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專利車坑數目更達到14條,是現時全港最多車坑的傳統坑狀車站。 2013年2月,香港政府路政署展開「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建議把南港島綫(西段)再細分為兩段,分別是香港仔段及薄扶林段。 根據分析,可先興建香港仔段(黃竹坑站至華富站一段),因該區人口密度較高,料未來有較大運輸需求增長,透過香港仔段已能夠滿足南區西部大部分居民的需要。
- 而車站以「溫暖的橙色」[7]作為主色,源自上蓋商場原有的深啡色,但建築師亦解釋不想位處地底的港鐵站顯得太暗[8],故最後挑選鮮橙色。
- 2019年,政府邀請港鐵為南港島綫西段提交建議書,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於2020年11月25日表示港鐵將於年底向政府提交項目建議書、屆時有關部門將展開研究並適時推進項目,港鐵於2020年末提交相關建議。
- 為進一步加強B出入口防水能力,港鐵公司於B出入口進行改善工程,在適當位置加設鋼板,加強車站結構及其他地底公共管線的分隔,並於B出入口天花加鋪防水物料,改善工程於2017年5月中完成。
- 故港鐵公司提出另一個選址,則在怡南路與利南道交界,屬地底車站。
- 如同南港島綫海怡半島及黃竹坑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設有資訊臺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港鐵公司喺規劃呢個站嗰時,曾經建議喺漁安苑設立出口,但係最終因為未能夠同漁安苑業主立案法團達成協議而告吹。 另一方面,A2出口嘅升降機原本係消防處規定作為緊急用途而興建,經南區區議會爭取,港鐵公司同意開放畀公眾使用,成為通往鴨脷洲橋道嘅出入口,出入口外面有設行人天橋跨越鴨脷洲橋道連接漁安苑。 海怡半島站月臺位處海怡半島公共運輸交匯處外一段怡南路地底,並採用一組島式月臺排列,兩個月臺均已裝設月臺幕門。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服務時間及班次
利東站(粵拼:lei6 dung1 zaam6;英文:Lei Tung Station)係香港一鐵路車站,喺香港島鴨脷洲東北利東邨附近,歸港鐵南港島綫,2016年12月28號啟用。 呢個站係目前港鐵系統入面最南端嘅車站(呢個站開通之前係柴灣站),亦曾經成為中國最南嘅地鐵站(2019年俾澳門輕軌蓮花口岸站取代)。 呢個站最高點比海平面高70米,係港鐵系統當中海拔最高嘅地底車站。 根據港鐵於2009年7月版本[11]及2010年6月版本[12]的刊憲方案,其圖則之切面圖均顯示車站大堂與兩個月臺均處於同一層,而大堂位於月臺(路軌盡頭)的西面,與新加坡地鐵樟宜機場站樓層佈局相近。
本線只於每年12月31日晚上開辦,本路線為觀光旅遊巴士路線,提供由中環(大會堂)為起點,穿梭金鐘,灣仔,尖沙咀,銅鑼灣,於2014年12月31日起投入服務,為新巴「人力車觀光巴士」路線,路線本線的主題定為「倒數之旅」路線。 該路線提供鴨脷洲邨、利東邨及香港仔來往薄扶林道、上環及中環渡輪碼頭的巴士服務,於1982年11月16日起投入服務。 1987年4月13日投入服務,是鴨脷洲邨及鴨脷洲大街居民來往中環上班及給灣仔和中環下班的市民的路線。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月臺
2019年,政府邀請港鐵為南港島綫西段提交建議書,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於2020年11月25日表示港鐵將於年底向政府提交項目建議書、屆時有關部門將展開研究並適時推進項目,港鐵於2020年末提交相關建議。 唯政府於2021年一次立法會會議中表示,基於預計華富邨重建後,當地對公共交通要求才會有『較明顯增長』,而且亦必須等到華富邨重建後土地釋放纔可展開相關鐵路工程,因此就相關項目的落實時間尚未有確實的時間表。 2022年,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正積極研究港鐵提交的建議書,並會因應華富邨重建的時間表,在騰出車站所需的用地後動工。
- 由於當時計劃中的道路系統建設已可滿足預期需求,故政府認為該綫並無逼切需要興建,而造價則估計約58億港元[5]。
- 1987年4月13日投入服務,是鴨脷洲邨及鴨脷洲大街居民來往中環上班及給灣仔和中環下班的市民的路線。
- 南港島綫(西段)將由中西區的香港大學站開始,到達南區的數碼港,再經華富邨及香港仔,以黃竹坑站為終點站。
- 註:根據現行「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由於政府與綠色專線小巴/專營巴士營運商之間的補助計算安排,使用樂悠咭人士、長者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由港鐵轉乘專線小巴/專營巴士時,可能未能享有全數轉乘優惠。
- 另外,港鐵南港島綫頭班車於六時正才會由海怡半島開出,部分較早上班的乘客亦會於港鐵未有服務的時間乘搭此路線,並在中環(交易廣場)轉乘港鐵。
海怡半島站B出入口鄰近車站大堂的部分,位於海怡路路面下一個被混凝土結構所圍封、用作放置地底公共管線的空間內。 由於該空間與外界完全分隔,不會直接受地下水或雨水影響;加上受該空間所限,因此B出入口頂部採用了較獨特設計,以較薄防火板建造。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2025 2011年7月8日,南港島綫(東段)工程項目正式動工[7]。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車站及接駁路綫
南港島綫(西段)(英語:South Island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Line (West))是港鐵計劃中的鐵路項目,為《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項目之一。 南港島綫西段連接香港島石塘咀及南區,以解決南區薄扶林的交通擠塞問題。 設計中的鐵路為中型鐵路系統,預計和現時已經通車的南港島綫東段使用的系統相同[1]。 由於鴨脷洲大街、鴨脷洲橋道及利東邨均位於不同水平,有升降機及行人通道連接各出口與大堂間,行人可經車站非付費區來往各出口。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車站藝術
2010年2月,港鐵表示已經預備了南港島綫西段中黃竹坑至香港仔一段的可行走綫方案,但有關細節仍須待政府落實興建西段後才能進行詳細設計,而西段其餘路段(香港仔至香港大學一段)則並未有提及。 城巴90線是香港一條來往鴨脷洲邨和中環(交易廣場)的巴士路線,是鴨脷洲邨及鴨脷洲大街居民來往中環上班及給灣仔和中環下班的市民的路線。 採用島式月臺設計,處於同一個月臺島上面,並且設有月臺幕門,月臺同大堂之間以兩條電梯、一條樓梯同一部升降機連接。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接駁公共交通
1982年3月15日,香港仔隧道通車,90M線便改經該隧道往返南區及灣仔、中環之間。 1987年4月13日,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啟用,90M線便遷往該處,並更改編號為90。 現時,鴨脷洲往市區的路線愈來愈多,而且590線(由新巴營運)則經常以特快作招徠(經堅拿道天橋及告士打道),搶去本線不少乘客。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香港島專線小巴22S線(部份時段)
「西港島綫」將會成為港島綫的延綫,而非南港島綫(西段)的延綫。 而南港島綫則落實分為東西兩段,全長約7.4公里的西段由香港大學出發,經數碼港、華富及香港仔前往黃竹坑,乘客可於香港大學站轉乘港島綫,或於黃竹坑轉乘南港島綫東段。 海怡半島站設有3個出入口,其中A、B出口均各設有扶手電梯及樓梯連接路面及車站大堂;而C出口則設樓梯及兩部升降機連接。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2025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2025 海怡半島站設有一層車站大堂及一層月臺,而連接大堂的扶手電梯位於月臺(路軌盡頭)的西面,因此車站的大堂及出口均是在車站西面。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香港島專線小巴8X線
鴨脷洲邨開經:鴨脷洲橋道、黃竹坑道、香港仔隧道、黃泥涌道、摩理臣山道、天樂裏、軒尼詩道、金鐘道、皇后大道中、畢打街、康樂廣場及港景街。 本站設有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本站設有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出口選址
海怡半島站主要連接鴨脷洲邨及海怡半島,有3個出口,其中A出口有行人天橋連接鴨脷洲邨和海怡半島,B出口往海怡路,而C出口往怡南路。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2016年12月5日,港鐵公司正式公佈於同月28日通車[4],較預期延遲了一年。 海怡半島站有別於其他港鐵車站,一般港鐵車站頂部通常以混凝土為建材,並設防水層以防止水分從頂部或牆壁滲入。 然而由於海怡半島站受到空間限制,因此只以防火板作頂 [6]。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南港島綫(西段)
於1995年12月6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營,往返馬鞍山及中環。 途經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灣仔。 1997年2月17日起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營運,輔助601線線及619線,為一條只在平日繁忙時間服務的特快過海隧道巴士線,所以價錢較高。 此路線雖不深入海怡半島,但本身深入該屋苑往返中區的城巴90B線收費較貴(取道較迂迴的薄扶林道,亦不能前往灣仔內街),因此不少該屋苑居民選擇步行至對面鴨脷洲邨乘搭此路線,由此成為鴨脷洲往返灣仔及中環的主要路線。 此外,由於鴨脷洲大街一帶居民除咗專線小巴36X往來市區之外,就只有港鐵;但係隨住專線小巴36X線停駛(2019年4月開始以新營辦商重新開辦)同城巴90C線減班之後,利東站成為獨市位,因此會有大量鴨脷洲大街一帶居民利用呢個站搭港鐵。 有少部分香港仔市民會搭街渡嚟呢個站轉車去其他地方,對人流有一定支持。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車站用途
1960年7月1日投入服務,現由新巴營運,來往中環5號碼頭及山頂之間,上午十時前的班次則以此為總站。 早於1980年代,香港政府已將南港島綫列入長遠交通發展計劃。 1989年,香港政府運輸科發表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報告,當中便提及到當時有計劃興建的東九龍綫可由上環向南延長至香港仔[4]。 第一代90號線(為豪華巴士路線)於1974年10月7日投入服務,收費$4.0,來往中環總站至石澳,因客量不足於1974年10月14日起停止服務。 中環(交易廣場)開經:幹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添馬街、德立街、金鐘(東)巴士總站、樂禮街、金鐘道、軒尼詩道、分域街、莊士敦道、灣仔道、摩理臣山道、黃泥涌道、香港仔隧道、黃竹坑道及鴨脷洲橋道。 註:根據現行「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由於政府與綠色專線小巴/專營巴士營運商之間的補助計算安排,使用樂悠咭人士、長者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由港鐵轉乘專線小巴/專營巴士時,可能未能享有全數轉乘優惠。
當列車抵達車站上落客後便會改以相反方向駛離車站,而月臺與大堂間以三條扶手電梯及一部升降機連接。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另外,車站的島式月臺寬約6米,為全港鐵系統中最窄的島式月臺[8]。 港鐵公司在規劃此站時,曾建議於漁安苑設置出口,惟最終因未能與漁安苑業主立案法團達成協議而告吹。 另一方面,A2出口的升降機原為消防處規定作緊急用途而興建,經南區區議會爭取,港鐵公司同意開放供公眾使用,成為通往鴨脷洲橋道的出入口,出入口外有設行人天橋跨越鴨脷洲橋道連接漁安苑。 該路線提供半山區(堅道、柏道、西摩道及羅便臣道)來往中環及金鐘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回程途經上環,於1955年8月16日起投入服務。 1982年3月15日投入服務,是第一批城巴由中巴手上接辦的26條巴士路線之一。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轉乘優惠
由於利東邨一帶處於海拔約70米的位置,故利東站亦成為港鐵網絡中海拔最高的地底車站。 而車站以「溫暖的橙色」[7]作為主色,源自上蓋商場原有的深啡色,但建築師亦解釋不想位處地底的港鐵站顯得太暗[8],故最後挑選鮮橙色。 2016年12月5日,港鐵公司正式公佈車站於同月28日通車[2],而車站承建商為禮頓-賀隆聯營,同時車站於啟用後則取代柴灣站成為整個港鐵系統中位處於最南端的車站。 利東站設有一組島式月臺,兩個月臺均已裝設月臺幕門,而月臺與大堂則以兩部扶手電梯、一條樓梯及一部升降機連接。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車站位置
另外A1出口旁亦設有升降機連接位於鴨脷洲橋道的A2出口。 惟此定綫忽略了香港仔居民的需要,加上以灣仔站為轉綫站不便於前往九龍的乘客轉乘,故暫時擱置。 在一年多的研究後,地鐵於2004年提出修訂方案,將南港島綫一分為二,並將拆出來的西段與當時建議的「西港島綫」(現稱港島綫西延)合併,西段的終點站為西營盤,服務數碼港至黃竹坑。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2025 東段仍稱為南港島綫,終點站則延長到金鐘,服務香港海洋公園至鴨脷洲,當時東段亦考慮加停跑馬地及灣仔。
2003年11月,地鐵大幅修改南港島綫走綫規劃,為此提出三個初步方案,首次建議以海怡半島站作總站。 海怡半島站月臺位處海怡半島公共運輸交匯處外一段怡南路地底,採用島式月臺設計,兩個月臺處於同一月臺島上,設有月臺幕門。 此站位於南港島綫路軌盡頭,往海怡半島之列車駛入月臺開門後,便會改為相反方向。 如同南港島綫海怡半島及黃竹坑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設有資訊臺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如同南港島綫海怡半島站及黃竹坑站,此站是首批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內設有資訊臺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港鐵職員求助。 1990年8月13日投入服務,現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提供康盛花園、翠林、寶琳來往北角、銅鑼灣、灣仔、金鐘、中環的過海隧道巴士服務。
以上升降機全部設有兩邊機門,升降機抵達各樓層時,會先開啟其中一邊機門供機內乘客離開,另一邊供乘客進入升降機的機門則稍遲開放,以疏導人流。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連接大堂的電梯位於月臺(路軌盡頭)的西北端,因此車站大堂及出口均位處車站西北面。 由於利東邨B出口路面同大堂高度差距約50米,故僅以升降機相連接。 利東站(英語:Lei Tung Station)是一座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鴨脷洲東部利東邨及鴨脷洲大街一帶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至利東邨東茂樓的地底,屬於港鐵南港島綫的鐵路車站,於2016年12月28日啟用。
2009年7月23日,南港島綫(東段)設計方案刊登憲報[9],同時港鐵宣佈會於赤柱舂坎山設置臨時的爆炸儲存倉庫。 同年11月,港鐵回應位於黃竹坑惠福道的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之要求,修訂復康中心對開一段的走綫,將兩條架空橋合併為一條,並將架空橋降低高度及移離復康中心。 2009年2月,有南區區議員引述港鐵稱將採用方案二,其後在刊憲方案得以確認。 同年7月[8]及2010年6月版本[9]之刊憲方案圖則切面圖均顯示車站大堂與月臺處於同一層,大堂設於月臺(路軌盡頭)西面。 由於南港島綫班次並不頻密,故大部分時間只需使用一個月臺,而繁忙時間才會使用兩個月臺。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車站佈置
2023年,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南港島綫西段發展需視乎華富邨一帶發展進度,預計2027到2028年起,首批華富邨居民遷移後,可展開建造工程[13]。 2014年1月15日,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透過《2014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重建華富邨,同時考慮興建南港島綫(西段)以配合該區域的人口增長[11]。 運房局稱落實時間2021年至2026年僅為規劃參考,南區區議員柴文瀚指出,政府至今仍未有具體動工時間,令人擔憂西段興建無期[12]。 由於當時計劃中的道路系統建設已可滿足預期需求,故政府認為該綫並無逼切需要興建,而造價則估計約58億港元[5]。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利東站以橙色為主色調,大堂及月臺牆身鋪上橙色焗漆板,A1及B出口建築亦以橙色玻璃外牆覆蓋。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2025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只在星期一至六服務,早上時段的班次在抵達幹諾道中後,便取道林士街天橋,不經上環及西營盤,本路線並與4號線提供聯合班次。 2007年10月10日,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施政報告中表示[8],南港島綫將會落實興建,預計於2011年動工,2015年完成。 鴨脷洲地鐵站出口 作為地鐵持續發展策略的一部分,橙色被選為主要顏色,從內牆到外部玻璃幕牆。 例如,在主入口顯示一個標誌性的壁畫,它描繪了當地的文化和香港的歷史,加入龍舟燈籠節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