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似乎被「關愛座」3個字侷限了,以致為讓而讓,並非出自自願和同理心。 Y世代及Z世代的年輕人則成長於科技發展年代,熟悉網絡世界,勇於求變和追求理想,並認為老一輩的人現實、僵化、拒絕溝通、恃老賣老。 然而,當關愛座被標籤為「長者專座」後,人們容易濫用過度簡化的道德觀,把讓座理解成廉價粗疏、非黑即白的道德規範,用以指責、甚至審判他人。 中國社會「尊卑分明」、「長幼有序」的傳統觀念,加上中國人的「權威性人格」,還有社會環境的變遷,幾代人生活背景的差異,都容易導致兩代或三代之間產生隔膜,亦會因此衍生眾多問題和分歧。 (b) 有評論指家庭社經地位低不利於年輕一代的品格培養。
- 紫衣媽媽回應「小朋友驚跌親啊嘛,係咪先?」,然後再重複「細路仔同老人家有優先座,優!先!座!呢啲係老人家坐,都唔係你坐」。
- 難怪一般人為免惹麻煩,即使在擠迫非常的繁忙時間,見到關愛座「冇人坐」,都寧願站着。
- 我們家境較佳,可為孩子聘請補習老師,也可讓孩子報讀各種課外活動班,為孩子增值,他們將來進入心儀學校的機會也會大些。
- 而自2003年起,本局一直鼓勵學校舉辦「我的行動承諾」活動,持續地幫助學生在不同方面,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人生觀。
- 新生代與長者欠缺包容與體諒,互相指責,關愛座只是世代之爭的其中一個戰場。
難怪一般人為免惹麻煩,即使在擠迫非常的繁忙時間,見到關愛座「冇人坐」,都寧願站着。 十餘年前起,香港公共交通工具上,陸續設立供長者、孕婦、小孩、殘疾人士等有需要人士的優先座位,在鐵路列車上多稱「優先座」,在巴士上多稱「關愛座」,社會上一般稱「關愛座」。 關愛座並非香港獨有,世界上不少國家或地區均以不同形式或名稱推行。 但因「優先座」名稱與比率明確定義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若要修正、改名都必須修法,會再找交通部與專家學者研商[11]。
關愛座定義: 孕婦坐港鐵關愛座 遭酒氣老伯狂單打要求讓座 忍無可忍1句反擊
如果和其他鄰近國家相比,香港在敬老方面,的確存在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 例如近年不少港人熱愛的韓國文化,便蘊藏着深厚的敬老意識。 比如乘搭交通工具時,韓國人一定會自覺地讓長者先上車,讓座給長者也被視作理所當然的事;此外,韓國人在喫飯時必定會讓長者先行起筷;回到家裏,晚輩會先向長輩問好,以示尊重。 從種種日常生活的瑣事中,可令人感受到韓國濃厚的敬老文化。
有孕婦週一(6月12日)發文,稱下班後感到疲倦,同時帶同一堆嬰兒用品,上港鐵後便坐到關愛座上休息。 後來兩名身有酒氣的老伯上車,疑因未能同時坐到關愛座,竟不斷出言「單打」樓主,暗示她應讓座。 樓主忍無可忍,下車前當面反擊,直斥兩名老伯即使飲酒亦不能胡亂批評他人,又重申不會讓座。
關愛座定義: 乘客將鏡頭轉向涉事小朋友 令兩孩媽一度情緒激動
調查又發現,分別有近三成及四成長者(六十歲或以上)組別的受訪者,認為近年香港人的讓座文化變差,以及港人普遍缺乏公德心而不讓座,比率較其他年齡組別為高。 不少巿民利用手機拍下不肯讓座或濫用「關愛座」的乘客,再將有關照片或短片上傳至互聯網。 調查發現,60.5%人認同或部分認同有關做法具阻嚇作用,但同時有逾半受訪者不贊成或非常不贊成「拍片」的做法,原因與可能引致「網上欺凌」有關。
- 根據香港公共運輸工具的營運協議,營運公司需推動無障礙設施,其中包括便利長者的關愛座,目的是建立無障礙環境予有需要人士,例如孕婦、病患、負傷者、老人以及殘障人士。
- 港鐵於2009年推出優先座,現已增加至每個車廂4個,更於南港島線金鐘站引入「優先??」,而九巴亦於2012年開始增設關愛座。
- 樓主稱,由於她四肢纖瘦,旁人或未必看出她是孕婦造成誤會,「我齋肥肚唔肥四肢,加上有個媽媽走佬袋同揹帶喺身前,個肚就唔明顯」,但她堅持有坐下的需要,又認為不應容忍老伯冷言冷語。
- 十餘年前起,香港公共交通工具上,陸續設立供長者、孕婦、小孩、殘疾人士等有需要人士的優先座位,在鐵路列車上多稱「優先座」,在巴士上多稱「關愛座」,社會上一般稱「關愛座」。
- 關愛座的原意是推廣關愛文化,讓乘客可以主動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但推出至今,有人將其看成硬性規定,如不是長者、孕婦者坐上關愛座,會遭人非議,甚至被放上網絡公審,令鼓勵讓座的關愛座扭曲成「批鬥座」。
香港有調查指,逾60%受訪長者不知公共交通工具設有關愛座;38%受訪長者在過去一週乘搭公共交通時不獲讓座。 優先座之目的是為孕婦、病者、負傷者、老人和殘障人士所設的優先座位[3]。 坐在優先座上的人應禮讓上述人士,但並沒有硬性規定,完全是發自內心[4]。 不同國家不斷有聲音,要求取消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關愛座。 我們應該全力鼓勵關愛精神,讓關愛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消失。 關愛座定義2025 港鐵於2009年推出優先座,現已增加至每個車廂4個,更於南港島線金鐘站引入「優先??」,而九巴亦於2012年開始增設關愛座。
關愛座定義: 敬老文化薄弱 讓座觸發公審
原意是希望令有需要人士可以像普通人一樣舒適安全地使用交通工具。 關愛座定義2025 一般而言,關愛助仍是為四種人而設,包括:傷殘人士,長者、孕婦及手抱嬰兒的成年人(不包括小孩子)。 通常運輸機構也會建議大眾把優先座留予有需要的人士,但其實並非硬性規定。
關愛座定義: 工具
兩孩媽已得悉有乘客拍片「拍吧,繼續拍」,乘客回應「點解要畀細路坐?」,兩孩媽便說小孩及老人家是需要坐的。 香港網絡覆蓋完備,是全球移動服務使用者比率最多的地區之一,智能手機功能繁多,遊戲、上網、影視娛樂、各類社交軟件等,令人易於沉迷其中,戴上耳筒後更可以「與世隔絕」,以致難以覺察周遭的環境及旁人的需要。 本部分提供的學與教活動繁多,計有閱讀活動、討論活動、問卷調查、標語創作等等,教師可以按教學需要點選合適的學與教活動。
關愛座定義: 關愛座變批鬥座?兩媽要求乘客讓出關愛座予孩子坐 引起網絡罵戰
她指上車不久遇到2名滿身酒氣老伯上車,其中1人坐到她身旁關愛座,另1人疑未能找到座位,竟開始出言「單打」,稱「個位應該畀老人家坐、畀有需要人士坐,後生唔應該坐」。 分為「教學活動」(共三個層面:「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社會及國家生活」)、「調查報告」和「網站連結」三個部分,資源豐富多元,供教師下載使用。 孩提時代是人格塑造的時候,同時也是價值觀的建立期,也即是品格養成期。 有專家指出,現時有很多雙職父母,因工作未能陪伴子女,助其建立正確價值觀,也有部分父母過分寵溺子女,令子女性格較自我中心,忽略他人感受,而做出「無品」的行為。
關愛座定義: 博愛座
2016年起,中國內地全面開放生「二胎」,但調查顯示不少夫婦因育兒的經濟和教養壓力太大而「不想生多個」。 內地經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3年7月起實施,其中有條款倡導子女應「常回家看看」家中老人。 2016年3月,四川古蘭縣一位父親狀告三個女兒十年沒回過家看他,女兒則稱父親重男輕女、不顧家和愛打人等,但有承擔其生活費。
關愛座定義: 片段引起港網民意見四起「關愛座又變起批鬥座」
當列車駛到大學站時,有1名港鐵職員上車勸2位女士下車,不過未有人因此事而下車。 其後職員要求增援「火炭時再上多3名職員」,拍攝者續指,下車後她們被帶到控制室,亦有人就事件報警處理。 很小程度同意:網絡並不是惟一因素,標籤效應也令不少市民區分「有需要」和「沒需要」,形成「沒需要」者不應坐關愛座的心理。 另有調查指出,不少人照樣會坐關愛座,近四成坐車長者不獲讓座,可見並非人人受壓。 而且,不論在繁忙時段非常擠迫的車廂,或是有足夠空位的車廂中,即使附近沒有出現有需要的人,關愛座卻除老人以外,無人敢坐,怕坐下就會受人的鄙視,甚至被人拍照放上網公審,以致過猶不及,浪費了社會資源。
關愛座定義: 關愛座變批鬥座 讓座不讓座惹爭議
自1970年代起,中國內地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一孩政策),改變社會家庭結構,出現「四二一家庭」模式(即一對夫婦供養雙方父母及一個孩子)。 有57.6%巿民不贊同做法,普遍不太接受強硬或懲罰性質的手段去迫使人讓座,當中反對的人絕大部分是較常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一輩。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 關愛座定義 「望子成龍」是為人父母的正常心態,但父母也不應太過功利。 (b) 「更多女性參政能令男女在社會上的地位更見平等。」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這種說法? 乘客其後一句說話也頓時令兩孩媽情緒更激動,乘客「睇下啲大陸人」,兩媽回應「我唔係大陸人,我有臺灣身份證」。
關愛座定義: 關愛座是讓座還是留座?
在不斷被人轉載的情況下,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有受害人被公開個人資料、生活圈子等私隱,甚至其家人、朋友均受牽連,令其承受滋擾和巨大心理壓力,留下永久陰影。 由於網絡上不用使用真實身份,網民不用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故吸引了大批網民變身成伸張正義的「英雄」,羣起批判違反社會規範的事件主角。 關愛座的英文為priority seat,意即人人可坐,但有需要人士優先,由此鼓勵讓座,另一名稱「優先座」其實更為準確。 關愛座定義2025 設計上,讓座的標誌中顯示老人、孕婦、殘障人士、傷者,令人驟眼望去,會誤以為只有「有需要人士」才能坐。 自稱是高齡孕婦的樓主於facebook羣組發文,指週一(6月12日)工作了14小時後,下班已感到非常疲累,加上帶同一批嬰兒用品,故在北角站上車後便坐到關愛座休息。
關愛座定義: 臺灣熱話
此外,受傳統「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等觀念影響,內地男女人口嚴重失衡。 關愛座定義2025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男女比例為105.02:100,男性較女性多出3,366萬人,出現所謂「光棍危機」(男性娶妻難)。 紫衣媽媽回應「小朋友驚跌親啊嘛,係咪先?」,然後再重複「細路仔同老人家有優先座,優!先!座!呢啲係老人家坐,都唔係你坐」。 之後旁邊有人責備「妳睇下成卡車無人喺度啊?」、「教壞細路」,另有男聲揶揄「又要窮又要做老闆啊嘛」。 但亦有論者認為,真正的公平公義的社會,應在資源分配上照顧弱者,以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 事實上,坐關愛座不讓座比起坐普通座的乘客會受到更多的非議,坐普通座的乘客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坐關愛座的人不讓座,久而久之淪為「批鬥座」,沒人敢坐。
關愛座定義: 手機情報站
和關愛座有關的衝突,社交網站及短片分享網站常有流傳,多數和年齡有關,例如有被指「怪獸家長」的父母以「關愛座係俾細路仔坐」為由,要求其他乘客讓座給自己的孩子。 被罵的「後生仔」很多時「忍一時風平浪靜」,起身讓座了事,亦有越來越多人不願啞忍,反脣相譏,出現互罵場面。 另外,即使沒有年長者要求讓座,亦有不少「有心人」偷拍坐在關愛座上的「後生仔」,再將影片或照片上載到網絡,並加上如「咁後生都坐關愛座」等一類惡評。
事實上,有許多需要是隱藏的,例如身體不適、負傷、生理痛、容易暈車、剛懷孕、無法久站,甚至因長工時而引致的疲勞等,但因為這些「需要」無法被看見,只要坐上關愛座,就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譴責。 家庭是組成一個社會及國家的基本單位,因此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及國家,必須從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開始。 關愛座定義2025 一個和諧的家庭,不只是社會和國家強健的基石,更是個人健康成長的搖籃。
樓主稱,由於她四肢纖瘦,旁人或未必看出她是孕婦造成誤會,「我齋肥肚唔肥四肢,加上有個媽媽走佬袋同揹帶喺身前,個肚就唔明顯」,但她堅持有坐下的需要,又認為不應容忍老伯冷言冷語。 直至列車駛至鰂魚湧站,樓主忍無可忍,決定大聲當面反擊,斥責兩名老伯「飲醉酒唔代表可以亂話人」,同時表示她不會讓座。 香港生活步伐急速,要家庭全體成員一起進行家庭活動,並不容易,必須要每位家庭成員的衷誠合作,肯去付出和犧牲,才能成事。 但這是值得的,因為和家人歡度快樂的時刻絕對是一件天大的美事。 「長者」一詞,在香港人、內地人和韓國人心目中,又各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在加拿大,多倫多運輸局提醒大眾,那些拒絕讓座的人可能有隱藏的、不容易被發現的或者是不方便在公共場合透露的殘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