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村已有260多年歷史,全盛時期有近700人居住,當中以溫姓客家人為主,負責掌管鹹田灣、大灣和大浪東灣。 過去,村民們主要依靠捕魚和農業(例如稻米和甘蔗)為生。 過去村民的生活簡單樸素,他們主要依靠捕魚和農業(例如稻米和甘蔗)為生。
- 假日這裡有多條巴士線往西貢、鑽石山及沙田,非常方便。
- 一講西貢最靚嘅海灘,唔少人所揀嘅,唔係浪茄,就係大浪西。
- 然而由於赤柱土地狹較少,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華人聚居地之一。
- 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和水上人居住。
- 大浪村已有260多年歷史,全盛時期有近700人居住,當中以溫姓客家人為主,負責掌管鹹田灣、大灣和大浪東灣。
嘉慶二十四年版嘉慶版《新安縣志》的(1819年)記載中,寫大浪村當代經由官富司管理。 在最繁榮的時候,大浪村約有六、七百名村民居住。 如今,許多村民已移民到英國,村內只餘下不足十名村民。 鹹田灣沙灘被政府確認不適宜游泳,而香港船員則稱鹹田灣為『西貢五大危險沙灘』之一,與大浪西灣,大蛇灣,浪茄灣及甕缸灣並列,因此地曾多次發生泳客身亡事故。 [6][7]香港政府在當地已立警告牌提示遊客此海灘不是泳灘。 鹹田海灘沒有救生員服務,也沒有政府更衣室或防鯊網等設施。
鹹田灣: 香港文匯網
西灣亭 本篇文章筆者介紹一條適合親子及能健步之老人家郊遊的路線。 鹹田灣2025 大家於西貢市萬年街於馳名國際的快餐店外乘坐29R村巴(實為28座位街車),每位$17車程約半小時,直達西灣亭起步。
在薄扶林水塘興建以前,山上的水都會在瀑布灣的瀑布流入海裡,而瀑布灣則鄰近廣州與外國的海路貿易航線,所以不少中外航海人士到該處取淡水補給。 而區內薄扶林村,赤柱村及黃竹坑舊圍更是香港島少數由原居民建立的村落。 他們曾多次向政府要求享有與新界原居民同等的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絕。 鹹田灣2025 1975年9月29日,政府因考慮到赤柱、石澳、香港仔、黃竹坑等地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習慣,將原來西區摩星嶺道以南及原來東區的赤柱及石澳合併,組成南區。
鹹田灣: 西貢酒店 WM Hotel 海景房入住分享 – 自助餐有咩食?無邊際泳池打卡位
[1] 此沙灘近年被漁農署列為香港指定露營地點。 南區一帶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定居,現存的古蹟有大浪灣石刻。 明朝時期,南區一帶開始有較多人聚居,但居民主要是在黃竹坑,薄扶林及赤柱生活的農民。 當時由郭棐編撰的《粵大記》中,更載有多個位於現時南區的地名。
- 然落斜往鹹田灣一段,覺得接近懸崖,有點危險,所以要比較小心。
- 湛氏家族的祖先湛繼明來自廣東省新塘市,並在清代轉至香港定居於大浪村。
- 總之,呢幾幢住宅,就成為破壞整個郊野嘅一個缺口。
- 如今,許多村民已移民到英國,村內只餘下不足十名村民。
於西灣亭下車後,依指示牌進入往西灣方向路口,沿平緩的水泥路段而行,沿途可欣賞萬宜水庫一帶景色,淺藍色的水面分外耀眼。 經過一小段上斜後到達吹筒坳,再向前下走往西灣。 休後,經大浪村,一路上斜取道大浪坳,再下斜路,於麥理浩徑標距M042一梯級分支行,前往赤徑碼頭。 不然,也可乘坐停留在附近海域等客的”大飛”快艇,但須當面議價後乘坐。 西灣亭至赤徑
鹹田灣: 海灘
現時南區的赤柱及石澳選區(D17)原屬東區,而其餘部份則屬於西區。 看見羣眾雖然從不同方向及時間前來,但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 希望大家這次的行動不僅能保護大浪西灣,也讓珍惜自然資源的信息得以延續。 這路線在夏日行走雖然有點喫力,但在過程中可探遊西灣及鹹田,又可在那裡暢泳及在小士多享受悠閒的下午,實是出走石屎圍牆的一片樂土。 於赤徑下車後,隨麥理浩徑下走,分支右轉至赤徑。 欣賞香港四大自然其景之一的「一尖四灣」,幼細的沙粒,碧綠的海水及尖聳的蚺蛇尖,這路線最好不過。
鹹田灣: 大浪西灣.鹹田灣.赤徑
大浪西灣的正名是大浪灣,位於西貢東部,不要和港島的大浪灣掉亂。 西貢大浪灣由四個灣組成,包括西灣、鹹田灣、大灣及東灣。 香港開埠時,赤柱為當時香港島最繁盛的地區,英國人曾計劃以赤柱為發展基地。 然而由於赤柱土地狹較少,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華人聚居地之一。
鹹田灣: 大浪西灣‧鹹田灣‧山上行 – 行山遠足路線
總之,呢幾幢住宅,就成為破壞整個郊野嘅一個缺口。 鹹田灣 鹹田灣2025 育英學校位於聖母無原罪小堂旁邊,是村內唯一的小學。 鹹田(英語:Ham Tin)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半島東部,西貢大浪灣『四灣一尖』其中的鹹田灣沙灘在鹹田的南部。
鹹田灣: 村莊
上斜走約20分鐘,便到達頂點後,可選擇往赤徑或蚺蛇尖。 往赤徑下行會見樓梯支路直達赤徑碼頭,該處假日有渡輪往黃石碼頭。 鹹水灣最大特色,就係佢嘅小橋流水,可說係全港海灘獨有。
鹹田灣: 鹹田灣營地
據該處嘅海風士多老闆所講,呢條橋係佢哋一手一腳興建及維護,以方便遊人唔使兜路,可直入村折回麥理浩徑(當然亦方便去佢哋去士多食嘢)。 而呢間海風士多,更成為露營行人山士重要補給中心。 (我極力推介星洲炒米!)山雞以前經常去鹹田紥營,只帶乾糧,正餐就以海風士多作為飯堂。 更試過露營遇上颱風,就係靠士多對出嘅帆布頂救我哋一命。 一講西貢最靚嘅海灘,唔少人所揀嘅,唔係浪茄,就係大浪西。 鹹田灣2025 呢兩個海灘固然水清沙幼兼且一望無際,而且亦唔算偏僻,只需步行一個鐘之內。
鹹田灣: 發展爭議
鹹田灣是西貢大浪灣羣之一,大浪灣羣除了西灣及鹹田灣外,另外兩個灣分別是東灣及大灣,但它們都不是麥理浩徑所經過的。 每逢假日,遊人通常從北潭凹經赤徑徒步過來鹹田灣、從西灣亭經西灣到來、或直接乘坐遊艇在鹹田灣上岸,所以鹹田灣的人流也不少,能支持這裡幾間的士多的生存,像西灣一樣。 另一方面,香港開埠初年起,南區一帶亦擔當著工業區的角色。 在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後來於1860年代被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 1950年代起香港工業急促發展,黃竹坑一帶便發展成工業區。
鹹田灣: 露營
小歇後順走麥理浩徑,經過雙鹿石澗出海位置,緩緩上山,沿路海風送爽,身心舒暢。 由西灣至鹹田灣大約需時半小時,鹹田灣也是一個風景怡人的天然海灘,最出名莫過於是鹹田木橋,每一個到過鹹田的遊人都要慕名橫過。 鹹田灣也有鄉村茶座,不妨喫一點茶點下午茶小休一下。
鹹田灣: 大浪西灣交通(乘坐村巴NR :
我們提供的住宅經過升級,提供包括清潔、水電、稅費和全套傢俱的服務,可即時入住。 鹹田灣2025 在我們的專業和無微不致的同事協助下,在現代簡約的家中享受簡單舒適的居住空間。 鹹田灣 西灣
鹹田灣: 大浪村(大圍)
石森一宅 香港服務式住宅 享受簡單的生活清潔和舒適
鹹田灣: 歷史
西貢半島被西貢東、西兩個郊野公園覆蓋,西貢半島東部更是杳無人煙的天然海岸線。 大浪灣包含了四個海灣;由南至北起分別為西灣、鹹田灣、大灣及東灣。 當中麥理浩徑第二段串連西灣及鹹田灣,為行山客至愛小歇的幽靜遼闊天然海灘。 假日這裡有多條巴士線往西貢、鑽石山及沙田,非常方便。
這個營地是位於沙灘正中間的草地(其實也不算是啦,是一些矮小植物),在這裡扎營都算困難的,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到沙灘上扎營。 - 西貢親民街乘29R村巴在西灣亭下車,車程約30分鐘 - 在西貢市中心乘的士,車費約$90 在西貢親民街乘29R村巴前往西灣亭,但要留意,在假日候車的時間頗長。 在西灣亭下車,看到西灣村路牌進入小路,繞山行。 如想在赤徑離開,可在碼頭搭乘私人小艇(要講價)到黃石碼頭,再乘94、96R或698R巴士離開。 由赤徑至北潭坳終點,雖然上斜,但斜度不大,約一小時左右便可到達,沿途還可以欣賞黃石碼頭對開的海岸美景。
鹹田灣: 沙灘活動:
由鹹田灣上行至大浪坳,將經過上圖的指示牌,路段近年經過重修,十分好行,然而,要走上約160米高的大浪坳,再怎麼好走也會覺得喫力。 作為這次活動的推動者之一,田超表示,這種文化交流活動能夠促進不同地區人民友好交流,願意作為這樣的一個橋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多多開展,以民間交往增進中外友誼。 鹹田街設有麵包店、電器店、珠寶店等商鋪[1],旁有荃灣聖芳濟中學[2]和香港房屋協會屋苑寶石大廈[1],街道左右兩邊均設有停車場(寶石大廈停車場、帝豪停車場)[2]。 南區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南區的事務,共有17名議員,現屆南區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3名議員當中1名為民主派議員,2名為建制派議員。 區內住在私人住宅的人口不足區內一半的總人口,只有42 868/85 837戶,即超過一半人居住在公屋和居屋之中。 1968年,政府推行民政主任計劃,將港九市區分為十區,當時的南區地域分別屬於西區及東區。
香港船員稱鹹田灣為『西貢五大危險沙灘』之一,因此地曾多次發生泳客被沖走遇溺身亡。 鹹田灣 按2020人口統計報告顯示,南區的家庭住戶收入中位數為$31,500達全港第五位[1]。 但是大部份人口則居於香港仔、黃竹坑和鴨脷洲一帶,亦住了不少基層,有九個公屋,因此整個南區排名低於中西區和灣仔區。
鹹田灣: 赤徑行山 交通
經過石灘及欣賞一下赤徑的海岸後,繼續沿麥理浩徑前行,路段緩緩而上,隨後可俯視土瓜坪的景色,最後到達北潭坳完成行程。 回麥理浩徑向右走繼續行程,經過西灣叧一邊的沙灘,沿沙灘旁的梯級上山,途中可俯視整個西灣。 鹹田灣 不久到達最高處後再向下行,此時看到在尖聳的蚺蛇尖下,襯托出鹹田灣及大灣的景色,甚是一絶。 到達鹹田灣後,離開麥理浩徑沿沙灘而行,經過小木橋後來到鹹田的茶座,可在此補給及休息。 離開鹹田灣沙灘,會經過大浪村,這裡亦有士多可補給糧水。 之後見到此北潭凹的指示牌,便要走全程最辛苦往大浪坳斜路。
鹹田灣: 西貢|大浪西灣 – 香港美麗沙灘/露營-(最快、最輕鬆前往方法)
育英學校位於聖母無原罪小堂旁邊,是村內唯一的小學。 戰後初期,因交通不便等因素,村民難以到達市中心。 為了給村中的孩子們提供教育,村民在傳教士的協助下成立了育英學校。 [25]後來,由於村莊人口逐漸減少,在校學習的學生人數大幅下降,該校漸漸荒廢,並於1988年起與小禮拜堂一起關閉,現已荒廢。
鹹田灣: 沙灘活動:
南區一帶於1960年代之前,一直是漁民的主要據居地。 根據196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屬於現時南區範圍的漁民數目達28,000人,佔當時香港漁民總數四分之一以上[5]。 直至1960年代政府開發南區,先後興建漁光村、石排灣邨、華富邨等公共房屋,使不少漁民上岸定居;而部份較富裕的漁民則於鴨脷洲北岸鴨脷洲大街定居及開設店鋪[5]。 該沙灘水淺,直接東向太平洋等因素使海灘終年出現危險的暗湧,可把泳客拉出海中。
當中包括香港仔、鴨脷洲、鋼綫灣、黃竹坑、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赤柱、舂坎角、大潭及石澳等地。 南區(英語:South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 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和水上人居住。 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