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艾灸有開鬱、去濕、補陽氣等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養生。 去濕茶食譜2025 經常艾灸相應的穴位,可去除體內濕邪,更能發揮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避免讓身體處於潮濕的環境,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少吹冷氣,頭髮要充分乾了才能睡覺,水分攝取要適量。
但除了一般的薏米水外,加入枸杞便可變成具明目作用的枸杞薏米茶,特別適合最近因在家工作而久坐及長期面對電腦的人士飲用。 做法:將糖冬瓜、老陳皮和龍眼乾,放入燜燒杯中,加入滾水半瓶,然後倒走水份,目的是沖洗材料和暖杯。 再然後加入生熟薏米粉,並注入300ml大滾水,蓋上焗1小時,搖勻便可供全日飲用。 市面上的祛濕茶種類繁多,內容各有不同,最好諮詢註冊中醫師,以針對個別體質而處方祛濕材料。 現簡單介紹2款配方分別適合寒濕及濕熱體質人士飲用。 做法:將糖冬瓜、老陳皮和龍眼乾放入燜燒杯中,加入滾水半瓶,然後倒走水分,目的是沖洗材料和暖杯。
去濕茶食譜: 荷葉扁豆湯 材料
濕輕者一個療程可有明顯效果,濕重者則可配刮痧、走罐等療效更佳。 氣溫開始回暖,陽氣亦漸長,春季的氣壓容易使人抑鬱,所以應注意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可以選食薏苡仁、金針菜、茵陳等食材。 長期濕重可致肥胖,水腫,皮膚濕疹,關節疼痛,女性白帶增多及瘙癢,反覆陰道炎,盆腔炎等,甚至腫瘤的發生也與濕重不除久而凝結成痰有關。
另外,此茶料可多次沖泡,而可連續飲兩天。 做法:把所有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和500ml滾水,倒入燜燒杯中待10分鐘即可飲用。 葉佩玲中醫師表示不少人都知道自己濕氣重而不管三七二十一喝祛濕茶/涼茶,不但沒有「祛濕」更令體質過於寒涼而引發其他問題! 做法:把所有材料洗淨後,與 500ml 滾水一同倒入燜燒杯中待 30 分鐘即可飲用。 另外,此茶料可多次沖泡,亦可連續飲兩天。
去濕茶食譜: 體內濕氣重的成因
全部材料(羅漢果除外)弄好後,加入滾水焗約 30 分鐘。 1.豬展切件出水備用 2.冬瓜洗淨切件備用 3.薏米、扁豆及蜜棗洗淨略浸備用
2.綠豆洗凈,百合掰開去皮,同放入砂鍋內 3.加水,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至綠豆開花百合破爛時,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酒精傷肝,更耗損脾胃、腎功能,喝完酒後,是否覺得隔日排便濕黏,甚至拉肚子,並覺得口苦,舌苔厚膩的狀況,這些都是體濕的特徵。 小量喫辣雖然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加排汗量,但也會很開胃,不小心喫的過多,反而加重脾胃負擔,加上若是「燥性體質」,各種上火的後遺症,嘴破、暗瘡隨之而來。 拔罐療效一般建議拔罐療程間相隔三至五日,每次約7至10分。
去濕茶食譜: 養生茶1. 茉莉花茶(紓緩經痛)
當然羅漢果並不是必需的,選用片糖或其他糖的話可在小火煲煮30分鐘後下,再煲15分鐘。 縱然加了糖,藥材煲煮後仍會有甘苦味,只要在熄火後加蓋焗15分鐘便可去除這微苦。 功效:清熱疏風,清肺利咽,每星期飲用1-2次。 虛寒體質,手腳冰冷或風寒外感,怕冷,多夜間咳嗽,痰白痰多者不宜。 做法:陳皮浸軟颳去內瓤、切粗絲,加水後把陳皮水加即食黑芝麻粉拌勻,待水溫和暖加入蜂蜜拌勻,即可稍暖飲用。
- 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濕氣重,天色朦朧時可關窗並開抽濕機抽濕。
- 清熱利濕茶(1 人分量)材料:茵陳3錢、木棉花3錢製法:將以上材料洗淨,3- 4碗水煲滾後,轉細火煲20分鐘。
- 做法:先把黨參和紫蘇葉搗碎為粉末並倒入燜燒杯中,先用常溫水漂洗一次,後倒入 500ml 滾水,加燜泡 5 至 10 分鐘即可飲用。
- 做法:羅漢果去殼、只取核及內瓤備用,弄碎。
- 其實除了減少進食油膩煎炸及生冷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減少吸煙及飲酒,勤做運動亦對祛濕大有幫助,透過運動的主動式發汗,比起汗蒸的被動式發汗效果更好。
- 然後加入生熟薏米粉,並注入 300ml 滾水,蓋上焗 1 小時,搖勻便可供全日飲用。
- 若長期沒有除去體內濕氣,身體排廢的代謝速度便會減慢,令廢物堆積,形成「痰濕」。
此外,又可再細分各臟腑不同的熱,如心火、肝火等,在中藥應用上各有其歸經,也決定其藥效能到達的臟腑,作出針對性治療,如只是單憑「上火」、「熱氣」來「清熱解毒」,身體很容易出現問題。 徐醫師建議一般人在服用涼茶前,最好先了解清楚自己的體質。 去濕茶食譜 尤其孕婦早期妊娠時忌飲用薏米水,由於早期孕婦胎兒未穩,一般都不建議飲用此類去濕的中藥,以免令胎兒受損傷。 此外,部份女性在月經時會因宮寒而出現痛經的情況,而檸檬薏米水偏涼,有機會加重痛經的問題。 濕氣重多因喜食冷飲,貪喫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脾胃所致。
去濕茶食譜: 木棉花袪濕茶食譜 材料
3.放入烘焙好的薏米和適量冰糖,最後倒入800mL滾水沖泡即可。 做法: 去濕茶食譜 1.將所有材料洗淨後放入煲中。 2.加入800mL水以中小火煎煮30分鐘。 就濕重問題,主要可分為「寒濕」及「濕熱」兩種。
去濕茶食譜: 芫茜皮蛋魚片湯 材料
如果濕氣重,會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包括過敏、濕疹、腳氣以及婦科炎症等。 飲去濕茶是有幫助的,但「濕」不止有一種,不可一概飲涼茶而去之,又或者胡亂服用止咳湯去河咳,每次服用不同的湯品和茶療前,要視乎本身是濕熱還是寒濕。 濕熱人士去濕重在清熱解毒,但要注意寒濕人士服用過多涼茶類祛濕茶,只會令陽氣越加耗損,越飲越濕。 飲去濕茶是有幫助的,但「濕」不止有一種,不可一概飲涼茶而去之,要視乎本身是濕熱還是寒濕。
去濕茶食譜: 養生茶9. 香薷金銀扁豆花茶(發汗解表)
出現寒濕的人士日常多愛喫生冷食物,又或常處於冷氣環境,繼而會出現手腳冰冷、頭重重、食量減少情況;而濕熱人士則多因飲食過於肥膩和常飲酒等,以致脾胃濕熱,此類人則會出現胃脹、口乾等情況。 忌:生冷食物和飲料、甜食、肥膩、辛辣煎炸等食物。 1.生熟薏米先浸1小時,無花果略沖洗後切開一半,雪梨去芯切件 2.煲內放入3L水,然後將所有材料加入煲內
去濕茶食譜: 去濕茶推薦1. 冬瓜薏米扁豆豬展湯
有中醫表示,體內濕氣90%是因飲食習慣而形成,而「除濕」與脾胃功能最有關係,所以要袪濕,必需先調理好脾胃功能。 去濕茶食譜2025 而中醫則推介用「暖水」沖的袪濕茶則最能幫助排濕,皆因暖水可以活化內臟,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可以有效去水腫和排走廢物。 若說到祛濕茶的話,不少人都知道薏米有助祛濕消水腫,因此飲用薏米水屬於最簡單的祛濕方法。
去濕茶食譜: 養生茶7. 洛神花桂圓薑茶(美顏)
濕氣聚於關節位置,更有機會引發關節痠痛。 去濕茶四季都可以飲,不過在春困日子更加需要,身體容易疲累,可以養生去濕,詳情按此。 濕氣重原因之一是脾胃虛,由於脾胃有升清降濁的功能,可以把身體多餘的濕氣排出體外,當脾胃功能較弱,濕氣就會留存於體內難以排除而影響身體的其他器官。 有效,內濕凝聚容易造成身體睏倦,拔罐可以疏通經絡,激發身體對局部的修復。 拔火罐後出現的印顏色深淺代表身體狀態:無印或淡印的一是健康人,罐內多濕氣、顏色愈深代表愈疲勞或有痰瘀濕等情況。
去濕茶食譜: 濕氣重症狀
赤小豆就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 去濕茶食譜 再配合生熟薏米、北芪及淮山一齊煲,可以清熱袪濕。 「濕」不止有一種,不可一概飲涼茶而祛之。 脾主運化,喜燥惡濕,寒濕與濕熱雖均與脾臟功能變弱有關。
去濕茶食譜: 鯪魚粉葛湯 材料
但若是因脾腎陽虛所導致的口瘡,則不但不能消除口瘡,更會使體質變差,病情惡化,甚至出現各種不同的副作用如腹痛、腹瀉、畏寒等。 做法: 1.把生薑、大棗與700mL水放入煲中。 去濕茶食譜2025 2.以大火煮滾後再轉中小火煮15分鐘。 功效:通常出現於春夏之間季節,徵狀多為頭痛、口渴、身體發熱、喉嚨痛、痰黃、流黃鼻涕等,此時可飲用散風熱的桑菊茅根茶。
去濕茶食譜: 黃瓜荷葉粟米鬚素湯 材料
註冊中醫師徐澤昌表示,「濕」可以分為外濕和內濕。 外濕主要是因為外界的氣候、環境、地域等潮濕,而使人體的濕氣增加。 內濕則主要是因飲食偏嗜,如經常飲用凍飲,進食生冷或油膩煎炸食物,使脾胃受損,脾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而使身體的水濕停滯,濕濁產生。 一些食材如熟薏米、蘋果薏米水,有健脾的作用,有助化解濕氣。 中醫對於熱症其實有不同的分類,如虛熱症、實熱症等,實熱症又包括了濕熱症、風熱症等,各有各不同的治療方法。
如體質特殊、懷孕、長期病患或有懷疑者,飲用前請諮詢醫師。 溫馨提示:基本上適合所有人間中飲用,每週1-2次。 功效:通常出現於春夏之間的季節,徵狀多為頭痛、口渴、身體發熱、喉嚨痛、痰黃、流黃鼻涕等等,此時可飲用散風熱的桑菊茅根茶。 基本上適合所有人間中飲用,每週 1-2 次。 溫馨提示:如體質特殊、懷孕、長期病患或有懷疑者,服前請諮詢你的醫師。 鬱金可幫助降血脂;山楂有刮油之效,可減少膽固醇生成(注意胃功能不好的,略過此樣材料)。
去濕茶食譜: 養生茶3. 羅漢果麥冬茶(去肺熱)
濕熱人士去濕重在清熱解毒,但要注意寒濕人士服用過多涼茶類去濕茶,只會令陽氣越加耗損,越飲越濕。 去濕茶食譜 清熱解毒對比苦茶,筆者更喜愛帶微甜的五花茶,細問註冊中醫師郭志華博士才知道有消暑去濕的作用,正適合現時的天氣。 五花茶顧名思義由五種花煲製而成,以筆者在藥材舖購買的便有木棉花、棉茵陳、佩蘭、菊花及夏枯草。 去濕茶食譜 去濕茶食譜 郭醫師提醒五花茶可由不同的花材組成,但坊間常用的棉茵陳和夏枯草並不屬花材,她建議用木棉花、金銀花、葛花、雞蛋花和菊花煲製,功效較好。
去濕茶食譜: 養生茶5. 生熟薏米粉焗茶(祛濕排毒)
而濕熱則是口渴但不想飲水、口苦口黏、易生暗瘡、口臭、大便燥結或黏滯。 茉莉花含有豐富維生素C及E,維生素C可以加強免疫力,而維生素E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被稱為「子宮的香草」的茉莉花,對女士們的好處尤其多,當中的元素跟女性荷爾蒙內的元素類似,協助女士調節荷爾蒙的平衡,同時可以助產和強健子宮,經期前後喝,更可以紓緩不適。 1.薏仁洗凈,用水浸泡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