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蔭邨本身設有一間私營合約安老院,位於禮石樓地下(部份)至三樓。 另外,石蔭邨東面的石蔭東邨開設了香港小童羣益會的青少年中心;而安蔭邨則開設了香港佛教聯合會的長者中心和香港聖公會的護理安老院。 2020年11月,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正式宣佈,將在2022年尾拆卸重建石籬中轉房屋第10及11座,並於2020年12月8日起兩年的時間清空中轉屋,可於2028年完成重建,將提供2,600單位。 所有符合資格的受影響住戶均可獲發放『住戶搬遷津貼』以協助他們支付部分搬遷費用。 石籬居屋 此外,符合安置資格的一人和二人住戶可選擇領取單身人士津貼/二人家庭津貼,以代替接受公屋或中轉房屋的安置。 今日的小組委員會會議亦通過將單身人士津貼/二人家庭津貼分別調升至79,310元及96,180元。
消息指,房委會擬於2022年清拆石籬邨中轉房屋,包括第10座及第11座,涉逾1900個單位,目前統計僅3成單位有人居住,共578個單位。 石籬居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小組委員會)在今日(十二月八日)的會議上通過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及相關安排。 石籬居屋 計劃3:把石籬邨九期的和諧3A型石欣樓在走廊中部的3B單位,分拆作1個1/2P單位及1個1睡房單位。 、以及碩門邨第一期(健碩樓及美碩樓)則使用面積較淺及較闊的四方形窗臺。
石籬居屋: 申請人可獲最多3次編配安排
此等樓宇乃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其中一批次要安置公屋樓宇,當中石興樓更接收了同邨的重建戶,不過由於同邨尚有石安樓、石泰樓兩座和諧一型大廈,因此並沒有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之內。 此外,於新和諧一型大廈裡,亦引進了退臺式設計,但僅屬美田邨及葵涌邨之特別設計,直至非標準設計大廈取代此款設計後,才獲得廣泛採用。 在2006年4月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通過在新和諧一型單位中引入「通用設計」,使老人、弱能人仕、殘疾人仕、孕婦及健全人皆可方便使用單位內所有設施。 和諧3A型減去其中一翼的兩個翼尾單位,其較矮版本為和諧3C型,和諧3B型則為標準和諧三型的較矮版本。 和諧3B及3C型樓高約11至15層,最高可達24層,僅用於少部份受機場附帶建築物高度限制的地盤,例如當年在啟德機場航道以下的白田邨富田樓及裕田樓,及何文田邨和冠暉苑部份大廈。 和諧3B及3C型比三型及3A型減少兩部升降機,並將升降機房及水缸改置於頂樓較短兩翼,因此頂樓減少6至8個單位不等,並於頂樓下一層最長一翼近電梯大堂的1B單位旁加設樓梯以通往頂樓單位。
- 是次申請涉及將清拆重建的範圍則包括第10座、第11座及校舍部分,擬議新增1,700個住宅單位。
- 在此之後,取代新和諧式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不再限制必須設置雙數數目的升降機,令一座大廈設單數數量升降機的設計、設置同時服務中層及高層的升降機,甚至分設兩個升降機大堂以服務不同樓層的安排變得更常見,藉以降低建築成本及提升大廈設計彈性,從而提供更多單位。
- 計劃3:把石籬邨九期的和諧3A型石欣樓在走廊中部的3B單位,分拆作1個1/2P單位及1個1睡房單位。
- 房委會為進一步滿足社會上對小型單位不斷上升的需求及改善舊有附翼大廈的設計,藉此款大廈大量增加二及三人單位的興建數目。
- 本邨由1994年7月起重建,項目編號為TW19RR,直至2005年重建完成,現時共有四座租住大廈。
- 街市內設有多間南亞布藝店和裁衣店,在香港的南亞社區中遠近馳名,吸引遠至元朗、馬鞍山的南亞裔人士光顧。
鄉村型大廈外型因地盤環境而不同,樓高與附近環境配合,只高4至10層不等。 第一型設計為十字長型,其中相連的兩翼短翼為單向設計;第二型設計放棄其中兩翼為單向的設計,在原有的十字造型基礎上連接1-2個L形的翼,外形類似於兩個相連的倒S形;第三型設計則類似十字長型連家庭式單位附翼,附翼可以因應地盤特性而選擇相連於兩隻設有1B單位的翼尾之一。 和諧三型的設計為了取代新長型及相連長型大廈,尤其針對應用於市區/擴展市區的舊屋邨呈長型,並設有高度限制的重建地盤及應用於一些呈長條型的地盤剩餘位置,靈活地把屋邨地盤可建單位極大化。 當中興華(一)邨、葵盛東邨及尚德邨等部份第三代和諧式大廈底部開始設有厚板轉換層結構(英語:Transfer Plate)的設計,下方則設有商場/停車場基座,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第三代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包括有:天慈邨、興華(一)邨、天恆邨(唯一一個不提供一人單位的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田灣邨、尚德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集齊前後期和諧一型的屋苑)、廣明苑、雅寧苑等。
石籬居屋: 大廈設計
一期:位於圍乪街6號,於1993年落成,樓高4層,包括停車場、社福機構設施,及位於地下的街市。 街市內設有多間南亞布藝店和裁衣店,在香港的南亞社區中遠近馳名,吸引遠至元朗、馬鞍山的南亞裔人士光顧。 分別是嗇色園可寧耆英活動中心(於石籬一邨石俊樓)、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於石籬大隴街及石籬一邨石安樓設有分部)、嗇色園可安老人宿舍(於石籬一邨石寧樓)及仁濟醫院藝進同學會長者護理院(位於石籬二邨石佳樓及石華樓地下至1樓)。 2023年1月16日,隨著石籬中轉房屋於當天起永久封閉,第二至六型徙置大廈亦從此成為歷史,而屋邨歷時37年的重建工程亦將告結束。 由於還有數百座政府廉租屋及徙置屋邨樓宇存在結構問題,為安全起見及改善居住環境,行政局在1985年通過長遠房屋策略,展開「整體重建計劃」,目標在2001年前將所有第三至六型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除了第10及11座以外,原石籬邨的所有徙置大廈已經於2001年前悉數完成拆卸。
- 1990年代,臨時房屋區開始陸續清拆,而香港政府亦於1997年訂下了在2000年年底之前清拆所有臨時房屋區的目標。
- 現時,(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當中尚未重建的第10、11座現時劃爲中轉房屋,同屬(二)邨管理處管理。
- 房委會指有些申請者要求編配至子女所居住屋邨的單位,但有關屋邨並非位於申請者所居住的同一個區議會分區內。
- 故此,和諧1A型的單位總數較少,但單位間格靈活性與第二及三代和諧一型大廈相若,而且兩座大廈可選擇於1B單位的翼尾位置相連,相較只能於2B單位相連的和諧一型更有彈性。
- 值得一提,2001年落成的秀茂坪邨秀暉樓採用了此款大廈的單位設計,但單位不設露臺,窗戶形式、去水渠位置等亦仿照第三代設計,為全港唯一有此設計的大廈。
在今日的會議上,小組委員會通過維持現行寬敞戶政策、寬敞戶標準及「優先處理寬敞戶」界限。 房委會指有些申請者要求編配至子女所居住屋邨的單位,但有關屋邨並非位於申請者所居住的同一個區議會分區內。 把地區選擇擴大至同一個公屋申請地區,即市區、擴展市區、新界及離島,可給予申請者更妥善的家庭支援。 石籬居屋 石蔭東邨位於石蔭邨的東北面,故此命名為石蔭東邨,原址為大白田臨時房屋區,於1990年拆卸,原有居民遷入鄰近的石蔭邨或石籬邨。
石籬居屋: 樓宇
附翼在每兩個單位之間的位置都設有坐椅,供乘涼之用,唯部份屋邨已經因不同原因將座椅封閉;而走廊亦設有扶手,單位亦可輕易改裝,供輪椅人仕入住,有1/2P型和2/3P型的標準單位。 而碩門邨第一期(健碩樓及美碩樓)則恰好相反,因主樓未有提供足夠的家庭單位,故此附設使用特殊設計的新和諧式附翼大廈,主要提供1B型單位,並同時提供非標準設計的1/2P型單位。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5年發表,為基於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改良而成的新設計,主要改動是與相連的和諧式大廈共用屋宇設備、加設警報系統,並接駁至主大廈之警衛室以及面積由17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從而將每座大廈的標準高度由15層增至為21層。 石籬居屋2025 因應2人家庭反映1-2人單位面積過窄,故此新和諧附翼大廈除了改良原有的1-2人單位設計的廚廁使其更實用外,亦設計了一款全新的2人單位,面積約20平方米,專供2人小家庭入住。
石籬居屋: 第二代(1992年版)
商場對面石蔭路則有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北葵涌街市,則為石蔭邨內的主要街市。 另外,獲街坊稱為「葵涌旺角」之稱石蔭路,則有大量食肆及零售店,服務石籬邨及石蔭邨一帶居民,不少安蔭邨及石蔭東邨的居民也會前來購物。 禮石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梁黃顧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興勝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樓高34層,並設有地庫停車場及私營安老院(位於地下至三樓)。
石籬居屋: 和諧式大廈
4名受影響住戶代表昨早到政府總部外,拉起橫額,寫有「檢視過時政策,要求妥善安置」字樣,並朗讀訴求。 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表示,安置措施對第3類住戶並不合理,居民跨區搬至寶田的安排屬「降級」,擔心搬遷至新界將令工作及生活成本大增,要求直接編配公屋。 位於房委會總部地下的收納處星期一至五下午2時至4時30分開放,處理租金以外的收納款項服務(包括處理資助房屋單位業主繳付補價,以便有關業主完成單位的買賣手續)。
石籬居屋: 和諧三型
此外,和諧式大廈可因應地盤環境而作多種改變,例如華荔邨的兩座和諧一型基座設計成停車場大樓,七樓以下有一半面積獲改造成停車場的一部份,另一半為租住單位。 新和諧一型自2000年起,逐漸取代和諧一型設計,最後一座的和諧一型大廈位於葵青區石籬邨的石廣樓,於2002年落成。 值得一提,和諧式本以每人享有更多空間作設計理念(每人約10-11平方米),故此和諧式單位整體面積較其它款式的同類型單位更大,尤其是廚房面積。 2017年前,2B型單位屬4-5人單位,而3B型單位則為5-7人單位。 石籬居屋2025 ,簡稱「HR」)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於1987年開始起草,1989年正式發表,在1992年至2009年間所落成的香港公共屋邨大廈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中廣泛採用。
石籬居屋: 單位面積超過25平方米被界定為寬敞戶
大多部因為僭建物清拆(早年寮屋除外,另有安置政策針對已登記寮屋戶)、天災等需要臨時安置的人士,都會先安排入住臨時收容中心,以審核是否合乎中轉房屋的資格。 房屋署政策認為,臨時收容中心的居住者有責任在入住後盡快另覓居所和遷出。 石籬居屋 臨時居住人士如核實為「無家可歸」,且符合其他相關資格,可申請入住新界中轉房屋。
石籬居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民坊」接手後,商場部份於2020及2021年間陸續進行翻新;一期街市部份於2020年7月1日起關閉翻新,並於旁邊貨車落貨區設臨時街市,10月9日街市翻新完成重開。 自1950年代起,不少難民在今石籬邨一帶築寮屋農舍定居,該地原被稱為石梨。 後來香港政府在該處開山闢地興建徙置區,並命名為「石梨新區」,後更名為「石籬新區」。 石籬邨位於上葵涌(又稱北葵涌)東面,位處金山西面山麓,鄰近金山郊野公園。
石籬居屋: 和諧一型
而隨著啟德機場於1998年關閉,相關高度限制範圍亦已更改,加上近年已經採用非標準設計,此等樓宇亦不再興建,最後一座和諧1A型大廈為白田邨潤田樓,於1997年落成,並為唯一一座採用第三代設計的和諧1A型大廈。 香港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8日)公佈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安排,預計的2022年12月清空中轉屋重建,房委會將為現時約330戶(約590人)提供「提前配屋計劃」,居民可提早一年上公屋;而未能能獲派公屋的居民,將獲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而所有符合資格的受影響住戶,將能按住戶人數獲發為數10,270元至30,600元不等的「住戶搬遷津貼」,以協助他們支付部分搬遷費用。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石籬居屋: 石籬中轉屋將清拆 居民促停止迫遷
申請人可獲最多三次位於現居屋邨或同一個公屋申請地區內新建或經翻新單位房屋的編配安排,取代試驗計劃期間只容許在同一個區議會分區內的選擇。 這些安排目的在鼓勵租戶自願遷往有獨立設備的公屋單位,以及加快改建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單位』的改建進度。 小組委員會今日則通過將計劃涵蓋範圍擴展至居住在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無獨立設備的『改建一人單位』而年屆70歲或以上的全長者家庭,即使他們並非正式的寬敞戶。 房屋署2019年推出試驗計劃,以鼓勵在寬敞戶政策下獲豁免的70歲或以上全長者寬敞戶,把面積較大的公屋單位交還房委會。 年底清空石籬中轉屋,被劃為第3類住戶,即清拆前公屋輪候狀況未達配屋階段的住戶,需要搬入屯門寶田中轉屋,不少需要搬入寶田的住戶對安置政策感不滿。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預計石籬中轉房屋和毗鄰的前石籬天主教小學用地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今日(30日)是年廿八,石籬中轉屋居民趁過年前舉行貼揮春活動,又步行到房屋署辦事處貼上標語。 其中有居民表示,大約330戶需於年底前遷出,當中已有70多戶接獲通知,5月底前可遷入屯門寶田中轉屋,而其餘住戶的公屋申請獲批,惟有居民反映屯門偏遠,不滿當局未獲原區安置。 資助房屋辦事處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1時開放,提供有限度服務:包括樂富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的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小組;及黃大仙龍翔辦公大樓的居屋第二市場計劃小組。
因應老年住戶普遍不願入住附翼大廈,使附翼大廈住戶越趨年輕化,所以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標準樓高較先前的設計大大提高,達到36層。 大廈為T字形設計,每層有11個單位,建築師可以因應需要而選擇興建1-2人單位或2-3人單位。 另外,葵涌邨第五期(曉葵樓及逸葵樓)的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是全港唯一有退臺式設計的附翼大廈,而合葵樓的附翼則為全港唯一同時設有1-2人單位及2-3人單位的附翼大廈。 附翼大廈是與和諧式大廈相連的小型樓宇,至今已有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三型及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五型。 石籬居屋2025 由於單靠一座和諧式大廈並未有提供足夠的單身人士及小型家庭單位,故此房屋署特別設計附翼大廈。 這些單位與主樓共用升降機(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另設有一部獨立升降機)及水電等主要設施,但每座附翼都有一條獨立的樓梯及頂樓水缸。
除錦泰苑及愉翠苑的早期設計方案(唯最後改用單向設計康和式大廈)外,此類型大廈僅出現於出租公屋項目內使用。 和諧式單位主要分為單身人士或二人單位(1P/2P)、2/3人單位(2P/3P)、一睡房單位(1B)、兩睡房單位(2B)及三睡房單位(3B),如下表所示。 石蔭邨全邨與寧峯苑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現由曾任民主黨副主席和香港新界西選區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擔任當區區議員。 葵涌再發生縱火燒遊樂場事件,石籬邨石偉樓對開公園,23日凌晨約1時27分,上址遊樂場設施突然起火,現場火光熊熊,濃煙席捲半空,多名街坊報警求助,消防接報到場開喉撲救,迅速將火撲滅。 有居民透露,他們要求以拆遷的形式上公屋,而不是想打尖排隊上公屋,另有人認為搬至屯門,會令休息時間減少,車費增加。
石籬中轉房屋由第十座及第十一座兩座大廈組成,合共有1 928個單位,於一九六○年代建成時原為公屋,後來分別於一九九九年及一九九七年改建為中轉房屋。 房屋署於二○一五年進行的全面結構勘察結果顯示,除非進行大規模的結構修葺和鞏固工程,否則該兩座大廈不能持續使用至二○二二年以後,因此在此後繼續保留石籬中轉房屋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為改良型和諧式,石榮樓及石廣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石籬邨於1966年落成第1期,是葵青區內第3個公共屋邨;本為香港政府徙置事務署的徙置區,原名石籬徙置區,俗稱「石籬新區」,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改名為石籬邨。 單方向設計大廈是為瞭解決噪音問題而設計,面向噪音源頭一方不設單位,只設走廊、樓梯及升降機大堂。 單方向設計大廈沒有固定的設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單位大多數仍是標準和諧式設計;但可因應樓宇設計而作出少量修改,例如梨木樹邨葵樹樓的特別設計小型單位。 雖然新和諧一型設計隨著秀茂坪南邨在2009年落成而終止使用,但部份非構件式單位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仍有採用新和諧式設計的1B及2B單位構件,如2011年落成的善明邨及欣安邨,而2012年落成的石硤尾邨第2及5期則成為全港最後一批附有和諧式構件的大廈。 和諧二型的設計是希望取代1980年代的Y型大廈設計,但因外型龐大且擁有Y型設計低靈活性的先天缺陷,令屋邨規劃缺乏靈活,未能把地盤潛力極大化地發揮出來。 此類型數量不多,主要集中在觀塘區及新界的葵青區 , 元朗區及沙田區,此型號可見於翠屏南邨、天瑞邨及長亨邨等屋邨,當中秀茂坪邨秀康樓及秀樂樓是全港唯一採用相連設計的和諧二型大廈 , 而位於烏溪沙的利安邨是全港唯一一個全部採用和諧二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
石籬居屋: 和諧三型
和諧二型大廈每翼翼尾採用了退臺式設計,一般樓層的翼尾單位為2B型單位,但最頂兩層的翼尾單位則為1B型單位;另外,1-3樓位於大廈入口對上的兩個單位亦特意留空,變成半開放式走廊,為和諧二型大廈的一大設計特色。 和諧二型大廈的電梯大堂延續了Y3型的中空設計,電梯大堂圍繞升降機槽而建,升降機位置與Y1及Y2型大廈相似,上方的樓層可以從中間的三角形天井看到下方的大堂,亦令大堂非常通風。 和諧式大廈的電梯大堂及通道等公用地方較寬敞,所佔的樓面面積較多,因此較後來落成的非標準設計大廈甚至不少私人住宅寬敞。 然而,審計署曾經在調查報告中指出,房委會沒有善用土地以獲得最多的實用面積,而此等問題亦在新和諧一型大廈出現(例如上水清河邨所在用地準許地積比為7倍,但最後僅使用了約4倍)。 石籬居屋 而第二代和諧一型大廈的1P型單位與第一代相似;三睡房單位方面,第二代的仍保留第一代的浴廁分離的設計,部份屋邨/屋苑(如:金坪邨及坪麗苑)已經開始取消在浴室內浴缸設計,改為採用屏風式企缸設計。
石籬居屋: 商場資料
同時,因為節省建築成本,於大部份屋邨及屋苑取消屬於第三代和諧一型及三型A、C翼尾的1B型單位的三角形向外窗臺設計,僅有極少數於1997至1998年間落成的大廈仍然保留該設計,例如天慈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第一及第二期、石籬邨石泰樓等。 公用設施方面,大樓內共設2道緊急走火樓梯和6部升降機,而升降機分為高、中、低層三組(每組兩部)。 1995年前落成的大廈於大廈每翼的頂部均設有「抽象化」的鳥翼形石屎裝飾,於1995年左右開始落成的大廈則因為降低建築成本以及開始採用1992年改良版本而取消該裝飾,至於大廈入口及樓梯上方的裝飾及通花磚牆則獲保留至1996年左右。 另外,第一代和諧一型於頂樓上方的天面較高,第二代及第三代則略為縮減了高度。
石籬居屋: 石籬中轉屋將清拆 居民促停止迫遷
寧峯苑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其前身是石蔭邨前第一及二座,共有四座康和型大廈、提供1280個單位、在2001年落成。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12月8日)公佈通過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及相關安排,另將公屋長者寬敞戶的計劃恆常化,長者調遷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 所有家庭成員均年屆70歲或以上的公屋寬敞戶調遷至面積合適的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並同時將計劃優化,以及擴大涵蓋範圍至更多年屆70歲或以上的住戶。 雖然林紹輝對重建安排態度正面,但他強調區內人口不斷增加,康體設施卻「有少無多,無一個整體合乎標準嘅公園」。 他舉例指,位於石籬邨與安蔭邨之間的9H地皮原定用作社區康體用途,但在政府覓地建屋的主旋律中,該用地最終在2009年轉為興建一幢41層高的單幢式公屋,區內的人口持續上升,但居民可享用的康樂設施卻隨與人口呈反比。
石籬居屋: 大廈設計
長者住屋於1990年代推出,屬院舍式公屋住所,並為長者提供24小時福利工作員服務,一型設計是最早期的類型。 何女士稱已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申請,惟房署仍不斷向居民發出編配入寶田的通知,並告知將會收回現有石籬中轉屋單位,但居民因正等候法庭之回覆,認為房署應停止向居民發出遷出通知,否則將嚴重影響日後對案件的進展及判決。 為配合「出售綠置居單位2020/21」的選樓服務預計於4月21日開始逐步恢復,選樓通知書將於4月初按選樓次序分批發岀予合資格申請者。 樂富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銷售小組、觀塘建生廣場的綠表置居計畫(綠置居)銷售小組及其他相關服務的辦事處,只開放予已獲預約的申請者/公眾人士。 不過邨內擁有附近唯一一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香港小童羣益會石蔭東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此外,運房局亦提及中轉房屋的最新情況,截至今年2月底,石籬中轉房屋共有1,584個空置單位,至於屯門寶田中轉房屋則有901個空置單位。
石籬居屋: 單位面積超過25平方米被界定為寬敞戶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表示,新一期居屋選址料由房委會策劃小組委員會擬定,其後交由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敲定及討論折扣和售價等。 他估計房委會為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較大機會待今年綠表置居計劃於下月推出首批逾2,100個單位後,於6月起才處理居屋事宜,明年上半年有望開展申請及攪珠等程序。 他期望新一期居屋名單會包攬市區盤及擴展市區盤,直言如屆時選址「側埋一邊」集中推出擴展市區項目,會令相關折扣較少,容易予人與上期居屋落差甚大的觀感。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早召開會議,討論美東邨及白田邨4座公屋重建計劃以及石籬中轉屋路向,消息指當中美東邨和白田邨重建計劃已獲通過。
53(4,7,10,13,16樓)815所有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 葵青警區重案組經調查,迅速鎖定住同一幢大廈的一名男住客與案件有關,並於同日下午採取行動,以涉嫌「入屋犯法」及「傷人」將其拘捕,並在疑犯的單位起回女事主的手袋、衣物等財物。 警方葵青警區重案組督察吳廸深表示,警方昨日(3日)凌晨2時30分接獲報案,指有人闖入葵涌石籬二邨石禧樓一單位,企圖對獨居的女戶主進行性侵犯,又將受害人的手袋等財物擲出窗外。 期間,女事主藉故致電男性朋友求助,男子到達單位,與賊人糾纏期間,賊人用玻璃樽襲擊男子頭部,並奪門逃去,兩名事主及後報警。 房會聘海外顧問公司檢定和諧式公屋品質 從用家對樓宇期望隨時提改動意見 孟志凌透露和諧式公屋將改用鋁窗.《大公報》,1990年8月24日,第6頁. 按照原來的規劃,何文田邨共有14座同款大廈,是全港擁有最多同類大廈的屋邨;然而,部份用地後來改作私人屋苑,因此最後僅興建其中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