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工務司署建築設計處設計,總建築師為Mr.Colin Bramwell, 粉嶺去元朗2025 ARIBA, 項目建築師為Mr.Thomas Ku,ARIBA;第一期由Wan Hin & Co.Ltd. 脷洲邨(英語:Ap Lei Chau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香港南區鴨脷洲北部,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該屋邨所有住宅大廈的2樓及最頂層都沒有升降機到達。 島上另一公屋利東邨(簡稱「東邨」)落成之後,島上居民多將本邨返稱為「西邨」。.
坪石邨(Ping 粉嶺去元朗2025 She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平山,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於1970年代落成。 坪石邨所屬位置剛剛在黃大仙區區界外,所以屬於觀塘區,本邨鄰近牛池灣村及彩虹邨。 有鑑於坪石邨的位置與啟德機場非常接近,所以屋邨的高度在興建時受到限制。 2010年1月22日,香港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通過斥資1.3億港元活化坪石邨,該邨的活化工程由利安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設計,也是房委會首個對舊式屋邨引入活化概念,而該邨居民與商戶對此持不同意見。.
粉嶺去元朗: 路線資訊
附設兩所小學、幼兒園、休憩空間、公共交通總站、停車場、零售設施以及一棟社區會堂暨社區綜合設施大樓。. 此邨鄰近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及明愛專上學院,距離港鐵調景嶺站只有5分鐘的步行路程,交通方便。 善明邨於2010年12月竣工,2011年4月起辦理入夥手續。.
小西灣道(Siu Sai Wan Road),是香港一條街道,位於香港島東區小西灣。 小西灣道形狀似橫放的馬鞍,沿途經過小西灣各主要區域。 小西灣道兩端都連接柴灣東部,其中一端在西面連接柴灣新業街以南的一段,而另一端則接駁柴灣道的東端。 這條道路是由1989年至2000年期間分段建成,是因為要跟政府在小西灣規劃及發展進程同步,一共花了十多年時間才完全建成。 小西灣道有兩個巴士總站,一個在北面藍灣半島地下,是公共交通總站。 小西灣道是小西灣最重要的道路,是前往柴灣和港九各區的必經之路。
粉嶺去元朗: 深水埗區街道
現時翠灣邨的管理已交由屋邨業主立案法團再轉交管理公司負責。 由於屋邨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翠灣邨樓宇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四層的,以及不設1樓,故此31樓已為頂樓。 翠灣邨是港島區首個以Y4型設計的公屋項目,以及港島區最後一個設有4個曬衣竹插放孔的屋邨。 是香港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位於香港柴灣內地段第161號的填海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 由於屋苑位於舊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杏翠苑雖是新十字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一層的(即34樓為頂樓)。 另外,由於屋苑鄰近高噪音的永泰道,為符合環境保護署規定及要求,本屋苑A座部份單位的客廳及/或睡房已在入夥前裝有窗口式冷氣機。
- 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於1983年正式入夥,毗鄰隆亨邨、景田苑、田心村、新田村、車公廟和港鐵大圍站。.
- 西貢中轉房屋(英語:Sai Kung Interim Housing)是香港房屋署一座已經被拆卸的中轉房屋,原址位於新界西貢區大網仔路,於1998年落成,與朗邊中轉房屋同屬首批新建的中轉房屋,特點為樓層較少(樓高只有6層)及使用預製組件興建。
- 現時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包括的是原啟德機場用地,以及鄰近海旁;西至海心公園,東至茶果嶺海濱區。
- 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
「寶田」一名來自其北面的寶塘下和南面的田景邨;部份土地原為興田臨時房屋區。. 安定邨(英文:On Ting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屯興路2號,建在青山灣填海區內,鄰近屯門市中心,於1980年12月4日落成啟用。 安定邨是香港第100條公共屋邨,於安定邨的超級市場旁本來有一塊紀念碑紀念此事,隨著安定商場翻新工程展開,於2013年4月被領展拆除,現在紀念碑已經重新安置在安定邨巴士站附近。 兆安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安定邨旁邊,在1982年落成,共有十座樓宇,由安定邨公屋樓宇中抽出發售。
粉嶺去元朗: 沙田區
現在由蛇口駕車經深港西部通道及元朗公路直達3號幹線青朗公路或9號幹線屯門公路,全程只需15分鐘。 該道路並於2007年6月22日正式命名為港深西部公路。 粉嶺去元朗2025 港深西部公路在接近廈村處設有廈村交匯處,通往新圍污水處理廠及田廈路。 廈村交匯處以北的一段公路屬封閉道路,除了的士於指定時間之外,進入該路段的所有車輛必須持有有效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
北面和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 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 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彩虹邨(英語: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最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大廈外牆均為彩虹色。 彩虹邨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 因為設計獨特,彩虹邨榮獲了香港首個建築獎項 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
粉嶺去元朗: 香港理工大學
附設幼稚園、小學、休憩空間、街市、商店及診所等設施。 前期土地平整工程於2011年展開,2013年初正式動工興建,於2018年3月23日起入夥。. 葵翠邨(Kwai Tsui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道999號,前身為葵涌警察宿舍,鄰近葵芳邨及葵芳站,是近年少數鐵路沿線的新公屋。 全邨共有2座23及24層的非標準型公屋大廈及三層高平臺,提供860個單位供2,400人居住,於2018年4月30日落成入夥。
粉嶺去元朗: 香港巴士大典
何文田的居民以中產階級為主,私人和居屋屋苑林立,但也有公共屋邨。 位於何文田附近的加多利山及嘉道理道更是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擁有多座西式別墅。 何文田山道是九龍半島一個高尚住宅區域之一,附近的樓價亦一直居高不下,住戶包括多位各界名人以及演藝界名人。. 彩霞道(Choi Ha Road)是香港九龍觀塘區的一條道路,連接平山與佐敦谷。 其主道由振華道開始,經過佐敦谷北道交界,之後經過彩禧路交界,最後連接平山彩榮路;支路則由彩盈邨停車場對出交匯處開始,經新建橫跨觀塘道的天橋後,在舊啟泰苑巴士站的位置與觀塘道西行連接。
粉嶺去元朗: 住宅發售計劃
重建後的秀茂坪分拆出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居屋曉麗苑及將2001年原屬西貢區新發展的寶達邨劃入秀茂坪範圍。 粉嶺去元朗2025 亦有不少植根香港數十年的本地企業是從秀茂坪中創業,如壹品豆漿等。. 元州街(),是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的街道,由深水埗石硤尾街近大埔道交界起,向西北方延伸,至長沙灣青山道止,與區內的福榮街、福華街、長沙灣道等街道平行。 本街道為單程路,大部份路段設有三條行車線,街道盡頭是著名的青山道公共小巴總站。
粉嶺去元朗: 路線全長
慈雲山道(Tsz Wan Shan Road)為香港一條位於黃大仙區慈雲山的一條主要道路,其行車線數量來回總計2-4條不等。 慈雲山報案中心以西路段於上午7時至午夜12時禁止小型巴士駛入。. 慈雲山(英語:Tsz 粉嶺去元朗 Wan Shan)是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的一個以住宅區為主的發展區,位於黃大仙以北、竹園東北、龍翔道以北,中心為蒲崗村道。 慈安苑(英語:Tsz On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慈雲山。.
粉嶺去元朗: 政府新聞處
離島區(Islands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面積最大的一區,面積佔全香港的16%;主要包括香港南及西南面多個離島,當中包括香港面積最大的島嶼大嶼山的大部分。 鄔滿海,是香港前政府高官,廣東番禺人,香港出生及長大,曾在香港多個政府部門任職,被傳媒稱為「居屋之父」,現時擔任香港房屋協會主席。. 薄扶林(英文:Pok Fu Lam或Pokfulam)位於香港島南區,是香港島的市郊部份之一,通常指北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摩星嶺以南、南至瀑布灣的南區區域,其中薄扶林近南區部分的大部分私人屋苑(如置富花園)及別墅為香港中產階級至上層階級人士的集中地。. 黃大仙道(Wong Tai Sin Road)為香港黃大仙區的其中一條道路。
粉嶺去元朗: 香港電臺
雋悅(英文:The 粉嶺去元朗 Tanner Hill),是由香港房屋協會在2012年2月7日宣佈的「雋逸生活」長者住屋計劃的其中一所屋苑,位於北角丹拿道8號-前丹拿山邨地段,住宅座數共3座,提供588個單位,單位面積約為500至1,300平方呎,預計2015年年初入夥。 長者屋除了住宅單位外,還有其他服務,包括保健護理、家務助理等,住客須一次性繳付租金,另每月加管理費及其他服務費用。. 長發邨(Cheung Fat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本屬長安邨的一部份,因屋邨管理上的需要,於1988年把施工中的第11至15座樓宇從長安邨分拆出來,且易名為長發邨。 長發邨於1989年開始入夥,其後於2005年9月1日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乙)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 青雅苑(Ching Nga Court)本屬長安邨第12座,於1989年4月被房委會列入第十一期甲居者有其屋計劃發售,同年入夥。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於1970年至1973年間落成入住,為葵青區第2個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之政府廉租屋邨,有5座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於1988年元旦分期拆卸重建,改建成4座相連長型第1型公屋大廈,以及居屋葵俊苑。
粉嶺去元朗: 查看
樂富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黃大仙區西南,與九龍城區接壤,為「九龍中部屋邨」(Kowloon Central Estates)發展計劃下的4個屋邨之一 。 康強苑是樂富邨重建計劃內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只有一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 逸東邨(Yat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西大嶼山東湧的西部,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於2001年3月入夥。 邨內分為逸東(一)邨(項目編號為IS02NR)及逸東(二)邨(項目編號為IS03NR)。 逸東(一)邨及逸東(二)邨總由卓安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及興業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
「葵芳」的名字來自區內的葵芳邨,亦因此「葵芳」不算是一個正式地名,現時香港地圖一般都沒有「葵芳」這地名,大多隻有「葵芳邨」,較準確地名為「醉酒灣」或「下葵涌」。 在鄰近港鐵葵芳站一帶有商場和公共房屋,也有運動場、文娛藝術設施和私人住宅。. 怡邨(Ko Yee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東南部,分別於1994年及2000年入夥。 全邨共有四座樓宇,其中高志樓及高遠樓為和諧一型設計,惟因落成時受啟德機場高度限制的影響故只有24層高,其中高盛樓及高悅樓由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型呈V字型,也因啟德機場高度限制的關係故只有8層高,低層的長者住屋有兩條通道連接該兩座樓宇。.
粉嶺去元朗: 九龍灣
龍欣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馬坑邨發展計劃第一期內,共有兩座第一代和諧鄉村型設計樓宇,設計與馬坑邨無異,每個標準層有16個單位,在1993年落成。 龍德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原是馬坑邨發展計劃第二期下的出租公屋,共有4座第二代和諧鄉村型設計樓宇,共有四座樓宇,在2000年落成。 由於龍欣苑及龍德苑座落赤柱豪宅地段環角道與高尚住宅居民為鄰,所以屋苑又被稱爲豪宅區中居屋樓王。. 碧雲道(Pik Wan Road)是香港九龍東觀塘區藍田的一條道路,倚靠五桂山和照鏡環山,全長1.8公里,是藍田住宅區的主幹道之一。 現時高俊苑西面約200米的路段,早於1960年代隨著高超道邨落成而啟用,當時盡頭是一處山坡,仍未連接至藍田,至1980年代計劃把藍田住宅區擴展至五桂山以西一帶,在條件適合下,碧雲道順理成章被大幅度延長至藍田東北部,成為觀塘區山上的主幹道之一。 由於需要遷就沿線房屋發展,道路設計上不能過度迂迴,在途經兩處較深的山谷(即澳景路和藍田公園附近)以天橋形式興建,前者橋下保持原貌,後者則發展為休憩公園。
2015年1月,彩輝邨商舖及停車場再以5450萬轉手。. 建生邨(Kin Sang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北部,毗鄰青松觀、青山醫院及大興邨,於1989年入夥,前身是建生磚廠所在地,邨名因而得名。 1998年1月,香港房屋委員會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允許租戶購買其租住的單位。
粉嶺去元朗: 屯門游泳池
《大公報》(Ta Kung Pao)是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領導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發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臺。.
脷洲(英語:Ap Lei Chau)是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香港仔對開的島嶼,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是香港仔避風塘。 整個島面積僅1.3平方公里,在2011年時住有約86,35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66,426人。 若只計面積達0.1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更是世界第一。.
粉嶺去元朗: 元朗邨
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 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頭圍邨(英語:Ma Tau Wai Estate)是香港的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所興建,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入夥,是九龍城區內現存時間最長的屋邨,由新昌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同時,美東邨規模雖小,只有4幢樓宇,但卻是香港建設期最長的屋邨,首座及最後一座大廈入夥時間,卻整整相差了40年。 在1970年代、1980年代和21世紀都相繼有大廈落成。 2017年8月24日,香港房屋委員會宣佈計劃重建美東樓和美寶樓,預計於2020年11月開始工程;而此項目是香港第二個七型徙置大廈及首個1980年代完工公屋重建工程。.
由於屋邨部份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李鄭屋邨孝廉樓及孝慈樓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11層樓,以及不設1樓,故此24樓已為頂樓。 前身是李鄭屋邨第十二座,是唯一一座雙H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 粉嶺去元朗2025 上面是個平臺花園,建有三幢設計獨特的居者有其屋樓宇。 寶麗苑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於屋苑落成時機場尚未搬遷,故此地皮有高度限制,加上地盤細小,要採用非標準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間隔主要為兩房兩廳單位及極少量三房兩廳設計,部份位於轉角位的單位更是鑽石形設計。 單位一般設有一至兩個的花槽,而部份單位花槽外建有混凝土裝飾板而上面更設有圓形的洞,這成了寶麗苑之一大建築特色。 寶麗苑在1986年的第8期乙居屋計劃中發售,在1987年落成入夥,屋苑基座為保安道市政大廈,大廈內設有街市,熟食檔位,圖書館,自修室,室內運動場及壁球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