當耶穌的對頭人一副禮貌模樣請教應否交稅,那問題其實是個兩難陷阱:如果回答應該交稅,等於在同胞傷口上灑鹽;回答不應該,即等於宣佈作反,怎樣答都不行,如果迴避問題就更加威望盡失。
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封鎖經常批評教會的Reorder Church,解釋欠奉,僅「風格不合」四字,結果遭信徒恥笑變成《信仰99川》。 醜聞直接拖累香港教會對外形象,反映每週香港教會形象走勢的「門徒香港教會指數」,本週收報8,943.8點,跌0.25%,創下指數成立以來低位。 《信仰百川》是一個基督教的信仰文章平臺,自二零一四年成立後,很快就成為了全球最多人瀏覽的中文基督教信仰媒體。 它本身的特色就是作者文責自負、能自行刊載文章,編輯們不會預先或事後審查作者們的文章,原意是確保來自不同背景的作者們之聲音得到充份的尊重。 相應的情況是作者是受邀請才能加入,除了舉行徵文活動以外也不接受投稿(本身也不設任何稿費或收入回饋機制),為確保作者的文字具一定的可讀性。 早年因為這「封閉性」而受到評擊,質疑「未納百川,如何有容乃大」(此文章的作者後來也正式加入了《信仰百川》)。
信仰百川: 信仰百川每週精選20210501
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不詳,早期研究中學界對於其籍貫眾說紛紜。 認為李百川是南方人的說法中,吳晗在《綠野仙蹤的作者》一文中因作者友人陶家鶴是紹興人、侯定超是洞庭人、周竹蹊是南京人,李百川自序「運貨揚州」,四地同屬江南,而考證李百川為江南人[2],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3]、侯忠義[4]等也採用該說法。 認為李百川是北方人的說法中,陳新認為批註的虞大人和李百川是同一個人,並且「虞大人」的「虞」代表山西,而且小說開始即寫山西事而認為李百川是山西人[5]。
- 《信仰百川》這種擬似去中心化的操作當然是有利有弊,最常見的情況是因為個別健筆作者產量較高,使讀者以為平臺立場有所傾側,特別是一些非主流立場的文章(例如支持同性戀者)刊出之後,便會出現「有心人」將整個平臺連一眾作者抹黑的情況。
- 他也透露,管理員早前也曾在作者羣作出提醒,盡量避免在文章中討論敏感議題,惟《立場新聞》事件後,很快便決定停運。
- 伍渭文 — 信心在日常 伍渭文 — 明陣的信仰 Reorder Church — 靈界神學(三)如何判別觸靈與驗靈?
- Gordon Wong — 打 COVID-19 疫苗會保護其他人嗎?
國際基督教消息 箴言三十一章裡的才德的婦人是否過於完美,信徒不須效法? 馬斯特 — 《在教會單身沒有女》系列四十二 之 福音真係咁無能咩? 伍渭文 — 信心在日常 伍渭文 — 明陣的信仰 Reorder Church — 靈界神學(三)如何判別觸靈與驗靈? Gordon Wong — 《認識美國最高法院判決》(4):申請移民的舉證標準 — 誠實假設 國際基督教消息 十五個美國福音派教會令人夢想幻滅的理由 不同長老會宗派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信仰百川: 信仰百川每週精選20191027
他又提到,一些非KOL、名氣不大的作者能透過平臺分享意見,因而對停運一事感到無奈。 他也透露,管理員早前也曾在作者羣作出提醒,盡量避免在文章中討論敏感議題,惟《立場新聞》事件後,很快便決定停運。 我在這堂會工作幾年,曾被標籤為喜愛社運的熱血份子,其實不過想盡公民本分,也沒有參與多少前線行動。 對我來說,如果信仰影響生活,政治又是生活一部分,那麼我們關心政治也很正常。
信仰百川: 最新文章
非常感謝《信仰百川》的編輯們在背後默默支持一眾作者,他們都是義務的。 鄺偉志又稱,有些人認為純粹迎合潮流、在低迷氣氛下帶來歡樂,有何問題;他回應這是踩了線,並非所有潮流話題都可以講,但講了一大輪,完全沒有清楚解釋「黎明金句cross-over聖經金句」為何踩線、踩了什麼線、為何不可以講。 在最後不點名指流堂創辦人陳韋安「不是第一次踩線,人家會質疑:你點解會將聖經亂咁嚟呀」批評陳此舉對信仰無幫助、對信徒無幫助。 【時代論壇訊】域名為faith100.media的《信仰百川》去年年底宣佈停運,該平臺一些作者及散居各地的港人教牧與學者擬籌組網上討論區「港風之谷」。
信仰百川: 信仰百川
【時代論壇訊】基督徒網絡平臺《信仰百川》在上月卅一日凌晨於FB上宣佈因「無力前行」而停運,並將網站所有文章下架,現時只留下一則告別帖文。 信仰百川2025 告別內容指,《信仰百川》在成立八年間,為缺乏多元性的香港教會生態提供一個表達的平臺,一直與讀者同行。 惟到二〇二一年底已無法前行,負責人亦無法投放時間,因而停運。 事實上無論是為了營收或是資訊的傳播,不少較活躍的作者已經變得跨平臺化。 就筆者有限的觀察,他們在Matters / Medium / 立場新聞上寫作,如今加上《信仰百川》都對應了LikeCoin。
信仰百川: 數字化技術驅動越南教會 福音流向農村
相信除了Patreon以外,LikeCoin會更廣被認識和成為作者們收入的其中一個重要途徑。 上星期《信仰百川》網站停機進行大更新,換域名、伺服器,編輯們也給Wordpress來一個大翻新。 筆者見機不可失,提議不如試試加入LikeCoin的plugin? 起初還怕會有技術問題,但不消多久就迎來好消息,如今已經可以使用了,特此為自己在《信仰百川》上的文章截了置頂那圖片留一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