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近代很多華人自己降低水墨畫原本無拘無束的筆墨表達長處,卻為了追求形似,所作國畫成為自縛手腳的藝術,更因求立體感也同時犧牲了毛筆線條的主角地位。 牧谿該畫中六柿一字排開,其中一柿略移下方是高明手法,以求打破單調;在國畫創作中簡約之美有其特殊之視覺效果,該畫沒有對整體無作用的多餘筆墨,即所有筆墨處理恰到好處。 枯淡清幽,是牧溪和日本所崇尚的獨特的美,“無畫處皆成妙境”僅以點滴之水、咫尺之樹,表現江山萬裏景象。 這種空寂和清淡,是當時生活在富饒繁華的宋朝文人所感受不到的,要一直到400多年後的明末清初,看着國家衰敗破滅而避入空門的八大山人,才能深刻地體會到。 日本能樂大師世阿彌曾說,“隱藏着的纔是真正的花。
牧溪傳世之作《觀音、猿、鶴》三聯幅、《龍、虎》對幅、《蜆子和尚圖》、《瀟湘八景圖》、《漁村夕照圖》、《遠浦歸帆圖》、《平沙落雁圖》等目前都在日本收藏。 當時日本幕府將收藏的中國畫按照上、中、下三等歸類,牧溪的畫被歸爲上上品。 據悉,這兩件作品自十七世紀初以來一直深藏於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而此次亞博的展覽是這兩幅作品首次離開日本展出。 六柿圖 該展覽只展出兩件作品,且每件作品輪流展出,展期僅爲六週。
六柿圖: 藝視角 水墨皆禪,800年後,我們一起看六柿圖
牧溪便是以最爲樸素的材料——水和墨,最大限度地利用二者所產生的變幻豐富的暈色,絕妙地展現了瀟湘地區的溼潤之氣與空濛之光。 他的畫被歸爲禪畫的範疇,禪畫不同於文人畫,不拘泥於筆墨或氣韻,將生命的解脫視爲最高存在意涵。 畫中幽遠超然的留白,似乎天地之間,只剩你與他筆下的一隻蜻蜓、一顆蘿蔔、一隻小燕。 禪宗有“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之說,牧溪如是,金庸《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亦如是。 掃地僧的“神通”在於武功,而牧溪則於畫中體現其“妙用”。
他畫了一幅被世人公認爲禪畫中的經典之作《六柿圖》,簡逸的筆法,分明的墨色,隨意排陳但不凌亂的柿子,留下一片簡約、樸拙,靜遠的禪思。 六柿圖2025 水墨皆禪,萬法唯心,對牧溪而言,他也許從未定義自己是個畫家,而首先是個僧人,是個禪師。 繪畫於他而言,不過是以畫面取代文字傳達和記錄了他對世界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感悟。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中國籍籍無名甚至不受好評的畫僧,卻以其“清幽”、“簡當”、“不假妝飾”,在東瀛日本獲得了遠勝於故土的聲望、尊崇與知音。 他的名字和宋徽宗寫在一起,與玉澗構成日本「禪餘畫派」的鼻祖之一,被稱爲“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六柿圖: 六柿圖
七百多年來,牧溪在我國本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在日本得到崇高的地位。 當時的日本僧人把牧溪大量的作品帶到了日本,現在,他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日本。 他們從他的水墨簡筆裏流澤出來的靈悟,感受到了牧溪充滿禪機的思想。 另外INEOS原廠也提供了防滾架和防水帆布頂篷、可鎖定滾輪後艙蓋和車頂行李架等選配件,進一步滿足車主的使用需求。 柿子,十分入畫,為古代很多畫家所喜愛的題材之一。 柿子在國畫中所代表的美好寓意也很多,火紅的柿子象徵著紅紅火火,一片丹心。
- 繪畫於他而言,不過是以畫面取代文字傳達和記錄了他對世界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感悟。
- 牧溪,中國南宋時代的禪僧畫家,一個謎一樣的人物。
- 其中,有一個週末將同時展出兩幅畫作,即12月8日至10日。
- 研究禪畫的學者,推崇牧谿是禪晝大師,他的畫是禪畫中的極品。
- 牧溪的《瀟湘八景圖》,如同無數璀璨瑰寶中一顆蒙塵的珍珠。
- 12月3日,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2023花地文學榜暨十週年盛典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橋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自西元 1868 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把京都大德寺所藏名寶牧谿繪畫公諸於世以來,日本及歐美的學者對於他的繪畫,一致予以極高的評價。
走入展廳,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蘇州園林》系列,所攝圖片皆是園林的角落、局部,所呈現的畫面以零散的竹葉、白色陳舊的牆面爲主,搭配着美幻的光影和膠片拍攝的質感,作品呈現出一種西方視角的江南之美。 當然,比奈的作品不光是在《蘇州園林》主題上有所造詣,她通過特別的取景與構圖昇華建築本身的語言,例如對柯布西耶及哈迪德所設計的建築進行解構,使其具有特殊韻味。 《六柿圖》的紙張質地緊密,白中微微泛黃,看起來頗爲厚實,能夠比較好地與墨的乾溼相契合,並達到牧溪的心理預期,這似乎道出了牧溪的用紙傾向。 《六柿圖》由於歷史原因,右側有些許殘破,其中右二和右三兩枚柿子有過“補筆”。 通過現場觀察可知,紙張特點與北京故宮《寫生圖》卷非常接近。
六柿圖: 藝視角 水墨皆禪,800年後,我們一起看六柿圖
17世紀初,這兩件作品被捐贈給了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備受尊崇。 除了曾於2019年在京都郊外的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短暫展出過。 據悉,《六柿圖》和《慄圖》通常不向寺廟成員之外的人員展示。 對於生活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日本人來說,“牧溪”這個名字幾乎是中國式繪畫(唐繪,kara-e)的同義詞。
- 由於纖維經過多次加工,紙的密度更高、表面更加緊實。
- 更有甚者,在嚴寒的北方,會常見到一顆顆柿果上覆蓋著一層皚皚白雪。
- 在近現代,畫家東山魁夷、作家川端康成都給予牧溪很高的評價,東山魁夷認爲其作品“濃重的氛圍,且非常逼真,而他卻將這些包容在內裏,形成風趣而柔和的表現,是很有趣的,是很有詩韻的。
- 《煙寺晚鐘圖》,畫面的大部爲淡墨表現的濃霧,左側有樹木叢生於濃霧之中,樹叢深處隱現着山間寺院的房檐,悠揚的鐘聲彷彿正穿透雲煙飄然而至。
- 來看看這幅造就了“六個柿子砸暈日本”神話的《六柿圖》:柿子隨機擺放,背景一片虛無,柿子着墨濃淡各不相同,這是墨分五色的最佳演繹。
- 除了曾於2019年在京都郊外的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短暫展出過。
如此高超的技巧,使得這幅〈六柿圖〉成為日本學習設計的學生必研究之範本。 六柿圖2025 六柿圖2025 由於「柿」、「事」諧音,水墨畫家也常以柿子與喜鵲入畫,謂之「喜事」。 同時把柿子配上潔白如玉的水仙花,寓意「事事如意」,是畫家過年畫「歲朝清供」圖最常出現的題材。 “說起串聯亞洲文化,當然辦不到面面俱到,但一個挺有效的線索就是佛教的傳播。 我們在展廳中呈現佛教的起源、在各地區的傳播和多元化的發展沿革。
六柿圖: 六柿圖
他將自己最得意的“寶物”收藏在出家後的別墅“北山山莊 ”裏,《瀟湘八景圖》也在其中。 將《瀟湘八景圖》分開裝裱是爲了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北山山莊”後更名爲“鹿苑寺”,如今的金閣寺即是其遺蹟。 鎌倉圓覺寺存有一本《佛日庵公物目錄》(1363至1365年基於1320年目錄重新修訂),是宋元畫流傳日本的最早的藏品目錄,書中提到38幅中國繪畫,其中牧溪的名字與宋徽宗同在。 近代國畫受寫實西畫之害甚大,到20世紀現代西畫也如同傳統國畫般拋棄形似的束縛後,才大放異彩。
六柿圖: 藝視角 水墨皆禪,800年後,我們一起看六柿圖
《煙寺晚鐘圖》,畫面的大部爲淡墨表現的濃霧,左側有樹木叢生於濃霧之中,樹叢深處隱現着山間寺院的房檐,悠揚的鐘聲彷彿正穿透雲煙飄然而至。 六柿圖 意在晚鐘卻不見鍾,僅有若隱若現的小小房檐以靜態展示着動態,以無聲傳遞着有聲。 然而在數百年的歷史風雲中,“八景”已各自分離成單獨的掛軸,且有四景遺失,僅存《煙寺晚鐘圖》、《漁村夕照圖》、《遠浦歸帆圖》、《平沙落雁圖》四幅真跡,且都在日本收藏。
六柿圖: 六柿圖
正是這六顆僅憑墨色畫出的柿子,折射出中國美學的追求——如果墨色是“萬法歸一”的“一”,那麼它藉助水而在畫中所展現出的千變萬化,便成爲足以囊括萬物的繪畫語言。 使用水墨,中國古人創作出無數流傳千年的傑作,也籍此構建起獨特的審美與感知。 它可以足夠深邃,描繪出深幽的溪澗、直抵內心深處;也可以足夠渾厚,堆積出雄偉的山巒,撼動觀者心靈;亦能縹緲若虛,暈染爲迷離雲煙,承載最細微的情思。 在我國繪畫史上,他是我國對日本影響最大、最受喜愛與重視的一位畫家。 展覽展出比奈的超過100件作品,涵蓋過去30年藝術家職業生涯的代表作,以及本次特別委任創作的《蘇州園林》系列。 點評:展覽呈現了比奈鏡頭下的歷史遺產和對建築的解構,同時《蘇州園林系列》也呈現了西方視角的江南園林。
六柿圖: 藝視角 水墨皆禪,800年後,我們一起看六柿圖
《六柿圖》中的柿子先用比較粗的筆道,繪出其大致輪廓,後用墨染出柿子的果皮,最後用濃黑的墨色繪出柿子的蒂和把兒,這種用筆技巧與北京故宮《寫生圖》卷中衆多果實的描寫特點一致。 同時,《慄圖》的折枝構圖,葉脈乾溼控制的習慣,葉子的染法,與故宮《寫生圖》卷中的一枝枇杷高度一致。 在中國,宋代以後“禪宗”精神也不斷向美術領域滲透,“宋元時代高僧大德以禪畫度衆屢見不鮮。 ”牧溪,就是出現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的一位禪僧畫家。 六柿圖 對於許多日本畫僧來說,牧溪的存在具有先驅式的典範作用。 在近現代,畫家東山魁夷、作家川端康成都給予牧溪很高的評價,東山魁夷認爲其作品“濃重的氛圍,且非常逼真,而他卻將這些包容在內裏,形成風趣而柔和的表現,是很有趣的,是很有詩韻的。
六柿圖: 六柿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六柿圖2025 石華)12月3日,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2023花地文學榜暨十週年盛典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橋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六柿圖2025 林白、張惠雯、黃燦然、肖復興、孟繁華、周嘉寧等分獲2023花地文學榜六大門類年度作家(作品)。 12月3日,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2023花地文學榜暨十週年盛典在深圳市寶安區新橋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六柿圖: 六柿圖
藝術創作除了要求高難度技術之外,背後的美學思維更為重要。 傳統國畫分上中下三品,三品之外尚有藝匠的畫存在,其分別就在於美學悟性的高低。 本網站提供的「書畫兩目標三理論」對書畫現代化發展應具有參考價值。
六柿圖: 藝視角 水墨皆禪,800年後,我們一起看六柿圖
牧溪的畫被歸爲禪畫的範疇,禪畫不同於文人畫,不拘泥於筆墨或氣韻,“將生命的解脫視爲最高存在意涵。 一切存在現象都是生命最純真的現實界的烙印…禪者一生隨時皆處於生命的轉化以及變與不變之間,時時與處處皆能展現玲瓏透徹的生命樣態,所有墨跡、語錄都留待悟者與悟者間的機鋒應對”(潘示番語)。 牧谿是宋末元初的畫家,俗姓李,佛名法常,號牧谿,四川人。 六柿圖2025 日本古籍《松齋梅譜》中評價牧谿的繪畫「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綴。」中國《畫繼補遺捲上》也記載:「僧法常,自號牧谿。善作龍虎、人物、蘆雁、雜畫,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他的畫作筆墨淋漓,頗具禪意。
點評:“海岱朝宗”特展發揮了極大的集聚性效果,對於挖潛兩週時期的齊國文化,整合齊國文物資源具有開創意義。 《六柿圖》不論在用筆、墨法、形態、章法各方面均達到簡潔但不單調,並有陰陽節奏的氣韻生動效果。 此是用西畫工具材料作畫所無法企及的中華藝術所獨有的視覺效果。 一個有深厚文化的民族國家不顧自己原有書畫藝術的優點,卻去跟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並因而失去原有的東方藝術代表身份,十分遺憾。 牧谿《六柿圖》不僅是真正的有筆有墨的寫意畫,而且其造型簡練,但變化豐富;以造型及章法而言,即使以今天眼光來看《六柿圖》仍具現代感。
牧溪受到了日本人無可比擬的尊崇,他的筆法被尊稱爲“僧人畫風”(oshō-yō)。 狩野派(Kanō school)的藝術家尤其如此——狩野派是日本古典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主流畫派,在近五百年的時間裏一直引領着日本國內中國式水墨的創作,直到19世紀。 《六柿圖》和《慄圖》也受到了西方學者的關注和欣賞,它們被視爲禪宗藝術的傑出範例。 牧溪生活的年代,對應日本的鎌倉時代,正是日宋貿易繁榮的時期。 這些物品所展示的“美”成爲日本權力者憧憬和追求的目標。
自西元 1868 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把京都大德寺所藏名寶牧谿繪畫公諸於世以來,日本及歐美的學者對於他的繪畫,一致予以極高的評價。 他們推崇牧豁為最偉大的畫家,牧谿的《觀音》、《猿》、《鶴》、《漁村夕照》等圖,是中國自中唐以來所發展的水墨畫中,藝術境界最高的結晶品,也是東方藝術更上罕見的傑作。 六柿圖2025 研究禪畫的學者,推崇牧谿是禪晝大師,他的畫是禪畫中的極品。 據瞭解,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將是這兩件極少公開展出的珍品數百年來首次離開日本,且僅在亞博一地展覽。 點評:美秀博物館就像是一個“桃花源”,不僅是那裏的空間佈局,展覽和文物都是那樣精彩。 牧溪《六柿圖》在黑色的佈景中自顧自美麗,給觀看者客觀研究的機會,也給觀衆留下關於其背後禪意的無限想象。
每年的花地文學榜榜單,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詩歌、文學評論、新銳文學六大類。 評選過程是基於60位作家、學者組成的權威評審團,經由提名、初評、複評、終評等環節,六大門類各產生一位年度作家(作品)。 澎湃新聞瞭解到,爲了與晚秋的季節相呼應,並保護這些精緻的作品不被光線長時間照射,展覽“禪之心”將先展出《六柿圖》,然後再展出《慄圖》,每幅畫分別展出三週,展期分別是11月17日至12月10日和12月8日至31日。 六柿圖 其中,有一個週末將同時展出兩幅畫作,即12月8日至10日。 六柿圖2025 不得不說,白色、空靈的展廳,的確適合這樣充滿詩意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