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工黨於上屆選舉表現較差,僅張超雄成功連任,爭取連任的何秀蘭和李卓人均落敗。 在2018年末舉行的九龍西補選,工黨原派出劉小麗參選,盼能重奪議席,在提名期甫開始她即報名參選,惟其參選資格遲遲未獲確認,最終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 其後被視為民主派第二人選(Plan B)的李卓人參選,但最終仍以逾萬票之差敗予建制派支持的陳凱欣。
- 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公民黨)批評,林鄭月娥「死不悔改」,仍然奢望借疫情來翻本,是「食人血饅頭」。
- 12月18日,廉署再通緝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初選勝選人張崑陽、三名前區議員李家偉、劉珈汶、李軒朗及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指他們煽惑他人於立法會選舉中不投票。
- 其中主席潘國華及副主席左匯雄成功連任,但新一屆區議會未能連任正副主席。
- 於結果公佈後,有多名民主派當選人疑似被微博等一些社交網站傳聞有不良行為或生理缺陷。
- 反映此影片並未有令選民轉變立場,反而令他們更痛恨政府及建制派。
到深夜,負責協調民主派初選的前議員區諾軒公佈總投票人數突破61萬,大約是民主派2019年區議會選舉取得的35%票數。 九龍東選區參選名單包括2位立法會議員民主黨胡志偉以及公民黨譚文豪。 另外,民協施德來、人民力量譚得志、觀塘區議員李嘉達,以及香港眾志黃之鋒也會出選。 有傳觀塘區議員梁凱晴會成為黃之鋒的後備候選名單,但黃之鋒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但其中許智峯及黃碧雲任內分別受搶手機風波及議會表現欠佳的批評。 值得一提的是,黃碧雲於黨內甄選時受深水埗區區議員袁海文挑戰但最後勝出。
立法會投票率: 候選人提名
票站開放首1小時,有14.2萬名選民已投票,地方選區投票率為3.18%,較2016年換屆選舉多1.87%。 截至上午9時半,選舉委員會界別累積投票率為24.24%,功能界別累積投票率為3.03%,地方選區累積投票率為3.18%。 截至上午10時半,選舉委員會界別累積投票率為42.33%,功能界別累積投票率為5.94%,地方選區累積投票率為6.36%。 截至上午11時半,選舉委員會界別累積投票率為58.01%,功能界別累積投票率為8.87%,地方選區累積投票率為9.35%。 截至中午12時半,選舉委員會界別累積投票率為67.82%,功能界別累積投票率為11.72%,地方選區累積投票率為12.08%。
今屆立法會選舉,三名地區直選議員皆尋求連任,另外派出主席胡穗珊出戰九龍東選區。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由經濟動力主要成員組成的經民聯擁有7名立法會議員,是立法會第二大黨。 但除了梁美芬來自直選(以「獨立」身份參選,西九新動力及九龍社團聯會成員),其餘均來自功能組別。 今屆只有梁美芬繼續於九龍西尋求連任,除劉皇發外,其餘成員均循所屬功能組別連任。 梁振英上臺後,國教風波、因自由行等引起的陸港矛盾令香港社會充斥怨氣。
立法會投票率: 香港歸英陣營
而自2004年已擔任區議員的任啟邦,將挑戰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 是次選舉出現自從立法會選舉以來(補選除外),單一陣營(建制派)首次取得全數地方選區議席,同時也是泛民主派第一次在立法會選舉中沒有取得任何議席,中間派只有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取得議席。 投票結束後,一般投票站及口岸投票站改為點票站,以點算地方選區的選票。 專用投票站及功能界別的選票則運往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中央點票站點算。 各地方選區和功能界別選舉的最終結果,在會展內的新聞中心由選舉主任宣佈。
今屆選舉,選區範圍只在銅鑼灣大坑附近有改動,格局和上屆差不多。 建制派方面,民建聯與上屆一樣派出四人參選,三人爭取連任,一人接棒;自由黨只得林偉文爭取連任;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港島聯數名現任議員均爭取連任。 民主派方面,灣仔起步成為「龍頭」,派十人出戰(本為十一人,後來張嘉莉退出,變成十人),但全皆以「獨立候選人」名義出戰,除楊雪盈爭取連任外,另外九位大多挑戰建制派現任議員。 投票結果顯示,民主派於中西區奪得42,256票,建制派取得34,588票。
立法會投票率: 澳門立法會選舉結束 投票率42.38% 比上屆低近15個百分點
通常包括政治派別自我認同上的傳統親共左派、工商界、鄉事派,以及近年冒起的激進建制派。 在2019年舉行的區議會選舉,親建制陣營遭遇空前慘敗,導致需要重新協調名單。 香港島:陳乙東(獨立),商人,有「巴士阿叔」之稱,曾4次嘗試參與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及2007年香港立法會香港島地方選區補選,但從未獲得足夠提名,是次也不例外。 一如過往的選舉,獲提名人士必須是年滿21歲的已登記選民,在緊接提名前的3年內通常在香港居住,並且是沒有外國居留權的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國公民。
立法會投票率: 選舉焦點
2020年1月,馬周佩芬被調離民政事務專員一職,由鄭港湧接任,惟當局沒有交代馬周佩芬的新職務。 在提名期結束當日(2019年10月17日),選舉事務處指出,全港十八區選舉主任共接獲1104份提名錶格,452個選區均多於1人參選。 意味著如無參選人被取消提名資格,全港所有合資格選民均有機會參與本屆選舉,並打破歷年區選均有部分選區在缺乏競爭對手下自動當選,而選民無需參與投票的現象。 立法會投票率 最終1096人確認為正式候選人,452個選區均多於1人參選,所有選民都需要投票。
立法會投票率: 立法會會議
公民黨為上屆立法會中非建制派第二大黨,今屆決定派出名單參與4區地區直選及2個功能界別選舉。 上屆議員陳淑莊因佔中九子案罪成而失去參選資格,今屆港島區派出上屆排在陳淑莊名單次位的東區區議員鄭達鴻參選。 立法會投票率 獨立民主派:2021年3月11日,全國人大以2895票贊成,1票棄權,無人反對,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
立法會投票率: 九龍東選區
李芝融於新界東12隊中得票排最後一名,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從一開始已覺得自己會落選,但希望於初選帶出民生訴求。 立法會投票率2025 初選使用民主黨尹兆堅議員辦事處作為友愛邨的票站,工黨屯門區議員林健翔指尹未有遮蓋辦事處招牌,亦有網上言論指他「出古惑」,初選發起人區諾軒在社交媒體回應指指引只要求遮蓋辦事處內標語及宣傳品。 立法會投票率 尹則指收到遮蓋要求後,已在兩小時內完成,強調這是比指引做得更多,對網上指控表示失望。
立法會投票率: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創回歸以來新低 外交部:投票率並非民主指標
林緻茵分析,8年前的白皮書,更像是北京對港的“warning(警告)”,而這次的白皮書,是北京認為已經透過國安法和選舉改制而「平定」香港後的總結,北京想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國政治倫理,也符合一國兩制框架的新論述。 傳統的民主派vs.建制派、黃營vs.藍營的對立局面依然牢固的存在。 於7月25日,一名網民因為上載惡搞民建聯競選海報的網上圖片,被警方以《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下「使用無線電話傳送虛假訊息」罪拘捕。 不過,《明報》翻查終審法院案例,有關條例中並不包括互聯網信息,法律評論組織「法夢」成員黃啟暘亦批評,有關拘捕屬非法。
立法會投票率: 新界西南選區
民調顯示郭偉強羅冠聰及許智峯以及何秀蘭爭奪最後一席,在選舉前兩日,司馬文及徐子見先後宣佈棄選,改為支持羅冠聰及許智峯。 2016年立法會選舉,提名期為2016年7月16日至7月29日。 本屆立法會選舉共收到154份提名錶格,提名是否有效與候選人編號抽籤,於8月2日的候選人簡介會後公佈。 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宣佈參與新界西的選舉,並以尋求香港獨立作為其主要政治綱領。 2016年7月30日,選管會發電郵通知陳浩天,指其參選資格被取消。
立法會投票率: 一小時內14.2萬選民投票 投票率3.18%
曾經有消息指出林鄭月娥將會向當屆落選的建制派區議員或候選人派發公職,不久後政府召開記者會受訪時並未正面回應此說法。 曾任惠州市政協委員的藝人陳小春於下午上載一張於投票站內投票間拍攝的選票照片到微博,疑違反《選舉管理委員會(選舉程序)(區議會)規例》當中不準許任何人在投票站內拍影片、拍照、錄音或錄影的規定罪。 單計首1小時的投票率,便即較2015年時的區選急升3倍,多區票站在早上已經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 有數名候選人接獲選舉主任要求補充資料,以決定是否符合參選資格。 惟至提名期結束當日,被視為被取消資格高危人士黃之鋒及朱凱迪均仍未獲確認資格,二人均啟動後備方案提名其助理參選。 是次選舉是自2016年於各級選舉引入確認書制度後的首個區議會換屆選舉,候選人必須令選舉主任信納其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政府,否則會被取消參選資格。
立法會投票率: 九龍東
對於投票率高低,林鄭表示政府沒有訂立目標,但不會擔心,因為投票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政治、社會、經濟、當時的管治等,希望市民不要過分解讀。 與上屆立法會選舉相比,本屆選舉少了「火藥味」,泛民派和本土派候選人集體缺席,不少人因《國安法》或示威相關的案件身陷囹圄,有些此前身兼區議員的參選人已在政府要求的效忠宣誓過程中失去資格。 相比於上一屆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本屆立法會議席總數由70席增加至90席,但地區直選的議席從佔一半的35席下降至20席。
馮檢基於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當選,參與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九龍西選區名單中第一位,連任成功。 黎志強離開民主黨,於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當選,參與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島選區,之後加入公民黨。 在新界西,民主黨李永達一如意料重返立法會,而自由黨棄功能議席披掛上陣的周梁淑怡,也同時取得第8席。
立法會投票率: 選舉時衝突
選舉結果出現大反轉,民主黨鄺俊宇受惠於雷動計劃及泛民棄保的全港宣傳,奪得近五十萬票成為票王,以近二十萬票拋離排第二的李慧瓊名單。 末席一如意料之外卻由民調長期領放的涂謹申對選情較穩定的王國興爭奪。 兩人分別取得二十多萬票,在開票途中,涂謹申只以千票的差距小幅領先王國興,後來差距漸漸拉大,最後涂謹申以約一萬票勝出,保住了泛民第三席。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於11月22日表示,基於風險評估考慮,本屆區議會選舉有五個票站需要更改地點;而所涉及的票站全都位於各大專院校校園範圍內,估計是次票站更改是與投票日前一至兩個星期所發生的香港中文大學衝突以及香港理工大學衝突有關。 政府於2017年7月10日向各區區議會正副主席及立法會簡介民選議席數目檢討結果,建議本屆選舉增加21個民選議席至452個。 立法會投票率 隨後政府於2017年10月11日向立法會提交《2017年區議會條例(修訂附表3)令》法案,以法例形式落實在十個區議會增設合共21個民選議席。
立法會投票率: 九龍中選區
11月初,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以個人名義邀請英國、加拿大、斯洛伐克等10國的19名外國專家抵港監察2019年區議會選舉以確保選舉能公正進行。 建制派大敗的戰果也令中國政府大感喫驚,儘管在投票前已經得知選情對建制派不利,但沒想過會輸得如此「慘烈」。 立法會投票率2025 2020年1月,原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被解除職務,由駱惠寧接任。 2020年2月,原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被降職為副主任,由夏寶龍接任主任,駱惠寧同時兼任副主任。
立法會投票率: 民主黨黨員未經黨批准以個人名義支持黨外候選人
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外長及美國國務卿於20日發表聯合聲明稱,香港選舉減少直選議席、設置新審查程序、限制選民選擇、排拒有意義的政治反對聲音,不少反對派人士仍被收押候審或流亡海外,對香港選制民主成分遭侵蝕深表嚴重關注。 由於今次泛民主派配票完全失敗,加上選舉失利聲浪高漲,民主黨主席楊森宣佈不連任主席,結果由副主席,重返立法會的李永達接任。 立法會投票率 是次選舉中,選委會投票時間較地區直選和新功能組別選舉多1.5小時,至午夜十二點才結束。 立法會投票率2025 亞洲電視、有線電視和香港電臺在晚上十點半便公佈所有票站調查結果,做法被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點名譴責。 時任委員會主席胡國興斥責三臺無聽從事前警告,影響到選舉的公平性及可信性。 亞視質疑胡官低估選民的獨立判斷能力,港臺認為發布結果有助建立選舉的公信力,有線亦相信在當晚十時半公佈結果對選舉並無影響。
立法會投票率: 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一日後,她先後接受電臺及電視臺訪問,重申調押後選舉不是剝奪選民投票權,同時建議推行境外投票、長者投票特別安排等,特別是認真考慮保留大灣區港人選舉權。 立法會投票率2025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對境外投票極有保留,擔心會破壞整個選舉制度,可能會出現很多舞弊行為。 改制後首場立法會選舉今日(19日)舉行,投票時間較以往縮短一小時,晚上10時半截止投票。
另一邊,港府和各種親政府力量這次也火力全開,在城市裡的各角落,從公共設施、百貨商場外牆,一直到餐廳裡,都貼上巨幅海報提醒選民投票,像是「完善選舉制度 落實愛國者治港」、「為港為己投一票」。 另外,港鐵、巴士和電車等公司分別表示,昨日選舉日,乘客全部免費,方便市民票。 但不少網民嘲笑,投票站一般就在家附近,不需搭車,免費交通只是給了大家出外遊玩的機會。 選舉日前一天,不少市民都收到香港政府發出的呼籲投票短訊,也有市民直接收到選舉義工的催票電話。 來自中國、或與北京關係密切的新議員,會否將成為區別於傳統建制的勢力,甚至取代香港本地建制力量?
立法會投票率: 議席變化
金融界72.63%,金融服務界66.53%,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87.5%,進出口界80.2%,紡織及製衣界79.26%,批發及零售界65.3%,科技創新界98.63%,飲食界90.78%,港區人大政協及有關全國性團體代表界91.45%。 鄉議局投票率95.65%,漁農界98.27%,保險界78.26%,航運交通界91.86%,教育界29.02%,法律界33.59%,會計界30.45%,醫療衞生界29.56%,工程界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