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已多番提醒當局必須正視房屋問題,近日更傳駐港機構將於回歸24週年紀念日前後,大規模家訪劏房等基層市民,儼如「摑了港府一巴掌」。 問題公屋2025 房委會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簡稱「居屋」(英語簡稱:H.O.S.)是以比市價略低的價格出售的永久公營房屋。 居屋由房委會及經房委會甄選過的私人機構提供,單位在買賣及按揭均有若干限制,例如限制轉售予符合低收入者,而在許可情況下在公開市場轉售則需補地價。 2002年,香港政府為挽救樓市,無限期擱置興建新的居屋,直到2011年中央政府為避免香港的房屋問題演變成政治問題,向曾蔭權政府施壓後,特區政府始宣佈復建居屋。 詳細細分為房委會自行興建居屋、私人機構參建居屋、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屋苑(只有美樂花園)、可租可買計劃屋苑及重建置業計劃屋苑五種類別。
中評大數據中心發現,儘管港人高度關注公屋的供應問題,但認為現行公屋政策只會加劇公屋供不應求的現象,從而造成公屋越多反而“窮人”、“懶人”越多的社會形態與心態的怪圈,不利於社會階層向上流動,必須在進行公屋建設的同時,加強公屋住戶的流轉速度。 政府離地萬丈的態度,不免造成制度空白,導致原本違規的劏房陷入難以迅速全面取締的困局,因為清拆及安置政策並不完善。 例如,葵涌區有很多違規工廈劏房,一旦被政府發現便會由屋宇署發出清拆令,要求業主在指定期限之內(通常60天)清拆僭建物或終止單位作違法住宅用途——這變相迫使原有住戶須在極短之間之內另覓居所。 儘管如果有人直到收樓當天仍然無家可歸,可留在單位內待執達吏開出文件再入住臨時收容中心3個月,但從吳堃廉所接觸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租戶早就會被業主以不法手段迫遷。 他記得,曾經有位帶著兩個小朋友的孕婦,被業主僱傭的黑社會人員破門而入強行趕走露宿街頭,只能向社工求救。
問題公屋: 房屋供應|預計於2023/24年度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
按現行公屋編配政策,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共有三次(每次一個)編配公屋機會。 房屋署會就申請者的優先次序、家庭人數及公屋選區,配合輪候到達編配階段時的公屋資源,以電腦隨機方式依次序辦理公屋編配,申請者一般不可要求指定入住地區、樓齡、面積、層數或單位類別等。 惟若申請者經審核具備家庭或健康理由,須入住公屋選區內的指定地區,或有其他特別編配需要,並獲有關政府部門或機構(例如社會福利署或醫院管理局)的相關推薦,房屋署會因應其個別情況,在資源許可下,盡可能依據其獲推薦的編配要求作出安排。 由於政府自1970年代麥理浩上任開始,就一直不斷興建公營房屋,使香港政府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業主,擁有總值最高的物業。 因此,有不少學者及地產商人批評政府的公屋計劃幹預自由市場,違反積極不幹預的政策,令政府背負太多的財政負擔之餘,亦使地產商無利可圖。
如果能透過提供適切而可負擔的合理居住空間,讓市民能減低居住成本,又或能置業安居,這一方面可處理劏房住戶租金貴、住得細的問題;另一方面,顯著省下的租金開支,可讓市民實實在在的提升生活質素,以及逐步累積資產。 新世界建好生活出售的私人資助房屋:由《新世界發展》成立的非牟利機構《新世界建好生活》資助的私人居屋項目,以市價五折發售,品質與設計方面與一般的私人屋苑相若,同樣設有私人會所等居民設施。 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屋苑:由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及出售,2012年起新建的資助出售屋苑改稱此名,與上述住宅發售計劃屋苑相同。
問題公屋: 網民意見分兩派:一定要 vs 介意就再等
預料於8月攪珠(抽籤),而成功申請者將於11月開始獲邀揀選居屋單位。 問題公屋2025 問題公屋 解決劏房已是明確不過的目標,同時必須全力破解的是住屋貴、住屋難、住屋細的問題,這表象的背後,其實是香港面對的兩大矛盾:收入的貧富懸殊和資產的貧富懸殊。 但是,當中央透過《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為香港解開了政治困局,我們接下來便必須把握有利的環境,堅定不移、全力盡速地破解香港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大制約。
- 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部分基層市民難以應付高昂租金,只能棲身環境惡劣的劏房。
- 此類租戶須要具備值得體恤的理由,即使最終未能符合分戶政策申請資格,房委會或會按其特殊情況,決定是否交由其他政府部門 (例如社會福利署) 跟進。
- 相關帖文隨即引起熱議,網民紛紛提出建議,包括「建議樓主直接問社會福利署或去房屋署問下」、「搵醫務社工或區議員」、「試嚇搵醫務社工幫你應該會快啲」等。
- 香港特區政府曾在回歸初期針對公屋定下了“三年上樓”承諾,但由於土地供應不足、建設速度緩慢等問題,這些年來公屋輪候的時間卻離該政策目標漸行漸遠。
- 與此同時,綠表人士#亦可透過「第二市場計畫」購入二手居屋。
- 隨着人口老化,公屋住戶成年子女輪候公屋人數日增,對公屋的需求有增無已,情況更加嚴峻。
如申請者在遞交申請表和全部所需文件 3個月仍未收到藍卡,可書面或親身到申請分組詢問處查詢。 天倫樂係有4 個政策:「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天倫樂調遷計劃」、「天倫樂加戶計劃」及「天倫樂合戶計劃」。 ‧ 題屬於比較式評論題,由於題目問及高爾夫球場是否「最」有效方法,所以應該以比較方式論述發展高爾夫球場的利與弊,同時,必須提出清晰比較角度,例如成效、成本效益、可行性、認用性、時間性等。 ‧題屬於政策困難題,以上示範是一種較容易的切入點,通過「持分者分析」提出政府可能面對的不同困難,留意推論必須聯繫到政府實際面對的困難,而非只是提出不同持分者的不滿,而未有帶到可能在制度內或制度外以不同形式對政府帶來困難。
問題公屋: 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富戶政策」) 常見問題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於10月20日在社交平臺Facebook貼出數張照片,並附上「『簡約公屋』MiC組裝合成建築法」的介紹,但沒有詳細交代拍攝地點。 照片可見單位有簡單裝修,亦有安裝冷氣,令人猜測是否簡約公屋「示範單位」? 何永賢後來解釋,MiC並非似砌積木般兒戲,單位之間有加固,遇到大雨及颱風亦不怕。 另一方面,不少網民持相反意見,支持盡快興建簡約公屋,認為居住條件比劏房好。
問題公屋: 公共房屋VS私樓,一文讀懂香港「置業階梯」
按常理推想,公營房屋業主和租戶中,應有不少人樂於將單位(至少其中一部分)出租。 即使只有低至5%住戶將單位租出,亦隨即可為房屋供應增添來源,而私人樓市的劏房租值將應聲下跌。 公屋單位一律由政府編配,有關房屋資源並非租戶所有,租戶自然缺乏善用資源的經濟誘因,況且多屬單人或雙人住戶,且以長者居多。 另有部分團體憂慮中產階層置業無望,要求政府增建居屋,提高申請入息及資產門檻,並將樓價定於市民可負擔的水平。 此等團體以每逢推出居屋與「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單位發售時,合資格申請者總是為數眾多作為理據。 至於位於屋邨公用地方的排污系統,房委會會定期檢查鑄鐵喉管狀況、加高天台的通風管、以攝像鏡頭勘察地下渠管、檢查及清理沙井、以高壓水槍清理地下渠管的淤塞物等。
問題公屋: 房屋供應|預計於未來財政年度落成的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據房屋委員會公佈,截至2022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 問題公屋 問題公屋2025 然而,政府自以為一舉兩得的方法,事實上對基層市民而言卻毫不適切。 《香港01》早已分析指出,一般賓館雙人房間有200平方呎,若每間房會被安排入住一個2.3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87平方呎,低於全港平均水平;如果安排入住者為一個4人家庭,該4人又應如何分配空間? 另外,酒店、賓館在疫情之下才可用作過渡性房屋,在疫情後這類處所將恢復營業,屆時過渡性房屋單位數目將會大幅減少。
問題公屋: 相關連結
若入住租住公屋的家庭成員人數增加,例如:嫁娶、生育及家庭團聚等,而令居住環境變得擠迫,可以申請調遷,以紓緩居所擠迫。 問題公屋 公屋租戶如家庭成員之間存在嚴重且根深蒂固的不和或具其他合理而值得體恤的理由,可以申請分戶。 公屋申請|房委會檢討2023/24年度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決定凍結1至5人家庭的入息上限,並將公屋住戶資產限額調高1.9%。 該名港媽日前在facebook羣組「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FB版)」發文,詢問其他網民「如果有末期病,申請公屋是否可加快?」她隨後再解釋指,自己患有末期病,擔心在離逝後兒子會失去安身之處,並指「我個仔也有需要住」。 用了數年時間尋尋覓覓,終於距離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卻也無法掩蓋特區政府缺乏長遠的房屋規劃視野、只求處理當刻問題的施政缺失。
問題公屋: 政府歸根究柢需收地建屋
7月居屋及公屋第二市場宗數回升 居屋及公屋第二市場交投走勢反覆,6月份跌至一年半新低後,7月宗數由低位顯著回升。 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房屋委員會最新資料顯示….. 「綠置居」(即出售綠表置居計畫) 定價一般比居屋更低,有助於綠表申請者自置居所,並藉此騰出更多公屋單位以編配給輪候公屋人士。 新蒲崗景泰苑作為首批綠表置居先導計畫專案,而第二個專案長沙灣麗翠苑亦已推出。 近期「新居屋2019」開賣成為香港樓市其中熱話之一,新一期居屋於5月30日開始接受申請,包括何文田冠德苑、長沙灣凱德苑、葵湧尚文苑、將軍澳雍明苑、馬鞍山錦暉苑及沙田旭禾苑6個居屋屋苑,共提供4,871個單位。
問題公屋: 香港房屋供應
當年的9級地震觸發海嘯,造成超過18000人死亡或者失蹤,福島核電廠冷卻系統受損,觸發核洩漏,釀成自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後最嚴重的核災難。 但烏克蘭戰爭引發的全球能源危機已導致日本電費飆升,民調顯示公眾反對核電態度有所軟化,促使政府推動重啟反應堆。 首相岸田文雄呼籲獲日本核安全監管機構批准的7座反應堆恢復運行,並呼籲考慮建造具有新安全機制的新一代反應堆。 日本政府亦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逾100萬噸污水經處理後排入大海,引發包括中韓等鄰國批評。 在上海,浦發矽谷銀行發出公告,指擁有規範的公司治理架構,以及有獨立經營的資產負債表。 公告指出,浦發矽谷銀行成立於2012年8月,是一家在中國境內註冊的法人銀行,作為中國首家科技銀行,浦發矽谷致力於服務中國科創企業,始終按照中國法律法規,規範穩健經營。
問題公屋: 甚麼是「住宅物業權審查」?
此計劃為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而又超出申請購買居屋及租住公共屋邨的資格的市民解決住屋問題。 根據社會福利署網頁資料,「體恤安置」是一項特別房屋援助計劃,目的是為有真正迫切及長遠房屋需要,但因特殊境遇出現社會及醫療需要(如適用)而沒有其他可行方法解決其居住問題的個人或家庭提供房屋援助。 「體恤安置」並不是一般的公屋申請,而需由專業社工或授權人士為個案作全面評估。 房屋署接獲有關推薦後,會向當事人進行詳細資格審查,並向合資格的當事人編配公共租住房屋單位。
問題公屋: 時間:2022-11-02 04:24:02來源:大公報
均利建築有限公司於1966年11月23日註冊成立,其時為江德仁(1920年–1988年)旗下建煌新記建築置業的附屬機構,由余大鵬、餘嘯天父子主政,曾承包多個公私營物業發展及工務工程,2004年10月20日解散。 房委會事後將有問題樓宇分為四等,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即第一等「問題公屋」)。 如果真的害怕,可以入住前拜四角;也有網民指假如有考慮就不如放棄,不然入住後心裡總是會覺得不安落,「等咗十年,唔爭在等第二次派」。 也有網民建議先不要急著決,親自去單位感受一下,綜合附近環境再作決定。 討論公屋或其他屋邨住宅大廈原有裝備,包括食水、沖廁、去水、電力、燃氣、晾衣、通訊、窗戶、大門、鐵閘、廚房門、浴室門、信箱、升降機、保安系統、消防系統等。 不過有港媽早前於網上發文表示,等候公屋8年,1月尾終於收到「派屋信」,感到相當開心,但看到公屋單位真身後發現有1個嚴重問題,令她空歡喜一場,心情好差。
問題公屋: 不在「需要即時拆卸」及「不需要即時拆卸」名單之中但混凝土強度嚴重不足的樓宇
公屋輪候|政府計劃增加公營房屋單位數量,以應付房屋供應問題。 房委會最新預測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量約為12萬夥,即查看港九新界即將落成公屋預覽。 鑑於填海與改變土地用途困難重重,在增加房屋供應上屬中、長期策略;若要立竿見影,必須在公營房屋界釋放市場威力,以解決老大難的房屋問題。 公營房屋資源錯配只要及時予以矯正,就能修正公私營房屋界的失衡現象,彌補供應量極度短缺之弊,讓大部份市民的生活得以改善。 我利用政府統計資料,研究2006至2016年期間公、私營房屋及租戶與自置居所住戶之間人口變化,結果發現極為重要的證據,顯示本已稀有而寶貴的房屋資源調配一直失衡。
公屋申請2023|香港樓價高企,而且租金貴,不少人都會排公屋等上樓。 不過輪候公屋的時間平均長達5年起,合資格而又未申請的人就要留意啦。 若因結婚、生育及家庭團聚等原因而令居住環境變得擠迫,在此情況下應申請房委會轄下的調遷計劃,申請遷往較大單位,而非申請公屋分戶,除非申請者為必須遷置類別合住戶,房署會優先處理他們的公屋分戶個案。 公屋分戶其實是迫於無奈的選擇,不可隨便濫用;同樣地,公屋申請是給予有居住需要的基層市民,如經濟能力超出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應留意其他資助房屋,或在二手市場搵樓,即上千居物色各區私樓筍盤。 是對申請者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進行審查,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以最新公屋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為基準,公屋住戶的入息不得超出入息限額之 5 倍,而家庭總資產淨值不得超出入息限額之 100 倍。
問題公屋: 「政府很少從基層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過去五年(即二○一四年至二○一八年),所有獲批准刪除成員戶籍的個案,分別有約36 200、33 900、33 800、41 100及41 500宗。 房委會沒有再細分為「避免家庭入息超出限額」而刪除成員戶籍個案的數字。 公屋與居屋均有其優勢,但不代表買私樓就是輸家,若買中優質單位,物業回報可翻幾倍,即上千居物色各區樓盤。 至於屋邨租金,按不同地區有差異,但一般而言,以300餘方呎的公屋單位計,就算住在最貴地段的市區公屋,每月租金不多於3,000元,相對於同區租住同等面積的私樓,月租至少平 3 – 4倍。 房屋署會登記初步審批合格的申請,並將印有申請編號的藍卡寄給申請者。
新屋邨入夥時,房委會的屋邨管理人員會特別提醒住戶切勿將裝修廢料倒入排污設備內。 裝修期間,屋邨管理人員亦會加密檢查污水渠和沙井,以保持渠道暢通。 若分拆戶獲配另一公屋單位,原住戶和分拆戶須在富戶政策下每 問題公屋2025 2 年進行一次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包括是否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 按上述安排,如住戶不再於香港擁有住宅物業,他們可提交證明文件,向所屬屋邨辦事處申請批出租約,繼續居於現居公屋單位。
問題公屋: 網民等足10年終獲公屋:係凶宅
值得留意,二手居屋除了可讓合資格人士(白表人士及綠表人士)購入未補地價的第二市場外,另一類為已補地價的二手居屋。 由於業主已先行將單位繳付補價,因此該批單位可於公開巿場流轉。 問題公屋 繼續同史友們介紹古代宮廷當中一啲有趣嘅歷史故事,對唔少人嚟講,「韭菜」都係一種令人慾罷不能嘅美食,今時今日已經融入到各種菜系當中,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當中嘅美食。 繼續同史友們介紹我國現存嘅一啲珍貴歷史文物,以往都同唔少史友介紹咗同古代男性帝皇相關嘅文物,但同女性皇帝相關嘅文物似乎就冇乜介紹到,咁就同大家講一講與武則天相關嘅文物啦!
(四)房委會在二○一七年修訂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富戶政策)(註)。 房委會於二○一七年十月和二○一八年四月的申報週期,向579個住戶發出《遷出通知書》,理由包括他們在本港擁有私人住宅物業、他們的入息或資產超逾相關限額及他們拒絕進行申報。 過去五年(即二○一四年至二○一八年),房委會由於住戶入息或資產淨值超出相關規定,而收回的公屋單位平均每年約280個。
房屋署會在接獲申請表後,按收到申請表的日期先後次序審核申請表及文件。 若沒有妥當填寫申請表或未能提供有關證明文件和聲明書,或申請被審核為不符合資格,申請表及文件將會被退回,並隨退表夾附解釋信件通知申請者退表的原因,申請個案便告完結。 申請者若再次遞交申請表,可選擇使用新的申請表或沿用已退回的舊申請表;但不論使用何種表格,申請者都必須填報重新遞表時的日期。 本港樓市自去年起呈下行趨勢,各區樓價一度出現跌勢,但位於油尖旺及深水埗等舊區的劏房,租金卻愈升愈有,深水埗區同類的八九十呎劏房在短短四年間,月租升幅超過七成。
供應斷崖式的下跌不僅令香港的宜居性大打折扣,亦令市民的生活質素每況愈下。 面對難以負擔的樓價,加上不斷下跌的人均居住面積,亦會對市民結婚生子等重大人生決定造成影響,最終對家庭組織帶來負面影響。 問 24.如住戶有家庭成員符合申領傷殘津貼的資格,但並沒有領取有關津貼,有關住戶仍否可以享有於經修訂的「富戶政策」下對有家庭成員正在領取傷殘津貼的住戶的較寬鬆安排/豁免? 問 10.在申報物業或土地的收入時,住戶是要申報在何時的收入? 答 10.就物業或土地的收入,住戶須填報的時期與過去的「富戶政策」相同。 住戶須申報在申報年4月30日或10月31日在香港及香港以外擁有土地、停車位和住宅/商業/工業自置物業(擁有全部或部份業權)或非自置樓宇(如屬二房東)的收入。
若有關住戶的入息或資產淨值水平超逾相關限額,仍須按規定遷離公屋單位。 若有懷疑或接獲舉報,房屋署會進行調查,並在有需要時向香港以外的有關部門/機構查詢。 香港公共房屋或稱公營房屋,是香港經由政府、公營機構或非牟利機構為低收入市民而興建的公共房屋。 香港公共房屋可分為出租永久房屋、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臨時房屋數種,主要由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提供(後者由房屋署管理)。 在2018年,居住在各類型公共房屋的市民佔香港人口44.6%(不包括限制期滿,可在市場自由買賣的居住單位)。 截至2019年3月底,全港共約有二百萬人居住在位於全港各區約799,000個房委會的公屋及中轉房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