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開始動工整修,2007年2月11日十尊神像安座,安座前車隊先繞行公館、銅鑼等鄰近鄉鎮,沿路住家擺設香案祈福[11]。 銅鑼九華山大興善寺,簡稱九華山大興善寺、大興善寺,是位於臺灣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的九華山大興善寺道場,以持咒加持的水聞名。 九華山口訣 遊錫堃上午在民進黨籍嘉義市立委王美惠、嘉義市九華山地藏庵董事長黃俊森陪同下前往地藏庵參拜,並送爭取連任的王美惠糉子、包子,預祝順利連任。 九華山口訣 據九華山管委會網站查詢,核心景區有6尊(地藏、海玉、明淨、慈明、仁義、慧成),除金地藏外,其餘5尊均可瞻禮真身,周邊景區有6尊(大興、德風、聖傳、明心、普文、寬德)。 備註:在佛教中,羅漢所修證的果位次於佛和菩薩,因此地位也比他們低,他們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
這裏距離天台寺需步行800多級臺階,約20分鐘。 從淨戒禪院出發可以步行前往松樹庵,松樹庵位於九華山西麓,在覈心景區外,供奉有寬德和尚的肉身,單程時間約2小時。 觀音亭建在蓮花池上,內有一尊4米高的童子拜觀音石像,周邊掛着數百面錦旗,很像北京的紅螺寺,這裏應該非常的靈驗。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三性宮】
始建於民國期間,1991年原址重建,兩層民居式建築,坐南朝北。 “大慈”爲帶給衆生快樂,是佛菩薩對一切衆生廣大的慈善心。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口訣 始建於1996年,爲心願茅蓬時任住持尼本慈在茅蓬西改擴建,坐東朝西,民居式建築,面積不大,中堂供奉,兩邊廂房住宿,也是庵宅合一。
百歲宮五百羅漢堂是目前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中所獨有的。 從五百羅漢堂向窗外望去,山腳爲下閔園,山頂爲花臺景區。 原名淨土庵,又名普濟寺,始建於民國初,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建築,白牆褐瓦馬頭牆小外窗,坐北朝南,庵前爲一過路亭,通往天台。 始建於1924年,兩層民居式建築,坐北朝南,安徽省重點寺院。 潮音精舍近些年應該有翻新,精緻卻不失當地特色。
九華山口訣: 臺東縣池上鄉圓明山法林寺拜什麼神?釋迦牟尼佛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為搭配當地宗教,跨越西湖溪、通往此寺的九湖大橋,也在南、北兩側橋頭各設二尊佛陀像,護欄裝飾有數十個蓮花座,在北部地區各橋樑中堪稱獨樹一格[8]。 華嚴禪寺上院地處山谷盆地,背靠九子峯(海拔1035米),峯頂排列有大小九峯,東西爲五,南北爲四,酷似嬰兒依偎母親結伴嬉戲。 九華山口訣2025 寺院東北角有諦聽塔,始建於南宋,塔共七級高九米,方形,花崗巖壘砌,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着的通靈神獸,一直與他相依爲伴,洞龕內供奉的似犬非犬的石像就是諦聽。 華嚴禪寺周邊有幽冥鐘樓(廣化寺舊址)、喇嘛塔(元代晚期)、月牙池、犀牛望月、楓榆神樹(四人環抱)、磐陀石(金地藏第一修行處)、地藏洞等景觀。 位於雙溪寺西,大殿坐西朝東,民居式建築,精舍構築在巨石堆上,怪石嶙峋,人工與自然巧妙結合。 道霖法師原是九華山佛教協會後山分會的第一任會長,2006年辭去職務專心潛修佛法,法師出家40多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修行,法華精舍是修身養心,參禪悟道的好去處。
石壁雕刻有觀音菩薩聖像一尊,還有滴水觀音、送子觀音等像。 相傳觀音菩薩曾雲遊到此,化身禪住此洞,妙施甘泉,治病救人,恩澤方圓百里,無人不曉。 公元653年地藏菩薩在此禪修,方知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下凡,留下聖靈仙水一說,觀音洞因此得名。 九華山口訣2025 現寺院爲龍昌法師2009年發心重建,2013年建成。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南開宮】
九華山大興善寺,為1961年左右源起於苗栗縣苑裡鎮成功路的民宅,1965年搬到苑裡鎮天下路,正式有「大興善寺」之名[1]。 1985年開山祖師「無名比丘尼」(有人稱其為福慧或慧福,信眾尊稱為「救世師父」)圓寂時,指示前往銅鑼闢寺[3]。 當初遷移時,為避免遭到苑裡鎮民強留,據說利用晚上連夜搬走[4]。 銅鑼鄉九湖村道場於同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開幕[5],寺址為銅鑼鄉九湖村183號[1]。
- ●九華山大興善寺,三義道場位於苗栗縣三義鄉西湖村七鄰上湖二十五之八號,電話(○三七)八七七四六五;銅鑼道場位於銅鑼鄉九湖村一百八十三號,電話(○三七)九八五三四八。
- 原路返回至“隆山道場”石刻處(10分鐘),然後石板道下行到大願坡路口(20分鐘),右轉15分鐘即到觀音洞。
- 在普濟庵西側有一條狹長的石板道直通永興茅蓬,石板道從閔園竹海中穿過,2分鐘直達。
- 大殿一樓供地藏菩薩,二樓供1995年從化城寺移來的緬甸釋迦玉佛1尊。
- 位於海慧寺南,始建於1931年,兩層民居式建築,白牆紅瓦馬頭牆,粉刷過的外牆煥然一新。
- 2008年重建,現爲兩層民居式建築,住持尼道意。
閔園尼庵羣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勝鬘精舍、潮音精舍、普濟庵、香山茅蓬、九蓮精舍等,像接引庵、光明茅蓬、靜修茅蓬、觀自茅蓬等也確實比較清苦。 希望這些茅蓬、尼庵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其實無論是十方叢林還是茅蓬菴舍,在傳播佛教文化的角度來說,其功能是一樣的,只要是正信如法的佛教道場,都能獲得善知識。 從小花臺到下閔園,這條路已日漸荒廢,遊客一般到小花臺就原路返回了。 前半段石板道盤旋而下,羣峯林立,怪石如雲,風景如畫;後半段從過了文殊古院(文殊洞),秀竹叢生,鳥語花香,也是一片閔園竹海。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救世師父法相 全臺寺廟百科
從華嚴禪寺上院旁邊的青春大道出發前往天華峯,天華峯位於九子峯西南,這條戶外路線強度不大,7公里,注意一定結伴而行,提前準備補給。 約2.5小時到天華峯,山頂有觀景亭,九華美景盡收眼底,眺望蓮花峯、獨秀峯、天蟾望月、九龍盤天等奇峯美景,北向是青陽縣城,西向是柯村新區。 從山頂下去15分鐘可到吉祥禪院(即文殊殿),再向前爲千佛寺,然後走生態大道回到半山腰索道站,約2小時。 九華山口訣2025 九華山口訣2025 原名鳩蓮禪寺,始建於清末,民居式建築,1996年至今住持尼祖華。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口訣 臺灣廟宇祈福網
備註:明清之際,九華山香火之盛甲天下,有寺院300餘座,僧侶4000多人,影響力比現在大,當時有四大叢林之說。 現在流行的說法有兩種,一說爲祇園寺、百歲宮、旃檀林和月身寶殿,一說爲祇園寺、百歲宮、甘露寺和東崖禪寺,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因爲肉身寶殿作爲金地藏的肉身塔,沒有大雄寶殿,不能稱爲叢林。 當然現在四大叢林的說法少被提及,東崖禪寺現爲普通寺院。 兩層民居式建築,坐東朝西,此庵爲下院,朝陽庵位於天台小獅子峯,在天台沿線,住持尼宏光。 九華山口訣 因與朝陽庵爲同一住持,故不在99座寺院名單裏。 九華山口訣 這個“海慧寺”不同於華嚴洞旁的“華嚴海慧寺”,位於中閔園77號。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慈善佛院】
位於釋迦牟尼佛的「靜慮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 位於福德正神的「頂田心福德祠」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 位於大梵天王的「大梵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位於釋迦摩尼佛的「朝元禪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 位於釋迦牟尼佛的「海明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 位於釋迦佛的「慈恩寺」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人…
九華山口訣: 慈雲寺拜什麼神?觀音佛祖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前爲茶園,後爲菜地,一進院落,主廳供佛。 在花臺景區轉個圈回到驗票處,往天台方向走10分鐘到清涼臺看小花臺路標,經石長城下山前往小花臺。 小花臺原名會仙峯,因峯頂石柱林立猶如衆仙相聚而得名,海拔1006米。 沿途先後會看到天然佛陀和定海神針,天然佛陀又名“石佛”,形神兼具,惟妙惟肖;定海神針在小花臺觀景臺附近,一柱擎天,矗立於雲海之上,氣勢恢宏。 沿途有6個觀景平臺,棧道主要連接母子情深、地藏曬靴、會仙峯、龍脊、蒲團松等花臺景區標誌性景點,在棧道沿線還可以觀賞到睫毛峯、清涼臺、小花臺等著名景點。 以前的官方叫法好像是“九華山旅遊二環線”。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廣寧宮】
大殿一樓供地藏菩薩,二樓供1995年從化城寺移來的緬甸釋迦玉佛1尊。 1931年在老龍庵西側建新龍庵,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木雕佛像,相傳是明末或清初時所制,1994年從化城寺請回,1995年重新貼金。 1997年在原三庵前門樓舊址新建韋馱殿,後又建七層千佛銅塔一座,爲古寺生輝。 天池寺又名天池庵,因相傳地藏王菩薩金喬覺在此修行打塵,飲用池水而得名。 回到岔路口,沿盤山路向前4公里到達甘露寺,前半段坡度還好,後半段比較喫力,在3公里處見“一天門”供路人歇息,白牆黑瓦,楹聯“到此並非門外漢,進來便是箇中人”,前行5分鐘有石板道向上直達甘露寺,可以省半小時。 甘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全國重點寺院。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
肉身寶殿旁的角落裏,有三隻閒置的香爐,已鏽跡斑駁,其中第三隻上有明顯的裂痕,應該是WG時期造成的,聽說後來香爐被藏在山林中得以保存下來,1978年才取回。 九華山口訣2025 現存殿宇坐西北朝東南,民居式,兩層五開間,一字形排列,正殿門額書“翠峯華嚴禪寺”。 樓閣、禪房僅是昔日規模的1/3,依然保持古寺風貌。 廟廊西壁嵌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所立《開創翠峯華嚴道場碑誌》,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本願寺拜什麼神?釋迦牟尼佛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始建於民國初年,兩層民居式建築,坐東朝西,上層爲大雄寶殿,下層爲地藏殿。 過了朝陽庵,登山道就有些陡了,層層石階,曲折而上。 朝陽庵向上,沿途有衆多摩崖石刻,多爲歷代名人朝山時所留。
地藏菩薩聖像觀瞻總高度139米,蓮花座及像體高99米,爲世界最高的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厚重莊嚴、和諧慈祥、神形兼備。 大願廣場佔地面積1200畝,由五通橋、弘願堂、蓮花淨土、錫杖廣場、萬方摩尼等重要節點組成。 位於大願文化園與九華街景區之間,12公里盤山路沿線,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將該景區串爲一體,自然景觀與寺院建築星羅棋佈,沿途有二聖殿、甘露寺、西竺庵、西佛寺、西竺禪寺、龍池庵六座寺院,另有龍池瀑布、定心石等景點。 九華山口訣2025 九華山口訣 位於天台峯北,由大花臺(花臺正頂)、小花臺組成,因盛產高山杜鵑(映山紅)而得名,以奇峯怪石、雲海霧凇而著稱,是九華山最美的自然景觀。
九華山口訣: 九華山
長生庵和緊鄰的龍庵、新龍庵合稱爲三庵,現在的三庵均爲清代民居式建築。 明弘治年間住持實庵,儀表堂堂,才華橫溢,王陽明遊山時,曾與之投緣交往並題詩相贈。 現在的長生庵大殿是2005年按照原貌結構重建,供奉西方三聖及《大藏經》一部,2001年至今住持尼無垢,任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
沿芙蓉路南行200米到達天池古庵,沿途會經過太白書堂和百歲宮纜車。 比丘尼滌勝1991年開始改擴建天池庵(現天池寺)北側舊屋,95年建成大雄寶殿,坐西朝東,兩層民居式建築。 天池古庵牆壁上掛滿了手繪白描“觀音菩薩化身像”,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爲拯救人類苦難她以多種法像顯現菩薩身份,據說經常出現的有33種,這裏供奉有88幅畫像,精美絕倫,國內罕見,見者得福。
九華山口訣: 嘉義市【仁武宮】
工程中各種建築材料的運輸主要是挑山工用扁擔從鳳凰松運到山頂,難度着實不小,希望能早日落成。 進入天台寺前,可以先到天台峯南面的十王峯打個卡,十王峯面對天台峯,謂之“十王朝地藏”,沿途10分鐘有著名的天台寺最佳拍照地,到達十王峯頂共需25分鐘,危崖層疊,一覽衆山小,然後原路返回去天台寺。 如從十王峯繼續前行下山,右轉可以回索道站,左轉的路是通往黃石溪的,沿途有真如庵、老常住護國禪寺、招隱寺、道僧洞等,爲戶外路線,明清時爲從九華山南麓登山的古道。 九華山口訣 十王峯的這段石板道窄且陡,需注意安全。
九華山口訣: 大梵寺拜什麼神?大梵天王 ( 佛教 )祭祀資訊:電話、地址、管理人查詢
景區倚山而建,就勢造景,園即是山,山即是園,妙趣天成。 (3)天華峯戶外線:九子巖景區最高峯,海拔1084米,由200多米高的巨石形成,直插雲霄,爲經典戶外線路,沿途有文殊殿和千佛洞兩座寺院,另有天蟾望月、九龍盤天等美景。 (2)半山腰:華嚴禪寺上院,也稱九子寺、九子巖,周邊有地藏磐陀石、喇嘛塔、諦聽塔、楓榆神樹等景點。
九華山口訣: 大興善寺 行四方興四方
此寺聞名之因,主要因寺方持咒加持的水盛傳有治各種病症的神效,在福慧法師生前,信徒就深信佛茶有神力[7]。 寺裡僧尼會為香客分配以帶回家飲用,每人最多三公升,塑膠桶一排排,形成奇觀[4]。 若在寺內喝時必須在大殿跪求祝禱,帶回飲用也應面向大興善寺的方位跪求祝禱[1]。 九華山口訣2025 還有些信徒會跪在寺前久久不起,由家人或僧尼將水從頭頂淋下,或以手帕沾水在身上拍打[4]。 寺方強調,救世師父雖已圓寂,但精神願力長在,曾有信眾拿水送請衛生單位檢驗,結果符合安全衛生標準[1]。 實地走訪後,在小天台旁圓覺精舍看到一尊圓空師太的肉身,查閱資料是2012年圓寂,92歲。
九華山口訣: Re: 九華山 九華山口訣
大覺禪寺現任住持宗學法師,參謁諸多國內外禪門大德高僧,主要致力於禪文化的弘揚。 上禪堂原名景德堂,始建於明代,全國重點寺院。 上禪堂看起來不大,其實別有洞天,這座寺院坐南朝北,山門卻開在東山牆,與衆不同,山門上接一披間,即彌勒殿。 經彌陀殿往左邊有一道小門,繞過這道門後,視野才豁然開朗,出現在眼前的是上禪堂的大雄寶殿,大殿是由兩殿並聯而成,天井明瓦覆蓋,非常有特色,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穿過大殿,來到上禪堂後院,這裏有上禪堂的三大看點,一是滴水觀音,二是金沙泉,三是金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