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仔聖手」之稱的名醫何永超過去四年擔任東區醫院婦產科榮譽顧問醫生,協助培訓婦產科專科醫生,其中一名「學生」原來是其愛女何靖。 當中兩次由婦產科主管親自編訂「父女更」,其餘三次是何永超指導其他醫生時,何靖主動提出「幫手」。 醫院內部有人質疑院方安排不公,予人「關照」何氏父女之嫌,影響其他醫生公平受培訓機會。 醫管局設退休後重聘計劃,張德康透露也考慮過,但想到合約年年重簽,隨時下年又要走,且重聘計劃薪金打八折,「同樣返5日工,又要扣20%人工」,如有原來薪金「心理上會(感覺)健康一點」。
- 子宮內動脈栓塞及聚焦超聲波都是有效治療肌瘤的新方法,併發症亦較少,但並非人人適用,雖然九成患者滿意術後徵狀的改善,但約三成病人日後仍需接受其他手術。
- 醫委會初步偵訊委員會主席張德康強調,今次的裁決是指醫生無負到照顧病人的責任,而非為護士錯失「包底」。
- 醫管局向立法會提交最新文件顯示,過去5年公立醫院有67名婦產科全職醫生離職,同期有75名新入職醫生。
- 期間正值伊利沙伯醫院剛改為2019冠狀病毒病定點救治醫院,本會提供協助、覓得醫院對面的逸東酒店,因正準備作社區隔離設施,而可騰出所有465間客房專供該院前線醫護人員免費住宿,實屬機緣巧合!
- 被告沒有孌童癖,重犯機會不高,但其性慾控制、維持伴侶關係及壓力應對的能力有問題,建議接受心理輔導。
- 仁安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餘啟文稱,小腹脹痛原因至少有4個,除一般經痛、懷孕或宮外孕,亦可能出現良性或惡性腫瘤。
本會亦感謝醫院管理局主席範鴻齡先生和鷹君集團主席羅嘉瑞醫生積極配合,使行動目標得以落實,有助激勵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 期間正值伊利沙伯醫院剛改為2019冠狀病毒病定點救治醫院,本會提供協助、覓得醫院對面的逸東酒店,因正準備作社區隔離設施,而可騰出所有465間客房專供該院前線醫護人員免費住宿,實屬機緣巧合! 張德康醫生2025 張德康醫生 伊院員工因有逸東酒店可作臨時居所,免除可能傳染家人的後顧之憂,更能安心投入抗疫工作。
張德康醫生: 健康好人生
若病人已沒計劃生育,最有效是子宮全切除術並保留雙側卵巢,確保荷爾蒙分泌不受影響。 醫生會因應肌瘤大小及位置,決定採用宮腔鏡、微創還是開腹手術。 該院管理層稱,何永超負責較複雜的婦科手術,部門主管會安排受訓時間較長的醫生參與,該院有資深醫生可進行該類手術及提供培訓,不會令受訓醫生錯過學習機會。 記者曾致電及親臨何永超診所,他兩度透過妻子及診所助理表示正看症,不便接受訪問。
- 據內地媒體報道,湖北武漢市一名46歲的王姓女子,於今年6月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長有子宮頸息肉。
- 有賴劉仲恆醫生穿針引線,獲得V3D捐贈總數2萬個美觀實用並印有本會英文簡稱「HKCMA」字樣的 KN94 口罩。
- 她續指,早期畸胎瘤大多無明顯臨牀症狀,通常是身體檢查時偶然發現,若畸胎瘤生長過大,會對生育造成一定影響,更會引致急腹症。
- 醫院管理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表示,每名受訓醫生持有一份受訓紀錄冊(Log book),記錄曾受訓的手術項目。
-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名譽臨牀教授張德康曾表示,俗稱「畸胎瘤」的卵巢囊腫不常見,但患者多屬20至30多歲的年輕女子,成因不明,亦與經期無關。
- 在香港,普通科醫生要額外接受為期至少6年的婦產科專科訓練(由香港婦產科學院舉辦,包括4年的基本訓練及2年的高級專科訓練 ),並通過專業考覈,才能註冊為婦產科專科醫生。
常見的病徵包括月經流血量多,導致貧血、暈眩、無力、經痛、盤腔脹痛及小便頻密等。 藥物注射治療是抗女性賀爾蒙的配方,只能短暫縮小子宮肌瘤,停止藥物注射後腫瘤會迅速回復原狀。 肌瘤切除術術後併發症的機會約20%,10年內復發機會約27%至51%。
張德康醫生: 婦科醫生:個案情況極罕見
他決定每週一天以兼職形式回威院,教導和協助年輕醫生做婦科手術,「如果要我回來每天幫你看20、30個門診,我就不願意了,如可以幫醫生有更好的手術能力,才能幫助更多病人」。 中大私家醫院預計2020年投入服務,下月初在尖沙嘴普基商業中心開診所,張德康是獲邀加盟醫生之一。 他本週六(29日)退休後會休息3星期,其後每週應診3至4個半晝,由全職轉為兼職。 張德康醫生2025 【明報專訊】在同一間醫院工作逾半生,張德康藉退休轉換跑道繼續向前,「我在這裏(威院)34年視野很窄,想出去闖闖,見識另一個世界」。 他獲邀加盟中文大學私家醫院,下月將在其尖沙嘴診所率先提供門診服務,並會每週抽一天回威院施手術、教學、做研究。 【本報訊】東區醫院拒絕透露何永超親自指導女兒何靖的手術,到底屬於哪一類婦科手術。
張德康醫生好唔好 雖然其情況原本有好轉,但在就本案出庭作供後,再度出現自殺及自殘念頭,令她難以集中準備應付將近的文憑試,事件完全粉碎X對成年人及男性的信任。 案情指,鄭子豪與一名叫鄧棨然的男子在2019年9月30日晚上一起進入金樂大廈,警員其後持手令進入他們的單位搜查。 張德康透露,2015年養和醫院至少吸納了5名公立醫院的產科醫生,相信與保險轉制有關。 不過他相信,私家醫院產科醫生需求漸見飽和,公院產科醫生流失情況有望喘定。 張德康醫生2025 張德康醫生2025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黃國田稱,膀胱發炎、結石、排尿不出或過度脹滿,均可產生小腹脹痛不適感。
張德康醫生: 婦產科男醫生快「絕種」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餘俊豪教授的研究顯示,利用Trisacryl明膠微球作肌瘤血管栓塞,相比傳統的聚乙烯醇微球,可以把治療的成功率從69%提升至96%。 這項研究成果已在去年底「第95屆北美洲放射診斷學學術年會」中發表。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女腫瘤,約兩至四成婦女在50歲前會患上此症。 子宮肌瘤是在子宮肌肉層長出來的一種良性平滑肌肉瘤,雖然不是癌症,但可引致頗嚴重的病徵。
張德康醫生: 香港兒科醫生邊個好?即睇收費及公私營選擇
地方好細,都幾逼下,得兩個位俾病人坐,但我目測診所好多人,惟有企係到等。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慎防詐騙提示:公眾人士請慎防冒充養和醫療集團或其成員包括養和醫院、養和醫健以及各關聯公司名義的通訊 (虛假網站、電郵或語音來電等)。 年內,本會會員紛紛以個人身份為防疫抗疫出一分力,其中就有韋玉珍醫生和楊宗謙醫生個別推動長者接種疫苖的社區服務。 其後美聯物業捐出10萬港元,經由本會轉交醫管局供新界東醫謢人員臨時住宿之用。 Michael Chan和恆基兆業「抗疫基金」的李家誠博士三位,每位慨捐200萬港元,合共600萬港元。
張德康醫生: 張德康醫生好唔好全攻略
尿道受細菌感染可引起發炎,徵狀包括頻尿、如廁時感赤痛等;一旦發炎蔓延到膀胱,則會出現小腹脹痛甚至排出血尿。 張德康醫生2025 但膀胱亦可因免疫系統病變,發生無菌性發炎,同樣有尿頻、小腹脹痛等徵狀。 女士小腹感脹滯絞痛很常見,以為只是肥胖水腫、經痛,或者腸胃不適? 有醫生警告,小腹脹痛可以是子宮出現「朱古力瘤」、腸易激綜合症及結腸炎、膀胱炎或腎結石、甚至癌症的先兆,提醒如果小腹痛楚突然出現、加劇並伴隨著其他徵狀,必須盡快求診,切勿輕視。
張德康醫生: 婦科腫瘤科醫生
近年的情況急劇惡化,14至16年有42名醫生離職,但入職者只有28人。 張德康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昊稱,腸胃疾病如便祕、腸易激綜合症等亦可引致小腹脹痛,當中腸易激可引致腸抽筋而產生痛楚,而肚脹則是伴隨感覺。 此外,小腹痛亦是痔瘡、肛門感染、結腸炎甚至直腸癌病徵之一,其中如排便情況有改變並持續一個月,又或大便中帶暗紅、鮮紅或粉紅色,便需求醫。 他建議平日要多飲水和水果,減少進食醃製和加工食品,均有助預防消化道疾病。 張德康解釋,病人子宮內膜可異位至卵巢、子宮表面、大腸、膀胱表面甚至盤腔,成因可以是先天異常,或內膜細胞通過經血流入卵巢、盤腔等並增生。
張德康醫生: 醫療評價
張德康醫生強調,因現場沒有已消毒的剪刀,臍帶不需要剪,送到醫院由醫護人員處理便可,在現場情況許可下,可以紮住臍帶。 屈奇安指,在非醫院的地方生產有一定風險,因在街上缺乏器材,沒有很好的消毒設施,有機會引致感染;嬰兒出生出後也需要處理臍帶、清潔呼吸道。 他又指,預產期只是一個參考,「100個人都沒有10個人會準時當日分娩」,每人體質始終也有不同,預產期定會有出入,總會有早有遲。 同樣反對醫管局免試招聘海外醫生的醫委會委員謝鴻興指,需與公立醫生組織見面,反映在有關問題上非與公院醫生對立,而是以提高醫療水平為目標。
張德康醫生: 口罩令撤銷!絕美脣妝再登場!小資女必收脣膏推薦:MAC零感鎖色啞緻脣釉、Nars全新空氣絲絨脣釉、MAKE UP FOR EVER絲絨裸感脣膏
25 歲或以上的女性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最為理想,最低限度亦建議每3年1次婦科檢查和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肌瘤是十分普遍的婦女疾病,超過一半在生育年齡的婦女都會患上,當子宮平滑肌因經期、懷孕或分娩受創,人體幹細胞會修復,但當基因變異,細胞不受控生長,便形成子宮肌瘤。 幸好絕大部分子宮肌瘤屬良性,七成患者沒任何徵狀,醫生通常建議觀察而毋須接受治療。
張德康醫生: 生仔大作戰 醫生解構點解可以5分鐘生完?
名高級醫生,其中包括兩名產婦母胎醫學專家、一名生殖醫學專家、一名青少年婦科專家和兩名婦科腫瘤專家。 香港中華醫學會網址(hk-cma.org.hk)於2022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內容涵蓋本會的歷史和傳承、架構、活動、會員權益等等,並上載研討會、CME演講等重溫片段。 網站得以設立,全賴本會資訊科技委員會的辛勤努力, 特別感謝委員會會長楊超發醫生和梁漢邦醫生,以及會員 鄧權恩醫生和鄧偉材醫生全情投入,參與其事。 內地一名46歲女子近日到醫院檢查時,發現左側卵巢內有一個直徑10釐米的畸胎瘤,醫生為她進行手術時,取出牙齒、骨骼,以及長達2米的毛髮,非常嚇人。
張德康醫生: 健康大曬45+留意!大腸瘜肉易變大腸癌?最新切除技術無痛不留痕!適合用於哪些大腸瘜肉情況?
如果異位發生在輸卵管,可阻礙排卵,引致不育或宮外孕;如「朱古力瘤」突爆裂會引致劇痛,可致腹膜炎;亦有機會發生癌變。 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稱,一般經痛應在24小時內消失,若脹痛持續、經期完結後仍感脹痛,或近期突然有小腹脹痛,且痛楚影響日常生活,則或患婦科疾病,如「朱古力瘤」等,需盡快求診。 為跟進修例後的工作,張德康透露今日的會議上通過成立一個五人工作小組,成員包括他自己和醫委會主席劉允怡,另外有一名私家醫生、一名公立醫院就職的醫生,以及一名業外委員。 工作小組將商討落實新條例的時間表及細節,包括新增審裁員的提名機制、收到有關提名後的審核機制等,工作小組預計於一個月內商議,於5月的醫委會例會上提交方案,屆時由各委員再修訂。 張德康醫生2025 孕媽媽要忍10級痛楚產下孩子,漫長產程叫人痛楚難耐,但一名33歲孕媽媽週一(8日)在美孚新邨第7期萬事達廣場1樓的大家樂門外作動,不足5分鐘已誕下男嬰。
「婦科腫瘤科」是婦產科中之專科,涉及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預防、診斷、治療,並包括以手術及藥物的處理。 張德康醫生2025 FindDoc 為你提供香港各區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名單、詳細資料及介紹。 截至2022年12月26日,根據香港醫務委員會資料,香港有多達472名註冊婦產科專科醫生;6名註冊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及2名註冊泌尿婦科專科醫生。
張德康醫生: 醫生專欄
【本報訊】公立醫院醫生逃亡潮有改善,整體流失率由去年百分之五點三回落至今年百分之四點七,但截至今年中,醫生空缺仍達二百個。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栢賢昨表示,希望招聘更多海外醫生填補,尤其需要兒科和急症科醫生。 醫管局招聘海外醫生曾遭部分醫委會委員阻撓,最近角逐醫委會選舉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主管張德康榮膺票王,以一千三百一十一票當選,料可代表公院醫生發聲,助海外醫生招聘開綠燈。 這些現象帶來了兩個問題,首先是由於人手不足、醫生累積的假期不能獲得批准, 另外即使以數名全新在婦產科培訓的醫生,取代離開了具有經驗的醫生、以致人數達到平衡 ,但是服務水平可能無法維持。 咁我一早已經預約左,我係預約時間早5分鐘去到,開頭入到去都覺得唔錯,姑娘既態度都幾nice,完成左正常既登記程序之後,但都等左一段時間。
舉例來說,在九龍的一間主要公立醫院,2017年的人手流失包括一名轉到私人執業的副顧問醫生,兩名新認可的專科醫生(香港醫專的院士)轉到衛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工作。 最後,一名受訓醫生轉投到放射科部門(lateral transfer,橫向轉移)。 在2018年至8月期間,另一位副顧問醫生已經辭職進行私人執業。 據內地媒體報道,湖北武漢市一名46歲的王姓女子,於今年6月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長有子宮頸息肉。 她7月初再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左側卵巢上有腫塊,懷疑是卵巢囊腫。 王女於7月12日進行腹腔鏡手術,醫生觀察到她的「囊腫」壁又厚又白,直徑約10釐米,猶如一個新生兒的頭圍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