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旦發現註冊紀錄有「死亡證」,又是否代表業主一定在單位內過身呢? 凶宅查冊 雖然「死亡證」會列出死者的死亡地點及原因,但準買家也只能透過內容作出估算。 例如「墜樓案」凶宅死者的死亡地點會列為大廈平臺,而並非單位的地點內,單憑「死亡證」也未必得知單位是否凶宅。
她指出,房屋署須就每宗申報審慎調查及小心覆核,因有個案可能有背後的原因,例如因法律運作而業權更新需時。 凶宅查冊 凶宅查冊2025 除了樓宇結構,各位準買家更要搞清楚業權等問題。 查冊被視為買樓必做一事,惟不少新手買家因心急或疏懶未有查冊就行動,最終問題叢生。 對於不少人來說,一講到凶宅,即便是聽聽傳說、講講故事,心裏都慌得不行,更別說買來住了,但當凶宅被冠上香港樓市的首碼,這個定義或許要被改寫。
凶宅查冊: 相關文章 :
兩個版本提供不同的方法給用戶收取土地紀錄的副本。 選好心儀的樓盤後,先不要急著簽臨時售賣合約,可以提供單位詳細地址給銀行估價。 如果銀行無法估價,或者價值低於附近的其他單位,你可能就知道這個單位有問題,是凶宅。 其實,倘若單位發生嚴重事故,受影響的不只是單位本身,同層單位樓價也可能會受影響。 伍冠流表示,據他了解,近期沙田偉華中心有一個單位發生跳樓事件,同層另一個單位原先樓價510萬至520萬元,後來最終以原先樓價的八折售出,即近400萬元售出。 然而,如果準買家不避忌地購買「凶宅」,承造銀行按揭是另一個考慮要點。
- 「綜合註冊資訊系統」是一個電子平臺, 有桌面版及流動版網頁,查冊費用是10元。
- 一般如果單位業主過世,註冊記錄會有「死亡證」,通常可以看到死者的死亡地點及原因,買家可從中看出端倪,往往跳樓者的死亡地點為大廈平臺,死亡原因多為「內臟移位、頭蓋骨爆裂」。
-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 就例如物業原本屬於父母名下, 但父母過身後, 子女繼承其財產, 然而物業卻未能轉名至子女名下, 這便難以交易了。
- 一般來說,我們進行查冊時,可以查出「註冊業主」的身份。
雖然可以以固定價格買到凶宅,但買家一定要做好全額支付交易金額的心理準備,因為很多銀行對凶宅按揭都有所保留。 即使在凶宅樓上、樓下、附近的單位也有機會拒絕接受按揭。 另一方面,假設死者從30樓跳到2樓單位的平臺上身亡,那麼30樓和2樓的兩個單位就會變成凶宅。 沒有法律文件解釋什麼是凶宅,所以定義一個單位是否凶宅,可以取決於不同的考慮因素。
凶宅查冊: 按揭計算機
有些人會按「死亡地點」來劃分、有些會用「死者死法」來判斷。 舉例,如果一名人身體僵直、腐爛、有屍班或身首異處等,固然可以斷定為死亡;又或者死者在家中服毒,救護員到家時已發現沒有生還跡象,也就等於死亡。 買房一定要實地看房,買家可以在看房時,向大廈同層住戶、物業管理處、保安等瞭解房屋及業主、租客情況,説明判斷該房子是否為凶宅。 在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有規定,地產仲介在交易中作出欺詐或失實陳述,會遭受紀律處分,包括罰款,最嚴重可被撤銷牌照。 因此,若買家向仲介詢問單位是否為凶宅時,仲介有責任和義務告知實情。 新查冊制度下,類近監察難以進行,傳媒工作者可以怎自處,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正常來說,買賣交易「埋門一腳」或「進後最後直路」時,地產代理會幫助準買家查冊,但也不宜完全依賴經紀,而且學懂查冊可能有助準買家還價。 如單位為遺產物業,業主過世後的死亡證將會被登記在土地登記冊,並列印死亡原因和地點,所以買家可以自行翻查查冊。 在香港地產市場上,甚至法律層面上,凶宅都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 沒有法定文件解釋何謂凶宅,所以要定義一個單位是否屬於凶宅,可能視乎不同方面的考慮。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以為在土地註冊處出一個查冊就能看到單位是否凶宅。 其實就算查冊顯示業主已過身,不一定代表單位就是凶宅,也不代表業主是在單位內死亡,只是證明業主已過世,後人正在安排遺囑承辦。
凶宅查冊: 銀行是否很難批出凶宅按揭?
而「非自然死亡」包括自殺及謀殺等,單位就會被判斷為凶宅,而凶宅嚴重程度則視乎涉及的人數、過程及報導的廣泛程度來判斷。 值得留意的是,若涉及跳樓事件,伏屍地點和起跳單位雙雙判斷為凶宅的。 因此,有意置業的,必須要小心查證單位是否凶宅。 首先,凶宅是沒有明確定義的,一般而言,死因可簡單為「自然死亡」及「非自然死亡」,前者通常不計算為凶宅,不過要視乎死亡時間,屍體太久才被發現的,單位也會被視為凶宅。 新屋入夥,開門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些資料看上複雜,但其實透過查冊,已至少可以找到三、四。
女事主向代理查詢是否凶宅,代理稱有替事主看過凶宅網,也表示替事主做過銀行估價,認為如果單位是凶宅,銀行不會估到價。 女事主簽臨約,代理也問過業主單位是否曾出事,但業主說沒有,最後代理在臨約加一句,「由於曾有代理行指單位是凶宅,業主及代理在此聲明本單位沒有發生意外及已盡一切努力查證」,女事主之後落訂30萬。 凶宅查冊2025 然而凶宅所影響的不一定是案發單位,附近鄰居亦隨時會被牽連,銀行不願意為單位提供估價,令買家難以承造按揭。 以九龍灣德福花園五屍命案為例,事件發生超過24年,事發單位、其樓上及樓下物業、同層一半單位,未能得到銀行估價。 然而,由2021年11 月開始,土地註冊處實施了新查冊限制。
凶宅查冊: 銀行網上估價
有時候,按揭金額會顯示「all money」, 即是無限額或不定額按揭,這類情況下, 如業主需要加按的話, 銀行與業主不用再簽署新的按揭契, 而只需簽訂比較簡單的貸款協議,或意味業主曾做加按。 香港的銀行會將所有凶宅資料列入不公開的黑名單,如果銀行給予的估價有問題(明顯低於市場價),或是拒絕提供估價,可能代表該單位是凶宅。 不過,也有部分外資銀行認為凶宅不屬於業權瑕疵,可以做正常估價。 凶宅除了影響本身單位估價,位於事故單位同層或上下層單位,銀行亦有可能批出較少成數的按揭或調高按揭息率。
凶宅查冊: 【Owl Square 勇奪「香港星級品牌 中小企業獎」🏅】
買家應要留意若然買家/ 租客發現業主與賣家名稱對不上,便會難以進行交易, 甚麼時候會發生呢? 就例如物業原本屬於父母名下, 但父母過身後, 子女繼承其財產, 然而物業卻未能轉名至子女名下, 這便難以交易了。 「綜合註冊資訊系統」是一個電子平臺, 讓可以用電腦進入桌面版的網址,或是以流動裝置進入流動版網頁。 你只需要前往土地註冊處 (田土廳) 的客戶服務中心及各新界查冊中心,使用櫃位查冊服務及自助查冊服務,或者透上網利用「綜合註冊資訊系統 」獲得查冊資料。 市民可前往土地註冊處客戶服務中心及各新界查冊中心,使用櫃位查冊服務及自助查冊服務,或者透過互聯網使用「綜合註冊資訊系統」網上服務。
凶宅查冊: 註冊業主立案法團
一些凶宅網站的凶宅名單會列出凶宅的地址和事發經過。 買家可以自行判斷嚴重程度,但進一步的核實還是要依靠銀行。 由此可見,如揀樓時遇上物業樓價特別平,最好先了解清楚樓價特別平的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外,業主會否因移民、或本身財政問題而大幅減價求售,畢竟有時便宜莫貪,小心一點始終是好事。 凶宅查冊2025 正如有「凶宅大王」之稱的伍冠流接受《香港財經時報》訪問時指,他之所以買「凶宅」物業,其樓價較一般物業有較多折扣,通常「凶宅」折扣是市價七成,但他自己會較想買入五成折扣的物業。
凶宅查冊: 死亡地點
《胡.說樓市》早前就參觀了一個位於沙田第一城49座的凶宅單位,單位原則兩房單位,實用面積304呎。 凶宅查冊 業主開價388萬元,相當呎價12,000多元,較現時沙田第一城類近兩房單位550萬,低了接近三成。 她表示,2023/24年度截至本月,因上述原因而收回的單位已接近2000個。 凶宅查冊 查冊被視為買樓時必做的事,究竟從中可以找到甚麼資料?
凶宅查冊: 凶宅查冊?
不過,作為買家始終對凶宅較敏感,即使不介意買入,亦想物業有個「折頭」,因此便要了解找出凶宅之方法。 但如過去非業主住戶(如租容、同居者)於單位中身故,在土地註冊處紀錄中就看不到了。 除非住戶身故事件有廣被報道,否則新租客買家難以徹底查清單位是否凶宅。 此時需要查找更多資料,例如參閱千居的香港凶宅紀錄頁面。 現時只要打上凶宅網三個字,就有多個凶宅網可供查閱,如:宅谷地產資訊網、香港地產網、852.House,甚至富安地產亦專設馬鞍山凶宅網。 這些凶宅網站會列出相關事件簡介、事件發生的年份和日期、屋苑名稱、座數,有些案件會列出樓層,但所有案件不會有單位門牌,相信要保障一定程度的私隱。
凶宅查冊: 香港仔/鴨脷洲
另一個可以將單位定義為凶宅的因素是單位中的死者在死後停了多長時間。 如果死者是自然死亡,但屍體被發現時已腐爛一個月,也就會被認為是凶宅。 不過,如果證明到業主不是在屋內離世,銀行仍會如常批出按揭。 伍冠流一直以一次過方式購買「凶宅」單位,通常不申請按揭,因他知道銀行不願意批出按揭。
凶宅查冊: 土地註冊處查冊
關於這些命案的消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便是查詢坊間整合的凶宅資訊的網站,大部份網站可透過地區搜尋凶宅的物業地址、成因及日期。 惟資料都是非官方組織蒐集的,未必百分百準確,只能作參考。 凶宅查冊2025 一般來說,在單位自然死亡並不視作凶宅,不會影響按揭。 不過,值得留意,如過非業主住戶如租容、同居者,於單位中身故,在土地註冊處紀錄中不會反映出來。
凶宅查冊: 如何識別凶宅?香港凶宅查冊3大方法 凶宅網以外仲有咩民間智慧?
例如轟動一時的九龍灣德福五屍命案、康怡烹夫案,只因死者全屬租客,註冊文件未能反映。 至於單位的廁所頗殘舊,天花也有點水漬,有一點陰暗的感覺,不排除有漏水問題,下手買家也要花一筆錢大執,廁所內的牆磚也剝落了,所以會全盤裝修。 而廚房則在一入門口的旁邊,內裡也保留了最原始交樓標準,牆磚為一些舊派設計,窗外設有舊式晾衫支架,且架於廚房上方的儲物櫃也用磚砌。 窗臺漏水亦處理好,純粹因為自己趕移民決定放盤。 羅淑佩表示,當局最近亦接獲舉報,成功收回在內地擁有物業及商舖的公屋住戶單位。 她指,當局追査該個案時,曾向內地省市機構證實當中涉及虛報,最終該公屋單位在上月被收回。
凶宅查冊: 香港凶宅定義
伍冠流建議,可以在買賣合約寫明,業主聲明單位不是「凶宅」,若果之後被發現是「凶宅」,買方可要求對方「賠雙」,即對方需攤還兩倍訂金,而合約列明這些條文需要對方同意。 成功得到估價後,確定單位無事故發生,才繼續買樓程序。 凶宅查冊 按此查看滙豐銀行的網上估價網,讀者不妨試試有趣興購買的單位。 凶宅查冊2025 更重要一點,如果死者根本並不是「註冊業主」,只是單位的租客,租客在單位內過身在查冊時並不會反映出來。
凶宅查冊: 樓市資訊 香港置業
查閱正本收費根據圖則存放之由而定,如圖則是根據有關法例而存放,費用全免;如因政府租契而存放,則收費 $10。 以往任何人士只要有單位的地址,並願意繳交查冊費用($10),便能就任何物業進行網上查冊,業主不會知情。 上星期,大臺「東張西望」邀請了筆者去分享如何才能避免購入凶宅。 事源有對夫婦以低於市價約一成購入一碧濤花園單位,簽訂臨約後發現單位下層曾經有人跳樓身亡,認為地產代理沒有為他求證,之後向地監會投訴但不獲受理。 如果單位是世襲財產,屋主的死亡證明書會在土地註冊處的土地登記冊登記,並有死亡原因和死亡地點,以便購房者自行查冊核實。
凶宅查冊: 【凶宅入巿指南2023】怕「貴」多過怕「鬼」? 凶宅買賣錦囊
如何進行查冊 市民可於土地註冊處網站的「綜合註冊資訊系統」進行網上查冊,而每次查冊都要收費。 要注意的是,由2021年11月1日起,政府規定查冊人士提供姓名和身份證明文件號碼等資料,以作辨識身份。 同時要求查冊人確認無意及不會在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情況下,纔可使用透過查冊而獲得的個人資料。
凶宅查冊: 死亡原因
例如位於港島的太古城,亦有凶宅放盤,叫價介乎900萬元至1,300萬元,較市價平約一至兩成。 在7月份,亦有報道,在位於將軍澳中心及沙田晴碧花園凶宅放售,當時叫價與市價相約,最終在議價後,成交價才較市價低約1成及2成。 凶宅查冊2025 查冊記錄了一個物業的「前世今生」,是掌握業權誰屬、是否完整的好工具,租買前記得要好好利用。 而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查冊人士必須提供可辨識身分資料,並且「確認無意及不會在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情況下,使用從查冊獲取的個人資料。 市民假如購置物業,或成為一宗物業交易的當事人,便需簽立一份契約或其他文件。
在傳統華人社會,人們普遍對曾發生事故的單位有顧忌,銀行在審批按揭取態趨向保守,但做法很難一概而論。 凶宅查冊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指,銀行可以調低估價,或者甚至不批出按揭,這要視乎單位「兇」的程度而定。 凶宅查冊2025 如果買家經過多方打聽,仍然不放心自己購買的房子是否為凶宅,那麼建議買家與業主協商,在購房合同中約定好,若日後發現單位為凶宅,可以和業主直接解約退款。
凶宅查冊: 登記電子提示服務
但如果死亡原因為內臟移位、或頭骨爆裂等,則可推斷死者是跳樓,故「起跳點」的單位可視為凶宅看待。 凶宅查冊 業主資料方面,土地登記冊上有齊單位歷任業主的姓名,擁有權模式、當年成交價、註冊日期,單位的「前世今生」可謂一覽無遺。 成交價及註冊日期極具參考價值,例如原來發現單位由業主不久前買入,議價空間可能不大,反之亦然。 凶宅查冊 另外,土地登記冊亦會列出物業的按揭資料,包括提供貸款的財務機構及貸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