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福智僧團釋出真如老師對指控事件的回應「當風雨來臨,好好皈依持戒,堅持你行善的路」。 1972年,日常法師於美國佛教會駐臺譯經院,講解佛教經論,並受紐約美國佛教會邀請隨仁俊長老赴美東弘法,駐錫大覺寺;同年冬天,印順法師前往美國紐約療養,日常法師曾短暫擔任他的侍者。 依航班時間,我們去接機,看見的是精神奕奕的師父,走路矯健快速(這是他的習慣),跟我們打招呼。 為了加速康復,有一個護士同修,主動來幫師父打點滴。
- 譯場法師遍尋天下《四家合註》所有版本,參考《廣論》相關解釋二十餘種,翻譯註解字句必較,嚴謹推敲激烈討論,未決疑處必問師長,完整譯校至少七輪,古文白話雙語同刋,兼顧文雅義理通俗,譯註出版《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由此開闡《廣論》更深廣的內涵,初機久修普皆得益。
- 道宣律祖生於公園596年,南北朝已經結束,隋朝第一代皇帝隨文帝時出生的,經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麟德元年卒的,玄奘大師是麟德二年卒的,差一年。
- 法師進一步補充說,菩薩從最初的資糧道開始,經過不斷練習止觀,成就止觀雙運後就進入了加行道,然後再透過止觀雙運的力量持續加深修力,當菩薩可以現量證得空性時就進入了見道,成為登地菩薩。
- 所以,自從遇到真如老師之後,師父除了不斷勸請老師要來臺灣教大家,也可以說是一直用盡各種辦法,希望身邊幾個重要弟子,能夠真正把真如老師看得跟祂一樣,成為他們生命中的唯一。
佛,可以是一種知識,但這樣對於我們身心的病是沒有幫助的,學佛的目的是淨化內心,讓我們能夠調伏壞習慣、漸次提昇。 如果只是聽,不實踐或是隻偶而實踐一兩次,這也是不夠的,必須像瀑流水般恆常不斷的實踐和觀察。 (1)同事做實驗做到一半突然請假,自己內心先入為主地認定對方又偷懶了,後來會簽假單,才知道原來是同事的母親生病了。 常師父 思維觀察後才發現,原來同事是有孝心的,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個樣子,以後應該多體諒對方,避免誤解纔是。 常師父 能力所及範圍內給他多點關懷,不要讓他因為老、生病而感到自己很孤獨、生命沒有希望,生命一旦得到關懷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支持。 很多事不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我們很難有智慧去抉擇怎麼去做,例如:人家對我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我沒有辦法改變這件事;但我們可以去調伏內心,造業的方向就不一樣,這是學廣論最重要的。
常師父: 師父
到南普陀時師父告訴我:「你要學習超越自己,學佛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得到別人的掌聲及喝采,不是要得到別人的肯定,而是為了要超越自己。」於是要我利用上廣論或開示的時候,面對大家提問題。 所以,每次師父一講完,我就很勇敢的站起來說:「師父,我有問題!」其實當 時我是害怕得紅著臉,且不停的發抖,而師父通常都是回答說:「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等會兒回到寮房我再答覆你。」透過常師父不斷的給我機會及鼓勵,如今,我終於能夠自在的面對大眾,且講說流暢。 希望大家後續可以常常看,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一本非常值得花時間學習的論著,我希望說大家耐著性子,也不要太急,一點一滴、慢慢地學,然後你真的學進去了,你會越學越有智慧。 常師父 所以師父停下來,先做很認真的懺悔跟祈求,等到懺悔相應時,剩下一萬多遍的蓮師心咒,一下子就唸完了。 這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對於修行這一條路大部分還是蠻陌生的,或者說不是那麼習慣,所以要將它變成一種習慣是蠻需要時間的。 可能剛開始會覺得不是像別人介紹的感覺這麼好例如:啃甘蔗,剛開始啃甘蔗皮沒有味道,可是慢慢啃到肉,就會愈來愈有味道,所以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
師父的心願是建立教法,讓佛法住世利益眾生。 所謂的住世就是內心受用,這需要講說者及承接者才能承辦。 講說者是法王、師父、僧團及接班人,而承接者(聽者)也需宿世的雄厚資糧纔有機會學習。
常師父: 出家的迷思
我們學習的目的若只為了文憑或是賺錢,那對生命沒有幫助,因此一顆想學的心很重要,也就是要「思惟聞法勝利」(廣論第15頁)、「於法法師發起承事」(廣論第16頁)、「把我執拿掉」、「把過失拿掉,具足正確的聽聞方式」(廣論第17頁)。 祖師或有成就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小就對生命方向有疑惑,希求好老師來教我。 以淨明法師為例,小學六年級就合掌發願,希望有一個最嚴格的老師來引導我,讓生命有所提昇。 一個修行人的內心相狀,就好像歌詞所描述的『與你相聚又分開 好像水波分不開』總是希望能長期跟隨具德行的好老師,讓師長來啟發我,讓我內心善法可以慢慢增長。 班長以前學生時代很內向,不敢講話;直到上大學之後才開始練膽量。
那一天,我到傍晚五、六點才喫第一頓飯,然後連夜趕回師父的住處,抵達時己經是半夜 一兩 、點了。 另有一個狀況就是法師來的時候才來上課,沒有法師來就不來上課。 理由是時間有限,所以只能挑最精華的地方來上課。
常師父: 日常 師父: 日常師父法語_福智之聲(第12~39期)
後來他先回臺灣,留下如證法師為南加廣論班學員上課,碰到這麼好的機會,我就天天跟著如證法師去上課,看到南加州上廣論研討班的情形,真是羨慕得不得了,有一羣人一塊兒學習實在是太好了! 我感嘆地對如證法師說:「好可惜!紐約沒有廣論班。」如證法師回答說:「你回去就有了。」 一九九五受到如證法師的鼓勵,從南加州回來後,我就開始積極找人來學廣論。 最後找到何世滔、劉澄霞、陳麗萍、黃玉玲和她的先生,還有我總共六個人。 我們到韋琪女士開辦的青年佛教通訊中心上課,因為學員全部都是廣東人,所以用廣東話上課,於是我們就把這班叫做「廣東話廣論班」。
常師父: 出家經過
學佛需嚴密的思維才能產生力量,否則動力不強。 師父的生命快樂,想和師父一樣就要用師父的方法,效果纔是最好的,用自己的方法是學不上去的。 學習是為了淨化內心,因為內心的無明(不明瞭、錯誤的認識)和煩惱(貪、瞋、癡、慢、疑),會讓「我」成為生死的大冤家。 師父強調我們追求的是離苦得樂,然而我們卻對苦樂的真相不瞭解,所以需要善知識來引導我們。
常師父: 日常師父教廣論~從師父一對一教我廣論說起
西元一九七八年我剛剛學佛,常去紐約光明寺,有一天有人告訴我:「明天有一位年輕的法師會來。」隔天,我就跑去見這位年輕的法師,而這位年輕的法師就是常師父。 日常法師待人非常客氣,我與他一見如故,很想跟他學習,所以我就每天早上四點去找他,十點趕去上班,下午四點下班後又再去找他,到晚上十點纔回家。 這段時間他把基本的佛法一個個跟我講,同時他也開班講《楞嚴經》,可是沒多久學生只剩下我一個人,雖然我也聽不懂,但是我有一顆很相信他的心,他講什麼我都聽。 還記得他曾經對我說:「我們都在一個大騙局裡。」他也常常點出生命不死的概念,可見他很早就已經相信「生命無限」的道理。 在光明寺一段時間後,法師請求光明寺的住持壽冶老和尚讓他到山上去,老和尚答應了,他就一個人到紐約上州的山上,住在「十方毗廬寺」。 一九八○年我得了鼻咽癌,醫生建議開刀,我太太不肯,要我去問法師,我詢問他的意見,他叫我立刻上山拜佛,我就馬上到山上,天天拜佛,可是拜了十幾天鼻子,還是痛得難受。
常師父: 分享此文:
最吸引我的,是聽了師父的開示後,內心覺得非常歡喜。 覺得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可以將佛法講的那麼清楚,那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講業果,師父講得非常明白清楚,好像就在你生活中發生的,隨手可得。 通常以前在學業果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佛教裡面的一個概念覺得蠻抽象的,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感覺。 常師父 可是師父講起來就不一樣,非常的條理分明、清晰、生活中處處可見,讓我深受感動,覺得…哇! 另外有同學講說,他去見師父,那時候還沒學廣論。 師父就是有這樣的特質,你會像挖到寶藏一樣,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寶藏。
常師父: 師父演員表
飛機抵達紐約後,在移民關口,常師父被叫進小房間,確認姓名資料等,擔擱了半小時,移民官拿給了他一個證件,就讓他入關。 憶善知識 難忘閉門羹 ■作者:巫靜蘭(洛杉磯) ■出處:《美佛慧訊》第九十四期 ■日期:民國九十四年元月五日(出刊日) 常師父2025 《憶善知識 難忘閉門羹》 一九八七年初,我由臺灣到洛杉磯創業,在市中心工業大樓開了… 尊貴的夏巴曲傑仁波切蒞臺弘法 《尊貴 夏巴曲傑仁波切蒞臺弘法》 ■緣起:世尊教法,源於印度,歷代成就許多祖師大德,後由阿底峽尊者傳至西藏,清淨傳承連綿不斷。 十五世紀,宗喀巴大師發揚光大,近代更廣於世界各地弘傳。 這些在場的人,可以把當時的情況描述一下,並用攝影機(含錄音)紀錄下來,事先交代,等自己往生後公佈也是可以.
常師父: 出家之前
僧徹法師在香港出生,祖籍廣東南海,自幼深受屬虔誠佛教徒的祖母的薰陶,崇敬三寶。 僧徹法師1993年於法雨精舍依上松下泉法師出家,1995年畢業於香港能仁書院哲學系,同年赴臺灣入讀於圓光佛學院大學部。 期間,僧徹法師曾到英國遊學,同時協助其師父處理當地道場事宜。 2000年僧徹法師返港,協助打理法雨精舍的關係,常與東蓮覺苑有交往,並因其對佛法的修為與觀點極為突出而獲得了董事局的認可。
常師父: 日常 師父5大伏位
因為,本身就是貧窮家庭的孩子,每週日還得跑到教會領奶粉、麵粉過日子的家庭,都得須人家救濟了,當然不容許自己孩子有如此行為。 感人的傻事從此落幕,師父上人特別強調,這種行為是不值得鼓勵的。 但是懷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痌瘝在抱慈悲胸懷,去關心周遭受苦受難的眾生同胞,卻是人人必須具備的認知。 如此方能令這個世間更加溫馨有溫情,人間淨土是由你、我、他共同來創造的,今天你救助了他人,有天你有困難,他人自會來救助你,所謂助人人助,共創光明、祥和、安樂的世界。 反過來講,犯戒有四因:無知、放逸、不恭敬、煩惱熾盛。 無知正對治是智慧,放逸正對治是精進,這也是師父一生的寫照,師父精進的精神即使到老還是這樣,師父幾十年都兩三點就起牀,即使生病或半夜被吵都還是一樣,他覺得這是一個學佛弟子的根本。
常師父: 從生命無限談救災—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日常法師開示
就是我眼前一時還沒有辦法改過來,至少有一點,當我去觀察它時,這心情和以前不太一樣。 假定我能追悔,能皈依的話,很快地慢慢地就能消失了。 之後由他圓寂前選定的接班人——真如老師接棒,帶領僧俗弟子修學佛法。 學佛要像火箭一樣很沖,很有力量,可是政治一定要牛步化,不會隨順他又不會得罪他。
常師父: 問題:福智團體只學《廣論》和師父、老師的開示嗎?
所以大家若在瞭解全方面訊息以後,想到大專營玩玩、認識朋友、喫個免費便當自然是無妨。 常師父 是否參與、想要投入多少時間與精力,抉擇權在個人,在下絕對沒有想要阻止大家報名或妨礙活動宣傳的意思。 常師父2025 「瘋狂梵因」影片給我的衝擊,除了作者強烈的瞋意,法師以前與現在的影像讓我清楚看到沉迷金魔vs.覺醒離開的強烈對比。
隨後到英國深造,從事有關中國佛教之研究,並於2008年5月,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取得宗教研究博士學位。 衍偉法師,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於2002年皈依,2008年在江西雲居山禪堂修行並出家。 常師父2025 出家前是一名游泳教練,亦有接觸模特兒工作,接拍廣告及電影等。 衍偉法師於2014年成為慈山寺常住法師,現為慈山寺負責客堂接待以及書記工作之法師,致力推動年青人的弘法活動,如「慈山籃球隊」、「無憂樹青年心智成長課程」、「慈山青年夏日營」等。 衍空法師出生香港,在香港及日本接受中小學教育,在美國取得電腦和國際商貿的學士學位,回港後協助父親經商,曾隨羅時憲居士和葉文意居士學佛,1990年在香港大嶼山寶林禪寺聖一大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其後前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宗教研究系研修,取得碩士學位。
不應以凡夫的角度去看聖者,凡夫的概念看不清真相,如同烏雲遮日,用凡夫的概念會覺得師長不怎麼樣,必須用法的角度來抉擇、判斷。 學習過程中必須花很多時間去認識師長,多方觀察。 庸俗的概念「我為什麼要跟你學?」會讓自己找不到老師。 建議的觀察角度:不要看人、不單從幾個人學習的成果來衡量這堂課好不好? 這樣對自己很喫虧,因為「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把佛學好的人不多」;而是應該去了解這堂課要學習的內涵。 為的是避免錯過學習好的東西的機會,不要因人成事、也不要因人廢言,這樣對自己都是喫虧。
早齋是六點,當時鐘敲完六下,接著就是供養偈,一秒都不差。 今天我一口氣講了兩小時,謝謝你們也一直沒有打瞌睡,所以不打瞌睡不是那麼難的事情,對不對? 多去瞭解師父的功德,而且要很感恩師父這麼千心萬苦來這個世界上走這麼一趟,示現這麼多無量無邊的功德,讓我們對佛菩薩對佛法發起信心,祂是可以在任何環境之下,把我們救護起來的。 師父賜給我們最珍貴的部分就是對佛法的信心。 你剛剛懷疑原子彈不爆,那你可以懷疑般若經第一卷講的東西。
常師父: 師父幕後花絮
然而若要參加世界盃比賽,就需要學習更多的技巧,這就是透過思維、學習來解決我們的問題。 金元寶是中國人過年時常見的一種甜點,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能求得大財寶。 金元寶代表世間錢財及出世間法財,求世間財的結果是「苦」,求出世間法財的結果是真正的「解脫大樂」,若世間財能得到法財攝持,必能自利利他,修行順緣滋潤,必能得到究竟的佛果大樂。 春節期間法人在北中南三地舉辦朝禮法會,每一位參加的同修都可以得到常師父所贈的三樣加持物,分別是福智圓、金元寶及摩尼丸,當大家拿到它們時請以感恩的心面對,因為其中除了有師長的加持之外,它們更有許許多多同修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