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受感染人士會終身成為帶菌者,日後更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據統計,香港約有百分之八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 在香港出生的嬰兒會於出生時在醫院接種第一劑疫苗,其後分別於一個月及六個月大時在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接種第二及第三劑疫苗。 乙型肝炎帶病毒母親所生的嬰兒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需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提供額外保護。
- 患者還需要進一步檢測以確定是「急性」還是「慢性」乙肝感染。
- 並不是所有慢性乙肝患者都需要治療,如果沒有出現症狀,只要定期檢查即可。
- 如果得不到治療,有1/4的慢性乙肝患者會發展成為肝臟疾病,例如肝硬化、肝癌。
- 所謂「乙型肝炎抗原」化驗,即測試體內是否帶有乙型肝炎病毒。
- 病毒能令大量肝細胞死亡,損害肝臟功能。
- • 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
- 治理方法急性乙型肝炎沒有特別治療方法。
某些感染者在起初沒有任何症狀,肝臟卻在持續受損。 好消息是,做好兩件事情很關鍵:「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乙肝病毒感染,進行「乙肝篩檢」可以降低肝癌風險。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所謂「乙型肝炎抗原」化驗,即測試體內是否帶有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預防肝炎
母親若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是很可能會把病毒傳給嬰兒。 而受乙型肝炎感染的嬰兒,亦會有約 70% 至 90% 機會成為帶菌者。 因此計劃生育的夫婦,應盡力保障自己及下一代,免受此病毒威脅。 偶爾注部位感覺輕微疼痛及有輕微發燒。 紅疹、嘴脣或舌頭腫脹、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並不常見,反應通常會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內出現。
😱香港約有8% (約60萬名) 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平均一年就有1%的機會患上肝癌。 😱乙肝帶菌者可以全無病徵,但乙肝病毒可能會令肝細胞長期發炎,慢慢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以至肝癌。 自1988年起,乙型肝炎疫苗已納入本港初生嬰兒需注射的疫苗。 此年份前出生者,可能是隱形帶乙肝病毒不自知! 私人執業腸胃肝臟專科醫生周文輝估計,現時仍有約7至8%香港人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由於乙型肝炎嚴重可引致肝癌,注射疫苗有助預防,若檢查驗出帶病毒亦可按醫生建議,服藥控制病情。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預防方法
患者必須有足夠休息,均衡飲食及避免飲酒。 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及預防通過血液接觸傳染的措施以減低其感染。 若是,他們應接受特定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避免與人共用針筒、剃刀、牙刷及其他可能受血液污染的物品。 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4份水)消毒受血液染污的物品。 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別為0,1及6個月。
傳播途徑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並通過下列途徑傳播給他人:1. 與人共用受污染的個人物品,例如牙刷、剃刀及指甲鉗III. 使用帶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紋身或針灸V. 性接觸潛伏期潛伏期由45日至160日不等,症狀通常在3個月內出現。 治理方法急性乙型肝炎沒有特別治療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帶菌者
詳情請參閱「接種疫苗後的血清測試」資料單張。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若孕婦的乙型肝炎病毒載量屬高水平,可於懷孕後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以降低病毒載量及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風險。 詳情請瀏覽控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網頁。 上述的傳染途徑都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受病毒感染。
注射前必須接受 (最近3個月內) 乙型肝炎抗原及抗體測試,以確定是否帶病毒者或已有抗體。 成年人接種了第一針乙肝疫苗後,一個月後打第二針,再等五個月後打第三針。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已經完成3針接種程序的人員通常不需要進行補種。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 型 肝炎 疫苗
部份急性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會變成帶病毒者。 以乙型肝炎而言,透過感染變成帶病毒者的情況主要發生在初生嬰兒,而甲型及戊型肝炎患者卻不會變成帶病毒者。 急性肝炎病徵包括極度疲倦、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皮膚及眼白髮黃。 大部份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會完全康復,但個別人士受感染後可能成爲帶病毒者,更有機會患上肝硬化及肝癌。 如已有乙型肝炎抗體,則毋須接種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如果測試結果顯示你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注射疫苗並無效用。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疫苗 (成人)
打疫苗是為了預防疾病,沒想到卻讓心肝寶貝沒了性命! 內地一名2個月大男嬰,注射疫苗後哭鬧不睡,院方告知屬正常反應,不料在打針40小時後,孩子突然窒息離世。 不料隔天下午,孩子開始哭鬧不睡覺,醫院告知「疫苗接種後屬正常反應」。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4日凌晨1點左右,在注射疫苗40小時後,妻子悲痛地發現孩子已經不幸離世。 乙肝病毒對肝臟的損害包括誘發肝炎、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肝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為預防感染乙肝,避免不可逆轉的傷害,進行乙肝病毒檢測以及注射乙肝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每12人就有1人感染 預防乙肝2件事很關鍵
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建議為能有效預防乙型肝炎,兒童須依時接種三針乙型肝炎疫苗,從而減低因乙型肝炎引發的肝硬化或肝癌的機會。 第一針在嬰兒出生時在醫院接種,第二及第三針則在嬰兒一個月及六個月時往母嬰健康院接種。 • 乙肝表面抗原檢查( HBsAg):檢測結果呈陽性表示已被感染,並且可以通過血液將乙型肝炎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患者還需要進一步檢測以確定是「急性」還是「慢性」乙肝感染。 乙肝被稱為肝臟的沉默殺手,它是一種嚴重且致命的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即使之前曾經注射過乙型肝炎疫苗,多年後抗體可能已經消失。 為安全起見,最好進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檢查,及再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進入正題前,想先考考大家:有什麼病毒,可以透過血液及體液接觸、母親傳予胎兒及性接觸而傳染? 也許浮在不少人腦中的第一個答案是:愛滋病病毒(HIV)。 HIV當然是其中一個正確答案,但希望同時有多些人會想起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來。 乙型肝炎疫苗能夠有效地預防乙型肝炎,以及它所引起的併發症,例如肝癌。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
這些症狀通常會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內出現及於一兩天內消退。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至於「乙型肝炎抗體」化驗,即測試體內是否帶有乙型肝炎抗體。 如從來未接受疫苗注射而體內有抗體者,即表示雖曾受感染,卻能完全康復,並且在體內產生抗體,終身有免疫能力。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疫苗(HBV)
如果乙型肝炎帶病毒的母親想餵哺母乳,又是否可以? 跟據香港母乳育嬰協會的資料,只要檢驗的結果,母親患的不是急性期,而是單純表面抗原陽性,可以為子女餵哺母乳。 嬰兒一出生便已接受了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抗原的注射,故餵母乳並不會增加嬰兒受感染的機會。 乙型肝炎 (Hepatitis B) 是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疾病。 病毒能令大量肝細胞死亡,損害肝臟功能。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 肝癌兇險難察覺 如何診斷和治療?
病原體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在患者當中,少於5%的5歲以下兒童,以及30至60%的成年人會出現症狀。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眼白變黃、小便深色及大便呈泥土色或變淺色。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男性常見疾病 – 病毒性肝炎
這三項乙肝血清標誌物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抗-HBs/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 通常意義上的乙肝篩查指的是HBsAg篩查。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透過血液和體液接觸而傳染。 帶病毒的母親在生產時有很大的機會將病毒傳給她的嬰兒。 •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資料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透過血液和體液接觸而傳染。 帶病毒的母親在生產時有很大的機會將病毒傳給她的嬰兒。 帶菌者雖然身體表面上已經康復,但病毒仍然潛留體內,並透過血液和體液,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部分患者由於病徵輕微,自己成為帶菌者也不自知,因此也會在不自覺下,把病毒傳播給伴侶及下一代。
早於一九八八年,本港實施了初生嬰兒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需要接種甲型或乙型肝炎疫苗,你應該徵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不過,少部份嚴重的急性肝炎病患者會出現肝衰竭,導致腦部功能受損,甚至死亡。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大約百份之一的急性甲型或乙型肝炎病者的肝臟會出現嚴重發炎及肝衰竭。 假如孕婦驗出自己是乙肝帶病毒者,也不需要太擔心。 在分娩後,醫生會在出生七十二小時內幫初生嬰兒注射有關的免疫球蛋白,以抵抗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傳播途徑
受感染者的病徵包括:食慾不振、發冷發熱、噁心、嘔吐、極度疲勞、關節疼痛、黃疸、尿液呈茶色、肝臟發大等。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但亦有部分患者病徵輕微,甚至毫無病徵。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只有極罕見的情況下,患者會因病情惡化而死亡。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疫苗是安全的
相信大家都聽過乙型肝炎病毒,更知道現今全球約有三億五千萬人是其帶病毒者,其中四分三為亞洲人。 較少人瞭解的是,乙型肝炎病毒較愛滋病病毒的感染性高出超過50倍。 帶病毒的母親,在分娩時把病毒傳染給嬰兒機會甚高,母嬰傳染是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而90%的嬰兒,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後,會發展成為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的乙型肝炎無法根治,當中大概有25%的帶病毒者會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三) 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反應
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的人通常無須再接受加強劑注射。 所有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均會接受有關的防疫注射。 第一次在嬰兒出生時在醫院注射,第二、三次則在母嬰健康院注射。 (請參閱免疫注射時間表) 若嬰兒的母親為帶菌者,嬰兒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受額外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防止病毒經母親傳給嬰兒。 完成接種共三劑的乙型肝炎疫苗後,母親是乙型肝炎患者的嬰兒應接受血清測試,以評估嬰兒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及乙型肝炎感染情況。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評估
乙型肝炎疫苗已包括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 乙型肝炎病毒大量存在於患者之體液,主要是血液、胎水、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並經母嬰、體液接觸或性接觸傳播。 ✅患者應定期進行與乙肝有關的身體檢查,包括抽血檢驗肝酵素、接受肝臟超聲波檢查肝臟組織有否變得粗糙或有肝腫瘤。 • 慢性乙肝:當乙肝超過6個月,則稱為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病毒發展,預防肝臟進一步受損。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乙型肝炎帶菌者
• 大便淺色或尿液為深色。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 預防肝炎
在香港,約0.5%的人口是丙型肝炎帶病毒者。 丙型肝炎帶病毒者亦會增加患上肝硬化或肝癌的機會。 若孕婦本身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嬰兒出生時除了要注射乙肝疫苗外,要額外注射丙種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家計會2025 據衞生署資料顯示,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可減低感染的機會,成功率達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