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留意的是,本港95%的高血壓患者都屬於原發性質,而當中僅10%患者會出現頭痛、面紅、鼻出血等徵狀,其餘絕大多數都不會有明顯表徵。 所以市民最好定期驗身或量度血壓,及早察覺問題以安排適當治療。 老年人之所以舒張壓上不去,與身體的衰老,血管的彈性喪失都有很大的關係,血管硬化程度較嚴重,失去彈性,在心臟舒張時,對身體其他臟器形成的灌注壓比較低,從而測得的舒張壓也比較低,是老年人舒張壓偏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如高血壓長期影響,導致心臟出現主動脈關閉不全,或者是某些心臟疾病影響,如風溼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影響,導致主動脈瓣膜關閉不嚴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舒張壓偏低的情況下。 我們保留權利不時更改本免責聲明並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更新版本。 閣下必須定期查閱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的資訊,以確保您即時知悉任何有關的改動。
- IHerb網站上共銷售30000多種健康產品,涵蓋維他命,保健品,母嬰用品,運動健身,洗護美容,食品百貨,寵物護理等,都是親子家庭或是上班族需要的。
- 案例一的血壓110/70,沒有超過140/90,而且上下壓的差距40,沒有超過正常的「脈搏壓」,所以是正常的血壓。
- 有研究顯示, 收縮壓升高水平相同的情況下, 隨其舒張壓的過度降低而引起心肌梗死的危險性及死亡率增高。
- 穿着一般薄身衣服可直接量度,不需要捲起袖子,太厚的外衣或毛衣就要脫下。
- 閣下必須定期查閱於本網站/應用程式刊登的資訊,以確保您即時知悉任何有關的改動。
至於年輕患者,則常因工作壓力大,分泌壓力荷爾蒙致血管收縮,下壓反而會較高。 一般而言,上下血壓水平達160/100mmHg以上,很可能會出現病徵,短期內或有器官病變,必須立刻以藥物治療。 假若上壓處於140至160mmHg、下壓為90至100mmHg的一期高血壓水平,醫生將評估患者血壓變化的緩急,例如有否暈眩、活動量降低的情況,再判斷是否需立刻服藥。 初期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一旦患者感覺不適時,往往身體已出現毛病,如心衰竭及心肌梗塞等,故年過30歲的人士,即使無健康問題,仍應定時檢查血壓,以免無聲殺手悄然埋身而不知。 劉中平強調,對於年輕患者的舒張期高壓,因為來日方長,且研究顯示此類病患的舒張期高壓比較會造成心臟及腦部受損,建議要嚴格控制,如果非藥物的控制方法無法達到血壓標準的話,就該使用藥物治療。 使用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ARB)、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鈣離子阻斷劑及利尿劑都是選項之一。
下壓低: 低血壓病徵
在檢查血壓的時候,醫生會使用血壓計來測量血壓,首先用一個中空的橡皮管套,圍繞測量對象上臂。 下壓低2025 這樣皮袖套一端以橡皮管連接壓力計,另一端則連接橡皮打氣球。 反覆壓縮橡皮打氣球,將空氣打進橡皮袖套,把上臂的動脈壓扁,使血液暫時中止流動,然後慢慢降壓。
這個時候用聽筒監聽動脈血管的聲音,當橡皮袖套內的壓力,降到比心臟打血的收縮壓力稍低一點時,血液就開始流動,發出聲音,醫生就紀錄此時的壓力,是為收縮壓。 然後醫生繼續將袖套內的空氣緩緩放出,一面聽血液流動的聲音,當醫生開始聽不到時,表示血流已完全不受阻,亦即連最低的血壓(即舒張壓)都開始比當時橡皮袖套對手臂造成的壓力大,他就紀錄下當時的壓力,是為舒張壓。 雖然小部份患者會有頭痛、頭暈和疲倦等現象,但高血壓很多時並沒有症狀,很多人患高血壓多年亦不自知。 若高血壓患者得不到治療或血壓控制欠理想,動脈和主要身體器官可能會受到破壞,引致冠心病、中風、視網膜血管病變和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由於首先出現的症狀可能是中風或心臟病,因此高血壓常被稱為「隱形殺手」。 我們都知道收縮壓是保證組織關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壓力,但舒張壓也是保證組織臟器氧氣血液灌注的重要基礎。
下壓低: 【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高血壓失控會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特別同時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會大幅增加大、小血管併發症,例如腎病、中風、心臟病等患病風險。 下壓低2025 控制血壓在理想水平是重要一環,養和醫院糖尿科護士李玲兒指出,恆常自行量血壓可有效監察着自己的血壓水平,並列出5大注意事項,包括測量時間、姿勢、次數等有學問,準確量度有助更有效地監察血壓。 高雄榮總心臟內科衛教資料指出,如果是原發性低血壓(沒有明顯引起低血壓的原因、通常與性別或遺傳有關)的人,因為症狀少、情況不影響身體健康功能或壽命,就不需要特別治療。 平日如果有症狀,可以從飲食、生活中著手改善;而姿態性低血壓或繼發性低血壓患者,則要針對引起低血壓的用藥或原先疾病加以調整或治療,才能改善低血壓的問題。 高血壓是無法預防的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尤其是減少食鹽,可以減低患上高血壓的風險。 患高血壓的人會覺得頭痛及疲倦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沒有症狀,因此,單靠症狀來識別是否患病並不可靠。
老年人的心瓣膜可以因為老化,出現退行性的心瓣膜病變,就有可能出現主動脈瓣鈣化、關閉不全(當然也有狹窄),這樣,就導致了舒張壓水平進一步降低。 所以,對於舒張壓過低的老年人,可以做一下心臟超聲檢檢視看瓣膜情況。 下壓低 在美國運動醫學會年會上報告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太極拳可降低長者的血壓,效果與藥物和有氧運動相當。
下壓低: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就成年人來說,高血壓是指收縮壓/上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或舒張壓/下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 一般成年人應把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維持低於120毫米水銀柱及80毫米水銀柱的水平。 如收縮壓持續處於120 毫米水銀柱至139 毫米水銀柱之間,或舒張壓處於80毫米水銀柱至89毫米水銀柱之間,則被視為前期高血壓,需多加註意。 許天靖臨牀發現不少高血壓患者多喜食冰冷寒涼食物,加上長期缺乏活動,誘發脾胃運化功能失調,久而形成痰濕、痰濁。 患者症見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胸悶作嘔、多痰、苔白膩、脈弦滑。
下壓低: 舒張壓和收縮壓的差距代表健康上甚麼意義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藥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對動脈內血栓導致管腔狹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藥、抗凝藥,如尿激酶、重組組織型纖維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劑、肝素等”。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的患者要避免高鈉飲食,是因為在代謝鈉的過程中,會讓水分吸收能力增加、讓身體囤積水分以便平衡體內的鈉離子,因為水量增加、導致血液量也增加;反過來說,健康的人也會因為過度的低鈉飲食造成低血壓的風險。 若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只要其中一項符合,就可稱為低血壓,會讓人感覺暈眩無力。
下壓低: 造成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
姿勢性低血壓,是指因為突然的姿勢改變引起的低血壓現象,如本來姿勢是躺著或蹲著,突然快速地站起來所引起;因為姿勢突然改變,血液來不及打到腦部,而出現頭暈低血壓現象。 對腦血管的影響 高血壓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腦卒中最危險的因素。 有數據顯示, 舒張壓每下降10毫米汞柱, 腦卒中出血會增加24%。
下壓低: 老年人舒張壓低,只有40到50怎麼辦?來看看臨牀醫生怎麼說
另外,如果有服用影響血壓的藥物,就要在喫藥前量測。 一般之血壓測量,受測者採坐姿進行,雙腳平放在地上,不可交叉,也不可講話。 下壓低2025 同時應確保手臂要與心臟同高,並且將手心向上,放鬆不要施力。
下壓低: 高血壓
雖然中醫學上並沒有高血壓這病名,但歸屬眩暈的範疇,而且沒有特別的標準,一般而言都是參考西醫的指數。 註冊中醫師許天靖指出,一般而言,中醫認為高血壓多源自肝、腎陰陽不平衡,當中成因有遺傳性的,亦有因各種都市生活壞習慣所引起。 心臟機能缺損或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如果心臟功能不好,打出去的血壓可能就比較低。 高風險羣包括:心臟機能缺損、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下壓低: 生活方式風險因素
人們普遍缺乏有關保健意識,明知有高血壓,但不在乎,不認真瞭解後果,也不積極治療。 下壓低 持續血壓過高將損害血管,增加心臟負荷,長久遷延會對全身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嚴重併發症,包括冠心病、腎衰竭、心功能衰竭、腦中風等。 血壓水平一般以兩個數值表達:收縮壓(上壓)與舒張壓(下壓)。 理想的血壓水平在120/80 mmHg以下,表示心血管循環狀況良好。 臨牀研究顯示有效控制這兩個數值,對預防心臟病及腦血管意外非常重要,應同時維持在正常水平。
下壓低: 低血壓怎麼辦?
此外,有些低血壓情況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心源性和病毒性問題造成的低血壓,包括急性心臟病發、心肌炎、心肺退化、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嚴重內出血等,後果或比高血壓更嚴峻。 長時間站立或情緒波動而導致血壓忽然下降而暈厥,好發在兒童和年輕人身上。 由於控制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功能異常,血管擴張導致低血壓,常見的症狀包括流汗、臉色蒼白和噁心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2030年,全球將會有2,3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東南亞國家心血管疾病病人數目將會大幅上升。 高血壓(註一)及高血壓前期(註二)是最常見的心血管問題。 下壓低2025 除孕婦患上的妊娠高血壓之外,兩者均是因為血管長期病變而導致的後果。
下壓低: 低血壓的四個常見原因 五個改善治療方法報你知
部分高血壓患者常有焦慮、緊張、睡眠欠佳、心煩口乾、耳鳴、神疲乏力、腰膝痠軟、兩目乾澀、舌紅苔薄、脈弦細等症狀。 主要治法是滋養肝腎,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六味地黃丸。 1、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或痛風時, 不宜選用噻嗪類利尿劑或含此類藥物的複方製劑,如珍菊降壓片、開富物、複方降壓片等;也不宜選用大劑量α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洛克、阿替洛爾等,以免影響糖脂代謝。 4)鈣通道阻滯劑:代表有心痛定、尼羣地平、洛活喜、波依定、異搏定等,阻滯鈣離子進入平滑肌細胞,使心肌收縮性降低,外周血管擴張而降壓。 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託普利(巰甲丙脯酸)、依那普利、開博通、雅施達,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產生而降低血壓。
建議可以定期量測血壓,瞭解自己平時的血壓數字,若有天發現數字比平常高出許多,或是忽高忽低時,最好就醫詳細檢查。 礦物皮質類固醇藥物,例如氟氫可的松(Fludrocortisone),常用於治療姿勢性低血壓,或是使用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邁妥林錠(Midodrine),來抑制血管擴張,以改善低血壓症狀。 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為站立性低血壓或姿態性低血壓。 人體姿勢變換所導致的低血壓症狀,通常發生在久坐起身、或是從躺臥轉為站立時,一般休息一下症狀就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