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側尺骨鷹嘴骨折12例,左側5例;橫型骨折5例,斜型骨折9例,粉碎骨折3例;骨折分離移位在0.5~2.0cm。 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49例中,男40例,女9例。 最小年齡6歲,最大年齡63歲,平均年齡38.16歲。 左側36例,右例13例;間接外傷34例,直接外傷15例。 橫斷骨折28例,斜形骨折8例,粉碎骨折13例。 其中陳舊骨折2例,合併其它骨折4例。
1.功能位制動:對無移位的各種類型骨折,以後石膏固定於伸肘或半伸肘位3周,去制動後開始練習肘關節活動。 2、骨折分離移位時,肘部腫脹嚴重,鷹嘴兩旁凹陷隆起,可捫及骨折端間隙和移位的骨折片,有時可觸及骨擦音和骨擦感,患肘不能主動伸直或抵抗重力。 尺骨鷹嘴突骨折 切跡與肱骨滑車形成關節(肱尺關節),此關節僅有屈伸活動,尺骨鷹嘴骨折大多波及半月切跡關節面,屬於關節內的骨折,除少數尺骨鷹嘴骨折尖端撕脫骨折外。 因此複位對位要求高,防止關節不穩及併發症的發生。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幹骨折: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因此我們建議將 X 線片上具備以下 3 個特徵的損傷稱爲“經尺骨鷹嘴肘關節周圍骨折脫位”:① 尺骨鷹嘴骨折、橈骨頭骨折、冠狀突骨折;② 肘關節經過尺骨鷹嘴脫位或半脫位;③ 無上尺橈關節脫位。 根據術前 CT 三維重建或 3D 打印,判斷橈骨頭、冠狀突骨折塊位置,取出遊離於肘關節前方的橈骨頭碎骨塊,鉗夾出附着有軟組織的尺骨冠狀突骨折塊。 首先復位固定冠狀突,採用側方小鋼板 2 例、克氏針 4 例、Herbert 釘 8 例、鋼絲套索 2 例。
隨訪期間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對合關係正常,骨折復位無丟失,內固定物無鬆動斷裂,橈骨頭假體無鬆動移位。 末次隨訪時,患者肘關節穩定,伸 0~30°,平均 15.8°;屈 100~135°,平均 125°;前臂旋前 50~70°,平均 60.5°;前臂旋後 65~90°,平均 75.0°。 MEPS 評分爲 70~100 尺骨鷹嘴突骨折 分,平均 86.5 分;其中優 9 例、良 5 例、可 2 例,優良率 87.5%。 VAS 評分 0~3 分,平均 0.5 分;其中完全無痛 10 例,輕度疼痛 6 例。 尺骨近端後方位於皮下的突起為鷹嘴。 尺肱關節只有屈伸活動,尺骨鷹嘴骨折是波及半月切跡的關節內骨折。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
不波及關節面的肱三頭肌止點處的撕脫骨折,骨折塊則不應切除,將其縫回原位即可。 隨著內固定器材的改進,只有老年人粉碎性骨折伴有嚴重創傷性關節炎或骨折不癒合者才考慮切除術。 2.移位骨折 兩骨折端分離大於3mm,因骨膜及肱三頭肌腱也斷裂,不能抗引力伸肘。 3.骨折塊切除及肱三頭肌腱成型術:骨折粉碎嚴重,冠狀突與半月切跡遠端完整,可行骨折塊切除,但肱三頭肌腱止點處應保留一層骨皮質,以利其和遠端斷面縫合。 切開複位或骨折塊切除者,一般固定於伸肘位,時間宜短,約3~4周即去除外固定,主動練習肘關節屈伸活動。 4.骨折塊切除術 有些學者認為:隻要冠狀突和半月切跡遠端完整,切除骨折塊不會影響肘關節的穩定性。
- 2.切開復位內固定有移位的橫斷或斜行骨折,應儘量採用切開復位。
- 當肘關節處於關伸直位時,外力傳達至肘,肱三頭肌牽拉而造成撕脫骨折,骨折線可能為橫斷或斜行,兩骨折端有分離。
- 鷹嘴骨化中心出現於8~11歲,至14歲骨骺線閉合。
- 肘關節不能抗重力伸肘是一個最重要體徵,它表明肱三頭肌的伸肘功能喪失,伸肌裝置的連續性中斷,並且這個體徵的出現與否常常決定如何確定治療方案。
- 因複位滿意,固定牢靠,在術後1~2周,即可練習肘關節活動。
- 尺肱關節只有屈伸活動,尺骨鷹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跡的關節內骨折。
- 本組男 10 例,女 6 例;年齡 25~66 歲,平均 37.8 歲。
尺骨鷹嘴骨折是肘部常見的損傷,多見於成年人。 重要的是,骨折復原期間並不是完全不能動,還是要適當活動,維持關節和肌肉的完整性,可尋求物理治療師協助簡單的上肢肌力訓練與伸展,如手腕與肩部的等長收縮肌力訓練,減少骨折固定後的影響。 如果鷹嘴突無法順利滑進鷹嘴窩裡代表二個骨頭間的滑動軌道是錯誤的類似卡榫卡不進去此時手肘的角度不正常,手肘就卡住了。 此時無論是彎曲/伸直都不能硬壓來增加角度務必由治療師判斷手肘關節位置是否正確,否則可能導致關節受傷甚至骨折。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上三分之一骨折合併橈骨頭脫位
而肘關節最終功能性活動範圍應盡量達到伸屈30°-130°。 4.合併肘關節脫位的骨折:肘關節前脫位時多見。 鷹嘴主要由松質骨組成,鷹嘴骨折經過良好的復位及穩定的固定之後,骨折斷端之間獲得了緊密的接觸,癒合較迅速,預後良好,但關節面損傷超過60 %或術後關節面仍有移位超過2 毫米,則預後較差。 (4)合併肘關節脫位的骨折:肘關節前脫位時多見,骨折線呈橫行或短斜行,且多發生在尺骨冠狀突水平而伴有明顯移位。
鷹嘴突與冠狀突相連而構成半月切跡,為有較深凹陷的關節面,是肘關節屈伸的樞紐。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鷹嘴是松質骨而它的附著肌——肱三頭肌,是強有力的伸肘肌,在其兩側尚有外側支援帶和內側支援帶。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神經位於肱骨內上髁後面的尺神經溝內,經肘關節後內側,向前穿過尺側屈腕肌2個頭之間至前臂掌側,位於該肌的淺面。
尺骨鷹嘴突骨折: 治療措施
當醫生懷疑是尺骨鷹嘴骨折時,通常先詢問外傷情況。 然後通過體格檢查,結合年齡特點,配合肘關節正側位 X 光片檢查,一般即可明確診斷。 治療師會先放鬆過緊的肌肉和筋膜再使用關節鬆動術調整骨頭回到正確的位置等關節滑動的軌道順暢,角度就會慢慢增加最後是訓練手肘及肩膀肌羣,恢復到受傷前的肌力。 尺骨鷹嘴突骨折2025 尺骨是胳膊上的一塊骨頭,尺骨骨折也是很常發生的,但是尺骨骨折後的護理很關鍵,下面介紹的是尺骨的解剖生理,以及尺骨鷹嘴骨折臨牀表現和護理要點。 X線側位片較容易確定骨折情況,骨折應與尺骨鷹嘴頂端肌腱內的籽骨及尚未閉合的骨骺相鑒別,難以鑒別時應拍雙側X線片對照。 尺骨鷹嘴突骨折2025 5.ADL練習:鼓勵用患肢進行輕度日常活動(操作手機,電腦鍵盤,走路正常擺臂),逐步恢復日常活動,此期結束患肢可適當負重。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鷹嘴骨折的康復
在骨折面以遠3cm處,尺骨背側骨嵴由後向前垂直釘入一短小螺釘,螺帽留出3mm作為鋼絲張力帶支點,將直徑0.8mm~1mm的鋼絲“8”形交叉繞在螺釘與近端的克氏針尾上,伸直肘關節,擰緊鋼絲。 也可不用螺釘,而在欲擰入螺釘處橫形鑽一骨孔,鋼絲穿過骨孔固定在克氏針尾上,被動伸屈肘關節,檢查骨折無分離及移位後,將針尾折彎埋於肱三頭肌腱內,縫合切口。 3.開放復位內固定術 尺骨鷹嘴突骨折2025 有移位的骨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採用開放復位。 尺骨鷹嘴突骨折 在傷後2周內進行為好,可使關節面對合良好,有利功能恢復。 內固定方法的選擇,要視骨折的類型而定,以螺絲釘、鋼板或張力帶內固定為常用(圖1)。
尺骨鷹嘴突骨折: 1. 尺骨鷹嘴骨折-脫位的命名
因此,肘關節的穩定性恢復依靠冠狀突解剖復位和牢固固定。 尺骨鷹嘴骨折-脫位涉及損傷結構較多,單一切口操作困難。 尺骨鷹嘴突骨折 O’Driscoll 等雖採用單一後正中入路,但需廣泛遊離內外側皮瓣來處理橈骨頭和冠狀突骨折[3]。 本組也採用肘後單一正中直切口,但通過向近端翻轉鷹嘴骨折塊及部分肱三頭肌腱,輕鬆顯露所有骨折,僅剝離部分內側尺側屈腕肌和外側肘肌,損傷明顯減少。 16 例術後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9~18 尺骨鷹嘴突骨折2025 個月,平均 11.9 個月。 X 線片示骨折均於術後 12~18 周達臨牀癒合,隨訪期間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對合關係正常,骨折復位無丟失,內固定物及橈骨頭假體無鬆動。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鷹嘴骨折
或者水腫消失後夾板松動,失去固定的作用。 尺骨鷹嘴突骨折2025 尺骨鷹嘴突骨折2025 手法復位要以整骨推擠手法為主,用手將骨折近端向遠端推擠,並將患肘作數次的伸屈活動,直至兩骨折面緊密嵌合,粗糙的骨擦音消失為止。 再將患肢置於屈肘0°~20°位,術者拇、食指仍推按住已復位的骨折近端,用超關節的夾板做固定。 有移位的骨折及合並脫位的骨折,腫脹範圍較廣泛。 多數診斷容易,可疑者應採取以下措施。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鷹嘴骨折病人的護理
男 10 例,女 6 例;年齡 25~66 歲,平均 37.8 歲。 交通事故傷 9 例,高處墜落傷 7 例。 4.合併肘關節脫位的骨折 肘關節前脫位時多見。 因此解剖複位是防止關節不穩及預防骨性關節炎及其他合併症發生的有效措施。 尺骨鷹嘴突骨折 鷹嘴主要由松質骨組成,鷹嘴骨折經過良好的復位及穩定的固定之後,骨折斷端之間獲得瞭緊密的接觸,癒合較迅速,預後良好。
尺骨鷹嘴突骨折: 治療
本組尺骨鷹嘴骨折均爲粉碎性,斷端支撐差,均選擇解剖鎖定鋼板固定。 2、肘關節功能障礙較少見,若間隙較大,其間則存在易受牽伸的細長纖維組織,較易引起肘關節伸直功能減退,甚或再次受到較輕的暴力即可導致纖維癒合處發生斷裂。 尺骨鷹嘴突骨折 骨折端分離引起纖維癒合後,使肱三頭肌起止點之間的距離縮短,造成肘關節伸直力量減弱。 在評估尺骨鷹嘴骨折時,最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是不能獲得一個真正的肘關節側位X 線片。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鷹嘴骨折的表現與護理!
3、據Eriksson等人(1957) 報道,有高達50 %的患者存在活動受限,特別是伸肘受限,但在他報告的病例中並不多見,隻有3 %。 活動受限常不嚴重,對日常功能影響不大,常未引起患者註意。 可能與功能鍛煉不當以及固定針的針尾退出刺激肱骨遠端的背側面有關,一般無須特殊處理。 尺骨鷹嘴突骨折 10 骨折對位不好,常並發創傷性關節炎。
但關節面損傷超過60 %或術後關節面仍有移位超過2 毫米,則預後較差。 (4)合並肘關節脫位的骨折:肘關節前脫位時多見。 手術患者除上述事項外還需注意術後的紗布整潔和引流情況。
冠狀突依據骨折塊大小選擇不同內固定物。 橈骨頭骨折根據穩定性選擇處理方法,穩定性差時肱橈關節缺乏穩定支撐,鷹嘴固定後可能出現鷹嘴滑車縮窄,因此 Manson Ⅲ型橈骨頭骨折應選擇支撐較好的假體置換。 假體植入後復位肱橈關節時,可有類似股骨頭假體復位時的回納感,說明肱橈關節獲得良好支撐,肘關節脫位已糾正。
有堅強內固定可以不用外固定,以利早期功能鍛煉,有利肘關節功能恢復。 尺骨鷹嘴突骨折2025 骨折不癒合伴有疼痛或肘關節屈伸受限較嚴重時,應予手術治療。 對年輕患者可採用內固定加植骨,術中應註意切除骨折斷端的硬化面,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用植骨塊充填缺損,以及採取張力帶鋼絲固定還是採取鋼板固定。 不論採取何種固定方式,術中做軸向加壓時,應註意防止冠狀突與鷹嘴突之間的距離縮短。 3.開放復位內固定術 有移位的骨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採用開放復位。 內固定方法的選擇,要視骨折的類型而定,以螺絲釘、鋼板或張力帶內固定為常用。
尺骨鷹嘴突骨折: 尺骨鷹嘴骨折診斷
閉合復位外固定的適應證較窄,隻有高齡病人及局部或全身條件較差,不適宜手術者再考慮應用。 固定時,在尺骨鷹嘴上端置一塊有半圓形缺口朝下的抱骨墊,用以頂住尺骨鷹嘴的上端,不使骨折片再向上移位。 並用前後超關節夾板固定肘關節於屈曲0°~20°位3周。 再逐漸改為固定在屈肘90°位1~2周。 固定後要定期拍片觀察,並觀察遠端血循,防止肌肉痙攣。
總結尺骨鷹嘴翻轉入路內固定或橈骨頭置換治療尺骨鷹嘴骨折-脫位伴橈骨頭及冠狀突骨折的療效及此類骨折命名。 尺骨鷹嘴突骨折 1.功能位固定 無移位的各型骨折,因伸肘功能完好,屈肘至功能位不會導致骨折端分離。 青壯年及兒童用長臂石膏託屈肘位固定3~4周,老年人可適當縮短制動時間。 功能位固定:適用於無移位的各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