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月臺灣總督府警務局成立警察航空班,表面雖為了同化政策,實際乃防備外國之威脅,培養臺灣人對飛機的基礎智識,以及準備將來設立大規模的機場,達成日本臺灣郵便飛行的任務[2]。 淡水水上機場,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機場遺跡,興建於1937年,是臺灣的第二座國際機場(第一為松山機場),當前為新北市市定古蹟[1]。 1943年(昭和18)日本軍方徵用民航機及飛行,所有機場皆屬軍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 隨後,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便派遣小型巡哨機進駐,負責近海的巡哨。 為增強淡水機場起降安全,便添加助航設備,先在沙崙設置一座「航空無線電羅針所」(無線電助電臺),1944年再於關渡小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 1982年12月24日由73線分拆出來,編號為73A;再於1983年7月16日配合當時的九廣鐵路全面電氣化更改名稱為73K。
- 上水轉車站(英語:Sheung Shui Interchange)是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的區域性大型巴士總站及轉車站。
-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的軍事需求,促使航空技術突飛猛進,而一戰後的十年間,各國航空發展無不以飛機的續行距離、滯空時間與長距離飛行紀錄為主要挑戰。
- 本路線以試辦形式的班次為45/60分鐘,而且只派出普通版十二米丹尼士三叉戟(1XX)行走,但發覺深受北區居民歡迎,便加密班次,並增加豪華版十二米丹尼士三叉戟(5XX)機場巴士行走。
- 往返兩地的乘客需乘搭車費達$30.9的機場巴士路線A43系列到青馬收費廣場轉乘「E線」,或乘搭279X線到大欖隧道轉車站轉乘「E線」或青衣轉乘港鐵,有欠便利。
- 經歷多番推延,E43線最終落實於2021年5月10日投入服務,原定試辦六個月至2021年11月9日[8][9],後獲三度延長試辦期,其後成為永久路線。
- 1931年4月向總督府提出「淡水水陸兩用國際空港」之建議,但是淡水的陸上機場提案受到預算與腹地面積因素,被時任交通局遞信部航空係囑託佐倉光一於1933年提出的「松山國際機場案」所替代。
翌年3月6日至8月11日期間,301/JV7629一度回歸此路線。 上水機場 上水機場 其後該車及另一輛配Alexander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被調走,改派兩輛配置歐盟四型引擎的Enviro500(8428/PG2638、8430/PG7279,後改為為客車版601/ML3941)。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到深圳北站:乘坐5號線(赤灣方向)到寶安中心站,換乘1號線(機場東方向)到固戍站下車,乘坐M528線(公交)到機場碼頭站下車。
上水機場: 上水貿易廣場 B 座
因香港國際機場航點繁多,航班選擇優於鄰近地區之各大機場,不少中國旅客出國時會選擇經香港國際機場出發,由深圳經陸路入境香港,再乘搭港鐵到上水站轉乘此路線往返機場,反之亦然,使此路線客量與日俱增,此客源於2003年中國政府準許部分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後尤為顯著。 營運航線是兩週往返一次的橫濱經淡水至盤谷(曼谷)航線,當時使用的飛機主要為載客約為二十人的雙引擎川崎飛行艇。 水上機場與商港同時使用河道,每當水上飛機將起飛或降落前,巡邏艇會在淡水河道上巡邏,用擴音器通知所有船隻避開河道,以確保飛航安全。 1941年12月8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同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佈停止航線,民用時期僅為1941年7月19日至12月12日,主要經營以橫濱為起點,淡水為中繼站,經海口、西貢、曼谷的民用水上飛機航線[2]。
本路線提供聯和墟、祥華、粉嶺南、上水市中心及港鐵上水站往來機場的豪華巴士服務,於1999年1月30日起投入服務,是新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7月6日啟用及首批機場巴士線投入服務後,第一條全新開辦的機場巴士路線。 A43線作為北區僅有兩條往返離島區的巴士路線之一,是北區第二家專營巴士公司運行路線,自開辦起客量一直高企。 除北區居民外,於港鐵上水站轉乘東鐵綫,經羅湖站或落馬洲站往返中國的過境旅客亦是此路線一大客源。 因香港國際機場航點繁多,航班選擇優於鄰近地區之各大機場,不少中國旅客出國時會選擇經香港國際機場出發,由深圳經陸路入境香港,再乘搭港鐵轉乘此路線往返機場,反之亦然,使此路線客量與日俱增,此客源於2003年中國政府準許部分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後尤為顯著。 1930年臺灣總督府為推行「內臺航線」,於同年5月6日成立交通局遞信部「臨時航空調查掛」。
上水機場: 班次
配合戰時營運及強化航空設施,1942年7月起臺灣總督府與日本軍方陸續於淡水水上機場增建,包括機場內的測候所,並於原淡水稅關監視部前空地興建約兩百坪建物,內含交通局遞信部、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測候所、稅關、警察相關部門及出張所的「航空事務聯絡合同廳舍」,供機場所屬人員辦公及乘客出入境使用。 1942年10月日本陸軍在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臺北支所內設立「南方航空輸送部臺北出張所」,海軍則於橫濱支所設立「海軍第五徵用輸送機隊」,進行包含淡水水上機場在內的南方中繼航線之相關業務[2]。 上水機場2025 經過二年規劃及土地徵收,才開始整地興建,終於在1941年(昭和16)建造完工,機場最初開放由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單葉雙引擎的水上飛機,從橫濱起飛後,在淡水加油停靠再飛往曼谷,載客約20人,每月來回二次,平均一星期一航次。
-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是277E的特別班次,提供上水、清河邨及粉嶺南來往鑽石山、新蒲崗、九龍灣、牛頭角、觀塘等地的特快巴士服務。
-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 隨著不斷有更多航空公司改於二號客運大樓辦理登機手續,為方便旅客,由2007年12月22日起,往機場(地面運輸中心)方向,繞經二號客運大樓(翔天廊)。
- 但運輸署卻以客量不足為由拒絕,並提出反建議,以開辦一條由北區至青衣機鐵站(現稱青衣鐵路站,途經大欖隧道)的M78巴士路線(即今日279X),接駁地鐵(現稱港鐵)機場快綫。
- 上水中心購物商場(「上水中心」)位處上水市中心交通樞紐、由行人天橋直駁港鐵上水站,與羅湖邊境及落馬洲口岸僅一站之隔,為新界北主要消閒購物及遊客來港購物熱點。
- 儘管如此,此路線仍獲運輸署批准以原有路線三度延長試辦期至2022年2月、5月及8月。
機場快綫是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商業中心區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亦是全球其中一條最優質的機場鐵路。 上水機場2025 機場快綫全長35.3公里, 旅客由機場前往中環市中心約需24分鐘。 由九龍巴士及城巴聯合經營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及粉嶺往東區及銅鑼灣的早晨特快巴士服務。
上水機場: 上水轉車站
本路線的客源除北區居民外,於港鐵上水站轉乘港鐵東鐵線,取道羅湖或落馬洲站往返中國大陸,或乘坐過境穿椶巴士往返深圳各口岸至上水或聯和墟的過境旅客亦是本路線一大客源。 因香港國際機場航點繁多,航班選擇優於鄰近地區之各大機場,不少中國人民出國時會選擇經香港機場出發,由深圳取道陸路入境香港,再乘搭鐵路或過境穿梭巴士轉乘本路線往返機場,反之亦然,使本路線客量與日俱增,此客源於2003年中國政府準許部份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後尤為顯著。 因應地區人士建議,運輸署於2017年9月建議此路線來回方向加停東薈城及東湧纜車站,方便北區居民於東湧市中心轉乘S64線往返機場後勤區[6][7]。 在諮詢過程中,地區人士普遍對修訂方案表示歡迎,然而就落實細節上仍有意見,署方與巴士公司需時處理,致計劃一拖再拖。 北區居民不滿要攜帶大量行李轉車造成不便,龍運巴士亦察覺到這個需求,於同年9月向運輸署申請開辦來往北區的機場巴士路線,遭運輸署以客量不足拒絕,並提出反建議,開辦一條由北區途經大欖隧道往青衣機鐵站的M78線(類似今天的279X線)接駁機場快綫以取代龍運之計劃。
1941年12月8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同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佈停止航線,民用時期僅為1941年7月19日至12月12日,主要經營以橫濱為起點,淡水為中繼站,經海口、西貢、曼谷的民用水上飛機航線[2]。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是277E的特別班次,提供上水、清河邨及粉嶺南來往鑽石山、新蒲崗、九龍灣、牛頭角、觀塘等地的特快巴士服務。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於每日早上及下午部份時段提供服務,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上水機場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區及粉嶺南經青沙公路往來長沙灣、深水埗及旺角的巴士服務,於2013年8月19日投入服務;2018年12月30日提升為全日服務並延長至奧運站。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彩園邨、港鐵粉嶺站、聯和墟往來皇后山邨、孔嶺、沙頭角的通宵巴士服務。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歷史悠久,提供上水、彩園邨、港鐵粉嶺站、聯和墟往來孔嶺、沙頭角的巴士服務。
上水機場: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此路線由A43線抽調Enviro500 MMC 12米客車版(55XX)及其12.8米版本(15XX)雙層巴士行走。 經歷多番推延,E43線最終落實於2021年5月10日投入服務,原定試辦六個月至2021年11月9日[8][9],後獲三度延長試辦期,其後成為永久路線。 上水機場2025 上水機場 持「機場員工個人八達通卡」的合資格機場員工,可以用優惠價$31.5乘搭此路線。
上水機場: 機場興建
本路線以試辦形式的班次為45/60分鐘,而且只派出普通版十二米丹尼士三叉戟(1XX)行走,但發覺深受北區居民歡迎,便加密班次,並增加豪華版十二米丹尼士三叉戟(5XX)機場巴士行走。 初時總站位於華明,2001年6月17日起遷往聯和墟帝庭軒巴士總站,並途經百和路(嘉福邨),擴大了服務範圍。 配合亞洲國際博覽館啟用,由2005年12月20日起,每日早上至傍晚往機場方向班次會繞經亞洲國際博覽館,但由於該處下車的乘客稀少,因此由2006年8月1日起改為袛在該處舉行節目的日子的指定時間才繞經該處。 隨著不斷有更多航空公司改於二號客運大樓辦理登機手續,為方便旅客,由2007年12月22日起,往機場(地面運輸中心)方向,繞經二號客運大樓(翔天廊)。
上水機場: 交通
登車前請準備現金、八達通卡或以電子支付繳付車資,車內不設找續。 上水機場 至於機場巴士「A」路線,乘客可前往巴士顧客服務及售票處購買車票。 登車前請準備現金、八達通卡或以電子支付繳付車資,車內不設找續。 至於機場巴士「A」路線,乘客可前往巴士顧客服務及售票處購買車票。
上水機場: 上水轉車站C區
星期六上午繁忙時間於上水及星期六下午繁忙時間於上環則各開出2班。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粉嶺南往來梨木樹、葵涌、荃灣的特快路線。 前身為早晨特別線278P,於1996年3月15日起投入服務,後於1998年11月1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並改稱278X。
上水機場: 上水
每次水上飛機起飛或降落前,便派出一艘巡邏艇在跑道各角落巡邏,用擴音機呼叫捕魚船隻閃避,以免妨礙飛機起降。 由九龍巴士營運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及清河邨來往九龍灣、牛頭角、觀塘等地的特快巴士服務。 上水機場 於2013年8月24日開辦,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由九龍巴士獨自經營的一條路線,提供上水及粉嶺往來灣仔及中區的繁忙時間特快巴士服務。 現時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於上水開出4班及星期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於上環開7班。
上水機場: 收費資料
不過使用幾個月後,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爆發,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佈停止此一航線。 惟2019冠狀病毒病流行期間,靠近上水的兩個陸路口岸羅湖管制站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自2020年至2023年初持續關閉,導致跨境旅客大減,上水持續多年跨境旅客到訪購物的熱鬧場景不再,又再次回到昔日一簽多行政策推行前較為寧靜的社區。 現時,A43/A43P共獲派18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4輛豪華版15XX及4輛半豪華版25XX) 巴士。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0年4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ACROSS網站。 如要查詢有關路線的最新用車資訊,請參考ACRO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