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綫以隧道和高架橋形式建造,採用中型鐵路系統,以三卡列車行走,月臺相對較短,車站面積較小,然而服務班次可維持與現有港鐵綫路相若。 區內人士對此感憂慮,未必能滿足居民需要,可能超出車站負荷。 2009年7月23日,南港島綫(東段)設計方案刊登憲報,同時港鐵宣佈會於赤柱舂坎山設置臨時的爆炸儲存倉庫。 海怡半島地鐵站2025 同年11月,港鐵回應位於黃竹坑惠福道的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之要求,修訂復康中心對開一段的走線,將兩條高架橋合併為一條,並將高架橋降低高度及移離復康中心,代價是黃竹坑站未能再安排讓東段與西段進行同層跨月臺轉乘。 2007年10月27日,地鐵宣佈會在海洋公園、黃竹坑及海怡半島三地興建鐵路站,但利東、灣仔及跑馬地是否設站則仍在研究中。
如乘客使用之八達通或二維碼有登記乘坐頭等的記錄,但八達通或二維碼程式所顯示的進入及離開的車站均不屬於東鐵綫的車站,亦其須支付頭等額外費則相等於東鐵綫車程的最低額八達通或二維碼車費(過海車程的頭等額外費會以金鐘站/會展站為計算基礎)。 根據港鐵刊憲方案,港鐵在現有金鐘站以東的夏慤花園地底興建供南港島綫及沙中綫使用的大堂及月臺,其中南港島綫月臺設於擴建後車站最下層,而沙中綫月臺設於上層,方便乘客轉乘兩綫,車站擴建部份設有多組扶手電梯連接原有大堂及各月臺。 雖然沙中綫過海段較南港島綫遲落成,不過興建南港島綫時會先為沙中綫建造預留設施,以減低日後工程難度。 2007年12月18日,行政會議批准港鐵就南港島綫(東段)展開初步規劃和設計工作,路綫全長約七公里,以海怡半島為起點,途經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站,全程約需9分鐘,造價超過70億港元。 海怡半島地鐵站 港鐵公司建議採用「鐵路和物業綜合發展模式」以填補項目資金差額,政府預留了前黃竹坑邨用地,以興建車廠連上蓋私人物業,以及海洋公園站以北用地,作私人物業發展及設置泊車轉乘設施。
海怡半島地鐵站: 中環
雖然沙中綫(過海段),即東鐵線南延伸段會較南港島綫遲落成,但在興建南港島綫時仍會先為沙中綫(東鐵線南延伸)預留設施,以減低日後工程難度。 2016年11月21日,港鐵公司公佈南港島線的票價詳情,出現「短貴長平」的情況。 使用成人八達通往來海洋公園站和金鐘站區間的車費為5.3元港幣,由海怡半島往金鐘車費為6.7元。
- 該綫屬運輸署就南港島綫通車而建議開辦之接駁交通服務,唯在地區人士反對下擱置。
- 該工程師表示有關錯誤極難修正,因南港島綫東段部份路段的基建部份已完成,不可能為遷就列車凸出的機件,而改動土木工程;若更改列車設計,則相當繁複,如同重新設計列車,是大工程,設計後還要測試纔可以行車,動輒需要三年時間,若由現在起計,最少要延遲通車一年。
-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 只要在乘搭港鐵前以成人八達通(60-64歲使用「樂悠咭」往來羅湖/落馬洲/馬場站並符合有關要求亦可享此優惠;而已享有$2優惠票價之車程,則不能享此優惠)輕拍該終端機,到指定港鐵車站拍卡入閘,大多完成車程後便可以節省HK$2。
- 在港島綫通車後,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往來港島各區巴士路線的中途站,及部分過海巴士路線的終點站。
列車由法國公司設計,中國北車集團屬下長春鐵路車輛公司製造,有關設計的概念是休閒及有趣味,例如會在列車車廂頂部裝飾水波花紋等等。 2017年2月14日:下午約8時50分,站外近B出口一個食水管接駁位鬆脫,食水沖毀出口頂部防火板流入車站,導致此站因水浸而臨時封閉,南港島綫來往此站及利東站列車服務暫停至凌晨零時許。 運輸及房屋局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出,此站B出口受地下空間結構所限,頂部僅建有防火板而無防水層;而有關水管屬海怡半島屋苑所有,但因南港島綫(東段)工程而重置,交由港鐵保養。 目的地路綫巴士站位置出口利南道工業區新巴路線95、過海路線671御庭園,利南道街道圖中曾包括往返南灣之專綫小巴36M綫。 該綫屬運輸署就南港島綫通車而建議開辦之接駁交通服務,唯在地區人士反對下擱置。
海怡半島地鐵站: 金鐘
2005年2月,地鐵考慮立法會議員及公眾意見後,遞交分段興建方案予特區政府審議,將港島北岸段西港島綫改為港島綫延綫,南區段改為南港島綫(西段),原先之南港島綫則屬東段,東西兩段維持於黃竹坑站相交。 》及199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之長遠方案提出興建中型鐵路南港島綫,分縱、橫兩綫,當中橫綫設「黃竹坑站」。 顧問估計當時規劃中之道路系統能夠滿足未來交通需求,整個方案最後擱置。
1997年5月5日起,為配合95C線投入服務,本路線往海怡半島方向改經香港仔巴士總站,並曾一度不停石排灣道,但因田灣居民投訴對他們造成不便,於1997年7月7日恢復在石排灣道停站。 為配合967線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及遷往金鐘地鐵站(東)(現稱金鐘站),引致該巴士總站站位調動,本路線由2003年10月26日起,改為循環運作。 海怡半島地鐵站 海怡半島地鐵站 商舖非連鎖店較多,同樣樓高四層,多從事補習、教育、醫療、美容、地產代理行業,亦有小食店。
海怡半島地鐵站: 車站歷史
由於金鐘站原址為一大片船塢空地,所以當時地鐵公司在金鐘站規劃了大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 現時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分為金鐘(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及金鐘(西)公共運輸交匯處。 南港島綫通車後,新建之升降機可通往樂禮街地面以及連接夏愨花園與通往中信大廈、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金鐘廊、統一中心及海富中心一帶的行人天橋。 而擴建部分的中庭亦設置由美國藝術家Talley Fisher創作的懸浮雕塑《引領前行》,設計概念源自港鐵路綫圖,象徵金鐘站四綫匯聚(即荃灣綫、港島綫、東鐵綫及南港島綫)。
海怡半島地鐵站: 港鐵路綫圖
位於深圳地鐵4號線(現時由港鐵(深圳)營運)福田口岸站收費區內,適用於落馬洲站的特惠站,提供HK$3車費回贈(2009年7月1日增設,2020年2月5日至2023年1月7日暫停服務),目前是唯一一個設於香港境外的特惠站以及優惠金額最高的特惠站。 2002年,特區政府邀請地鐵公司重新研究規劃南港島綫,其中建議興建「海怡半島站」。 海怡半島地鐵站 2003年11月,地鐵大幅修改南港島綫走綫規劃,為此提出三個初步方案,首次建議以海怡半島站作總站。 》及199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之長遠方案提出興建中型鐵路南港島綫,分縱、橫兩綫,當中縱綫設「鴨脷洲西站」,與現時海怡半島站服務範圍相近,惟因顧問估計當時規劃中之道路系統能夠滿足未來交通需求,整個方案最後擱置。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佈,或站內告示。
海怡半島地鐵站: 鐵路系統及車務資訊
根據2019年立法會文件顯示,2018年南港島綫最繁忙路段載客率為55%(每平方米6人計算)或77%(每平方米4人計算)。 南港島綫列車停泊、維修及保養由黃竹坑站以南,即黃竹坑邨舊址重建而成的黃竹坑車廠負責。 主綫上行駛的列車,可經黃竹坑站以東的黃竹坑側綫進出車廠。 及觀塘綫延綫項目協議,港鐵根據《香港鐵路條例》、營運協議及有關項目協議在專營期內擁有、營運及維修該兩條新支綫。
海怡半島地鐵站: 車站象徵
2009年2月,有南區區議員引述港鐵將會採用後者,即係車站會如期落成,有關選址喺刊憲方案得以確認。 另外,獨立音樂組合「my little airport」並以金鐘站在繁忙時間的嚴重擠逼時況作為靈感創作了歌曲《給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 控訴同樣身為苦主的乘客,上了車後不願步入車廂中間,但求自己容易下車卻不理他人,違背自己在四班車前「渴望上車」的初衷。 金鐘站原有的E1、E2出口已在2011年7月10日關閉。
海怡半島地鐵站: 街道圖
但是由於其月臺地板開始呈現老化,因此港鐵決定將金鐘站的月臺地板更換。 海怡半島地鐵站 有關工程已在2014年11月11日展開,並已於2015年5月27日完工。 翻新後,月臺的地板顏色由原先的灰白色和深灰色變為現時的統一全白色的顏色原料設計。
海怡半島地鐵站: 車站結構
本線的出現,造成對中巴91線(現由新巴接辦)嚴重的打擊,由於城巴利用空調服務和中巴「熱狗」的收費吸引乘客,因此受到乘客歡迎,亦標誌著城巴於薄扶林道的主導地位。 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於指定領展停車場停泊私家車後轉乘港鐵,並下載「泊食易」手機程式,便可於當日早上10時至晚上9時30分期間,前往客戶服務臺換領免費泊車優惠。 金鐘站是本線唯一的市區接駁車站,進出南區的乘客必須經該站轉車。 當金鐘站因故關閉(如2019年反修例示威),本線便只能維持南區區內的有限度服務,乘客必須改用路面交通出市區。
海怡半島地鐵站: 通車初期
南港島綫減少路面車輛的數目,進一步減少空氣污染和噪音。 南港島綫在保留海岸的同時,將為滿足南區所需的額外交通需求。 民建聯調查指多達八成人表示前往港島各區仍會選乘巴士,擔憂港鐵開通未必可解決塞車問題。
海怡半島地鐵站: 轉乘優惠
而金鐘站由四大聯營工程公司(法國濬海及公共建築工程公司、何迪富公司、成德工程公司、金門(香港)有限公司)負責興建,車站於1980年2月12日隨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中環至尖沙咀段通車而啟用,而金鐘站與中環站是當時在香港島僅有的兩個地鐵站。 由於在建設金鐘站時已經計劃該站成為港島綫的轉車站,所以初期的金鐘站已經設立一組兩層的側疊式月臺,並預留一側上下層月臺供承建商在1981年12月進行港島綫工程之用。 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通車,金鐘站也被納入荃灣綫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