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數據亦指出,孕婦、嬰兒、發育中的兒童及青少年是較容易受內分泌幹擾物(如類雌激素)影響的羣體,建議消費者審慎選購通過生物檢測的「綠魚」安全購買雞蛋。 另外,樣本中亦分別發現營養補充劑維他命A (出現於5個樣本)、維他命D (出現於8個樣本)及維他命E (出現於4個樣本)。 雞蛋是現代人最普遍的食物,由於其營養價值豐富,故被廣泛應用於各類食品作主要食材,適合各年齡層。 雞蛋分蛋白和蛋黃兩部分,蛋白能提供優質蛋白質,涵蓋所有必需氨基酸,適量攝取可對身體建構、修補細胞和新陳代謝起重要作用,同時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發育。
244個本地魚樣本甲基汞含量由每公斤3微克至每公斤349微克,含量中位數為每公斤45微克。 42個進口魚樣本甲基汞含量由每公斤21微克至每公斤1010 微克,含量中位數為每公斤80微克。 在分析甲基汞含量時,將均化魚樣本放入50%濃度的鹽酸內,進行三小時的超聲降解,然後通過離心方法,抽出萃取物,加入四苯基硼酸鈉,以產生衍生物。
魚安全: 牛奶「綠魚」安全購買榜單 新聞發佈會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醬油作為每家每戶日常必需品,是煮食時常用到的調味料,適量添加可帶出食物鮮味。 然而,隨著港人近年對追求健康飲食的意識提高,在眾多同類型產品可供選擇的情況下,愈見重視食品安全與標籤。 食物研究化驗所根據對照樣本,逐一分析各個樣本,以測定樣本的總汞和甲基汞含量。
二零零零年,專家委員會訂定甲基汞的暫定每週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3.3微克,這個標準適用於一般人。 不過,專家委員會強調,胎兒和嬰兒受毒性影響的風險較高。 10 二零零三年,專家委員會再次進行風險評估後,把暫定每週可容忍攝入量降低至每公斤體重1.6微克2,並認為這個標準足以保護發育中的胎兒,即最容易受甲基汞毒性影響的羣體。
魚安全: 牛奶的安全性比牛奶飲品高逾半倍 消費者難分辨兩者
且經過生物累積,大比目魚體內汞含量可能較高,建議減少食用,每週最多不超過18盎司。 替代選擇:可以多食用美國本土養殖的鯰魚,這些鯰魚生產過程往往更安全。 此外,也可以食用亞洲鯉魚(Asian carp),這是一種外來的淡水魚,和鯰魚、羅非魚有相似的口感。 過去,美國人以為亞洲鯉魚不乾淨,事實上亞洲鯉魚富含蛋白質,並且汞含量低,是很好的食用魚。 選擇植食性養殖魚類:在養殖魚類中,應選擇成長快,對動物性蛋白質需求低的品種。 魚安全2025 因為肉食性的養殖魚類,飼料終究來自雜魚或魚粉,因為價格考量,有些地區甚至將原本就可食用的小型魚製成魚粉,來餵養價格高的養殖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海洋公園及保育基金強烈呼籲公眾不要出海追逐鯨魚,因為這行為對鯨魚和市民都會構成危險。 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發生大地震及海嘯,引致福島第一核電廠反應堆熔燬,東京電力公司須不斷注入大量海水來冷卻堆芯。 廠內用來儲存污染海水的污水槽雖有逾百萬噸容量,相等於500個奧運規模標準的泳池,但截至上月底已存滿98%,料於明年2至6月間注滿,故釋放儲水空間已刻不容緩。 日本現時決定將稀釋的含氚污水排進大海,方案亦通過IAEA評核。
魚安全: 中國疫情死亡人數缺真相 他要求北京交代
透過研究牠們的耳石(otolith,脊椎動物內耳內裡的碳酸鈣結晶),發現深海橘鱸的壽命可超過200歲,需要生長到20歲以上,纔有繁殖能力,一旦過度捕撈數量極難恢復。 超長的壽命,容易讓牠們體內累積大量的汞,因此不適合經常食用。 在剛開始捕撈時,人們認為深海橘鱸的壽命大約只有30年。
-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指出,喫生雞蛋或會增加感染沙門氏菌疾病的風險[19],感染情況尤以嬰兒、老人及免疫系統受損人士較嚴重。
- 是次醬油樣本檢測分別應用了斑馬魚胚胎及轉基因鯖鱂魚胚胎作急性及慢性毒物測試,兩者於歐盟法規規範下均屬傳統動物測試的替代方法。
- 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因雜食易飼養,且生長快速,在狹小的水域就可生長,在135個國家都有養殖。
- 更從2012開始,得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支持,與香港拯溺總會攜手確立每年5月1日為「香港水上安全日」。
- 很多人寧願只喫蛋白,棄掉蛋黃,認為蛋黃含高膽固醇,但人體內的膽固醇其實主要由肝臟負責製造,而人體需要的維他命D、膽汁和部份荷爾蒙,亦是由膽固醇建構而成,只有一小部分是來自膳食膽固醇,可見喫雞蛋對體內的膽固醇影響不大,毋須刻意避開蛋黃。
由於巴塔哥尼亞齒魚棲息於南極附近的深海,曾被認為肉質純淨無污染。 但近年來發現,這種魚的汞含量也越來越高,過度捕撈也破壞了極地海域的生態,建議避免食用。 替代選擇:可以選擇美國湖鱘(Lake sturgeon)的魚子醬,或是在美國養殖場繁殖的鱘魚魚子醬,利用循環水缸可以控制水質、減少病害,魚子醬也更為健康。 目前羅非魚的年產量約600公噸,中國約佔160~180公噸,在強大的市場需求下,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出現,部分養殖場缺乏適當管理,環境十分惡劣。
魚安全: 中國外交部官網更新了!歷任部長不見秦剛
由於本港濕度高,防曬霜較容易隨汗水流走,若排汗多,或是進行水上活動,應勤於補塗防曬,但切忌厚塗,增加毛孔阻塞的機會。 魚安全 魚安全 莫論防曬系數是多少,所有防曬霜的功效大概維持兩小時,過後應於每個沒被遮蓋的部位再次補塗。 暴曬後亦要多喝水,為身體補充足夠水分,同時塗抹適量乳霜,滋潤皮膚。 6款樣本檢出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當中「Diverxu」亦是所有樣本中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含量最高的,每1克魚樣本含13.6納克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低於歐盟的上限(每公斤75納克)。 消委會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從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等地方蒐集了46款常見的罐頭魚樣本,包括7 款鯪魚、19款沙甸魚及20款吞拿魚,每罐售價介乎7.8元至149元不等。 總括而言,高價格的樣本好壞參半,並不存在「越貴越安全」的必然定律;反之,價格 中等的樣本,在是次檢測中表現較優勝。
魚安全: 研究的侷限
團隊把急性毒最差的樣本跟最理想的樣本相比,發現它們的毒性水平可相差逾10倍。 魚安全2025 至於攝取量高的中學生,每週從膳食攝取甲基汞的分量(暫定每週可容忍攝入量的94 – 106 %) 則有可能高於專家委員會訂定甲基汞暫定每週可容忍攝入量。 消費者應注意汞的攝入量取決於食物中的汞含量以及食用量,宜適量進食各種魚類,避免因只偏食幾類食物而導致攝取過量的汞。 是次檢測結果顯示本港市面供應的魚類大部分總汞和甲基汞的含量較低,但一小部分含量偏高。 不同品種魚類所含的甲基汞佔總汞含量的比例相差頗大。 有別於傳統化學測試,生物測試可於48小時內篩選超過1,000種有毒化學物及化學物混合後的「雞尾酒」效應,覆蓋不在恆常檢測範圍內的指標。
魚安全: 結果
結果顯示,於樣本安全測試中,46個樣本顯示為綠魚(代表品質卓越)、10個樣本為黃魚(代表基本合格),12個樣本為紅魚(代表有待改善)。 樣本中超過三成屬牛奶飲品(即含食品添加劑或牛奶衍生的固體),當中有樣本加入高達13種添加成分,其整體安全性相對牛奶樣本低逾半倍。 水中銀觀察所得,不少消費者均未注意到常飲用的「鮮奶」可區分為牛奶及牛奶飲品兩大類,建議消費者於購買前先瞭解產品包裝所標示的成分資料,審慎選購通過三重檢測的「綠魚」安全購買榜單。 (香港,2017年7月13日) 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中銀)的小魚親測平臺() 繼食用油、BB霜檢測發佈後,進軍咖啡領域,以港人發明,全球獨家「轉基因鯖鱂魚」及「斑馬魚」胚胎毒性測試技術為市面即溶咖啡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於30個樣本當中,13個樣本顯示為綠魚 (代表品質卓越)、7個樣本為黃魚 (代表基本合格),10個樣本為紅魚 (代表有待改善)。 就整體安全而言,東南亞生產的即溶咖啡品牌比歐美差;當中,即溶泡沫咖啡(Cappuccino)的整體安全性最低,過半數樣本未能通過安全測試。
魚安全: 研究範圍
替代選擇:盡量選擇美國、厄瓜多爾、祕魯、哥倫比亞、墨西哥、臺灣或印尼生產的羅非魚。 臺灣自行育種的羅非魚稱為「臺灣鯛」,其中頂級的「潮鯛」味道鮮美,已通過日本進口的120項藥物檢驗,成為高級料理店使用的生魚片。 鯰魚因為價格實惠,蛋白質含量高,裹粉油炸可以當作主餐,也可以夾入漢堡,近幾年成為廣受美國人喜愛的魚類。 在捕撈作業中,時常會誤捕(bycatch)其它海洋生物,像是小魚、鯨豚、海龜、海鳥、企鵝等,漁民雖然會將牠們放回海裡,但是大多都已受傷或死亡,選擇適當的漁具、漁法或漁場,可有效減低誤捕的比例。 根據刊登在《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上的一項調查,在捕魚作業中,每年誤捕佔全球海洋捕撈量的40.4%,對海洋資源是極大的浪費。
魚安全: 當中約1成樣本發現超標急性毒
超過100種淡水魚可感染到中華肝吸蟲,例如鯇魚(草魚)及大頭(花鰱或鱅魚)。 進食含有生、未經徹底煮熟、鹽漬、醃製或煙燻淡水魚的菜式可能會引致這種風土疾病。
魚安全: 中國經濟慘!貴州負債1.24兆高速公路爛尾
事實上,1歲以下嬰兒不應以牛奶取代母乳餵哺或嬰兒配方奶粉,因會阻礙蛋白質、鈉及鉀等營養攝取,影響成長及發育。 若嬰兒對牛奶蛋白敏感,有機會產生過敏反應,包括皮膚、腸胃敏感,甚至哮喘;半歲幼兒可開始進食半固體食物,而1歲起可飲用全脂牛奶,以補充發育階段所需的額外能量及脂肪,達致身體及腦部發展需要。 但若幼兒一直慣用母乳餵哺,未必能夠即時轉飲冷鮮奶,家長可循序漸進,以配方奶粉作替代,或可選擇其他奶類製成品,如芝士、乳酪等;2歲以上可飲用高鈣低脂牛奶;脫脂牛奶則須留待5歲以上,發展平衡的兒童。
魚安全: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一五年七月第一百零八期)- 焦點個案
李杏榆女士表示,香港人除了用豉油或老抽作調味外,亦會用來做茨汁,如薯仔炆雞翼或豉油蒸雞,若用茨汁伴飯喫,或會攝取更多鹽分及其他添加劑。 另外,李杏榆女士提醒,在揀選好的醬油時應看看醬油本身是否呈紅褐色或棕褐色,同時帶有光澤;鮮露則應呈棕褐色,或有少量沉澱物,但無肉眼可見的雜質或黴菌。 與此同時,市民應按照包裝上的建議方法去儲存醬油,減少其變質可能,部分醬油產品亦說明須於開封後立即冷藏存放。 即使不用冷存,亦應避免把醬油置於爐具旁,以免在高溫加熱的情況下有機會釋發有害物質。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一直對食物中汞的情況十分關注,過去曾進行兩次這方面的風險評估研究。 二零零二年食環署就「中學生從食物攝取到重金屬的情況」進行研究,估計香港中學生從食物攝取到三種重金屬的情況,分別是砷、鎘和汞。
魚安全: 中國養殖的羅非魚(Tilapia,非洲鯽、吳郭魚、金鳳魚)
鯖魚、吞拿魚、三文魚、黃花魚等擁有豐富的亞米加三脂肪酸,但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喜歡依附在油脂內,因此多喫無益。 香港遊泳教師總會成立的目的是培訓專業資格游泳教師教授游泳,使游泳運動得以推廣和普及。 此外,為提昇愛好游泳人士的水上安全意識,自2006年起,本會每年均舉行三千米水上安全長途泳,藉以喚起游泳人士注意水上安全。 更從2012開始,得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支持,與香港拯溺總會攜手確立每年5月1日為「香港水上安全日」。 希望透過每年的「香港水上安全日」,集合各水上運動團體,在泳季開始之前,宣傳水上安全、防止意外發生、減低失去寶貴的生命。 不過,影片在微博上瘋傳,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釣到美人魚」、「以前看過一個狠人,勾在手臂上直接扯出來」、「好危險,幸好沒有勾到眼珠或臉頰」、「以後還是離釣客遠一點好了,靠太近可能會被釣走」、「除了魚什麼都釣的到」。
消費者應注意汞的攝入量取決於食物中的汞含量以及食用量,宜適量進食多種魚類,避免因只偏食幾類食物而導致攝取過量的汞。 另外,於轉基因鯖鱂魚胚胎慢性毒物測試中,10個(48%)樣本「表現理想」,11個(52%)「有待改善」。 當中,有4個樣本於顯微鏡下看到測試使用的鯖鱂魚胚胎其肝臟發出綠色熒光,表現出顯著類雌激素水平。 團隊根據綠色螢光強度量化有害物質,並根據世界衛生組 (WHO/FAO)的指引[15],評估對人體的安全風險。 團隊是次發現與過往權威研究結果吻合[16],準確探測出雞蛋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可透過農藥、獸藥、抗生素、激素、塑化劑,有機持續污染物等雌激素攝入,擾亂人體內分泌系統。 魚安全2025 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早已表明[17],類雌激素可能引發人體各種疾病並令內分泌失衡,如癌症(乳癌、卵巢癌、子宮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等)、生殖能力下降、神經系統紊亂、兒童性早熟、糖尿病等。
魚安全: 當中發現多達廿種類雌激素成分 可誘使癌症及生殖能力下降
在分析總汞含量時,將均化魚樣本放入攝氏95度的濃硝酸內消化兩小時,然後加入雙氧水,在攝氏95度存放一小時。 待稀釋後,消化物利用附有汞濃縮系統的流動注射汞分析儀進行分析。 化驗所收到樣本後,記錄每條魚的長度(與魚的年齡有關)和重量。 將樣本可食用的部分連皮和肉切出,貯存在攝氏零下20度,直至進行分析為止。 成人攝入過量甲基汞可能會行為失常、顫抖、視力改變、失去聽覺、喪失肌肉協調性及感覺障礙、失憶和智力受損。 魚安全2025 人類攝入汞的途徑是食用被汞污染的食物,接觸汞合金補牙物,以及從事農業和製造業而接觸汞,食物是攝入汞的主要來源。
梁美儀強調,國際間對氚的慢性毒性所知有限,因現時並無長以年計、針對低劑量氚的研究,故認為應採取聯合國慣用的「防護式政策思想方法」(precautionary principle),即當沒有數據支持一個舉措或政策是安全時,寧可不做。 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副院長、生物學系教授黃港住指,用於冷卻核反應堆的海水,本身含有64種核元素,經「多核素去除系統」(ALPS)處理過後,只剩氚(tritium)及碳14(carbon-14)兩種不能去除。 雖然氚的放射性能量不足以穿透一張白紙,但憂慮進入人體內的影響。 魚安全 食安中心表示,人們進食受感染的淡水魚後,囊狀幼蟲會在十二指腸破囊而出,遷移到肝臟內的膽管。
魚安全: 微生藻吸入氚 食物鏈傳遞
紅魚代表「有待改善」,產品於急性、慢性毒物檢測與及成分篩查中存在一項或多項未達標準,建議消費者選購時要特別謹慎。 近年來,許多研究都發現,美洲鰻與歐洲鰻中,含有多氯聯苯(PCBs)等有機污染物,不只人們應減少食用,也影響了鰻魚的繁殖能力。 然而,大西洋大比目魚壽命可達50歲,成熟期慢,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纔可能恢復數量。
魚安全: 食物安全焦點(二零零八年五月第二十二期)-焦點個案
陸炳林也提醒,有兩種魚風險較高,包括許氏平鮋及日本鱸魚,前者生長期較長,曾被發現放射性物質超標;後者喜歡在河口生活,該位置核污水濃度或較高。 至於系統無法處理的氚及碳14,梁指氚會透過海洋裏的浮游微生物進入甲殼類及微生藻類,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壞的變異或會令細胞病變,產生不良生長,甚至影響繁殖,這是我們的擔憂」。 食安中心指,部份魚類,例如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會有較多的甲基汞,而「甲基汞」是毒性最強的「汞」(水銀)形態。 食安中心列出99種魚類的水銀含量,其中以下12種水銀含量較高,要盡量避免。 至於砷及無機砷,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把砷及無機砷列為第1組物質,即「令人類患癌」。 無機砷對人類的毒性比較大,長期攝入可引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