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6年,方心讓以世界衛生組織復康協作中心的名義,率先帶領香港復康會往中國大陸推動復康培訓。 該會最初在廣州運作,計劃要在2000年以前為全中國培訓2,000名復康人員,但這個目標提早在1997年達成。 在1988年,方心讓與鄧樸芳等人共同協助成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加強對中國大陸殘疾人士的照顧。 方心讓與家人早年先後在南京及上海等地生活,1936年舉家逃難移居香港。 到1940年,他更以17歲之齡提早升讀香港大學,修讀醫學,並且是利瑪竇舍堂堂友。
- 隨著中英破裂中方另起爐竈,特區預委會、籌委會、推委會以至臨時立法會陸續埋班。
- 在1982年,香港主辦了第三屆遠南運動會,期間獲得方心讓大力支持,協助參與談判及遊說工作,使運動會得以完滿結束。
- 除兩局外,方心讓亦曾分別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與香港大學的校董。
- 方心讓祖籍安徽壽縣,1923年8月2日生於南京,父親爲著名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當時正在南京辦公,而母親是高玉昆。
- 後來自1978年至1983年期間,他進一步兼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之職,加強政府對傷殘人士的關注,並着手投放資源培訓更多專科醫生。
在1982年,香港主辦了第三屆遠南運動會,期間獲得方心讓大力支持,協助參與談判及遊說工作,使運動會得以完滿結束。 方心讓 在運動會完結後,他還成功向港府爭取,將運動會剩餘資金用作成立“傷殘運動員基金”,爲本土傑出的傷殘運動員投放更多資源。 港澳中心連續六年獲選北京最佳五星級酒店,方心讓透過其馬會人脈架設了當時全國唯一可投注香港賽馬的「京港通」專線;另又要求酒店設無障礙樓層,並與同濟醫學院合作,在酒店開設西醫診所,該診所甚至獲加國政府指定為準移民驗身中心。 方心讓祖籍安徽壽縣,1923年8月2日生於南京,父親為著名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當時正在南京辦公,而母親是高玉昆。 方心讓一家有九名兄弟姊妹,分別是長兄方心誥、胞兄方心謙、胞姊方心田、胞弟方心謹、方心誠及胞妹方心淑、方心貞和方心玲。 方心讓的長兄方心誥為紗廠商人,方心誥的女兒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故此方心讓是陳方安生的四叔。
方心讓: 醫療生涯
到1940年,他更以17歲之齡提早升讀香港大學,修讀醫學,並且是利瑪竇舍堂堂友。 入讀大學初時,雖然方心讓家境並不特別富裕,但幸得大學內的神父幫助,將一個食品儲藏室改裝成宿舍,他纔在大學有安身之所。 惟1941年的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揮軍香港,期間方心讓曾在香港保衛戰中加入義勇軍團,參與醫療救援的工作,有次在乘搭救傷車途中遭日方狙擊手射擊,差一點命送黃泉。 方心讓祖籍安徽壽縣,1923年8月2日生於南京,父親爲著名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當時正在南京辦公,而母親是高玉昆。
方心讓一家有九名兄弟姊妹,分別是長兄方心誥、胞兄方心謙、胞姊方心田、胞弟方心謹、方心誠及胞妹方心淑、方心貞和方心玲。 方心讓的長兄方心誥爲紗廠商人,方心誥的女兒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故此方心讓是陳方安生的四叔。 至於胞妹方心淑是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創校校長,曾獲頒MBE勳銜。 2001年,姪女陳方安生宣佈提早退休,本來被視為平穩過渡象徵的董陳配告一段落,方心讓則與富豪李嘉誠、工聯會楊光同獲大紫荊勳章。 1993年,方心讓姪女陳方安生獲港府擢升為首位華人布政司,在中英爭拗中以強硬態度為港府護航,被中方點名批評。 據報道,鄧樸方代表團籌得善款後,在當中撥出500萬「回贈」給方心讓的香港復康會,以表示中港殘疾人一家。
方心讓: 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1936年,方心讓隨家人逃往香港,二次爆發日佔香港後往重慶繼續學業,1947年在上海畢業,翌年返港任骨科醫生,其後再赴英深造,1958年出任港府首位骨科顧問醫生,並為九龍醫院、葛量洪醫院、東華醫院及律敦治醫院建立骨科團隊。 他又與港大教授Arthur Hodgson發展出獨門手術方法,且陸續成立催生多個本地及國際復康與運動組織。 在1974年,方心讓獲委任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任內活躍於財務小組委員會,並在議會積極就醫療事務發表專業意見。
方心讓任職骨科醫生期間,對傷殘人士所面對的日常生活障礙有所體會,加上香港早年缺乏對傷殘人士的支援,使他著力於發展香港的復康服務。 在1959年7月15日,方心讓一手創立屬於非牟利慈善機構的香港復康會,開始向香港的傷殘人士提供各類的復康服務。 方心讓2025 他早年出任該會的執行委員會及財政委員會委員,後來在1965年至1978年任執行委員會主席,並在1978年引入復康巴士,專門接送有需要的殘疾人士更自由地往返不同地方。 方心讓亦自1979年至2009年出任該會的副贊助人,期間曾於1989年至2002年出任會長。 後來自1978年至1983年期間,他進一步兼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之職,加強政府對傷殘人士的關注,並着手投放資源培訓更多專科醫生。 方心讓任職骨科醫生期間,對傷殘人士所面對的日常生活障礙有所體會,加上香港早年缺乏對傷殘人士的支援,使他着力於發展香港的復康服務。
方心讓: 運動項目
營運初期,復康巴士獲得公益金、香港賽馬會和地鐵等慈善基金及商業機構捐助車輛及資助經常性開支。 1980年起,香港政府開始資助復康巴士的經常性開支,由社會福利署監管;1987年起,復康巴士改由運輸署監管。 經過多年發展,香港復康會現為有需要使用者提供復康治療、健康管理、無障礙交通及旅遊、職業培訓及長者院舍等一條龍服務,令不少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可以重投社會,活得尊嚴豐盛。
- 方心讓最後在1949年於港大正式畢業,雖然他早一年入學,但受戰爭所阻,畢業時已經26歲。
- 自1943年至1947年,方心讓在重慶的國立上海醫學院繼續學業。
- 1983年,方心讓籌劃了京港慈善長跑活動,為成立中國傷殘人士體育協會籌款,到1984年4月更率國際康復會人士訪京,並獲總理趙紫陽接見,接納其國際復康憲章,方又向趙提議彩票籌款法。
- 方心讓在事件中答應與司機會面,會面後更率領議員到政府總部,向署理總督夏鼎基爵士反映司機訴求,然而,政府仍堅決增加的士牌費,結果方心讓等人斡鏇失敗。
- 在1984年,香港曾發生的士罷駛事件,當時的士司機要求與立法局議員見面,但是由於總督攜同部份主要的議員前往英國倫敦,談論香港前途,因此方心讓成為在港的最資深議員。
- 方心讓多年來在港推動骨科醫學的發展,他先後在1962年及1984年促成戴麟趾夫人復康院及麥理浩復康院的創立。
- 港澳中心由瑞士酒店集團營運,開業三個月已收支平衡,幾年間已償還大部份銀團貸款,中方特別安排香港中銀收購方心讓手上九成半股份,讓他得以取回抵押並發了50萬美元小財。
自1943年至1947年重返校園,於重慶的國立上海醫學院繼續學業。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香港重光,香港大學在翌年復課,方心讓遂返港繼續學業。 到1948年的時候,英廷復向他補授防衛勳章,以肯定他在義勇軍團中的貢獻。 方心讓最後在1949年於港大正式畢業[1][3],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MBBS),雖然他17歲時入學,但受戰爭所阻,港大畢業時已經26歲。 除了上述公職外,方心讓亦曾分別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與香港大學的校董。 此外,他也曾是中英基金託管人、中英學者基金協會的主席,以及勞資關係協進會名譽贊助人。
方心讓: 方心讓
在1982年,香港主辦了第三屆遠南運動會,期間獲得方心讓大力支持,協助參與談判及遊說工作,使運動會得以完滿結束。 在運動會完結後,他還成功向港府爭取,將運動會剩餘資金用作成立「傷殘運動員基金」,為本土傑出的傷殘運動員投放更多資源。 1984「殘奧第一金」那年,市政局精英運動員訓練計劃亦開始對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資助。 其後協會又得商業贊助,以及1990年成立的康體發展局資助,陸續增聘人手,並成立運動醫療小組。 在2000年代,會長方心讓及其多年擔任執委主席的「徒弟」週一嶽醫生先後獲國際殘奧會頒榮譽獎章,國際地位可見一斑。
方心讓: 香港復康會簡介
雖然淡出政壇,但透過復康事業與國際聯繫,方心讓在中英方高層人脈關係仍有相當影響力。 方心讓自傳稱,1987年2月,他就被朋友硬拉下水做股東,一起上京會見港澳辦官員,還未定過神來,已經要代表港方合夥人與中方簽訂合資協議,在北京興建酒店港澳中心。 方心讓大名成為中方信賴該投資項目的保證,中方不但撥出鄰近市中心地段,更負責籌組九成建築費用,由金城銀行牽頭,三家日資、三家港資與三家中國大陸銀行組成銀團貸款提供資金。 那邊廂,方心讓欲取得港府協助,當時新任港督衛奕信重申立場,不便在過渡期之初直接參與這「大龍鳳」,但答應9月訪京期間抽時間「路過」參加酒店動土禮。
方心讓: 方心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和公正,殘奧運動員將按照殘疾程度和運動功能障礙進行級別鑑定,將殘疾程度類近的運動員分為同級比賽。 各運動項目設有不同的級別鑑定準則,準則是根據每個運動項目的特性而制定。 方心讓 在1984年,香港曾發生的士罷駛事件,當時的士司機要求與立法局議員見面,但由於總督尤德爵士正好攜同部份主要議員前往英國倫敦,談論香港前途,因此方心讓成爲在港的最資深議員。 方心讓在事件中答應與司機會面,會面後更率領議員到政府總部,向署理總督夏鼎基爵士反映司機訴求,然而,政府仍堅決增加的士牌費,結果方心讓等人斡旋失敗。
方心讓: 醫學生涯
後來自1978年至1983年,他亦曾經兼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之職。 在1984年,香港曾發生的士罷駛事件,當時的士司機要求與立法局議員見面,但是由於總督攜同部份主要的議員前往英國倫敦,談論香港前途,因此方心讓成為在港的最資深議員。 方心讓在事件中答應與司機會面,會面後更率領議員到政府總部,向署理總督夏鼎基爵士反映司機訴求,然而,政府仍堅決增加的士牌費,結果方心讓等人斡鏇失敗。 方教授一直帶領著香港復康會,以世界衛生組織復康協作中心名義,在內地推動復康培訓,這些畢業生現正為全國八千萬殘疾人士提供服務。 同時,方教授也向趙紫陽總理和鄧樸方先生呈獻了一份爲殘疾人編寫的《80年代憲章》,這促使了中國於1984年成爲「國際復康總會」的正式成員。
方心讓: 參與我們
當時鄧樸方帶同大批中國名畫家作品來港,原計劃賣畫籌錢,但方心讓反建議辦數場小型晚宴,並動用本身人脈,先後邀得李嘉誠、包玉剛、邵逸夫、新地郭氏兄弟和恆生銀行利國偉等巨頭到來與鄧結交。 酒酣耳熱時,巨頭爭相掏腰包贊助善舉,鄧再在答謝酒會公開贈畫表揚眾多捐助人。 當年奧運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殘奧則由英美兩地同時舉辦(英國Stoke Mandeville主要辦輪椅項目)。 港隊代表馮月華在女子輪椅劍擊奪金,那邊廂,梅艷玲、曹萍、黃英和黃玉薇出戰女子4 x 方心讓 400米輪椅接力賽也贏得金牌,更刷新世界紀錄,而梅艷玲亦在個人1500公尺第3組賽事奪金,為香港帶來大豐收。
方心讓: 推動半官方文化統戰
方心讓爵士的女兒方敏生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此外他也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叔父。 方心讓2025 早自1957年至1974年,他便曾出任東華醫院和葛量洪醫院的骨科顧問醫生;另外又自1958年至1961年擔任政府醫院的骨科醫生專科醫生。 後來方心讓還長年擔任律敦治醫院和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的骨科顧問醫生(1956年起),香港大學榮譽講師(1958年起),以及戴麟趾夫人復康院的骨科顧問醫生(1962年起)。
方心讓: 參與我們
在1958年,方心讓獲港府聘用為首位骨科專科(顧問)醫生,至1962年開始私人執業。 2022年4月1日分拆前,該組織是香港獲得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的唯一本地殘疾人奧委會,專責選派香港代表隊參加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各項國際殘奧委會認可之世界及地區性賽事;同時亦是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的會員機構之一。 會址位於新界沙田區美林邨美楓樓B座地下141至148號;與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為鄰。 方心讓2025 日軍佔領香港後,大學停課,方心讓舉家經陸路出逃廣西,但他擔心自己的身份有機會連累家人,因而選擇從海路逃往廣州,但中途遇上海盜,一度流落荒島,後來才獲漁民救返大埔。
除此之外,他亦曾擔任港安醫院、明愛醫院和養和醫院的骨科顧問醫生。 方心讓2025 當時香港骨科手術醫生及復康專職人士寥寥可數,促使香港復康會創辦人方心讓教授及一眾社會賢達成立香港復康會,為工業意外傷者提供復康和職業訓練服務。 方心讓教授也開始遊說政府,推動改革香港的社會福利和復康服務,他亦從中意識到,單憑復康服務無法解決殘疾人士面對的因難,當中包括殘疾人士出行的問題。 早自1957年至1974年,他便曾出任東華醫院和葛量洪醫院的骨科顧問醫生;另外又自1958年至1961年擔任政府醫院的骨科專科醫生。
方心讓: 推動半官方文化統戰
他曾擔任世界輪椅運動協會會員,後來於1980年至1984年擔任國際康復國際協會主席。 方心讓2025 然而,復康巴士得以發展至今天的規模,復康巴之光陸志強先生(Rex)也功不可沒。 方心讓 方心讓 Rex在1992年加入復康會,擔任復康巴士運輸經理一職,2006年升任復康巴士總監。 Rex畢生投入其熱誠,推動無障礙運輸及旅遊,復康巴士車隊的規模亦增加兩倍,令不少殘疾人士受惠,也看到一點曙光。
方心讓: 運動項目
在1985年,尤德爵士改組立法局,引入選舉團及功能組別議席,方心讓與羅保爵士等委任議員遂退出立法局。 在1986年,方心讓以世界衛生組織復康協作中心的名義,率先帶領香港復康會往中國大陸推動復康培訓。 方心讓 該會最初在廣州運作,計劃要在2000年以前爲全中國培訓2,000名復康人員,但這個目標提早在1997年達成。 方心讓2025 在1988年,方心讓與鄧樸芳等人共同協助成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加強對中國大陸殘疾人士的照顧。
1974年,香港政府撥款興建地下鐵路集體運輸系統,當時方心讓教授和藍新福醫生提出於地鐵站興建升降機,讓輪椅人士也能乘坐地鐵。 儘管當時建議不獲採納,復康會未有氣餒,反而加強了開展無障礙運輸服務的決心。 當時,復康會委員顧楊彥慈女士充分運用她政府官員的雙重身份在兩者間周旋,協助雙方達成共識,成立復康巴士。
當年「復康」的概念並不普遍,不少因工業意外而受傷的人士沒有得到適切的復康治療。 為了幫助香港的殘疾人士謀求福祉,「復康之父」方心讓教授(方心讓教授簡介按此)於1959年成立香港復康會。 香港復康會對香港的復康人士貢獻良多,使他也取得「復康之父」的稱許,而他本人後來則出任香港復康會的副贊助人。 日軍佔領香港後,大學停課,方心讓於是設法潛回內地,後來曾一度在某豉油廠任職經理。 後來香港重光,香港大學復課,方心讓遂返港繼續學業,到1948年的時候,有人揭露了方心讓在戰時的英勇表現,英廷於是向他補授防衛勳章,以作表揚。 方心讓2025 在七、八十年代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之職,後來分別在1996年獲封爲下級勳位爵士,以及在2001年獲授大紫荊勳章。
方心讓: 醫學生涯
熱淚盈眶迎九七,聲稱「討厭政治」的方心讓,除了扮演橋樑密使,更不惜破戒出任「勞工、基層、宗教等界」的推委會委員,協助選出臨立會議員及首屆行政長官。 方心讓2025 方心讓2025 港澳中心由瑞士酒店集團營運,開業三個月已收支平衡,幾年間已償還大部份銀團貸款,中方特別安排香港中銀收購方心讓手上九成半股份,讓他得以取回抵押並發了50萬美元小財。 1984年12月,中英元首正式簽訂聯合聲明,方心讓亦是少數獲邀上京見證的香港觀禮團成員,其後又多次上京會見中共領導人。 那邊廂,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長子鄧樸方又應方心讓及華潤集團邀請來港,為成立中國復康研究中心籌款,方心讓在自傳憶述如何向鄧面授籌款竅門。 根據自傳描述,為推動變革,方心讓早就立志要擴闊人脈,為此加入香港扶輪社和馬會,結識更多有影響力人士。 方自言喜歡賭馬,擁有四匹良駒,曾為駐港英軍司令合注,替其女兒贏得港幣10萬元嫁妝。
方心讓: 方心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至於胞妹方心淑是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創校校長,曾獲頒MBE勳銜。 方心讓爵士,GBM,CBE,OBE,JP(英文:Sir Harry Fang Sin-yang,1923年8月2號—2009年8月24號),係香港骨科醫生,香港復康會、香港傷殘體協創辦人。 在20世紀50年代,他和他在香港大學的同事開創治療骨結柱的脊柱外科手術該手術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並享有「香港手術」(Hong Kong Operation)之譽。
方心讓: 香港復康會簡介
至於殘疾人奧運會,起源可追至二戰結束時為歐洲戰場傷兵舉辧的復康活動。 1948年7月29日,英國倫敦奧運開幕當日,神經科醫生Ludwig Guttmann在Stoke Mandeville同步舉行輪椅運動競賽,被視為殘奧會先聲。 方心讓2025 方心讓2025 被追認做首屆殘奧會的國際賽事,則在1960年9月18日羅馬奧運閉幕後舉行,當時23國共400多名殘疾運動員參加,運動員經過功能級別鑑定評分,再編入不同級別進行賽事。
方心讓: 醫學生涯
建基於這項成果,方心讓在1960年又與王源美教授(Professor G. B. 方心讓 Ong,1921年-2004年)共同開創“方王經口腔入路術式”(Fang-Ong Trans-oral Approach),爲過往的脊柱外科手術注入新的概念。 當時基金籌得超過3000萬款項,其中包括港府從馬會千禧慈善馬票所得1000萬收益,計劃進行青年領袖講座和各種交流活動。 近年主要活動包括「龍匯100」中國交流團、觀瀾湖慈善高爾夫球賽、杭州創科考察團、大灣區深度遊等,又有舊生組織進行師友計劃。 隨著中英破裂中方另起爐竈,特區預委會、籌委會、推委會以至臨時立法會陸續埋班。 1995年港澳辦主任魯平訪港,亦企圖繞過港督拉攏公務員,包括18萬公務員之首陳方安生,但礙於官方立場不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