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0及0810九龍灣開出班次,改於0745及0805由啟業巴士總站開出,經宏照道,常悅道,宏冠道,臨樂街抵達九龍灣巴士總站後返回原有路線。 因應乘客需求,本路線由2018年6月25日起,增設星期一至五傍晚兩班由啟業開往小西灣(藍灣半島)的回程服務,取道宏照道、常悅道及常怡道返回原有路線前往小西灣,方便於東九龍區上班的筲箕灣、柴灣居民有更快捷的途徑回家,而無需乘搭需繞經北角、鰂魚湧、西灣河及耀東一帶的主線606。 旅客如需乘搭市區的士,可按指示標誌前往站內B2層的市區的士上客區候車,落客區則設於站內B1層。 有關估計車費已包括指定收費隧道及道路的附加費,但不包括的士其他附加車費,例如行李費。 2006年1月3日投入服務,當時由海麗邨對面的碧海藍天單向經南昌站、青山道及南昌街前往白田邨,只於學校上課日的上學時間提供服務。 同年9月4日增設放學時間服務,經南昌街、元州街及欽州街返回海麗邨。
- 現時,各專營巴士公司每年均會向運輸署提交開辦新路線及調整服務等建議,以配合乘客需求。
- 相關建議獲黃大仙、觀塘及東區區議會通過後,於2013年12月15日起實施重組計劃,當日起本路線改為袛於平日早上提供服務,並縮短至耀東邨,原有本路線的假日班次,則編為606線假日繞經彩盈邨及牛頭角上邨的特別班次,而606線平日早上往九龍方向的班次,亦編入本路線並改由耀東邨開出,途經九龍灣商貿區。
- 巴士總站(Bus Terminus),俗稱「站頭」,是巴士路線的起點站或終點站,規模無分大小,理論上只要不阻礙交通,任何一處道路路旁也可以設置巴士總站。
- 白田邨經過重建,部份樓宇拆卸及改建新型房屋,巴士總站亦出現重大變動,最初的巴士總站位於現時澤田樓與昌田樓對出的位置,於1982年因應此總站的啓用而併入,直至1990年代初,此總站需要重建,當時僅有的九巴2E線和過海隧巴104線遷回澤田樓站作臨時總站,直至1994年重建完成,新坑狀總站於同年8月7日啟用為止。
- 受道路設計影響,部份巴士總站更設於迴旋處、迴圈或迴旋路內,方便巴士掉頭及作短時間停留後,隨即上客及開出。
由於匯民道非專營巴士上落客區不準停車等候,非專營巴士可使用上述泊車位短暫停泊。 非專營巴士可沿匯翔道(西行)或匯民道(南行)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並使用位於匯民道的指定上落客區上落乘客,但不準停車等候。 MOSTown 新港城中心位於連接馬鞍山主要交通樞紐上,包括馬鞍山港鐵站,巴士站,小巴站和的士站的,為您提供最便利的交通。
海達邨巴士總站: 九龍巴士73P線
運輸署已獲得各巴士公司同意,讓屬下車長共用巴士總站的洗手間設施。。 圍邊鋸齒形巴士總站主要建於乘客流量最多的層數,對比平行巴士總站,它改善了後者每條車坑只可供一條路線使用的缺點,以及巴士須停在車坑內等待開出,阻礙其他巴士駛過。 鋸齒形巴士總站中央主要供泊車用,因此可容納上蓋發展的大型樁柱,卻不會對站內乘客視線造成明顯影響。
- 啟用,九巴於2009年8月16日安排12線延長至海麗邨,可是並不駛入公共運輸交匯處,只於海麗商場外的深旺道設站。
- 編號的格式與其他巴士站相同,格式為「XX00-T 」,中間以「T」代表「Terminus 總站」,首兩位取總站英文命名的首兩個字母,再加上兩位數字(當有其它車站重複字母時數字遞增);T後面之四位數字為站牌的編號,以「1000」為基數,基本上為遞增50。
- 如隧道範圍內有車輛故障或發生交通意外,該隧道管理營辦商會安排拖車先將故障車輛移至就近安全地點後,再由司機自行安排拖車離開。
- 如使用八達通,在轉乘次程車程前,必須確保八達通卡之餘額為正數,設有自動增值系統之八達通卡則不受影響。
- 運輸署已獲得各巴士公司同意,讓屬下車長共用巴士總站的洗手間設施。。
- 2002年10月28日:運輸署正式批准本線提供平日全日服務,往大埔方向改經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及大老山隧道,令來回程途經地區一致,同時避免與72X、271線重疊。
- )是位於香港深水埗區長沙灣深旺道的巴士總站,鄰近泓景臺及碧海藍天,有9條巴士路線以本站作總站。
過海隧道巴士307線是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營運的一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取道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特快來往大埔中心及中環碼頭。 本路線是現時唯一一條每天提供全日服務的3字頭系列過海隧道巴士路線。 海達邨巴士總站 而運作方式是九巴及城巴梅花間竹地開出,並非各自有服務時段,為全日過海隧道路線中罕有,另一例子有同樣是九巴城巴聯營全日過海隧道巴士107線。
海達邨巴士總站: 九龍巴士2E線
超低地臺巴士亦同時被換入,用車為丹尼士三叉戟三型12米(ATR),在特定時間,則有配上箂特日蝕雙子星型車身、來自219X線的富豪B9TL(AVBW)行走。 40←→九龍市區路線,次程可獲$4.2折扣優惠40往麗港城或40A往平田 → 2F、3C、3M、5M、13M、14B、15A、16M、23M、28B、29M、211、214或216M線。 新巴於2010年4月在此站裝設了一套乘客資訊系統,利用站長室外的大型電視,顯示4及4X線的開車時間,成為首個設置這系統的新巴總站。
由於本線之定線直接,「一程過」直達港島商業中心區,本線客量極高,班次經常客滿及供不應求。 本線於平日繁忙時間另設有4條分支——307A、307P、907B、907C。 相關建議獲黃大仙、觀塘及東區區議會通過後,於2013年12月15日起實施重組計劃,當日起本路線改為袛於平日早上提供服務,並縮短至耀東邨,原有本路線的假日班次,則編為606線假日繞經彩盈邨及牛頭角上邨的特別班次,而606線平日早上往九龍方向的班次,亦編入本路線並改由耀東邨開出,途經九龍灣商貿區。 原有平日早上往來彩雲至柴灣的服務,則由本路線與106線的八達通轉乘優惠替代。 同日起,本路線彩雲總站於九巴電子路線牌的顯示,亦正式改為「彩雲(豐盛街)」。
海達邨巴士總站: 途經路線資料(巴士)
內外配套設施都比以前有大幅改善,室內換上了更大的通告板,每項車務通告都貼得井井有條。 在站長室外,裝上了全新設計的站長室名字牌,以及乘客通告板與巴士路線地圖,亦已裝設班次顯示屏,方便乘客查閱路線資料。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12線加強服務及提供港鐵轉乘優惠〉[新聞稿],2009年8月7日。 於2021年落成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一共提供8個鋸齒形巴士上落客區,並與商場室內空間整合,成為全港首個設有空調候車區的巴士總站。 運輸署一直鼓勵專營巴士公司改善巴士總站及公共運輸交匯處的乘客指示牌及候車設施。 當收到巴士公司的申請後,運輸署會從交通及行人安全等方面審核申請,並會與其他所涉部門協調及跟進。
海達邨巴士總站: 交通
未有本路線以前,小西灣、柴灣及筲箕灣往來東九龍的巴士服務由606線提供,但該線於港島區的路線相當迂迴,由小西灣(藍灣半島)開出需繞經柴灣、筲箕灣、耀東邨、太古、鰂魚湧及北角,於港島區需時大約45分鐘才能抵達東區海底隧道,而且受到觀塘至柴灣紅色公共小巴以直接路線,搶去606線不少客源。 早於2010年8月,網上已傳出內部文件,指出為配合彩雲道發展區屋邨(彩福邨、彩德邨、彩盈邨)落成入夥後的交通需求,會在8月23日開辦本路線,由彩雲(豐盛街)經彩盈邨單向開往小西灣。 其後有地區人士在網上論壇「彩盈俱樂部」指出,運輸署為606線於每日0900前班次改經彩盈邨的安排諮詢區議會,最後該項安排得到落實,編號獲正名為606A(即本路線),於2010年11月15日起投入服務,取代606線每日0900前往港島方向的服務。 海達邨巴士總站 初時走線依606線,在離開坪石後改經彩石裏、彩興路(彩德邨)、彩霞道(彩盈邨)、牛頭角巴士總站及牛頭角道(牛頭角上邨)後返回原有路線往港島東及小西灣,不經九龍灣商貿區,主要方便彩雲道發展區居民於早上時段前往港島東區,同時替代606線早上時段於彩雲、坪石、牛頭角及觀塘往港島東的服務。 臨時總站運作至2022年,直至新的白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落成為止(位於第1及2座重建後的基座內)。 本站因應白田邨重建工程而於2015年9月22日永久停用前,則名為白田巴士總站(Pak Tin Bus Terminus)並位於第12座外,對面為白田商場,為一個坑狀露天巴士總站。
海達邨巴士總站: 九龍巴士40P線
本線是來往荃灣及觀塘的全日行走巴士路線,由於橫越五個都會區區域,提供九龍東前往荃葵及美孚的特快服務。 寶達邨於2001年3月開始入夥,專責為屋邨提供接駁藍田站服務的專綫小巴71A線率先於3月7日投入服務,而九巴13D線亦於7月8日延長至寶達邨。 受寶達商場建築工程延誤影響,位於商場地下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在屋邨入夥時亦尚未竣工,當局須在屋邨通道設置臨時巴士與小巴總站,專綫小巴總站設於達峯樓對開(現為籃球場),而巴士總站則位於達怡樓對面,巴士須使用達怡樓與達欣樓之間的迴圈形消防通道掉頭。 13D線當時到達寶達總站落客後,須駛往上秀茂坪停泊,待開出時間前再駛回寶達邨接載乘客。 原有以此為總站的213M線,於2017年6月29日延長至安泰邨,往藍田站方向維持途經此站;同時於早上繁忙時間開辦短程輔助線213S,循環來往此站及藍田站。 2019年3月25日,九巴213B線投入服務,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經此站前往觀塘(協和街)。
海達邨巴士總站: 九巴地點代號
2008年12月7日:因應70線停止服務,本線增設由樟樹灘往觀塘碼頭方向的分段收費$8.6,另增闢與72線、73線及81C線的八達通卡轉乘優惠。 89更改行車路線並遷移總站至觀塘(翠屏北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海達邨巴士總站2025 海達邨巴士總站2025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2023年2月7日。 隨着沙田市中心的主體新城市廣場經營日善,以及周邊的私人住宅分階段落成,對本線的通勤需求也日增。 此外,新城市廣場憑嶄新的市場定位,吸引到不少來自九龍市區的居民前來消遣,貴為接收九龍東居民為主的新市鎮,自然令來往兩地的交通需求增加,除了利用地下鐵路轉乘九廣鐵路,本線實為不二之選。 觀塘(翠屏北邨)開經:翠屏道、協和街、同仁街、裕民坊、康寧道、牛頭角道、觀塘道、天橋、龍翔道、獅子山隧道、獅子山隧道公路、沙田正街、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沙田正街、橫壆街、源禾路、禾輋街及瀝源邨通道。 40A平田開經:安田街、平田街、安田街、藍田(北)巴士總站、德田街、啟田道、鯉魚門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蝴蝶谷道、荔枝角道、長茂街、長順街、長荔街、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葵益道、興芳路及葵興站通道。
海達邨巴士總站: 途經路線資料
不過是次重組,並非全無缺點的,耀興道介乎南康街/新城街至耀東巴士總站一段,於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便失去了直達九龍東的服務,需步行往耀東巴士總站或筲箕灣巴士總站分別乘搭606A及606X線。 地鐵東湧線(現稱港鐵東湧線)通車前是本路線的黃金時代,客量相當龐大,經常出現全車爆滿。 為了與港鐵競爭,初時兩邊總站的頭尾車時間與港鐵荃灣線服務時間看齊(港鐵荃灣線頭車於0600由荃灣站及中環站開出,尾車分別為0030及0100),直至2012年7月29日延長路線,新總站頭尾班車均比原有總站提早5分鐘開出。 海達邨巴士總站2025 踏入2017年,過海隧道路線與新界路線網絡擴展至安達邨,613線於4月18日投入服務,來往此站及筲箕灣,途經藍田、油塘、北角、鰂魚湧與西灣河。 九巴290X線於6月19日增設下午繁忙時間回程服務,由荃灣西站經安達邨總站前往將軍澳日出康城,成為首條服務安達邨的新界路線。
海達邨巴士總站: 九龍巴士278A線
在假日或當灣仔會展有展覽/活動時,往中環方向在大埔中心巴士總站更可坐滿,近尾站的乘客只能站立,甚至要等待下一班車或要前往巴士總站才能乘搭,供不應求。 房委會2012年宣佈於2018年清拆白田邨第9、10、11及13座,其時當局選定蘇屋邨第二期為接收受影響居民的屋邨。 然而,基於居民希望在加快重建步伐的同時獲得原邨安置,有關方面遂決定提前於2014年停用此總站,並將之連同白田邨第12座重建為2座新公屋。 此站最終於2015年9月22日起停用,使用此站的巴士及小巴路線當日起分散到白雲街兩旁設站,其中2E線改以「白田邨澤田樓」站為臨時總站,104線遷往「白田邨昌田樓」站,而702A線的臨時總站則位於「白田邨第9座」站,為期約4年。 當局又決定耗資港幣1億820萬元在2016年,興建室內鋸齒形環狀公共運輸交匯處替代此站,選址於第7、8期重建(康、健、詠、心四座)基座。
海達邨巴士總站: 九龍巴士40線
同時,本線先後成為5組八達通巴士轉乘計劃的成員,轉乘優惠遍及北區、大埔、沙田、西貢、將軍澳和九龍市區,當中九龍東的優惠更能深入各個小社區,亦對往返火炭工業區的上班人士,供給乘搭本線的誘因。 89X線源自大老山隧道通車前的89A線,主要服務沙田第一城和圓洲角來往觀塘的乘客,前者的沙田區總站設於沙田火車站,有助它成為本線以外來往市中心和瀝源邨的選擇。 故此,九巴刻意把89X線打造成本線的特快路線,但很快就被乘客致函報章反映意見,以「特快」為名的89X線為何跟89線同樣途經車程較慢的牛頭角道,且在沙田區也同樣服務瀝源邨和市中心一帶。 其後,九巴順應民意將89X線改經觀塘道和大涌橋路,而牛頭角道和源禾路沿線乘客則可繼續利用本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