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接觸方面,濕疹體質(異位性體質)的人在體質上就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接觸性皮膚炎,而已經受損的表皮更會讓這個傾向惡化。 有些患者對鎳、香料、防腐劑,或者像是新黴素等等局部性治療產品或藥劑所含的成分可能會產生接觸性皮膚炎。 另外穿在身上的衣服最好使用棉質的成分,不要過度粗糙,畢竟過度摩擦還是有可能誘發濕疹發作。 如果是在臉部的濕疹,化妝還是儘量能免就免,如果非要化妝不可,儘量選用無香料的產品,也儘量不要化濃妝,畢竟濃妝往往必須要用強的界面活性劑才能清潔掉,對於皮膚但刺激與傷害還是比較大。 醫師通常會依照患者的病史、接觸以及症狀來推測這是內因性濕疹還是外因性濕疹。
- 因為肥皂的脫脂能力太好,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本身就是缺乏角質層的防護力(神經醯胺不足),如果繼續使用肥皂洗澡,會讓皮膚的防護力持續下降,也增加了壞菌入侵的風險。
- 陳太太近來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側處,出現數顆小水泡,有搔癢感,幾天過去,連左手手掌也出現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癢,有些水泡乾掉之後,形成小圓圈狀的脫皮,去看皮膚科醫師,確認是汗皰疹作崇。
- 也因為病人常自以為是濕疹就拿藥亂塗,所以會越擦越糟,不得不注意。
- 7黴菌感染:大約有10%的汗皰疹患者,可能有潛在的黴菌感染,例如香港腳,當汗皰疹病人反覆性發作時,會建議檢查是否有香港腳,因為當免疫細胞攻擊香港腳黴菌時,可能誘發「自體敏感性濕疹反應」,會使得汗皰疹容易復發。
如紹葉菜、胡蘿卜、鮮果、西紅柿等,以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 1.角化性濕疹 常見於男性,在手掌部或指部有角化增厚的斑片,乾燥,邊界清楚,炎症性,冬重夏輕,常因過多水洗,受肥皂或洗滌劑的影響而惡化。 陳先生說,當時全身出現前所未見的大爆發,背部長出膿瘡,到公院普通科門診求醫,「公院醫生覺得我好嚴重,抽了10多筒血液檢查,更寫了兩頁轉介信,說明是緊急個案。」惟第2封轉介信僅令他在衞生署的排期推前數月。 反而公院醫生感其病情複雜,再轉介至內科檢查,內科醫生寫了第3封轉介信,惟排期僅縮短至1年多。 直至內科醫生再寫第4封轉介信,且幾經交涉,他才成功將排期縮短至半年。
手掌濕疹: 臉部濕疹, 皮膚紅腫, 過敏, 藥膏
(2)避免接觸各種洗滌劑,肥皂和有機溶劑等各種可疑治病物質和因素。 有的知友可能會說我帶上橡膠手套就可以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橡膠手套本身對手部溼疹就有刺激性,更何況密封的狀態下,它對手部溼疹更沒有好處。 所以最好先戴線手套,在外邊再戴個大的寬鬆的橡膠手套,把家務稍微集中一下處理,然後給手有通風放空的機會。 手部濕疹(主婦手)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由外來的刺激及致敏源所引致,包括洗手液、酒精搓手液成份,如香味及防腐劑,會增加手部濕疹的風險。 如果經常會在晚上進行手部護理及保養,都會增加晚上手掌癢的機會。 應改用較溫和不刺激的清潔劑或稀釋後再使用;或者,也可使用透明防水手套直接隔絕。
- 手部溼疹的高危職業人羣,比如建築業、美容美髮業、口腔醫生、園藝工人等,這些患手部溼疹的機率要高於普通的人羣。
- 如果情況仍難以控制,可以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主要使用於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對於嚴重型汗皰疹也有療效,是屬於比較後線的療法,副作用是會增加肝腎功能的負擔。
- 艾莉絲提到,當濕疹發作時,可來碗綠豆薏仁湯,其具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也可按摩陰陵泉穴(化濕)、曲池穴(止癢)穴位,減緩濕疹的不適。
- 黃幼鳴提醒,手部濕疹的患者要盡量避免碰水,若做家事或工作時,不得已要長時間接觸水及其他刺激或過敏原,務必要戴手套。
- 這是雙手肌膚受白癬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膚乾粗、起疹以及搔癢症狀。
但指側和掌心的角質層比較厚,副作用不明顯,除非長時間大量使用,否則不必擔心。 手掌濕疹 若患者真的擔心或情況特殊,可以改用「非類固醇藥膏」,但目前健保不給付於汗皰疹的治療。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手掌濕疹: 主婦手有甚麼症狀?
用拍的、用刮的、用熱水燙的,都會刺激皮膚,使底下的血管擴張,一樣會讓濕疹的發炎惡化,造成後續的皮膚增厚。 ♥外因性:長期接觸水、化學物質、刺激物質,如泥水匠、油漆業、美髮業、清潔工作、醫護人員等常造成手部濕疹。 每一年都發作的A小姐,因為剛好協助ElsaGusa的行銷案,就趁機詢問了ELSA關於她長年來的肌膚困擾:異位性皮膚炎和濕疹。 醫生一定會告訴你要勤擦乳液保濕,因為角質保濕度是肌膚健康的根本,但很多身體乳擦完很快就沒有潤澤感了,或是太過油膩只停留於表面。
但長期使用會擔心皮膚萎縮或變薄的副作用,因此醫師有時會使用局部的免疫抑制劑(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例如 tacrolimus or pimecrolimus)來幫忙控制疾病。 通常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會隨著年齡增加,症狀逐漸緩解,但有些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會持續到青少年甚至是成年期,經年累月的反覆發作,就會出現像是下圖這樣的慢性濕疹反應,可以看到皮膚變得粗糙、增厚,以及明顯的脫屑反應。 今天跟我們一起花三分鐘的時間,這次我們會讓你徹底搞懂醫生在講的濕疹到底是什麼?
手掌濕疹: 有關最新優惠請訂閱及讚好 Facebook
病因較為複雜,外因方面常因職業與接觸有關,內因方面:常見患有異位性皮炎的患者本身具有異位性素質,手部再接觸某些物質即發病。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未滿30歲的陳先生 (化名) 憶述,約5年前開始有濕疹,初時影響小腿位置,其後病情反覆,最嚴重時全身潰爛。 他早年曾成功在衞生署皮膚科門診看病,惟因新冠疫情,加上當時病情較穩定,故有1年沒覆診,豈料因而遭剔除,去年底病情復發須重新排隊。 他嘆因不懂「遊戲規則」,令舊症變新症,縱有私家醫生轉介信,亦要排足兩年。
7黴菌感染:大約有10%的汗皰疹患者,可能有潛在的黴菌感染,例如香港腳,當汗皰疹病人反覆性發作時,會建議檢查是否有香港腳,因為當免疫細胞攻擊香港腳黴菌時,可能誘發「自體敏感性濕疹反應」,會使得汗皰疹容易復發。 臺北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汗皰疹是發生在手部或足部的濕疹性變化,發作時病人的手掌、腳掌,手指或腳趾的側面,會出現細小的、散在性或如同西米露成串的小水泡,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濕疹性疾病。 雙手搔癢的成因有很多,例如手部濕疹、芽生黴菌性指間糜爛、接觸性皮膚炎、手部白癬、掌蹠膿皰症、汗皰疹、異汗性濕疹、金屬過敏或凍瘡等。 我們經常用雙手接觸各式各樣的外在刺激,手部也是最常直接感受冷暖溫差的部位,所以診察時也必須一併納入這些因素以便診斷。
手掌濕疹: 健康網》對抗異膚如同「攻防戰」! 研究:保濕、抗發炎是關鍵
大部分的患者透過回溯日常習慣及工作,大概都能找出造成手部濕疹的刺激物質或過敏原。 而對於與職業暴露相關或是原因不明卻反覆發作的慢性手部濕疹,黃幼鳴說,這要安排過敏原檢查,但接觸性皮膚炎的過敏原檢測並非透過抽血,而是進行「貼膚測試」,將懷疑的過敏原貼在皮膚上,確認是否會引起皮膚反應。 手掌濕疹2025 手掌濕疹2025 朱建和也指出,擦外用類固醇藥膏是治療汗皰疹最主要的方式,很多人對類固醇藥物有錯誤的觀念,事實上,只要在醫師的管控下使用,是安全無虞的。 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是會導致皮膚變薄、血管擴張,有可能二度細菌和黴菌感染。
手掌濕疹: 濕疹的原因
若主婦手情況輕微,可以用潤膚霜改善狀況,例如凡士林、油膏、乳霜或乳液等,有助鎖住皮膚水分,為皮膚蓋上一層保護膜,以控制乾燥或鱗屑狀的皮膚狀況。 記得要選用不含香精和防腐劑的潤膚霜,以免進一步刺激皮膚,令情況惡化。 當皮膚失去保護屏障,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同時會減弱,令皮膚變得敏感,每當再次受到「接觸源」刺激時,就會引發主婦手。 但並不是所有濕疹誘因都這麼顯而易見,這時,就要透過皮膚科進行貼布測試,以便進一步找出致敏源。 在治療上,仍以避開致敏物為原則,並配合紮實的肌活習慣,做好日常手部護理。 若病情較嚴重,同樣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並依循指示用藥。
手掌濕疹: 濕疹 – 濕疹原因、濕疹止痕方法、濕疹會自己好嗎?
在ElsaGusa保養諮詢遇過的案例中,異位性皮膚炎嚴重者很多,包括兒童的手肘,手彎內側,膝蓋內側出現所謂乾燥型態的濕疹、皮膚紋理增厚的現象 ,而成人則有時會出現在腋下等區域。 錢幣狀濕疹:又稱錢幣狀濕疹性皮炎,患部會生出如硬幣狀的圓形紅斑,甚至起疹子、水泡、流膿,通常因對特定細菌或其他物質(如金屬)過敏,或因蚊蟲叮咬搔抓而引發此症。 這樣的濕疹反覆發作到兒童期,就可能逐漸變成亞急性的變化。 例如下面這張圖,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亞急性反應,可以看到粉紅色的皮膚變化,伴隨著不明顯的脫屑。
手掌濕疹: 濕疹皮膚藥膏推薦
3、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少加鹽和糖,以免造成體內水和鈉過多的積存,加重皮疹的滲出及痛和癢感,導致皮膚發生糜爛。 手掌濕疹2025 如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鉻、環氧樹脂;理髮員接觸各種洗髮、燙髮、染髮液、肥皂等各種清潔劑;建築工人接觸水泥,橡膠工人、漁業工人、醫療人員等與所接觸物質密切相關;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 中醫對於「濕疹」的診斷,艾莉絲說明,濕疹依據發病部位不同,又稱作「濕癬」、「四彎風」、「旋耳風」、「浸淫瘡」、「繡球風」、「臍瘡」等。 受到氣候濕熱、心緒煩躁或飲食不當等因素,讓脾臟失調,使內部濕氣生成,轉化為熱氣,讓濕熱氣相互交結,進一步影響到皮膚。
手掌濕疹: 健康網》控制好糖尿病 中醫:多喫清熱生津的高纖食材
所以,為避免居家淪為黴菌繁殖的有利環境,更要多注意衛生,做好清潔工作。 手掌濕疹2025 手掌濕疹 濕疹的皮膚,確實可以表現乾,也可以表現濕,所以濕疹的皮膚,既不是太乾,也不是太濕,而是敏感脆弱,所以冬天怕乾、夏天怕流汗潮濕。
手掌濕疹: 健康網》別因受傷敗興而歸! 醫列戶外活動常見9大皮膚意外
這種病通常會出現紅腫、起泡、瘙癢、灼熱感和皮膚脫皮等症狀。 造成手掌濕疹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敏、皮膚乾燥、細菌感染、濕疹遺傳等多種因素。 在亞急性期的濕疹,如果進展到這個階段通常代表患者之前已經反覆急性濕疹發作過一段時間,暗示著患者有濕疹的體質,並且皮膚的表皮層已經不是健康完整的狀態了。 因此醫師除了症狀治療以外,通常還會提醒患者避免各式的誘發因子,並且強化保濕,希望讓已經受損的表皮能夠逐漸復原。 濕疹是個發生率極高的皮膚疾病,許多人都曾經被醫師診斷過濕疹。 手掌濕疹2025 黃幼鳴提到,手部濕疹的另一個特色是「病程反覆」,患者常常擦藥後好了一陣子,症狀又再度發作。
手掌濕疹: 疾病分類
要特別提醒的是,若手部濕疹擦了類固醇藥膏卻未見改善,還要考慮手癬(黴菌感染)、疥瘡等傳染性疾病發生的可能性,這些病都會有手部搔癢的症狀,但治療方式卻大不相同。 汗皰疹是一種難以斷根的皮膚疾病,只能就「可能」的發生原因加以預防。 手部濕疹:手部濕疹的症狀多樣,最常見的就是在手掌上長水泡、破裂容易流膿的「汗皰疹」以及由於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而導致手掌龜裂脫皮、紅腫疼痛的「富貴手」。
手掌濕疹: 避免常碰水,工作戴手套
艾莉絲補充,濕疹患者本身屬較敏感的體質,尤其對小孩子而言,可選擇中藥治療,以較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可減少對類固醇的依賴,降低因使用類固醇導致副作用機率。 手掌濕疹 手掌濕疹2025 此外,由於濕疹含多種病因及發作部位,需加以釐清才能對症下藥,因此建議選擇專業中醫師診治。 已屬於慢性期的汗皰疹,出現厚皮、反覆搔癢脫屑,會變得更難治療。
手掌濕疹: 洗手也會引發濕疹?手出現會癢的紅疹一定是手部濕疹嗎?皮膚科妙招防復發
其實除了用念力跟祈禱,還有一個好方法:沖冷水,或者用冰冰涼涼的濕毛巾冷敷,冷敷之後,皮膚血管收縮,癢的感覺也會因而被減弱。 手掌濕疹 降溫之後,濕疹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濕,擦上保濕的乳液、面霜或油膏,這些外敷的保濕劑,不只能夠保護皮膚,也能提供局部降溫的功用。 濕疹的皮膚在顯微鏡底下,呈現出來的是表皮層很多發炎細胞的浸潤,表皮因而變得很多小泡泡,我們稱之為海綿樣變化(Spongiosis)。 當這些小泡泡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大泡泡,大泡泡就把表皮跟真皮層隔開了,於是外觀上就冒出了小水皰,這是急性濕疹。 如果是體質關係(例如異位性皮膚炎),只要避免讓濕疹復發的刺激因素、控制得當,也可以有正常的生活,保養更是強而有力的輔助。
接觸性皮膚炎:可能因皮膚接觸過敏原或刺激性物質而引發,紅腫和發癢是此類皮膚炎的典型症狀,若患者不停搔抓或持續與過敏原和刺激物接觸,也可能形成水泡、引發脫皮、起疹等症狀。 濕疹在一般被認為上指的是「非其它疾病」造成的表皮及真皮發炎。 主婦手的出現是由於化學、生物或物理物質在皮膚上起作用,因而引起急性或慢性皮膚炎症。 主婦手的成因與「接觸源」有關,天氣乾燥、頻繁洗手、常接觸化學物品等等,會損害皮膚表層的保護膜,導致水分流失,令手部皮膚變得乾燥甚至脫皮。 也正因為我們的雙手經常要接觸各式各樣的物體與外界刺激,包括油類、水、蔬果、清潔劑、化妝保養品、藥物、塑膠手套、皮革製品、金屬……等,讓濕疹的誘因範圍更加無邊無際。 比較容易察覺的誘發因子,如一碰就發癢、泛紅、起疹子的東西,可暫時停止接觸,並觀察症狀有無緩和。
例如嬰兒、孩童、青少年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的體質因素,成人如果發生在手指就要考慮汗泡疹,如果在接觸了特殊物質後發作則要考慮接觸性皮膚炎。 醫師會先建議避免誘發的因子,並且開藥進行消炎、止癢,並且預防感染,目標是避免急性濕疹嚴重發炎或反覆發作。 因為嚴重的發炎、感染,以及反覆的發炎反應會使皮膚每況愈下,進展成亞急性甚至是慢性濕疹。
很多臉上敏感肌+嚴重痘痘的人,身體其他皮膚也常會有濕疹或皮膚炎,大家遇到一個共同的困擾就是:「喫完醫生開的藥有好轉,但過一陣子又復發了」的惡性循環,這時候或許你應該檢視一下自己的保養習慣。 濕疹的定義很廣泛,常和皮膚炎名詞互相通用,例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富貴手、汗皰疹等等,都是「濕疹」的一種。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臺,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對手部濕疹的患者來說,濕洗手(水加洗手乳)會優於乾洗手,洗手後務必要將清潔產品沖洗乾淨,並將手擦乾或等乾洗手揮發完全,再擦護手霜作為保護。
還有手部汗皰疹,或稱為手掌水皰型濕疹,手掌、手指散在性的分佈了很多細小的水皰,這是在濕疹的急性期,因為表皮與真皮層有組織液累積而分離,因而形成外觀上的水皰。 溫和清潔方面,因為濕疹患者的表皮已經很不健康,正常的天然保濕因子以及生理性脂質都缺乏的狀況下,如果再對表皮做過度清潔,反而會讓皮膚更乾燥、症狀更惡化。 如果真的比較髒的時候,可選用含溫和的界面活性劑的清潔產品。 清洗的時候水溫不宜過熱,微涼到微溫的溫度都還可以接受。 用雙手搓洗,不必使用任何清潔用的工具,否則反而會讓表皮受損。
汗皰疹多數出現在手上,病人的手掌心、手掌側、手指側會長出針尖至芝麻大小的水泡,由一粒到數十粒不等;腳部則較少,但位置也多在腳底或側面。 5多汗症:有研究發現多汗症的患者,特別是手汗和腳汗多的人較常發生,約7.5~33.3% 汗皰疹病人,同時合併有多汗症的困擾。 主婦手的徵狀主要出現於手部,大多由手指伸延至手掌及手背,嚴重的甚至到手腕及手臂位置,而冬天亦是主婦手病發的高峯期。 (3)手部因爲經常水洗,容易導致皮膚乾燥,洗手之後,立即塗抹保溼霜,做好皮膚保溼。 保溼霜應選擇不含芳香劑和防腐劑的安全產品,以防造成刺激。
例如對鎳過敏的人,就要少喫罐頭食物、巧克力、可可亞、堅果、燕麥及豆類等食物,並且少配戴金屬成分不明的耳環、項鍊等。 如果是多汗症患者,同時合併有汗皰疹,建議先治療多汗症,可採用「離子電泳法」或「注射肉毒桿菌」,把多汗症治療好之後,臨牀上發現對於汗皰疹的改善也有一定效果。 手掌濕疹2025 不過,也有部分患者可能症狀反而變得更嚴重,因此朱建和建議,如果曬個幾天後覺得適得其反,就不要再繼續做;而且建議其他部位還是要做好防曬,以免曬傷,得不償失。
手掌濕疹: 醫療及健康保險
若依照成因,則大致上可分成2大類:包括體質相關的「內因性濕疹」和外來刺激或過敏原引起的「外因性濕疹」。 例如汗皰疹就是一種內因性濕疹,而接觸性皮膚炎(接觸性濕疹)就是一種外因性濕疹。 答:遵守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少接觸刺激性物質,乾燥手部,避免皮膚乾燥等都是預防手掌濕疹的重要措施。 醫學上已證實中藥治理濕疹溫和有效,艾莉絲引述《過敏與臨牀免疫學雜誌》上刊登的一名個案:一名7歲男童自出生2個月起就患有濕疹,儘管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仍會出現持續性濕疹。 不僅療程結束後3天,濕疹皮損就復發,還進展為全身紅皮病(嚴重紅斑、水腫滲出、大面積水皰及出血),嚴重甚至因疼痛無法行走。
手掌濕疹: 手掌濕疹症狀與治療法
朱建和建議,一旦變成慢性化疾病,可以用「封密式療法」,也就是擦類固醇藥膏之後,戴上手套或包覆保鮮膜5~10分鐘,在封閉潮濕環境下,有助於提高療效。 主婦手情況嚴重的患者應盡早求醫,透過醫生處方的藥物控制皮膚炎,例如類固醇、非類固醇及抗生素藥膏。 由於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出現副作用,所以不應自行購買藥物,應諮詢醫生意見,並按照醫生指示使用。 一般來說,使用藥物效果較快,約一至兩星期便會開始痊癒。 手掌濕疹 ◆外在因素:皮膚接觸到致敏原(例如金屬、香料、保養品、清潔劑)、對於含有某些金屬的食物過敏(特別是鈷和鎳)、長時間戴手套、皮膚有黴菌感染(例如香港腳)。 典型的手部濕疹,也就是富貴手,紅腫的皮膚又乾又脫皮,這是因為常接觸清潔劑所引起的手部濕疹。
黃毓惠表示,除了使用外用或內服藥物之外,在日常生活部分,也要注意少碰水、減少洗手次數,患部皮膚盡量不要頻繁使用清潔用品,適時穿戴手套保護雙手,適度使用護手乳、護手霜,都有助於皮膚的保養與修復。 朱建和則建議,要適時抒發壓力,保持運動習慣與情緒平和、作息正常,都有助於減少汗皰疹的復發。 他並且提醒,皮膚上有異常的小水泡,最好就醫檢查,特別是「出血型水泡」,很可能並非只是單純汗皰疹,有可能是「皮膚淋巴癌」或「類天皰瘡」的自體免疫疾病,必須做皮膚切片檢查,清楚鑑別診斷,再對症治療,否則會延誤病情。 將雙手塗上一層厚厚的潤膚霜,再戴上浸濕後扭乾的棉質手套,濕敷約20分鐘即可脫掉手套,抹乾雙手再塗上一層薄薄的潤膚霜,持續濕敷一星期有效降低紅腫及發炎的症狀,深層保濕及強化手部皮膚。 手掌濕疹2025 手掌濕疹 主婦手患者通常會利用醫生處方的藥物,協助控制皮膚炎,雖然效果快速又顯著,不過主婦手亦容易復發,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困擾。 如果患上主婦手,可以嘗試透過以下方式,舒緩不適情況。
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建議,除了接受中藥治療外,如使用紫草、甘草、地膚子等中藥材外,在發作時,也可飲用綠豆薏仁湯,或是按摩陰陵泉穴、曲池穴2穴位,減緩濕疹的不適。 汗皰疹雖有個「汗」字,但病因與汗腺異常或流汗都沒有直接相關。 朱建和指出,有些病人會合併手腳掌多汗症,但與流汗本身無關,而手腳掌小汗腺較多,可能是喫到過敏物質,過敏物質從手腳掌小汗腺排出,接觸到手腳掌皮膚導致汗皰疹,並不是汗水或汗腺異常導致,只是間接造成此病症。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黃毓惠建議,手部盡可能少碰水和清潔劑,做家事要戴手套;腳部要保持通風涼爽,適當塗抹乳液,幫助皮膚修復。 但如果發病時,要抑制發炎反應,還是要以藥物治療才能見效。 如果情況仍難以控制,可以考慮使用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主要使用於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對於嚴重型汗皰疹也有療效,是屬於比較後線的療法,副作用是會增加肝腎功能的負擔。
研究也發現會產生鎮靜效果的抗組織胺(diphenhydramine, hydroxyzine, and cyproheptadine)比較有效,嗜睡負作用弱的抗組織胺效果就比較差。 但如果找不到外在的誘發因子,就要考慮是內因性濕疹,通常這跟體質有關。 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等這些都屬於內因性濕疹。 搞懂內因性與外因性之後,接下來會濕疹的病程分期,來決定治療的方針。 但濕疹並不會只停止在急性期的狀態,隨著反覆的急性濕疹發作,角質的代謝會越來越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