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了幾天之後,總結上面的內容趨向年輕化、娛樂化、兩性化。 這些內容註定很受年輕羣體的歡迎,另外大學生門檻又決定了用戶之間幾乎沒有代溝,互相評論時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價值觀差距。 抽卡就類似漂流瓶,不過每天只能抽一張,卡上寫的是對方的學校、愛好、個人介紹等詳細資料,可能是提倡真實社交,所有資料都會經過審覈。 圖騰領域 dcard Dcard是臺灣大學生的匿名論壇,用戶需要大學生相關證件資料才能註冊。 通過設置大學生的門檻來篩選用戶,將用戶羣固定在“大學生”這一羣體中。
中資來臺投資不同於其他外資,很可能有政治企圖,透過「中資」包裝的經貿手段,中國就能滲透臺灣,達成「兩岸統一」。 國內就有一名21歲「少年董ㄟ」楊崇立,12歲開始進行代購從百元賺起,現在已經賺進了10桶金,去年開始自創潮牌服飾,一推出就成了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光是單月就能賣出萬件,現在他還進軍百貨公司設專櫃,就是要挑戰國內外知名品牌。 包正豪今(5)日在臉書以「Dcard這檔事」為題發文,透露自己想要知道現在學生在想什麼,所以時不時會瀏覽Dcard的貼文。
圖騰領域 dcard: 中資意圖分化臺灣族羣,鑽規範漏洞個資全買走
主要競品:與Dcard同值性非常高的產品,其產品主要功能都是圍繞在社羣平臺討論所打造,如臺灣的PTT,美國的Reddit,日本的5ch。 而在成本結構方面,Dcard的固定成本為薪資、辦公室設備、零食福利等員工支出外,變動成本為產品運營的Server的資料儲存空間、維護成本,這些變動成本會依據會員在Dcard上的活躍程度來決定,若活躍的會員數越多,所產生出的數據與內容也就越多時,Dcard就可能會需要提升資料儲存空間、計算能力等以提供會員更好、更穩定的服務品質。 最後我們可以從Dcard的人才招募網站中瞭解到,Dcard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廣大的社羣交流平臺,讓每個人在此平臺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關鍵活動:Dcard為一項互聯網產品,其背後所包含的運營體系為數據管理、產品管理、內容管理、平臺運營與維護等,Dcard纔能夠持續地提供會員產品與服務。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 若中國出資把大同買下,一天內就能把公司擁有的所有個資帶走,並把去識別化的資訊和個資連結,分門別類,再藉由社羣操作,達到中共想要製造臺灣內部不同族羣對立的目的。
- 抽卡就類似漂流瓶,不過每天只能抽一張,卡上寫的是對方的學校、愛好、個人介紹等詳細資料,可能是提倡真實社交,所有資料都會經過審覈。
- 現在回頭看,這可能是個bad idea,沒有聚焦。
- 不過從疫情爆發到罷韓結束的這段時間,研究中國資訊戰的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則觀察到異狀。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項創造總是伴隨創新與破壞、利與弊。
- 最近公司來了兩個臺灣實習生,自然就和兩個妹子聊起了她們平常喜歡用哪些互聯網產品,除了Line、instagram、FB這些常見的應用外,特別提到的還有灣灣年輕人特別喜歡上的“Dcard”。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產品定位又決定了它發展空間有限。 在大學生畢業之後,最多三年,上面的內容就會失去對這批用戶的吸引力,造成老用戶流失。 用戶一批又一批更新,而且用戶基數就是臺灣50w左右大學生中,就算20%的大學生使用,也就只有10w穩定用戶。 認真分析了Dcard產品,Dcard的產品結構如上圖所示,類似新聞資訊網站的結構,唯一不同點是增加了抽卡(隨機交友)。 從產品的角度看,Dcard算是一款平庸的產品,現在還算活躍的原因主要限制了用戶羣,在大學生羣中通過口碑傳播逐步增加用戶羣體。 圖騰領域 dcard2025 發帖討論類似百度貼吧,用戶發帖(Po主),後面用戶可以回帖。
圖騰領域 dcard: 時間線濾鏡玩出新花樣 襪子化身旗袍創意無違和|Dcard熱門事件
林裕欽在19歲時創立了Dcard,期間帶領團隊不斷努力成長,現今已是臺灣年輕族羣間最有影響力的社羣平臺之一。 2021年四月,Dcard 正式在日本上線,名字取名 Dtto,代表找到有共鳴的人與事物,也呼應了Dcard 「讓每個人找到共鳴」的使命。 《中資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為馬政府執政時期的產物,透過寬鬆的中資來臺規範吸引大量的中資投資,再藉由經濟整合的方式,讓臺灣漸漸走向兩岸政治統一。
- 但如果你沒記下文章編號,只能透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那篇不見的文章了,有點小麻煩。
- 知名社羣媒體Dcard自2011年推出以來,始終標榜為「大學生專屬」的論壇,不過近幾年Dcard逐漸放寬註冊標準,加上許多大學生早已畢業,也讓Dcard似乎不再是「大學生專屬」。
- 透過募資平臺推出方案,直接與消費者進行募資,但羣眾募資因為其與羣眾直接接觸的特性,讓它有點像是產品雛形的行銷管道、更類似測試市場性的工具。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
- Social Lab社羣實驗室使用全臺最大社羣口碑聆聽工具《OpView社羣口碑資料庫》,分析全臺鄉民網路話語文本,研究各種爆紅事件的數據指標,並經過資訊清洗、統計整理,產出趨勢、行銷見解。
- 面對隔岸的中國,本可以拿來防範敵人的《中資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卻對中資門戶大開,使得中國可以輕易透過政府標案等方式買下臺灣的公司,進而蒐集個資,分化族羣。
立志成爲“全臺灣最大的匿名社羣”的Dcard,會被拿來與臺灣最大的論壇PTT來進行比較,通過匿名營造了與PTT完全不同的自由與正向的討論氛圍。 ”卡稱”(我們常見的暱稱)讓作者可以選擇匿名、或是顯示學校,還可以設定自己的獨特名稱,擁有自己的標記。 圖騰領域 dcard2025 從Dcard官方公佈的數據,目前已經發展成每月不重複訪客800w以上,註冊用戶百萬以上,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6年)、每10s就有一篇新文章發佈。 對於註冊數纔是存疑的,因爲在Dcard上有帖子在2015年提到註冊號(UserID)纔到5w+。 不過對於人口只有2369w左右的臺灣,Dcard已經算是比較成功的社交應用了。
圖騰領域 dcard: 女控公司同事性侵 網友:趕快去報警|Dcard熱門事件
說到臺灣網拍,第一個聯想到的絕對是兼具平價及質感的 PAZZO,創立於 2010 年,從日常生活中擷取任何關於美的事物融合在服裝裡,並以既美又平價的原則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穿搭的快樂,因而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及小資女成為他們的忠實顧客。 2021年7月,網友「警專姐」用PPT做圖整理出民進黨疫情以來爭議言行,並上傳到Dcard,但文章卻遭檢舉下架,連發文帳號都遭停權,論壇管理單位回覆「當事人覺得妨礙名譽,故審議後刪除」,引發譁然。 臺灣和大陸年輕人在許多愛好上差別並不大,娛樂至上。 很難說Dcard對我們做社交產品有多大的參考性,也就是貼吧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內容與功能的純淨確實是國內缺乏的。 Dcard的隱私與匿名特性,成爲Dcard能一路成長的核心關鍵。
圖騰領域 dcard: 光環不再 網嘆「大學生專屬」Dcard已不存在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以我的帳號來說,文章在熱門榜上消失前的最後幾個小時,平均一個小時可以多為我的IG帶來100多個追蹤者,你會真心希望他能夠一直維持在那個熱門的地方不要下來。 在Dcard,不只全站有熱門榜,個別看版也有熱門榜。 圖騰領域 dcard2025 所以一定要先在張貼文章的版搶下互動第一,至少先拿下該版的熱門榜,搶下該版的流量。
圖騰領域 dcard: 功能不全
但如果你沒記下文章編號,只能透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那篇不見的文章了,有點小麻煩。 創業艱難眾所周知,但多重收入與自由人生的美好念想,仍讓不少人抱持著信念與堅持投入其中,本集節目邀請到銀行專家林政澤與創業家蕭上農,和大家分享關於創業籌資與資金管理的實用建議。 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 STUDIO團隊製作。
圖騰領域 dcard: 網友教路人小孩「使用衛生棉」 善心義舉備受網友贊許 |Dcard熱門事件
【Dcard 案例分享】廣告帶來的社羣高聲量 — PAZZO 眾所皆知的服飾品牌 圖騰領域 dcard PAZZO,多年來緊貼流行,發展成速度最快、款式眾多的的日常好感衣著。 PAZZO 去年於 Dcard Ads 廣告平臺進行廣告投放,全程自操,在廣告投放的幾個月內就為 PAZZO 帶來比以往更高的社羣討論度。 然而在此階段比較值得注意的功能有如2018年2.3.2版本所推出校園現實動態功能,讓大學生可以在學校看板以照片或影片錄製的方式來分享校園生活大小事,很像是Instagrm於2016年所推出的Story功能,但差別在於Instagram的Story可以發布在個人或商業帳號的主頁上,但Dcard的校園現實動態功能是以「學校」為主。 Dcard是在2011年由簡勤佑與林裕欽兩位臺大資管系的學生所創立,一開始創立的核心宗旨跟早期的Facebook有點相似,希望能夠過提供一個開放的匿名交友平臺,讓每個人在平臺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而Dcard的「D」則代表Destiny,命運的意思。 針對大學生專屬社羣平臺 ─ Dcard進行聲量探索,由《OpView社羣口碑資料庫》自動計算數百種Dcard熱門版面,排除掉贈獎活動與網友直播閒聊文,計算出每週迴文最踴躍的前10大發文,讓您快速掌握大學生們最風靡的討論話題。 在臺灣,大選前熱烈討論候選人、政見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整體而言,通常在大選完,網路社羣對選舉的討論熱度就會降下來。
圖騰領域 dcard: 圖片1
封鎖最早記錄於2015年4月,後有間斷及他類幹擾,持續至今的封鎖則始於2016年7月。 我注意到男女比例也從2012年的6:4,變成了2016年的4:6,發文和參與交流的女生比例也逐步增多,美妝、穿搭等類別成爲了熱門類別。 這點與大陸的社羣恰好相反,我們的社交應用幾乎都是男多女少,而且失調比例會持續擴大,這也是很值得深思的一點。 匿名也是Dcard很有特色的亮點,可以選擇“淡江大學”這類的title來做社交,也可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度,同時還能保護營私。
圖騰領域 dcard: 生活與休閒
包正豪自嘲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接受事實」,承認Dcard等網路媒體是學生溝通的主要管道。 不過包正豪指出,每次在Dcard爬文,還是讓他「瞠目結舌」。 此網站的用戶在每個午夜12時,會收到一張系統配對的匿名邀請卡(也就是Dcard),若有興趣與對方認識的話就可以送出交友邀請,收到交友邀請的人在當天午夜之前必須同意邀請,雙方纔能成為朋友,一旦錯過之後,這兩位用戶便不會再收到或是抽到彼此的Dcard。 原PO認為,當初大學生才能使用的,變成現在只要有手機號碼就可以申請,造成一堆中年人國高中生亂入,「低卡真的走不遠了,大家都能使用的程式,那這樣“大學生”意義何在?」,原PO不解Dcard高層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但他認為「你們已經忘記當初的初衷了,個人覺得我應該沒多久就會放棄低卡這個程式了」。 結束Dcard主要產品功能之境品分析後,我們來觀察表格的下半部,也就是Dcard附加產品功能的部分。
圖騰領域 dcard: Tags: dcard 熱門 發文 網路行銷 知識型網紅 導流 貼文 流量 More…
唯一不同的是tag別人(@)時,在Dcard上面是“B4”(代表@4樓),可以通過“B7 B9 B11”這種方式tag多個用戶。 相較於2011年纔出現的Dcard,PTT自1995年便出現,同樣擁有超過百萬會員,但也由於使用者大多已進入中年,因此在使用者年齡層上和Dcard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競品:同樣與Dcard一般擁有「社羣」的元素,但其產品的核心功能不是圍繞在社羣討論所打造,如Facebook的核心是塗鴉牆,Instgram的核心是即時動態,但他們都保有社羣的元素在裡面。 關鍵資源:Dcard的關鍵資源除了內部團隊成員,如工程師、行銷人員、業務開發人員、產品經理等角色外,還包會員數所產生的網絡效應,如流量、活躍人數、黏著度等。 目標客羣:我們可以從Dcard Facebook粉絲專頁瞭解到其品牌的Slogan為「年輕人都在Dcard 上討論」,合理推測Dcard的主要目標客羣介於20–35歲之間的年輕族羣。
圖騰領域 dcard: 找到自己的路,活出理想人生
「興趣/社羣型」社交電商主要聚集一些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成員們,彼此可以在同一個羣組間進行商品的分享交流與買賣,如591寶物交易網是以遊戲主題而形成的社羣交易羣組,新加坡的旋轉拍賣則是以興趣愛好而形成的二手商品交易羣組。 首先我們先從Dcard的主要競品們作為觀察對象,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Dcard並未有「聊天室」的功能,這邊指的聊天室功能為無法針對不認識的人發送訊息,不像PTT可以丟不認識的人「水球」,除非雙方要因為「抽卡機制互相配對成功後,才能與對方開始私訊聊天」,其聊天室性質有點類似交友軟體。 圖騰領域 dcard 當我們定義好了競品分析的維度後,就可以開始去尋找我們要分析的產品,下方為我們大致根據Dcard主要競品、相似競品與相關功能所製作的一張分析表格。
圖騰領域 dcard: 只因「送禮不用心」想換男友 留言逆風:心態不可取 |Dcard熱門事件
這讓我對整個世界更充滿好奇,擁抱變化的終點,不是畢業,而是沒有好奇心的那天。
政澤坦言,信用貸款既然沒有擔保品,那銀行就會回到「個人」的信用狀況與償債能力進行評估,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上一集的內容,更認識信用貸款產品的概念。 透過募資平臺推出方案,直接與消費者進行募資,但羣眾募資因為其與羣眾直接接觸的特性,讓它有點像是產品雛形的行銷管道、更類似測試市場性的工具。 創業者除了自身存款或穩定收入來源之外,還可能向家人、朋友、信任者(Family、Friend、Fool,3F)籌募款項,此類籌募款項多寡與個人因素(交情深淺、存款多寡)相關,因人而異。 圖騰領域 dcard2025 當然,創業除了題目、技術與敢於嘗試的勇氣之外,現實層面的資金問題往往是考驗創業者的第一個關卡。
出於對這款年輕人喜愛的產品的興趣,這幾天我就翻牆體驗了Dcard。 圖騰領域 dcard2025 下面從產品的角度分析下這款臺灣年輕人中火爆的匿名論壇。 而透過迴圈,我們只需要把之前抓到最後一篇文章的ID放入before參數中,我們就可以抓到這篇文章的前100篇文章。 讓這個網站火起來的很大特色,是「午夜12點抽卡」。 這是有點象是牽紅線的網站,顧名思義,到了午夜12點,點選抽一張卡,系統就會自己幫你配對一個異性(也可能抽到同性但聽說機率比較小),然後雙方選擇同意,就代表抽卡成功,有點象是確認好友的概念,然後就可以開始聊了,若有一方不同意,則抽卡失敗,交友不成立。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你有將文章存在瀏覽器中的「我的最愛」,變成書籤,這樣就可以馬上查到那篇被刪除的文章,超方便的!
圖騰領域 dcard: 中國大陸封鎖
回想草創時的財務經驗,fOx認為資金與財務管理絕對是創業必修的課題,因為在創業過程的不同時間點,創業者需要面對如籌募草創時期的啟動資金、維持公司營運時12-18個月的現金流等不同的財務問題。 不變 – 自處:小時候讀到詩人的心境,常常不能同理,長大發現是遇過太少悲歡離合、經歷太短陰晴圓缺。 在矽谷科技圈,開始流行從古代佛陀的哲學思想裡尋找答案、學習冥想與正念。 人壽命有限,在終點前,要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回答那最困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一生的意義又是什麼?」有限白紙裡每個人多采多姿的作答,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人類學家Yuval Noah 圖騰領域 dcard Harari在《人類大歷史》一書問到:「究竟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看似我們掌握了科技,科技也驅使我們改變以適應。 在時間長河裡,我們突然意識到,會不會科技的發展其實毫無意義?
圖騰領域 dcard: 男問「求婚遭拒感情變淡」 網友勸分:別再浪費彼此時間 |Dcard熱門事件
這個政策引發不少使用者不滿,認為使用者註冊時都有填寫信箱,官方也能查到IP位置,質疑「為何還要身分證?」,認為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平臺限制。 除了抽卡外,Dcard最主要的就是社羣功能,使用者可以藉由Dcard的網站或是App來透過瀏覽、發文、回應他人文章,討論區也依照內容不同分作不同討論版,每個學校也有自己的校版,只有該校學生可以在上面發文及留言。 「團購型」社交電商可以如蝦皮購物最近推出的團團賺就是走團購型的社交電商,以揪團人數的多寡來決定商家給的購物折扣,很類似中國的拼多多,而「內容運營導購型」的社交電商就以Instagram商業帳號為例,透過在Instagram商業帳號上分享生活內容,吸引到一羣有相同共鳴的用戶後,在推薦用戶去購買商品,類似於中國的小紅書。 首先讓我們來檢視Dcard競品分析表格中「主要功能」的區塊,從下方的表格中我們可以到Dcard的主要競品,臺灣PTT、美國Reddit與日本5ch在文章的產品功能上幾乎都有提供,唯一的差別在於PTT未有提供上傳與編輯影片的服務,可能是與PTT是採用學術網路作為後臺伺服器的運營有關,因此許多網友都改用GIF的方式來呈現。 最後則是商城,也就是Dcard的好物研究室,點擊好物研究室可以觀察出該商城包含訂單管理、品類管理與廣告內容管理,若以臺灣較多用戶使用的Shopee App作為對標的話,Dcard的好物研究室屬於電商平臺的發展階段 ,缺乏購物車訂購流程、商傢俬訊等功能,也許這是下一階段的開發項目。 顧客關係:Dcard初期以「抽卡」功能的方式來維持與會員之間的關係,讓會員養成定期登入Dcard的習慣,中期則是透過優化使用者的UI/UX體驗,提供會員一個更流暢的社羣交流平臺,並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現階段則是有效運用這些用戶數據,給予個人化的推薦內容,來持續強化Dcard與會員間的關係。
每當新發明出現時,人類擔心它的高效率而被其取代,會是墮落的開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項創造總是伴隨創新與破壞、利與弊。 科技發展是中性的,科學家因好奇而發明瞭事物,市場與人性選擇了適合的保留下來,是人賦予了科技意義。 我相信人性不一定完美,但如果人性能隨著知識傳播而越來越好,那麼科技一定也會越來越好,只要我們能跑在壞處顛覆人類前做出調整與改變。 若中國出資把大同買下,一天內就能把公司擁有的所有個資帶走,並把去識別化的資訊和個資連結,分門別類,再藉由社羣操作,達到中共想要製造臺灣內部不同族羣對立的目的。
終於進到我們實作篇啦XD,前面其實一直有說要教大家實作Dcard,但是因為又想到很多前置教學沒有教到,所以一直延後,本篇小編會教大家如何下載Dcard文章中的圖片跟此文章連結,會結合前面所學,將連結跟圖片名稱寫入檔案中,方便大家查閱,而且一次下載的圖片也不會太少量。 警語:貸款額度最高300萬,貸款利率1.88%起,帳管費最高為新臺幣9,000元(視專案享有不同限時優惠,實際貸款利率及相關費用以本行網站最新適用公告為準) 。 貸款利率之基準日為112年1月3日,係依本行牌告知定儲利率指數季變動或月變動等試算而得,每季或每月依市場行情變動,實際貸款利率及相關費用以本行網站最新適用公告為準。 依據GreatFire測試,該網站在中國大陸被當局的網墻封鎖,即當地網友無法正常存取該網站。 封鎖最早記錄於2015年4月,後有間斷及他類幹擾,持續至今的封鎖則始於2016年7月。 至於面對政黨輪替、中國資訊戰、香港情勢變化,及法規實務的漏洞,臺灣能怎麼做?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表示,蔡政府應盡快限縮中資來臺投資,建立有效審查規範,不要讓自己的國安門戶大開。 他認為,學生剛開學時有疑問,在所難免,「但為什麼不針對問題去主動尋找答案?學分能否抵免,選課能否承認,宿舍房型如何等等問題,在Dcard上頭問,就是鍵盤打打,然後丟在那裡,等候不知道哪裡來的鬼,給你一些你也不知道真假的答覆,然後你還煞有介事地感激、回應。 第一種恐怖是「粗俗」,包正豪強調當然不是所有貼文,「但真的很容易看到羞於出口的文字,這可能是因為匿名的關係。慎獨很難,所以沒人知道身分的時候,小惡魔出現很正常,因此頂多隻能嘆氣跳過」。
圖騰領域 dcard: 【Dcard 案例分享】廣告帶來的社羣高聲量 — PAZZO
這個政策引發不少用戶不滿,認為用戶註冊時都有填寫信箱,官方也能查到IP位置,質疑「為何還要身分證?」,認為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平臺限制。 在另一個臺灣論壇PTT上,網友也將Dcard與中國網站對比,諷刺說「還以為是在辦貸款」。 2022年2月,Dcard推出實名制,要求使用者必須上傳身分證正本相片,纔可以擁有在Dcard全站討論的權限。
在競品分析的部分,我們將以三個維度來與大家說明,分別為「主要競品」、「相似競品」與「相關功能」,以下是這三個維度的定義。 Dcard有點象是ptt但是又有許多的不同,也許是在使用族羣上,Dcard很明確就是定位在大學生族羣上。 有時候看看Dcard這些內容,會到很灰心,不免讓我憂心,臺灣的學生怎麼了? ……但又覺得這樣的憂心是多餘的,本來就不能奢望在樹上找到一條魚,充其量找到的是鳥羣。 既然Dcard的定位在於社羣娛樂,聚集的當然是這樣的話題,它不能夠代表全體大學生,只能是臺灣大學生很鮮明的某部分而已。
談到創業過程最大的學習,除了與人為善的處事態度,fOx也強調持續耕耘、多方嘗試的重要性,「因為成功有時的確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同一件事情,可能因為執行的時間點不同、搭配的載體媒介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由國泰世華銀行打造的金融理財節目《請支援理財》,日前推出最新一集「創業這條路」,同步於官方YouTube和Podcast播出。 節目由知名財經主播葉芷娟主持,邀請國泰世華銀行專家林政澤,以及不太會料理卻創立食譜網站「愛料理」與科技媒體「INSIDE」的創辦人蕭上農(fOx),一起聊聊創業路上資金與風險控管的大小事。 近一個月,我在Dcard發表兩篇非常熱門的文章,第一篇就登上全站熱門第三名。 藉著文章,我也讓更多Dcard上的年輕朋友認識我的知識型IG帳號,並帶來6000多個粉絲增長,以下是我達成這個成就的8個行銷技巧。 我喜歡諾曼地大空降裡溫特斯上尉講的一句話:「我們是傘兵,天生就是被人包圍的。」創業家就是傘兵,有困難我們纔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