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殼不等,右殼較平,左殼稍凸,右殼前耳下方有一明顯的足絲凹陷。 背緣平直;腹緣圓,殼面淡黃褐色,同心生長輪脈極細密,成片狀,薄脆易脫落,殼中部常呈磨損狀近腹緣的排列緊密,延伸成小舌末端稍翹起,足絲孔大,足絲呈毛髮狀。 珍珠肉 殼內面中部珍珠層厚而發達,具極強的珍珠光澤。 有的外套膜受刺激後,上皮組織急劇裂殖,形成珍珠囊,且不斷分泌珍珠質,才逐漸形成珍珠。 鉸合線直,有一突起主齒,沿鉸合線下方有一長齒片。
-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或棒形,直徑1.5~8mm。
- 結果表明,兩者均有抑制發光作用,PFC提純後的單體成分PCM-1作用較強,可抑制體內自由基反應。
-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企業的出貨量不及去年同期。
- 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綠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
中醫角度有滋養肝陰,補腎,豐肌澤膚的作用,益眼明目功效顯著,而且補而不燥。 特別對腎功能,和夜尿多的人有很大補益之處。 用作煲湯味道非常鮮美,手術後必備煲湯神物。
珍珠肉: 珍珠肉石斛湯
殼內面珍珠層厚,有虹彩光澤,鉸合線直,無齒,韌帶強壯,紫褐色,前上掣肌痕較小,閉殼肌痕寬大,長圓形,略呈葫蘆狀,外套緣黑色,肛門膜具黑色素,肥厚寬大,頂端有一小突起。 【原形態】 珍珠肉2025 1.合漬珠母貝,貝殼為斜四方形,殼質較脆,殼長50-90mm,寬18-32mm,高與長相近,較大個體高可達100mm以上。 殼頂位於前方,兩側有耳,前耳較後耳稍小。
- 6.褶紋冠蚌,貝殼較大,略呈不等邊三角形。
- 中醫有曰:「肝開竅於目」,肝足便目銳,眼有神、視力良好,可反映肝臟功能佳,所謂「益眼明目,便聚焦護肝」。
- 南澳洲水質清澈,水溫全年在19C左右,水中的微生物含量和種類繁多,可提供足夠養料給珍珠蚌生長,所以出產的珍珠肉份外鮮甜肥美。
-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棒形等,直徑 1.5-8mm。
- 其餘部分被有同心形鱗片,鱗片在邊緣向外延伸呈棘狀。
- 1.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珍珠粉混懸液200mg/(kg.天)×25天,可使心肌和腦組織中的脂褐素含量明顯降低,對肝臟組織無明顯影響。
- 「珍珠肉」是珍珠蚌的肉身,盛產於澳洲和印尼,以水質佳、微生物含量豐富的南澳洲出產為佳,肉質通透色帶微紅光澤,但產量不多。
- 以粒大、形圓、珠光閃耀、平滑細膩、斷面有層紋者為佳。
人工養殖的無核珍珠,在接種後養殖一年以上,即可採收,但以養殖二年採收的珍珠質量較佳。 採收的適宜時間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質主要是4~11月。 珍珠肉2025 【別名】 真朱(《本草經集註》),真珠(《雷公炮炙論》),蚌珠《南方誌》),珠子(《儒門事親》),濂珠(《增訂偽藥條辨》)。 相較於大火的珍珠,鑽石市場略顯低迷。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企業的出貨量不及去年同期。
珍珠肉: 《中華本草》:珍珠
5.三角帆蚌,貝殼大而扁平,殼質堅硬,外形略呈三角形。 左右兩殼頂緊接在一起,後背緣長,並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狀後翼,前背緣短小,呈尖角狀。 殼面不平滑,殼頂部刻有粗大的肋脈。 【來源】 藥材基源:為珍珠貝科動物合浦母貝、珠母貝、大珠母貝、長耳珠母貝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褶紋冠蚌、背角無齒蚌等貝殼中外套膜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相干核法:將蚌殼的珍珠層磨成小核,用專門的器械插入蚌的外套膜內,可形成無核珍珠。 植皮法:將外套膜小片植入另一蚌的外套膜內,可形成無核珍珠。 一般宜選生活力旺盛,蚌體完整無殘,健壯無病的蚌,接種好的吊養在餌料豐富、陽光充足、水流暢通、水深1m以上的水域內,2-3年可培育出1.5-2g的珍珠。 馬氏珍珠貝的天然珍珠有白色、銀色兩種,各含碳酸鈣83.71%、80.82%,碳酸鎂7.22%、2.16%,氧化矽0.54%、0.56%,磷酸鈣0.35%、0.15%;氧化鋁和氧化鐵0.54%、痕量,水0.89%、1.26%,有機物6.11%、13.44%。
珍珠肉: 用料是: 淮山1兩,杞子4錢,石斛3錢,珍珠肉3個,雪耳2錢,無花果3枚,生薑2片,紅棗6枚,豬展1個.
【來源】 珍珠肉 為珍珠貝科動物珍珠貝、馬氏珍珠貝或蚌科動物三角帆蚌、褶紋冠蚌、背角無齒蚌等貝類動物珍珠囊中形成的無核珍珠。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或棒形,直徑1.5~8mm。 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綠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 【炮製】 珠粉:取珍珠洗淨,用布包好,加豆腐與水共煮約2小時,取出,洗淨,搗碎,加水少許,研成極細粉末,乾燥即成。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加稀鹽酸,即發生大量氣泡,濾過,蘸於用鹽酸濕潤後的鉑絲,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磚紅色。
殼頂向前彎,位於背緣中部靠前端,右殼頂前方有一凹陷,為足絲的出孔。 左殼稍凸,右殼較平,殼頂光滑,綠色。 其餘部分被有同心形鱗片,鱗片在邊緣向外延伸呈棘狀。 有些鱗片呈鋸齒狀,色淡白;貝殼中部鋸齒狀鱗片脫落,留有明顯的放射紋痕跡。 殼內面珍珠層厚,有虹光色彩,邊緣黃褐色。 鉸合線直,在殼頂下有1~2個主齒,韌帶細長,紫褐色。
珍珠肉: 珍珠
人工養殖的無核珍珠,在接種後2-3年採收的珍珠質量較佳。 採收的適宜時間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質主要在4-11月。 採收後及時將珍珠置於飽和鹽水中浸5-10min,洗去粘液,最後用清水洗淨即可。
珍珠肉: 珍珠肉有滋養肝陰,益眼明目的功效. 它補而不燥,配合具有滋陰,明目功效的杞子,石斛等同煲湯,味道非常鮮美.全家合飲.
【栽培】 生活習性 合浦珠母貝,生活於較為平靜的海灣中,泥沙、岩礁或石礫較多的海底。 蚌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池沼、小溪等泥質、沙質或石礫之中。 珍珠分天然珍珠和人工養殖珍珠兩種。 如動物本身外套膜上皮細胞因病態或其他外因刺激而離開原來的位置,進入組織中也可以形成珍珠囊而形成無核珍珠。 3.三角帆蚌 珍珠肉 珍珠肉2025 珍珠含有20種無機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鈣其次為鈉,低的是鈹。
珍珠肉: 珍珠肉丸
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色、淺藍色等,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棲息於風浪較平靜的海灣中,泥沙、岩礁或礫較多的海底,以足絲固著生活於岩礁或石塊上,以潮流通暢、水質較肥的海區生長較好。 珍珠肉 從低潮線附近至水深10m左右均有生長,通常在5m的深處較多。 以矽藻為主食,適且生長溫度在15-30℃之間,產卵期5-10月,生長速度較快,一般2年殼高即可達70mm左右。 採收和儲藏:天然珍珠,全年可採,以12月為多。 從海中撈起珠蚌,剖取珍珠,洗淨即可。
珍珠肉: 《中國藥典》:珍珠
閉殼肌痕寬大,的腎形,痕面不平滑,有許多橫紋。 貝殼呈斜四方形,殼長5~9釐米。 殼頂位於前方,後耳大,前耳較小。 邊緣鱗片層緊密,末端稍翹起,右殼前耳下方有一明顯的足絲凹陷。 殼面淡黃色,同心生長輪紋極細密,成片狀,薄而脆,極易脫落,在貝殼中部常被磨損,在後緣部的排列極密,延伸成小舌狀,末端翹起。 貝殼內面珍珠層厚,光澤強,邊緣淡黃色。
珍珠肉: 《中華本草》:珍珠
養殖珍珠的成分與天然珍珠相比,碳酸鈣含量大,為94.70%,碳酸鎂含量極少。 「珍珠肉」是「珍珠蚌」的肉身,盛產於澳洲和印尼,以南澳洲出產為佳,但產量不多。 南澳洲水質清澈,水溫全年在19C左右,水中的微生物含量和種類繁多,可提供足夠養料給珍珠蚌生長,所以出產的珍珠肉份外鮮甜肥美。 顏色晶瑩通透,色帶微紅有光澤。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棒形等,直徑 1.5-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