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由2003年8月起,指定三間駕駛改進學校,為公共小巴司機開辦六小時基本「公共小巴司機訓練課程」,以改善駕駛行為及態度;署方更與職業訓練局在技能提升計劃下合辦陸路客運業的「高級公共小巴司機訓練課程」,由政府資助七成學費,於2004年4月推出。 有評論指政府此舉乃偏幫長期壟斷的士與小巴新車市場的皇冠汽車,其代理的豐田Coaster未有在前軸位置安裝第20個座位而通過運輸署的車輛檢驗;其主要競爭對手三菱Rosa則可輕易在車廂加裝這兩個座位[32]。 至於長度6.99米的豐田Coaster B50及車門較接近前軸的6.97米金旅XML6701J18,加裝座位亦輕而易舉。 運輸署解釋,雖然公共小巴營辦商通常採用市場上其中一款型號的車輛,可容納20個座位,但有一個座位須增設在司機位旁邊。 由於要遷就車輛引擎位置,這個座位會裝設在升高了的位置,乘客進入/離開上述座位時便會構成安全問題。 政府因此認為,在公共小巴常用型號增設座位數目至20個,並非可行方案。
- 於 2023 年 3 月,綠色專線小巴每日的載客量約為 1,352,600 人次。
- 於 2023 年 3 月,紅色小巴每日的載客量約為 167,600 人次。
- 1990年代,運輸署為擴大車身廣告的展示空間,建議將小巴的識別色髹於車頂,「紅頂」的暱稱因此而來。
- 乘客登車時可使用八達通卡繳付車資,或者如常把車資交予司機及找贖。
但政府仍然拒絕有關建議,運輸署官員質疑業界會否遵守凍結費用承諾,但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署長有權力否決違反承諾的加價[26]。 香港有兩間專線小巴營辦商響應政府「無障礙運輸」政策,於2017年引入Optare Solo SR。 當中進智公交的一輛正在瑪麗醫院路線54M上試行,成為全港首輛低地臺以及後置引擎的公共小型巴士。 白牌車的收費比公車略高,但比計程車便宜得多,因為不需經常停車上下客,行車時間比公車短,但由於是非法經營而良莠不齊,白牌車偶爾因超速或非法改裝而發生傷亡意外,部份匪徒亦曾利用白牌車作為行劫的交通工具,警方因而曾經大力掃蕩。 於2012年4月13日起,紅色公共小巴的車速限制在每小時最高80公里及強制性須要安裝認可的車速限制器的條例生效,相關的《2012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亦於當日刊憲。
小巴14: 乘客及車長事件
違反與車速限制器相關的規定,例如使用沒有安裝認可車速限制器的紅色公共小巴,或者使用已經安裝認可車速限制器,但是車速限制器未能夠保持於良好及有效用的狀態的紅色公共小巴,均屬違法。 另外,如果在沒有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下,幹擾車速限制器的正常操作,罰則相同。 條例亦將電子數據記錄儀(俗稱黑盒)列為紅色公共小巴的其中一項基本裝備。 截至 2023年 3 月,全港有 3,299 輛領牌綠色專線小巴行走 355 條主路線(港島共 67 條;九龍共 小巴14 81 條;新界共 小巴142025 207 條)。 於 2023 年 3 月,綠色專線小巴每日的載客量約為 1,352,600 人次。
- 條例亦將電子數據記錄儀(俗稱黑盒)列為紅色公共小巴的其中一項基本裝備。
- 警方最後在元朗將小巴截停,以危險駕駛罪名將司機拘捕[46]。
- 時至今日,豐田Coaster已成為主流小巴車款,究其原因是維修成本較低,在保養良好情況下可在路面安全地行駛接近20年,耐用程度遠較其他品牌的小巴甚至專營巴士更勝一籌,但亦有少量營辦商購置三菱Rosa及金旅XML6701J18作專綫小巴。
- 早年亦有人使用服務後感到被騙,除未能找到失物亦被收取較聲稱為多的費用,失主最終亦不知有否進行過廣播。
- 2018年10月,九巴加入Enviro500 MMC(ATENU)行走,以配合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啟用帶動的客量增長。
- 現時此路線與新界46A及46X線合共使用16輛豐田Coaster石油氣小巴行走,包括7輛16座位小巴及9輛19座位小巴。
本路線於2000年6月4日起開辦,由於當時上水只有天平總站有空位停泊,於是總站便設於該處[5]。 因小巴經營模式問題[註 1],衝紅燈和超速的情形頗為常見,尤以紅色小巴為甚,這種駕駛行為甚至被市民譏諷為「亡命小巴」。 例如2004年10月22日(重陽節),2架紅色小巴於香港北角英皇道因互相搶客而超速撞車,釀成2死17傷意外,結果2名司機於2005年年尾被判罪名成立而入獄。 另外於2006年5月18日凌晨,新界北交通總部特遣隊派出2名警員假扮乘客於銅鑼灣登上一輛紅色小巴,並暗中攜攝影機將「飛車」過程拍下,發現該小巴途中至少5次衝紅燈、切雙白線,另一隊警員在青山公路時速限制50公里路段,以雷射測速槍偵察到小巴車速逾100公里。
小巴14: 服務沿革
2021年2月,九巴安排指定路線以已安裝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的巴士行走,此路線加入Enviro500 12米(ATE,已撤離)行走。 截至2011年,此路線仍有兩輛非空調巴士掛牌車(為丹尼士巨龍11米S3N324/FZ7937、S3N335/FZ7458,前者只在平日繁忙時間行走)。 14線開辦初期使用丹拿E型行走,1973年延長走線至高超道後增派AEC 小巴142025 Regent五型。
專線小巴大部份路線都設有固定車站,乘客可於固定車站侯車或於路線途經之非禁區位置截停上車。 乘客於上車的時候須先繳付車資,現金車資須投入錢箱(不設找續),不得交給司機。 而所有綠色小巴均接受八達通(部份路線設分段收費,須於繳付車資前先通知司機,讓司機調整八達通收費機;部分路線的八達通機設有按鈕,乘客須自行把收費機按至所須繳付的分段車費)。 下車前須高聲呼叫司機下車地點,或按電鈴(如設有,及只適用於固定車站),司機揮手作實。 專線小巴營運較紅色小巴有效率,以每輛小巴平均計算,後者日均載客量比前者低近38%。 紅色公共小巴路線有部份全日24小時經營,如荃灣至觀塘線、觀塘至旺角線、元朗至佐敦道線、青山道至土瓜灣線等。
小巴14: 日本漫遊精選實用日本旅遊資訊,日本自由行必覽!
理論上紅色小巴可於任何非限制區之路段上落客,乘客在到達目的地前,須揚聲通知司機下車地點(如「XX有落,唔該」),並由司機確認作實。 個別紅色小巴除於部份路段設置固定小巴站方便乘客候車外,更設有「留座熱線」讓中途站乘客致電預留座位,以免久候。 所有公共小巴營辦商必須取得運輸署署長簽發的客運營業證,方可經營載客服務。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13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1輛為19座位小巴可從21A及21M線替換為16座位小巴。 乘搭紅色小巴時,要注意紅色小巴所標示的目的地名稱可能是舊稱或是已不存在的建築物,例如“官塘”(觀塘的舊稱)和“大丸”(即前日資大丸百貨公司,位置即現時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百德新街交界的名店廊,以及銅鑼灣京士頓街9至11號,於1998年結業)。
上文節錄自第116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19日)《公共運輸規劃乏宏觀整合 定位模糊 小巴「有志難伸」》。 小巴14 跟小巴不同,學校私家小巴的識別色最初以車身中央髹上黃色色帶以及白色車身出現,到了2000年代改為車身中央髹上紫色色帶以及黃色車身出現,一般稱為褓姆車。 褓姆車(學校私家小巴)主要載學校校車隊學生回到車線的站放學。 除紅色小巴禁區外,現時紅色小巴可行駛香港各區,其服務路線、班次及收費不受規管。
小巴14: 八達通巴士轉乘計劃
合法車輛正規服務:日本漫遊包車提供日本各地正規專業旅遊車隊的有正規載客營業執照的專業車輛,專業司機,專業車輛保養,車輛清潔,無私家車的使用氣味,所有車輛附帶乘客保險,司機守時接送,費用合理公道,明碼標價。 專業車輛不會甩客,不會臨時變更條件,不會隨意加收任何費用,不會拒載,不收司導餐食費,不收小費等額外費用,不會故意繞道宰客。 小巴142025 當地的專業司機師傅最熟悉日本的景點,輕車熟路相當於半個導遊,提供最放心的日本機場接機服務和各地景點一日遊服務。
小巴14: 觀塘奪命車禍|死者回家途中遭兩小巴撞斃 家屬寢食難安盼知真相
1967年香港發生六七暴動[5],鬥委會指揮暴徒四處縱火及發動連串土製炸彈襲擊[6],左派暴徒不但破壞電車及放火燒巴士[7],又襲擊電車及巴士司機等公共交通從業員,並且造成電車乘客傷亡[8],另有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 面對鬥委會企圖通過炸彈襲擊等暴力手段癱瘓全香港的交通[9],港英政府於是對白牌車放寛執法,白牌車駛入市區載客也不予打擊,因為巴士及電車的路線固定容易遇襲導致服務受阻,白牌車則具有路線靈活的特點,可以避開受阻的道路,輔助維持市區的公共交通[10]。 在此期間,可載9人的白牌車在市區行駛成為常態,而且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九人車」亦成為這類小巴的代名詞。 港英政府在同年12月成功平息暴動後,決定將白牌車規範化,同意白牌車登記為合法載客車輛[11],作為輔助專營巴士服務之用。 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加至14座位,「十四座」因而漸漸成為公共小巴的別稱。
小巴14: 香港營運商
傳統上紅色小巴不設錢箱,乘客須在下車時將車資親手交予司機;部分固定路線和不設分段收費的公共小巴路線,通常要求乘客於登車時先繳付車資;如有需要,司機會為乘客找贖。 隨著八達通日趨普及,個別紅色小巴路線接受八達通付款,例如旺角至西環線等更參與了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小巴142025 乘客登車時可使用八達通卡繳付車資,或者如常把車資交予司機及找贖。
小巴14: 日本全國包車! 日本各地機場接機!
至於私家小巴為私人公司或機構使用,學校小巴亦為私家小巴的一種。 小巴因為載客較少,故較適合作為班次要求密的短途接駁綫,或為人口疏落的偏遠地區服務,這亦是政府對綠色專綫小巴的定位。 小巴142025 經營上也遠遠沒有紅色公共小巴那麼靈活,綠色小巴由於受到政府較多監管,調整收費或削減班次都需要先經運輸署批准,故此經營的路線不受歡迎,也不能以改變營運方式挽救,只能繼續經營至合約期結束,部分綠色專綫小巴營辦商為節省開支,疏於更換旗下殘舊的小巴。 截至2022年3月,全香港共有3,333輛綠色小巴,行走352條專綫小巴路線(69條港島專綫小巴路線、82條九龍專綫小巴路線及201條新界專綫小巴路線),大部分路線由私人有限公司經營,當中包括一些集團的多間子公司。
小巴14: 班次
1972年,政府在山頂試行私營豪華小巴制度,由營辦商的車隊行駛固定的路線及收取預先批准的車資,車身塗有綠色邊帶,成為綠色小巴。 同年5月1日首條私營豪華小巴1號線(往來山頂至中環)投入服務,結果試驗成功,遂於1974年正式實施專線小巴制度,至1975年,香港島已經有6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 由於綠色專線小巴越來越受歡迎的關係,政府於1977年10月26日首次招標數十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供給公共小巴商或有興趣的商人競爭投標,首批九龍及新界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分別在1979年4月及11月投入服務。 隨著時代發展,市民對公共運輸需求不斷提升,政府亦批出九龍市區及新市鎮的專線小巴路線以供競投。 352條路線,即係69條喺港島、82條喺九龍同埋201條喺新界。 佢哋大部分路線係由有限公司經營,當中包括一啲集團嘅多間子公司。
小巴14: 香港小型巴士
旅遊巴的道路意外偶有發生,在決定租車前,一定要確認該公司是有買保險的。 小巴142025 據《道路交通條例》,提供僱員服務的非專營巴士,須領有有效的客運營業證證明書,亦需有僱員服務的批註(A04)。 旅遊巴營運商若未領有僱員服務批註但提供服務,可能觸犯《公共巴士服務條例》,最高可被判罰款10萬元;而在意外中受傷的乘客,未必可獲保險賠償。 比較理想的是旅遊巴公司為所有車輛購買汽車全保,以察安全,而第三者責任保險亦可使司機及乘客人身安全獲得最大保障。
小巴14: 九龍巴士14X線
原為客貨車的非法「白牌車」[5]應運而生,愈來愈受市民歡迎,政府為減低市民出行影響,故此容許營運。 據1968年一項調查,當時約有2,150輛白牌車,每天載客52.8萬人[6]。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載有上述修訂的《2020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於同年7月5日實施。 最終石油氣小巴試驗成功,獲政府推廣使用,現時石油氣小巴在大部份小巴路線行走,電動小巴因試驗效果欠佳而沒有進一步推廣。 專綫小巴由紅色小巴轉成,於1972年推出,車輛識別色為綠色,早年以車身中央髹上綠色色帶以及於車頂髹上綠色的形式出現(所以行內俗稱專綫小巴為「綠帶」),於1995年4月1日開始改為只髹於車頂。 [12]由於紅色小巴出現「紅頂」的俗稱,相對綠色專綫小巴便俗稱「綠頂」,一般稱為綠色小巴或專綫小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