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頭部都很大,但胎兒的頭骨每塊骨片都是相互遊離的,不會一時間都癒合不動,正因為這個特點才給孕婦分娩降低了難度,從未完全癒合到定形,需要2年的時間。 也正是因為骨頭間有骨縫存在,嬰兒的頭骨才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改變,因為嬰兒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睡眠上,受睡姿的影響,嬰兒顱面發生變化,長期保持同一姿勢睡出扁頭。 治療方面,如BB頭骨有異的輕微者可藉睡姿改善,如用特別枕頭令BB不會側睡。
- 平日需要多協助BB運動頭部,增加頸部的活動力,訓練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緊繃,能幫助預防BB頭部一側長期受擠壓導致的變形情況。
- 義肢矯形師:一般也會建議病人每日24小時都戴上矯形頭盔,除了日常清潔的時間,除下約1小時,至於整個療程時間長短,則視乎小朋友何時開始接受治療。
- Rabee’a解釋仔仔在2個月大時,發現他的頭部一直只轉向左側,令頭仔變扁。
- 二、避免讓寶寶躺在堅硬表面,可以多抱抱寶寶,減少頭部受到的壓力。
- 嚴重者可能影響面容、雙耳對稱等,而更嚴重的BB,在照磁力共振時會發現腦內已受壓。
- 仔細看看自己孩子的頭,是不是都“睡扁了”呢,出現這種情況還真怪不了基因,新生兒出生後普遍頭部都是又大又圓的,但不久後卻出現了一個與“纏足文化”異曲同工的情況,就是集體“頭顱”變扁。
- 如情況嚴重,就可能變成「扁頭綜合症」(Plagiocephaly),徵狀包括枕骨一側扁平,雙耳一前一後、額頭前凸和大細面(圖2)。
- 療程對4至8個月大的嬰兒最為有效,治療期為3至6個月 (視乎嬰兒的年紀及嚴重程度)。
胡振斌醫生指出在判斷方面,通常是父母察覺到BB頭形有異,開始偏離原本的形狀而帶孩子檢查。 嚴重者可能影響面容、雙耳對稱等,而更嚴重的BB,在照磁力共振時會發現腦內已受壓。 扁頭綜合症 陳欣永醫生指出,因寶寶頭部在首6個月迅速成長,一般在孩子4至8個月大時屬治療扁頭綜合症的黃金時間,治療期一般為3至5個月,愈早接受治療可減少整體治療時間並增加成功機率。 扁頭綜合症 楊洛婷去年6月誕下細仔黃子芯(Tristan),早前有網民發現在楊洛婷貼出的照片中,Tristan頭上都有帶着一個頭盔,奇怪到底有什麼功用。 兒科醫生陳欣永就解釋,這款頭盔是矯形頭盔,一般用於扁頭綜合症嬰兒治療用。 義肢矯形師:矯形不成功的個案也是會有的,例如小朋友戴矯形頭盔時間過短,會令矯形效果減低,病人何時開始接受治療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扁頭綜合症: 【BB頭型】1歲仔「扁頭綜合症」戴矯正頭盔 楊洛婷見證兒子戴足4個月︰差不多畢業
經過治療師的評估後,Rabee’a知道Tristan屬於扁頭綜合症裏面的中等平頭,有輕微不對稱,主要集中在左後邊。 由於頭盔治療的黃金時間一在寶寶4至8個月大進行,故在Tristan約7個月大時開始頭盔治療,趕得上黃金時間,Rabee’a指兒子「腦囟未生埋」就要幫他改善頭型。 扁頭綜合症的治療期一般是在小朋友4個月至18個月大時,會建議為患者度身訂造矯正頭盔,包裹由眼眉上方至耳朵前方髮鬢,以及額頭、後枕位置,但會露出耳後方和麪部。 梁永健表示,病人最好除日常清潔外,每天24小時都戴上矯形頭盔,由於頭盔會用較輕身的物料製造,並不會太重,不會影響到小朋友日常生活和抬頭等動作。 扁頭綜合症的類型包括斜頭(Plagiocephaly)、 扁頭(Brachycephaly)、不對稱性扁頭(斜頭 扁頭綜合症2025 與扁頭的組合)及長頭型(Scaphycephaly)。 主持: 今日的主題是「扁頭綜合症」,我們甚少聽到,究竟什麼是「扁頭綜合症」?
- 雖然這些頭型“比較極端”,但是至今仍未發現這些奇怪的頭型會影響人的智力發育,人類在嬰兒時期孩子的腦袋不小心睡變形這個很常見,可通過後天或時間推移自動改善。
- 義肢矯形師:嚴重的扁頭綜合症會導致眼睛、耳朵不對稱,甚至口腔顎骨亦會有偏移情況,有機會影響到腦部發育,甚至對聽覺、視覺發展也有影響。
- 主持: 今日的主題是「扁頭綜合症」,我們甚少聽到,究竟什麼是「扁頭綜合症」?
- 趁阿仔1歲生日,一家四口影全家福留念之外,亦有舉行小型生日派對,影相及外出都見Tristan戴著頭盔。
- 例如,我最近得知有一項套具被開發出來,能將寶寶綁在搖籃中,避免翻身。
一般寶寶習慣面向媽媽睡覺,也喜歡對着燈睡,根據這個特性,你可以時常調換寶寶的睡覺位置。 由於嬰兒頭骨的生長有7至8成在頭一年發生,過了12至18個月頭骨生長會慢下來,再到18個月至2歲頭骨生長就差不多定形了,所以最理想戴「矯正頭盔」是在4至6個月,一般戴3至6個月便可。 家長應該限制BB仰臥或頭部靠在平坦表面上的時間,例如汽車座椅、嬰兒車,經常抱起BB幫助可以減輕頭部的壓力。 1.斜頭畸形:頭部一側扁平,頭部兩邊不對稱;耳朵錯位,從頭頂看像一個平行四邊形,額頭和臉部可能會在扁頭的一邊凸出。
扁頭綜合症: Champimom X 香港藝術中心《珍愛地球》填色比賽 得獎結果公佈
因為嬰兒時期的頭顱骨還在發展,即是俗稱「腦旬未生埋」,所以尚有矯形空間,當過了這段時間,頭顱已經生長穩定後就沒法矯形。 不過嬰兒的身體其實有自動修正機制,剛出生一、兩個星期的嬰兒,如果發現頭骨有輕微扁平或不對稱,家長也毋須過份擔心,因為可以自行修復,頭形也會自然得到改善,但如果頭形明顯變形,應求醫檢查。 兒科醫生陳欣永解釋,這款頭盔是矯形頭盔,一般用於扁頭綜合症嬰兒治療用,治療期一般為3至5個月,戴上頭盔不但不會擠壓寶寶的頭部,反而能夠提供空間引導扁平了的頭骨往原來的方向生長。 所以寶寶需要戴足全日,連睡覺時也要配戴,大部分寶寶只需數天便能輕易適應下來。 髗型矯正治療是為嬰兒度身訂製矯形頭盔(外層為塑膠硬殼,內層加上高密度泡沫)來糾正頭部形狀,它的原理是在頭髗扁平的位置預留空間讓頭骨生長。
左右不對稱作叫「側頭」、「斜頭」,即是扁頭的情況不是發生於頭顱正後方,而是在傾向一邊,正面看頭顱好像一個平行四邊形。 扁頭綜合症2025 另外是頭顱的長闊「比例」,從頭頂方向看,正常的「頭闊」應該是「頭長」的長度大概80%至85%,但如果出現扁頭情況,例如正後方扁平,「頭長」縮短,導致「頭長」和「頭闊」的比例拉近至差不多1比1,這就應該要關注。 扁頭綜合症2025 楊洛婷與樂隊Dear 扁頭綜合症2025 Jane主音黃天翱(Tim)於2014年結婚,17年誕下女兒Tanya(黃子霏),去年6月成功追個囝囝Tristan(黃子芯)。 從楊洛婷分享細仔Tristan的照片中,見到囝囝很早戴上用作治療「扁頭綜合症」的「矯正頭盔」,昨晚(16日)楊洛婷在IG親自解釋原因,並開心表示阿仔「頭盔畢業」,不用再戴頭盔了,扁頭的問題已得到解決。
扁頭綜合症: 扁頭綜合症4大成因
起初楊洛婷都考慮了一段時間,因價錢並不便宜,據悉,一個頭盔索價約2至3萬。 不過,醫生指如果沒有適時處理,最嚴重會影響前額、耳仔不對稱、重心向前傾、頸背肌肉拉扯,甚至面容發展,影響平衡力。 所以兩夫妻決定一試,幸好Tristan戴上頭盔後沒有不適應,她憶述頭盔治療情況。 然而,儘管醫界開始警覺,家長對於孩子行動的侷限情況卻變得更糟、而非更好。
在大人的監督下,BB在白天清醒的時間趴著,幫助後腦勺正常塑形,也可加強BB頸部肌肉並學會用手臂向上推。 扁頭綜合症2025 楊洛婷(Rabee’a)與Dear Jane主音黃天翱育有一子一女,「6月之星」的細仔1歲生日了! 一家四口影全家福,更為囝囝舉行生日派對,見細仔外出影相去玩都長期戴矯正頭盔,據悉是用來治療「扁頭綜合症」,而Rabee’a透露阿仔就快可以除低頭盔。
扁頭綜合症: 避免嬰兒翻身 恐導致「扁頭綜合症」
直到佢6個月大時,我開始擔心,因為Tristan左方嘅扁頭越來越明顯,當時,我堂細佬同我講述佢個仔嘅經歷,如不正視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並介紹我訂做矯形頭盔。 我向她展示,我能拉著小男孩的手臂,讓他坐起身:「看吧,他沒有哭。他一點也不介意。」然而,母親只是搖頭:「我不認為這樣做是對的。」還好,母親最終認同了我的意見,幾個月內,孩子終於開始自行活動。 那時,孩子已經五歲了,像其他小男孩一樣到處亂跑,甚至出現心智早熟的跡象。 有的家長很滿意,因為頭部扁了頭顱太陽穴就會突出,印堂與眉毛飽滿的面相是福相。 這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這個相貌,紛紛拿出自己家中的老字典,舊書籍甚至是陶瓷枕頭等將自己的娃打造成為“扁頭星人”,孩子雖然不說話,但內含了無數心酸與無奈。
扁頭綜合症: 扁頭綜合症是什麼?持續受壓 頭骨扁平或不對稱
義肢矯形師:嚴重的扁頭綜合症會導致眼睛、耳朵不對稱,甚至口腔顎骨亦會有偏移情況,有機會影響到腦部發育,甚至對聽覺、視覺發展也有影響。 另外也有例子是扁頭綜合症會令小朋友學習遲緩,影響深遠,因此家長如果發現小朋友頭形有扁平、不對稱的情況,應要及早接受檢查,認真對待。 新生兒頭顱由多塊顱骨組成(圖1),這些顱骨由柔軟的薄膜連接,中間虛位為「囟門」,這些縫隙與囟門具有伸縮彈性,容許顱骨與顱骨相互移動和重疊,有助嬰兒出生時通過狹窄的產道,並留下空間給腦部繼續發育,可塑性高。 然而,剛出生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若長時間保持在同一固定睡姿,如仰臥時頭部慣性轉向右邊,右枕骨會因長時間被壓而變得扁平。 如情況嚴重,就可能變成「扁頭綜合症」(Plagiocephaly),徵狀包括枕骨一側扁平,雙耳一前一後、額頭前凸和大細面(圖2)。
扁頭綜合症: 治療扁頭綜合症
4個月到兩歲前,這是最後的矯正機會,一旦頭骨鈣化完成頭型就再無法改變,兩歲後即使每天側睡都無法改變頭型。 矯形方面,義肢矯形師負責製作外用性的醫療用具,即是用作代替或者幫助病人身體康復的器具,所指的「矯形」並不是整容,臺灣會譯作「肢具」,就是肢體鍛鍊的器具,這個名字更貼切。
扁頭綜合症: 情況改善可以除頭盔
胡振斌醫生指出判斷方面,通常是父母察覺到BB頭形有異,開始偏離原本的形狀,感擔心而帶孩子檢查,如嚴重者可能影響面容、雙耳對稱等,而更嚴重的BB,在照磁力共振時會發現腦內已受壓。 「扁頭綜合症」(Plagiocephaly)是指嬰兒頭骨後位或側位發生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以及由此帶來的嬰兒機能損傷。 「扁頭綜合症」會造成頭顱變形,不僅會影響嬰幼兒的外觀形象, 而且,會損傷正常腦容腔結構,影響腦容量發育,並使腦附件產生錯位。
扁頭綜合症: 義肢矯形師在港人數不多
義肢矯形師:非常困難,因為矯形是透過器具改善頭顱發育的情況,當小朋友長大後,頭顱骨開始慢慢生成,可矯形的空間就很少。 如果是4至6個月大時開始治療,大部分個案戴矯形頭盔後2至3個月,頭形已有明顯改善;如果是9至12個月大才開始治療,屆時頭骨已生長至某程度,生長速度亦較慢,所以治療時間亦相對較長,甚至可能矯形後情況未必如理想。 義肢矯形師:一般也會建議病人每日24小時都戴上矯形頭盔,除了日常清潔的時間,除下約1小時,至於整個療程時間長短,則視乎小朋友何時開始接受治療。 哺乳或抱BB時,可交換方向,讓BB有機會朝左右兩側轉動頭部,活動頸部肌肉。
扁頭綜合症: 扁頭綜合症的矯形治療 別錯過嬰兒黃金治療期 養和醫院義肢矯形師 梁永健
主持: 一般是由醫生決定,還是家長主動提出小朋友需要進行扁頭矯形治療? 義肢矯形師:兩方面也有,在香港很多時是由醫生提出,主要是當小朋友出生後有醫生跟進出生後情況,在檢查時發現嬰兒有扁頭問題,就建議家長可讓嬰兒接受扁頭矯形治療。 扁頭綜合症2025 香港也是近年才引入扁頭矯形治療,服務未至於太普及,所以家長未必知道嬰兒有扁頭問題,希望透過公眾教育,讓更多家長知悉扁頭綜合症,留意自己的嬰兒有否相關情況,有助及早診斷及治療。 扁頭綜合症 新生兒難免會較長時間臥牀睡覺,導致部分BB出現頭型變歪或是扁平的情況,讓父母大驚失色。 這其實是因為BB顱骨還未發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壓力影響而變形,導致扁頭綜合症。
扁頭綜合症: 頭部要對稱 合比例
當仰睡時,改變BB頭部的位置(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且不要使用將BB固定在一個位置的枕頭。 藝人楊洛婷(Rabee’a)日前於社交平臺專頁表示:芯哥頭盔畢業啦! 很多人都疑問為何她的兒子Tristan要戴頭盔,原來與扁頭綜合症有關,幸好經過治療後,情況已有明顯改善。 如察覺嬰兒的頭形有任何異常,請及早為他/ 她預約做一次頭形檢查,我們會為您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以把握最佳矯正時機。
扁頭綜合症: 嬰兒4-6個月為矯型黃金時期
頭盔嘅質料好似發泡膠,Tristan戴咗一個月,已經可以向右面擰,情況改善咗好多。 起初戴頭盔要每半個月見治療師調校size,之後每一個月見一次就可以。 幾年前,同事轉診一名八個月大的男嬰,到我的診間進行評估,男嬰的雙親都是三十出頭的年輕專業人士。 楊洛婷(Rabeea)的兒子Tristan的頭圍大小沒有問題,但頭仔的形狀變化則令她擔心。 媽媽在兒子兩個月大時,發覺他只把頭仔轉向左側,令頭仔變扁,她試過很多方法,例如用手幫他轉向右邊或按摩,又試過使用BB枕頭、矯形啫喱枕頭也無效,而Tristan每次使用啫喱枕頭更會大哭大叫。
其實Tristan戴的頭盔是「矯正頭盔」,用作治療「扁頭綜合症」,他在約8個月大時開始戴,無論在家中抑或跟爸媽外出都佩戴著,至今已戴了約4個月。 當嬰兒醒著的時候,可以多些進行爬玩時間 (tummy time) 以減少壓在頭部的壓力。 1994年美國人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發起了“仰睡運動”的倡議,自此十年間新生兒猝死綜合徵發生率就降低了53%,但此消彼長,“扁頭率”又上升了,但是頭圓與健康的問題,相信不會有人會選錯。 楊洛婷(Rabee’a)與Dear Jane主音黃天翱育有一子一女,「6月之星」的細仔1歲生日了! 一家四口影全家福,更為囝囝舉行生日派對,見細仔外出影相去玩都長期戴矯正頭盔,據悉是用來治療「扁頭綜合症」,而Rabee’a透露阿仔就快可以除低頭盔。
扁頭綜合症: 及早治療 治療效果更理想
Rabee’a與Dear Jane主音黃天翱(Tim)本身育有女兒Tanya,兒子Tristan在去年6月出世。 Rabee’a解釋仔仔在2個月大時,發現他的頭部一直只轉向左側,令頭仔變扁。 她曾試過很多方法希望改善,例如用人手幫他轉向右方、按摩、BB枕頭、矯形啫喱枕頭等,但每次用啫喱枕頭時Tristan都會大喊。 直到6個月大時,Tristan左方的扁頭越來越明顯,令人擔心如不正視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於是經介紹後為兒子訂造矯型頭盔。
父母可透過以下竅門協助嬰兒預防扁頭綜合症:一、哺乳或抱寶寶時,可交換方向,讓寶寶有機會朝左右兩側轉動頭部,活動頸部肌肉。 扁頭綜合症2025 二、避免讓寶寶躺在堅硬表面,可以多抱抱寶寶,減少頭部受到的壓力。 三、抱著寶寶時為其按摩頸部及頭部,幫助放鬆肌肉,預防脖子僵硬而影響頭型發育。 匯兒兒科醫務中心兒科專科醫生胡振斌曾在YouTube分享「扁頭綜合症」資訊,他解釋「扁頭綜合症」即是頭顱骨與原本應有的形狀偏離,扁頭症的種類一般有斜頭、平頭、不對稱平頭和舟狀頭(頭形過長)。 另有BB出世時需利用吸管等儀器助出世,有機會將頭部拉長;又有些BB喜歡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