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觀世音菩薩聽了此咒之後,即由初地菩薩,升至第八地不動地菩薩果位。 於是心生歡喜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都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無邊世界。 根據學者考據,白衣觀音的概念最初是經由密宗經典傳到中國,從公元八世紀開始盛行。 後來加上當時民間的創意,遂打造成為地道的中國觀音。 從觀音不同形相的脈絡來看,白衣觀音應出現在水月觀音之後,其後觀音形相經常出現兩者的混合體。
- 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癡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
- 也許很多人佈施時確有歡喜心,但同時卻又希望別人知道他的善行,甚至愈多人知愈好,這樣就不算是捨的境界,也不是真正的善行。
- 佛經所指「補陀落迦山」,乃指印度補怛洛伽山而言,而中國普陀山與西藏布達拉宮等處,皆是沿用「補陀落迦山」這個名稱。
- 觀世音菩薩誓願弘深、慈心廣大,所以當眾生陷入種種煩惱、痛苦之時,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憶念起菩薩、呼喚菩薩,渴望得到菩薩的幫助,由此而產生了許多真實動人的感應事例。
- 不過,這些經典對觀音着墨不多,要直至《妙法蓮華經》及《華嚴經》出現後,觀音才廣為國人所認識。
- 全文只有二百六十字,但已概括大乘般若經六百卷中的精華,全經主要闡述如何觀察我們的心念而取得「空」的智慧。
- 關於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及過程,在《楞嚴經》中有所記載。
這些觀音偽經,特點是屬於中國本土創作,經中人物和地點都在中國,即使冠上觀音之名,其實與梵文典籍沒有任何關連。 現今較為有名的觀音偽經應是七世紀時的《高王觀音經》。 雖然這些觀音偽經不是正宗佛典,但由於內容也頗吸引,成為了觀音信仰本土化的一個重要媒介。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在唐朝之前,觀音在印度是屬於男性神祇,如在《華嚴經》中,觀音便被稱為「勇猛丈夫觀自在」。 但從宋朝開始,觀音信仰在中國開始了本土化、女性化及形相多元化的漫長歷程。 這千年以上的演變期僅是一個簡單概括,實際上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變化重點,且變化一般經歷漫長歲月,時間上難以精確界定。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印度補怛洛伽山
至今每當普陀山舉辦盛大法會時,各地朝聖信眾多達百萬,香火鼎盛。 觀音起初能為國人所認識,主要是透過翻譯為漢文的大乘佛經,包括《維摩詰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 不過,這些經典對觀音着墨不多,要直至《妙法蓮華經》及《華嚴經》出現後,觀音才廣為國人所認識。 唐代玄奘法師在公元七世紀曾到古印度取經,他所口述並由弟子筆錄的《大唐西域記》,曾詳細記載當時古印度諸國人民對觀音禮拜的情況。 「觀世音」三字從字面拆解來看,「觀」是觀察、「世」是世間、「音」是聲音,故可直觀地理解為觀察世間的聲音。
「白衣神咒不如大悲咒的效力宏大。」比丘尼說:「白衣神咒應該是屬旁門的咒語。佛門中不唸此咒,只唸大悲正咒。」 我心中不以為然,同樣是觀音菩薩的咒語,難道會有什麼不同嗎? 觀音菩薩的咒語因顯化眾生之不同,故有多種咒語的不同,只要效果好,難道還分什麼正咒和偏咒嗎? 佛門中人本應修持平等無差之心地,若連咒語亦分別它,豈不是「差別心」太大了。 我曾勸人印送「白衣大士」神咒,以此願力之功德,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結果功效亦很神奇,所求應驗。 目前,白衣神咒簡而易唸,可度化一般的凡夫,而大悲神咒字多稍微難唸些,一般人無法能讀之無誤,這也是菩薩顯化神功的不同之處了,以便利鈍兼收,同登慈航彼岸。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悲咒意思/全文概述
每年農曆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更吸引近萬名善信參與,輪候隊伍延伸至蓮花宮東西街,場面非常熱鬧。 附近街道諸如蓮花宮東街、蓮花宮西街、蓮花街及蓮花宮公園等,均依蓮花宮命名。 廟殿依蓮花石而建,分成上下兩層,下層有石製神樓供奉觀音,上層建有太歲殿及木製觀音神樓,觀音像造型古樸,神態慈祥。 兩個樓層之間的平臺設有韋馱殿,蓮花石亦位於此處。 正殿有立於道光與同治年間、雕工細緻的供臺、神壇與銅鐘及宣統年間的彩門。 大坑蓮花宮位處銅鑼灣大坑區,於同治二年(1863)前後建成,獲列為法定古蹟。
閩南及臺灣地區的民間信仰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面燃大士(大士爺)是觀世音菩薩的屬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像,在中元節時,負責救渡、佈施流浪在陽間的亡魂。 漢地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1];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 在密教中,祂為蓮華部尊,在淨土宗則是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與地藏王菩薩分別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娑婆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有關觀音菩薩在印度何時出現,至今仍然未有定論。 若從考古證據推論,其時約為公元二世紀左右,應晚於大乘佛教興起的時間。 在公元五世紀時,觀音是以阿彌陀佛兩旁的其中一位菩薩出現,另一位則是大勢至菩薩,在身份與形象上觀音都不突出。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民間信仰造像
淨土宗是佛教在中國東晉時繁衍的一個宗派,信徒只要誠心繫念阿彌陀佛的佛號,臨終時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其他菩薩便會帶領信徒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宗的主要翻譯經典:《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均有提及觀音。 基於淨土宗修行方法十分方便和簡單,因而在唐代發展得十分迅速,觀音因淨土經書的廣泛流傳而更廣為人知。
- 一般來說,作為西方三聖之一,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其它形象及衣物、瓔珞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 由於摩利支天菩薩具有不可思議的隱身法力,因此極受日本武士的信仰,並奉為守護神。
- 此咒由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劫諸佛所宣說,後於千光王靜住如來的淨土時,千光王靜住如來為觀世音菩薩傳授「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
- 委員會轄下常設5個工作小組,決策後的事項交由委員會祕書處負責執行。
- 淨土宗的主要翻譯經典:《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均有提及觀音。
說來也怪,那位老婆婆還站在竹林前,用手在布衣的袋子中掏出一包藥粉,而後她把藥粉抹在我的眼睛上,我的眼睛奇涼,很舒服,老婆婆說:「你的眼睛由我來治療吧!」 這個夢,我曾講給靈師聽。 靈師說:「咒即心願,你唸白衣,心願虔誠,自然感應。」 自從有此夢之後,眼病一日一日的減輕,到了有一天,我自己的眼病竟在毫無感覺中不藥而痊癒了,我沒有再找醫生,沒有手術,這眞是一項神蹟呢! 白衣大士的靈感,其救苦救難的靈異實在太偉大了。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悲咒朗誦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世音菩薩的各種形象種類最多,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 一般來說,作為西方三聖之一,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其它形象及衣物、瓔珞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觀音信仰也深入其他宗教或派別,或言被其他宗教所吸收。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婆羅門教的太陽神雙馬童神常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起源之一,一般認為觀世音菩薩的馬頭觀音化身與雙馬童神有關。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悲咒全文、注音、朗讀、解釋、功效、歌詞
以觀音為主題作畫,再於畫上書寫《心經》全文,更是歷來許多文人雅士的風尚,亦是收藏家熱愛的藏品。 若就造像的創意及多元用途來說,其他神祇難與觀音相比。 觀音傳入中國之時,正值南北朝戰亂頻繁,生靈塗炭的大時代。 人們面對頻繁的天災人禍無能為力,期盼救助和撫慰。 觀音這位大慈大悲、法力無邊,能尋聲救苦、有求必應的大菩薩,正好滿足民眾心靈的需求,凸顯觀音與其他神祇不同之處,為觀音信仰後來的發展定下了基本方向。 妙善公主的故事為以後幾百年的觀音文學創作提供了一個故事大綱,遂有《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香山記》等文學著作出現,使觀音信仰在全國更為普及。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金壁輝煌,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松茲堅佈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 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西藏,在藏傳佛教中稱做「Chenrezigwangchu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其化身。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當時泉州洛陽江,時常有人渡江溺斃,蔡襄不忍,於是發願興建萬安橋(洛陽橋),觀音菩薩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少女,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該化身被稱為「魚籃觀音」。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化身其他神靈
在諸多觀音的形相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千手千眼觀音,此觀音形相現今普遍流行於西藏,中國、日本和韓國。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千手象徵觀音的大悲願力,即使全世界的人同一時間祈求觀音,祂也可以同時以不同方式接觸和救渡眾人;千眼象徵觀音的無限智慧,能夠同時知道眾生的需要。 當南海普陀山逐漸成為全國觀音聖地時,南海觀音的形相隨之而生,成為普陀山觀音聖像的代表。 基本上,此形相匯集了水月觀音和白衣觀音的特點,包括手持柳枝、淨瓶,坐於海邊岩石上,身後則為竹林和滿月。 不同之處,在於加上了善財童子、小龍女和白鸚鵡三個新的元素,或乘風破浪站在大海鰲頭之上。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民間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
在文人的創作下,《魚籃寶卷》的故事感動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使得魚籃觀音從眾多觀音形相之中脫穎而出,廣為人知。 寶卷故事的內容是說宋代江蘇沿海有一條名為金沙灘的村莊,村民無惡不作,最後玉皇大帝決定要以海水淹沒整個村莊作為懲罰。 觀音是當時的南海教主,為了拯救村民,遂向玉皇大帝求情自願下凡渡化。 白衣觀音也許是國人心目中最慈悲、最聖潔的女神。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在明代,文人和婦女會將白衣觀音當作是送子娘娘,至清代白衣觀音更是民間最受人歡迎的觀音形象。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悲咒全文及註解
經過幾百年的傳頌,到明朝演變為魚籃觀音的故事,最終由文人撰寫成為《魚籃寶卷》。 唸佛•也就是經常持念觀音名號,即「觀世音菩薩」或「喃嘸觀世音菩薩」,最好每日定時持念,亦可因應需要而隨時誦念,是一個十分簡單及方便的法門。 念時的竅妙在於專心一意,雜念和煩惱便會慢慢消除。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由於鳩摩羅什的譯文顯淺易明,故面世後即廣為流傳。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悲咒資訊
即使佛教在印度本土有過輝煌時期,可惜幾百年後,佛教在社會上的影響逐漸被印度教替代,再加上伊斯蘭教勢力的不斷擴張,佛教在印度已開始衰落。 公元一一九三年,突厥的伊斯蘭教大軍入侵,並將當時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及學術中心那爤陀寺,亦即是數世紀前玄奘法師在印度留學的地方徹底摧毀。 對佛教來說,這更是致命的一擊,從此佛教在印度一闕不振而幾近絕跡。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反而在印度以外的西藏、南洋及東亞諸國,佛教則繼續壯大,觀音信仰亦然。 相信大部分中國人對觀音菩薩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自古以來便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可見觀音信仰是如何深入中國民間。
據說觀音大士曾於廟內蓮花石上顯聖,村民為了紀念此事立廟奉祀。 另有考證指華南地區當時正值太平天國之亂,廣東一帶深受戰禍影響,居民逃難到香港,當中聚於大坑者眾,父老為安定民心,於是建廟奉祀觀音大士。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慈悲兩個字經常共用,但這兩個字其實有不同意義。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慈是予樂,即是給予眾生快樂;悲是拔苦,即為眾生拔除痛苦。 大乘之所以興起,主要是其教義不着重於個人的解脫,而是追隨佛陀作為學習榜樣,除發願追求人生最高覺悟之外,更要幫助他人覺悟,自利之外,更要利他。 大乘的修行方法,即「六波羅蜜多」,就是圍繞着這個基本理念而成。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大悲咒念法
但到公元六世紀時,觀音開始以獨立神祇身份受到供奉。 在印度,特別是西部的阿佔塔(Ajanta)及埃洛拉(Ellora)石窟,現今仍存有大量觀音的雕塑及壁畫,當時印度觀音是以高貴王子的形態出現。 千百年來,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深入人心,救眾生於水火、有求必應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即便無宗教信仰的人士也視其為慈悲和智慧的象徵。 菩提禪修創始人金菩提宗師與觀世音菩薩有著非常深厚而殊勝的緣分,在菩提禪修學習的學員們也時常獲得觀世音菩薩的感應。 讓我們一起走近觀世音菩薩,學習與菩薩相應的方法。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菩提禪修學員分享聆聽或誦唱觀世音菩薩聖號感受
當使臣抵達香山寺,妙善公主立即把雙手和雙眼割下來,交給使臣為國王治病。 國王痊癒之後,到香山寺拜謝才發現無手無眼的三女兒,於是請求上天賜回手眼。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上天被妙善的孝行感動,賜以千手千眼,此乃千手千眼觀音的另一個故事。 一日,觀音化身成為一個賣魚女,提着魚籃到金沙灘賣魚,當時所有村民都被這賣魚女的絕色所吸引而希望娶得這位姑娘。 賣魚女告訴他們,她只會嫁給一個能背誦《法華經》的人,而魚籃中正藏有一本《法華經》。 村中男子知道賣魚女這個擇偶條件後,都盡力背誦《法華經》,最後賣魚女選擇了背經最熟的馬郎為夫婿。
現時中國的觀音形相很多,較為人熟悉的有送子觀音、水月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南海觀音及千手千眼觀音等。 這些觀音形相都源於中國本土,且明顯女性化,觀音發源地印度並無這些觀音的形相。 小乘佛教往南方包括今日的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家流播,稱為南傳佛教。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2025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而大乘佛教則經中亞向中國、日本、韓國等國發展,稱為漢傳佛教。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中國西藏布達拉宮
其形像普遍為頭頂梳髻,身著白衣,長髮,頂戴阿彌陀佛像,頭披白紗,胸配瓔珞,一手持楊柳,一手持淨瓶,或是手持念珠、經書、法輪、蓮花、如意、明珠、玉缽等,或者雙手合十,或者指打手印,趺坐蓮座之上。 葉衣觀音是佛教觀世音菩薩、多羅菩薩(度母)的化現之一。 常示現於山間,以樹葉為衣裙,故稱葉衣菩薩,是能除疫疾、飢饉、賊寇、刀兵、水旱等。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祂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祂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觀世音菩薩將會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