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設有8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黃竹坑邨自2007年開始清拆,地處屋邨南緣的巴士總站重要性大減,大部份路線在南區的總站相繼遷往深灣。 南港島綫(西段)將由中西區的香港大學站開始,到達南區的瑪麗醫院站及數碼港站,再經華富站、田灣站及香港仔站,最終以黃竹坑站為終點站。 項目於2017年內推出市場招標,預計於2022-2024年左右落成。
1973年南風道通車後,香港仔一帶的車輛可經黃竹坑道、南風道及黃泥涌峽道來往港島北岸,成為繼薄扶林道後香港仔一帶第二條往港島北岸的通道。 隨著1970年代黃竹坑發展成工業區,以及1982年香港仔隧道通車,黃竹坑道更見繁忙。 直至2000年末黃竹坑道天橋通車,黃竹坑道的繁忙程度才略為紓緩。 大約於2001年中,日間港島路線及973線不再停靠此站,671線則改停此站,令此站一度只有往九龍及新界之日間過海隧巴及通宵路線使用。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 59A線實際上並無任何班次途經黃竹坑站公共運輸設施,乘客可經B出口到南朗山道熟食市場,南朗山道巴士站登車。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巴士站位數目
黃竹坑邨其餘八座於1972至73年落成,坐落第5座和第6座之間、陳白沙紀念中學對面、好景酒樓旁的永久平行式月臺總站亦於1973年啟用[3],名為「黃竹坑邨巴士總站」(Wong Chuk Hang Estate Bus Terminus)。 中巴先後增闢兩條區內線18(後稱78)、48,前者由黃竹坑邨開出,後者雖為海洋公園而設,中途駛經黃竹坑邨,部份班次亦以該邨為總站。 黃竹坑車廠上蓋項目位於南朗山道、警校道及香葉道交界(黃竹坑邨舊址),項目地盤面積達77.1萬平方呎,7.17公傾,可建樓面面積約500萬平方呎,項目分6期發展,提供14座住宅大樓,合共5,200夥住宅單位。 基座設佔地51萬方呎的商場「The Southside」,而第3、4期之間將設中央會所及中央花園,讓6期住戶共用[13]。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EDIT 由會計師 Genevieve Chew 和建築師 Jacqueline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Chak 組合創立,主張極簡主義的設計,長青單品包括褶邊 T-Shirt、不對稱連衣裙及斜擺上衣等,漸進的形狀和輪廓都結合了建築元素。
- 2021年1月21日,港鐵將發展項目命名為「港島南岸(THE SOUTHSIDE)」[15]。
-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 本站設有8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 另一方面,本線繁忙時間客量相當可觀,兩間巴士公司均作出適當調配,以加強班次。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黃竹坑邨自2007年開始清拆,地處屋邨南緣的巴士總站重要性大減,大部份路線在南區的總站相繼遷往深灣。
- 如同南港島綫海怡半島及利東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設有資訊臺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始於2010年的 Blindspot,是香港首批關注當代攝影和圖像的商業藝術畫廊之一。 創辦人 Mimi Chun 表示攝影是被大家低估的藝術門派,因此便有了命名畫廊為「刺點」的構思。 畫廊位於黃竹坑的一幢工業大廈內,內裏蘊藏了有許多原創元素,它以 Stanley Wong、Ken Kitano 和 Maleonn 作品為特點,不僅展示出多媒體形式的當代藝術,更代表了聚集了新興及知名藝術家的作品,當中大多都是來自本地藝術家。 2005年2月,地鐵考慮立法會議員及公眾意見後,遞交分段興建方案予特區政府審議,將港島北岸段西港島綫改為港島綫延綫,南區段改為南港島綫(西段),原先之南港島綫則屬東段,東西兩段維持於黃竹坑站相交。 黃竹坑站是南港島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海怡半島方向或金鐘方向的列車,往返港島南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設計資訊
請不要忽視位處高樓大廈的市區咖啡店,位於其中的 Africa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Coffee & Tea 所提供的特式咖啡和茶,全都是向非洲的致敬之作,無論是非洲鼓、掛畫、還是木製雕像,都充滿濃濃的異國風情。 顧名思義,茶和咖啡絕對是這裡的賣點,所有產品都是源自非洲並以公平貿易的方式採購;至於食品方面,從埃塞俄比亞咖啡豆到印度麥餅,以及新鮮製作的糕點和果汁,都有別於你日常能夠品嘗到的味道。 Pomegranate Kitchen 亦有一個巨大的戶外露臺,成為了聚會的熱門地點,歡迎舉辦各種家庭晚餐和公司雞尾酒會的活動。
新站名為「南朗山道巴士總站」,可容納三輛12米長巴士,已於2015年大致建成,候車亭已亦設置,港鐵將提供一條約四米闊之行人通道連接新總站與港鐵黃竹坑站[18]。 按照當局原有計劃,新巴士總站會於2017年中啟用,臨時巴士總站土地則會交還政府,預留日後興建多功能社區會堂。 黃竹坑站於通車初期設有3個出入口[8],其中B出口以行人天橋連接,行人天橋則有3個進出處,分別位於南朗山道熟食市場[8]、黃竹坑道[8]及業勤街[8],該行人天橋率先於2016年4月3日啟用[9],取代利美中心及偉晉中心二期之間的黃竹坑道行人過路處[9]。 本線開辦初期,城巴和九巴均使用富豪奧林比安11米雙層巴士作為主要派車,前者更會派出12米巴士行走。 而為配合政府政策,本線打從2001年,換入配備歐盟二型引擎的巴士行走,以符合排放要求。 城巴在這方面可說是無甚變動,可是九巴為了本線,以及途經銅鑼灣怡和街和中環的過海隧道巴士603線及619線同時更換派車,則需要大費周章地從屯門和沙田車廠引入該種巴士。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啟用日期
EDIT 自2011年從一家選物店起家,由出售來自新興和知名設計師的服裝,到現在演變成獨立品牌,它現在已在香港和倫敦百貨公司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Selfridges 出售。 始創於2013年的少爺啤酒廠,是香港最受歡迎的手工啤酒廠,品牌的成功之道正是其獨特性及創新思為,他們勇於使用菊花和陳皮等本地食材,並製造出橡木桶陳釀啤酒、煙燻啤酒、甚至野生發酵啤酒等特色飲品,因而深受大家的愛戴,就連文華東方酒店和四季酒店也是品牌的合作伙伴。 酒廠設有導賞團,大家參觀全亞洲最大木桶陳釀室的同時,也可以瞭解啤酒及精釀文化的知識。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香港大廈搜尋
此站前方甄沾記大廈與維他大廈之間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對面行人路,可經此橋前往建德工業大廈、瑞琪工業大廈、勝利工廠大廈、South Island Place、香葉道及港鐵黃竹坑站。 巴士站啟用初期,停站路線包括前往黃竹坑及赤柱、經南風道往港島北岸與紅隧路線;至於經香港仔隧道之日間港島路線及671線,則停靠前方「維他大廈」分站,該站已於2001年中停用。 港府運輸科於1993年《香港鐵路發展研究》及199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之長遠方案提出興建中型鐵路南港島綫,分縱、橫兩綫,當中橫綫設「黃竹坑站」。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顧問估計當時規劃中之道路系統能夠滿足未來交通需求,整個方案最後擱置。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車站用途
至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黃竹坑海洋公園、灣仔、銅鑼灣,以及九龍東的大型購物商場和住宅羣,有足夠客量以維持使用雙層巴士提供服務,而該線亦在港鐵將軍澳線通車後吸引觀塘藍田居民轉用前往北角至銅鑼灣區以避開油塘站轉車之苦。 在農曆新年前夕,更有機會延長服務時間至深夜,及開辦通宵服務N671線,但營辦商會不時作出檢討,故這兩項改動存在着變數。 本線主要為來往南區、銅鑼灣、北角和九龍東的乘客,提供比港鐵直接而舒適的服務,亦能夠為其他巴士路線如城巴99線、過海隧道巴士116線、601線、619線等作出支援。 不過,此線全程途經繁忙的道路,如香港仔隧道、怡和街/告士打道、英皇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等,是導致其班次不穩定的主因,即使早年在前往南區方向改用較直接路徑,惟對班次的穩定性幫助不大。 由於鴨脷洲眾多巴士總站均沒有剩餘車坑容納新線,最終決定將總站設於鴨脷洲工業區的利樂街,成為當時該區首條全日服務的公共交通路線。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車站藝術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黃竹坑站興建期間,有關方面在站體下方、即已遭覆蓋的黃竹坑明渠之上興建公共運輸交匯處,設供專營巴士、專綫小巴及的士停放的停車灣各一,連接港鐵站A1、A2出口。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該交匯處定名為「黃竹坑站公共運輸設施」,已於2016年建成,在同年6月移交運輸署管理,[3]並隨同港鐵車站於12月28日開始運作。 如同南港島綫海怡半島及利東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設有資訊臺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香港樓宇目錄
2016年南港島綫通車後,本線的非繁忙時間客量依然有37%,高於作為標準的30%,因此擱置任何縮減服務時段之提議[7][8][9]。 本線在上下班繁忙時間經常坐滿甚至頂閘,但在其他時段客量只屬一般,班次也很疏落,儘管巴士公司早年在其分站貼出途經地點和所需時間的告示,路線仍然乏人問津。 因此,該些時段幾可說是沒有固定的客源,而營辦商之一的城巴,更會派出單層巴士行走,務求減低營運成本。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香港區聯合辦公室
整個黃竹坑站建築物遠大於車站本身,車站座落西面,而東端是南港島綫黃竹坑車廠列車出入口,位於香葉道與警校道交界附近,港鐵公司將於車廠上蓋發展物業[2];此站亦是倡議中南港島綫(西段)南端總站。 闢建臨時總站之目的,乃為配合港鐵南港島綫工程,取代位於對面馬路、服務區內居民近四十載的「黃竹坑邨巴士總站」(Wong Chuk Hang Estate Bus Terminus)。 動態巴士站表顯示此站名稱為「黃竹坑(南朗山)」(Wong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2025 Chuk Hang (Nam Long Shan))。 而由於南港島綫(東段)與西段的工程不是同步進行,故兩綫的月臺須分階段興建。 根據港鐵公司在2012年7月發表的修訂建議方案,黃竹坑站在南港島綫(東段)啟用時會設置一組島式月臺[16]。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港鐵
運輸署在其他部門不持異議下,對在臨時總站用地發展計劃確定以前延用臨時總站之建議持開放態度[24]。 就地理位置而言,黃竹坑邨與大多數南區公共屋邨同樣遠離對外主幹道黃竹坑道,巴士公司需要特地增闢路線服務居民,否則安排路線繞經此站相當費時,非必要時都不會出此下策。 由香港仔經南風道往返銅鑼灣的中巴72線,自1975年開辦時便刻意繞經黃竹坑邨。 黃竹坑站是一座架空車站,建於香葉道一段已覆蓋的黃竹坑明渠之上。
黃竹坑業勤街23號點去: 途經路綫
為配合黃竹坑車廠上蓋項目發展,車站正興建2個出入口連接車站旁的商場The Southside,預計將於2023年第四季隨商場開業而啟用。 如同海怡半島站及利東站,黃竹坑站並不設客務中心,而大堂內設有資訊臺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港鐵職員求助。 另一方面,本線繁忙時間客量相當可觀,兩間巴士公司均作出適當調配,以加強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