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裏,他們照常挪動石塊,放膽進庫。 哥哥一腳踏著機關,立即寸步難行,兩條腿夾合一起,再也分不開。 弟弟忙來解救,用盡手段,也無濟於事,那捆住不放的鎖鏈越解越緊。 這人給機器扣住,自知沒有生路,兄弟倆一齊叫苦,遭上了橫禍,呼天怨命。 我誤落機關,沒有配合的鑰匙,誰都打不開這具鎖。 明天準有人進庫,假如國王親自來到,看見我在這裏,咱們的勾當就戳破了。
國王誓要人贓並獲,決定將無頭屍首置於市路口,繼而刻意洩漏燒屍風聲,還以公主作餌,引蛇出洞。 結果被外甥逐一智破,既取回遺骸,復令公主珠胎暗結。 國王將計就計,再以王孫為餌,外甥智取親兒,遠走他國。 其智甚得他國君主賞識,欲將女兒許配,為他所拒,謂早有意中人。 國王愛惜其才,欲替他完成心願,最終娶得美人歸。
本詩將「獄」和「訟」分開來用,都是表示打官司的意思。 這兩句的大意是:「誰說你沒有依照六禮的規定來向我求婚了嗎?不然怎麼有藉口把我告上官司?」言外之意是:你只是下了聘禮(六禮之一「納採」),聘禮與整個六禮也不能混為一談。 〈行露〉這首詩並沒有說是誰在審理這個案件。 錢夫人楊絳在〈錢鍾書對《錢鍾書集》的態度〉說:「《七綴集》文字比較明白易曉,也同樣不是普及性讀物。」說文句,〈一節歷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絕不艱深;說內容,說深度,倒需花點時間仔細玩味。 錢氏博通中西,《管錐》《談藝》不必說,單就本文談及的〈小說〉一篇,就進一步證明中西文化交流的足跡,遍佈各類文獻紀錄,文中除了比對,也給予適當的評價。
」大意:現今這個強暴的男人想幹壞事不成了還把我告上官司,他沒有用婚姻的六禮對待我,用的是侵犯欺凌的方式。 1.《錢鍾書集‧七綴集‧一節歷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北京:三聯書店,2001,頁 。 錢鍾書〈小說〉所記的「見哀」,「蛇維」等詞,要弄清其義已不容易。 錢鍾書與季羨林的語文學訓練各有所長,鉤沉所穫各異。 通過他們撥開雲霧見青天,讀者才知部份佛經故事原型(archetype),甚或經中諸說,並非原來旨趣。 〈舅甥經〉的開展,源於舅父一時貪念。
經謂:「舅者,調達是也。」調達者,就是人所共知的提婆達多(Devadatta,意為天授),「調達」一詞為舊譯。 看來故事目的之一,在在要證明提婆達多乃罪魁禍首。 提婆達多作為釋迦牟尼的堂弟,早於佛在世時,已惡名昭彰。
譯文讀來全無翻譯味,文言功力絕不亞於竺法護。 邦戴羅的轉寫,十足小說,錢君指出邦氏小說,開首大多附有一段類似「楔子」或「入話」,故事結構更完整。 錢君譯筆,引人入勝處尤多,邦氏小說最後一句,錢鍾書翻成:「那個殘殺同胞,盜竊財產的賤種就也搖身變為貴族和上等人了」,說書人的語氣,更形活現。 然而,對幾乎是同一文本(不論是英文還是拉丁語系)作文言白話翻譯,如非武林高手,恐怕無法做到。 佛經寓言,恆河沙數,或取材生活,或鉤沉舊籍,董理成篇。
中國古代是以道德禮儀作為衡量好壞的標準,道德禮儀就是古人的法律依據。 五世紀法顯及義淨所記,印度仍有提婆達多派僧人,季老認為他們的存在是一股「潛流」,一股潛在的流派,推斷該派一直在印度發展,一同經歷佛教由原始到部派,大乘到密乘佛教的盛衰。 他從梵文,巴利文及漢文佛經的比對,通過種種對提婆達多的記載,發現部份佛教經文並不真實,也有捏造的成份。 當然,他深明這純是一種推論,還未有確切文獻以茲佐證。 這段譯文,內容詳細,筆者只選取與之前兩段相關部份,故上文間有省略。
- 若追源溯始,鉤沉故事來源,縱使身懷絕技,也得別有本領,諸如語言天份及組織能力,才能撥開雲霧。
- 錢鍾書與季羨林的語文學訓練各有所長,鉤沉所穫各異。
- 但是,我相信《生經》之類夠不上特殊待遇,我們還不必就把厭倦當作最高的審美享受和藝術效果。
- 即使在夏曆二月有「奔者不禁」的說法,但也有條件的,男女雙方年齡都要達到上限。
所以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強暴之男」認為自己有權有勢,不想正式結婚卻想用權錢來讓貞女屈從,讓人家當「二奶」,貞女當然不會答應。 雖速我獄,室家不足:雖然把我告上官司,但婚姻的六禮不完備。 言外之意是,六禮不完備,我是不可能嫁給你的,你跟我打官司我也不會屈服。 何以穿我屋:本詩中的「雀」指的是「麻雀」或「燕雀」,古人用它來借喻庸俗淺薄或品德不好的人。
- 錢氏博通中西,《管錐》《談藝》不必說,單就本文談及的〈小說〉一篇,就進一步證明中西文化交流的足跡,遍佈各類文獻紀錄,文中除了比對,也給予適當的評價。
- 〈舅甥經〉,又稱〈佛說舅甥經〉,內容大意謂從前有一為官舅父,因貪國庫財寶,與外甥串謀盜取之,被國王識破。
- 其智甚得他國君主賞識,欲將女兒許配,為他所拒,謂早有意中人。
- 佛經故事的本領最差,拉扯得最囉嗦,最使人讀來厭倦乏味。
- 故事經歷二千一百多年,舊瓶還是舊酒,湯藥幾近不換,內容幾乎沒變,只是角色名稱,情節略作改變增刪,巧合還是傳承,經過實在耐人尋味:「佛經和古希臘史曾結下這段文字因緣,很耐玩索,也許有人指出或考訂過」。
佛經故事的本領最差,拉扯得最囉嗦,最使人讀來厭倦乏味。 有不少古代和近代的作品,讀者對它們只能起厭倦的感覺,不敢作厭倦的表示。 鍾經略脫墨2025 但是,我相信《生經》之類夠不上特殊待遇,我們還不必就把厭倦當作最高的審美享受和藝術效果。
錢氏的比較對照,恰好展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側面,這種中西文獻互相照明的手法在他的作品屢見不鮮,幾乎成為他作品的標誌。 即使在夏曆二月有「奔者不禁」的說法,但也有條件的,男女雙方年齡都要達到上限。 並僅限於仲春二月,且女方也要願意纔行。 可是現在發生的時間是三、四月分露重的時節。 這些月分就要按照六禮的規定來完成婚姻禮儀。
若追源溯始,鉤沉故事來源,縱使身懷絕技,也得別有本領,諸如語言天份及組織能力,才能撥開雲霧。 鍾經略脫墨2025 翻開他的《七綴集》,當中〈一節歷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以下簡稱〈小說〉)介紹的《佛說舅甥經》淵源與評鑑,就讓人豁然開朗。 鍾經略脫墨2025 古代的經學大師一致認為,因為周文王和紂王同在一世,紂王在推行暴政,讓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在往下滑,而周文王在教人向善做好人,人們在按傳統的道德禮儀去要求自己。
可能女方有家人在,或有左鄰右舍看到了,「強暴之男」無法得逞,就扔下一隻雁,或者連雁都沒有,就扔下一塊禽獸的肉,然後威脅說:「我已經給過聘禮了,你不跟我走,我就拉你去見官,我們打官司。」結果貞女就跟「強暴之男」去找地方官員爭訟。 「強暴之男」惡人先告狀,給地方官說自己已經下過聘禮了,但這個女子不跟他走;而以下就是貞女的狀詞(貞女先用上面的三句話交代了案件發生的月分和地點)。 筆者覺得,不論佛經寓言還是哲學義理,要考鏡索源,還其本來面目,實在複雜。
如《左傳》:「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本詩更是留下了一個典故,「雀角」或「雀角之爭」即用來比喻「打官司」。 在農村或古代房子住過的人或許知道,麻雀經常會穿屋偷食稻穀。 也就是穿過古代房子中堂的門,此門一般是不關的,晚上只關外院的門,麻雀還可從天井上穿下來。
其諫議為宣王所採納,又被立為王后,幫助齊宣王重振朝綱[2][4]。 我們看了〈甘棠〉這首詩也知道,中國古代絕大部分當官的纔是真正是為百姓服務,沒那麼多排場。 召伯是朝廷的三公之一,也就在甘棠樹下審理公務。 《毛傳》的作者當然是希望此案件由召伯來審理,這樣召伯會主持公道。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厭,《康熙字典》:「音邑,厭邑,濕意。」「厭浥」兩個字在本詩中的讀音相同,都是「亦」。 這兩個字組成詞組意思是「濕、潮濕」,一般用於形容自然環境,如唐.
由此可知,要索源文獻,尋其原委,一點不易,此屬一例。 何以速我獄:女,音義通「汝」,你。 家,室家、周朝時期婚姻必須遵循的禮儀(六禮);朱熹《詩經集傳》:「家,謂以媒聘求為室家之禮」。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
………那時天將分曉,弟弟背起裝滿金子的口袋,一邊哭,一邊拔刀割斷哥哥的腦袋,包在屍身上脫下衣服裏,含悲忍痛,和金子口袋一起帶出牆外,把石塊好好放還原處。 錢君不單全錄法師譯文,還指出譯文裏有若干魏晉時代用字,諸如「連昔」,「蛇維」、「嗚噈」、「見哀」,與今人用法迥異,如「蛇維」,今天寫作「荼毘」,也就是火化。 若非他點出,讀者尚需費一番爬梳功夫始能釋然。 他深厚的文字學根柢,就在字裡行間展現出來。 〈舅甥經〉,又稱〈佛說舅甥經〉,內容大意謂從前有一為官舅父,因貪國庫財寶,與外甥串謀盜取之,被國王識破。 東窗事發之際,外甥唯有砍下舅父頭顱自保,逃之夭夭。
齊國無鹽邑鍾離信的女兒相貌醜陋但文武兼備,很有才能,外出採桑時與追趕白兔的齊公子相遇。 晏嬰見她出言不俗,便勸齊公子娶她為後。 當時秦國、燕國二國都想制服齊國,故意以難題刁難,讓齊國派人解開玉連環,彈響蒲絃琴,鍾離春憑智慧解決了這兩個難題,並故意羞辱使者,激待兩國發兵。 鍾離春又率兵布陣打敗了他們,使齊國無憂[5]。 鍾經略脫墨 這使得齊宣王慨歎不已,對其改觀,認為她是一個有智慧和勇氣的女子。
上陽白髮人唐代:白居易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鍾離春(?—?),鍾離氏,名春,戰國時齊國無鹽(今山東省東平縣無鹽村)女性人物,又稱鍾無鹽、鍾無艷。 史載其貌醜,年過四十未嫁,後來親自前往覲見齊宣王,陳述齊國的四點隱患,使得齊宣王「拆漸臺,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把她立為王后[1][2]。
絲暮成雪」,今天,小老師帶大家來賞析,李白另一首跟白髮有關的小詩,其詩曰:。
而且《禮記.內則》還特別界定了:「聘則為妻,奔則為妾。(按六禮正式娶過門的女子是正妻,私奔的只能當妾)」讓女子過門就做妾,她也不意願。 何以穿我墉:牙,《說文》:「牙,牡齒也。」槽牙。 老鼠是不長槽牙的,也不像人那樣需要換乳牙。 鍾經略脫墨2025 古人說的牙,就特指槽牙,其它的都叫齒。 這兩句的大意是:誰說老鼠沒有牙,它沒有牙怎麼穿過我家的牆? 鍾經略脫墨2025 言外之意:老鼠它確實沒有牙,但它「有齒」,不然怎麼能打洞並穿過我家的牆?
老鼠「有齒(有恥)」,偷喫東西的時候,看到主人來了還會跑走。 諷刺「彊暴之男」「無齒(無恥),想幹壞事不成還把人告上官司。 鄭玄箋:「今彊(「強」的通假字)暴之男召我而獄,不以室家之道於我,乃以侵陵。
他的機智,幽默與才華,盡在字裏行間,這是錢作讓人津津樂讀的地方。 他的鑑賞標準,主要從文學敘事手法作考量而非宗教故事背後的隱喻。 筆者覺得,小說敘事的發展,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需求,情節越加複雜乃自然的發展。 宗教寓言,在於說教,其餘枝節,大可從略,敘事手法未臻境界,可以理解。
如果達到年齡上限無故不結婚者,受處罰。 鍾經略脫墨2025 這三句的大意:道路上的露水很重,我也知道要早晚趕路,可是道路上的露水太多了。 言外之意是:道路上露水重,地上潮濕而路滑。 古人出門辦事或幹農活,一般是早出晚歸,可是現在道路上的露水重。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曾寫了一出元雜劇《醜齊後無鹽連環》,又作《智勇定齊》,講述齊國公子夜夢菽月,上大夫晏嬰替他圓夢,認為公子將娶的夫人隱於鄉村,時運未通,並建議他出城圍獵尋訪淑女賢人。
我得先受盡刑罰,被逼招供出犯案的同夥來,到頭還難逃一死。 ………好兄弟,空話少說,白費脣舌,耽誤了大事。 你狠狠心,把我的頭連脖子斫下來,剝光我的衣服,人家就認不出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