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長甚至提出,給孩子動手術時不用麻醉藥,由家長壓着孩子不讓他亂動的方案。 給孩子做全麻,會不會影響大腦發育,會不會影響小孩記憶力,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孩子做手術需要麻醉,家長也都很擔心。 下面圍繞大家關心的兒童麻醉相關問題,長沙市口腔醫院的醫生來一一介紹。
一般來說,六歲以下的孩童在做治療時,大部分都需要到深度鎮靜的程度。 在重度鎮靜及全身麻醉的狀況下,呼吸及心血管系統會受到影響,在治療期間需要有人專門注意病患的狀況。 小孩麻醉 臨牀經驗告訴我們,酒量大確實和麻醉藥使用劑量有一定關係。 如長期大量飲酒的人,可能使體內細胞色素P-450酶活性增強,縮短藥物的代謝時間,所以在做無痛胃鏡或腸鏡檢查時,需要的麻醉藥量更多。
小孩麻醉: 終於等到權威答案: 全身麻醉會不會影響孩子智力?
兒童全身麻醉 但對於有些手術,家長就可能需要面臨不做手術帶來的風險,比如先天性疾病需要手術幹預,且手術醫生建議在一定限制時間段內完成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案等。 相反,如果手術過程中少給麻醉藥,可能會產生很多嚴重不良後果。 研究表明,如果患者每天飲酒量大於40克(約100毫升40度白酒),持續時間超過2年,那麼跟普通人相比,麻醉誘導(從清醒到睡着)就需要更多的丙泊酚(丙泊酚是無痛胃腸鏡檢查中最常用的麻醉鎮靜劑)。 如果患者不僅長期大量飲酒還伴有酒精依賴,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爲了減輕患者傷口疼痛的感覺,就會給予比普通人更多的止痛藥,使用更多的嗎啡、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每年全世界範圍內有數千萬人次使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實踐證明,在麻醉專業人士的正確操作下,全身麻醉藥並不會對記憶力或智力造成長遠的影響。 在嬰幼兒時期,重複應用或長時間使用全身麻醉和鎮靜藥物,可能會影響兒童大腦的發育。 小孩麻醉 醫生應該爲其權衡手術的風險和獲益,若手術時間可能超過3小時的嬰幼兒需要多次手術時,應與家長討論。 對於全身麻醉,FDA(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認爲對3歲以上的兒童的智力未指出有影響。
小孩麻醉: 禁食12小時7大分析
麻醉科醫生不僅具備豐富的麻醉專業知識,同時還要精通病理、生理、藥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相關知識,做一名名副其實的全面的臨牀醫生。 有這樣擔心的媽媽不在少數,但我也知道,這個問題一兩句話無法解釋清楚,於是,我採訪到北京兒童醫院麻醉科張建敏主任,爲媽媽們答疑。 小孩麻醉 麻醉甦醒後拔管,有目的的活動或睜眼是拔管的指徵;嬰兒髖部屈曲或面部極其痛苦的表情提示其已甦醒,咳嗽不是小兒拔管的指徵。 (2)患兒取側臥(髖和膝屈曲90°),骶管阻滯定位的方法是先摸清尾骨尖,沿中線向頭方向可觸及一個有彈性的凹陷即爲骶骨裂孔,在骶骨裂孔的兩旁可觸到蠶豆大的骨質隆起,爲骶角。 小孩麻醉2025 (2)碘附消毒皮膚後,用5cm長的18G硬膜外穿刺針緩慢進針,稍有阻力感時連接帶有生理鹽水(首選)或空氣的注射器,邊進針邊回抽注射器,並仔細體會層次,出現阻力消失後,回抽無血液、無腦脊液。
在手術結束後,醫師會再視新生兒的呼吸狀況是否恢復,來決定是否能脫離呼吸器並移除氣管插管。 有研究表示,0至3歲兒童重複或者長時間使用全身麻醉或鎮靜藥物,可能影響腦部發育,應該權衡手術的利弊選擇是否手術。 在麻醉術發明之前,許多手術患者不是真正死於疾病,而是慘死在外科醫生手術刀下,每一例手術都伴隨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痛苦嘶叫,所經歷的痛苦也是無以名張。 小孩麻醉2025 不過,如果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失血、電解質流失、術後發炎,或曾服用止痛藥,都可能會在手術後顯得疲累,精神狀態較差。 以上是全部在PubMed上找到的有關兒童全麻的影響論文,除了一篇動物研究顯示氯胺酮會對新生猴子有影響外,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全麻對兒童沒有影響。 兒童全身麻醉 但是,由於數據過少,而且很多研究的隨機性和盲性不足,還不足以判定全麻對兒童沒有影響,有待更多更好的研究。
小孩麻醉: 兒童全身麻醉5大優勢
維持呼吸道的暢通,是新生兒麻醉的重點,通常以氣管插管搭配呼吸器的使用,能保障手術時的正常呼吸和呼吸道的安全。 但是,因爲孩子的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完善,身體代償功能較成人差,所以兒童的麻醉風險比成人要高,死亡率也高於成人。 小孩麻醉2025 比如,小兒口咽部分泌物多,如果分泌物誤吸到氣管導致窒息,就會出現危險,導致腦組織缺氧、神經系統損傷。 另外,小兒脂肪組織較多,術後幾小時內可能會存在麻醉藥的殘餘作用。 一般來說,麻醉時必須將年紀等各方面身心理的因素都考量下去纔行。
- 全身麻醉中使用的藥物主要是維持術中的鎮痛鎮靜,孩子恢復意識後,藥物濃度水平較低,無法維持術後鎮痛,這個時期的鎮痛主要依靠鎮痛泵及病房追加鎮痛藥物。
- 在手術中,醫生必須對患兒的體溫進行監測,及時採用保暖措施,以避免體溫過低給孩子造成傷害。
- 在所有的兒童麻醉中,新生兒應該是所有麻醉科醫師感到最棘手的病人。
- 神經系統是人體內最爲複雜的系統,影響其發育的因素數不勝數。
- 由於大多數兒童不能在清醒狀態下配合麻醉和手術,即便能夠配合,出於對兒童尚未發育完善的心理考慮,絕大多數進入手術室的兒童也會採取全身麻醉。
相比較來說,麻醉對於大腦發育的影響此時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說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還有保護作用。 小孩麻醉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家庭的希望,家長特別擔心麻醉對孩子智力發展有影響,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國內外研究尚未有證據證明,當前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及方法本身對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有害,僅是對腦神經有可逆性抑制。 小孩麻醉2025 只要腦細胞有充足的糖和氧氣供應,就不會造成腦細胞缺氧,也不會影響腦細胞的代謝和腦功能。 只有手術麻醉過程中出現意外或者併發症,導致呼吸或循環障礙,影響到大腦的血液或氧氣供應,纔可能損傷大腦細胞。
小孩麻醉: 兒童全身麻醉: 病人及家長
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大家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最合適的藥物而達到個人化的醫療。 有些人會認為深度鎮靜及全身麻醉只有在使用某些特定藥物如市面上俗稱的牛奶針(Propofol)或吸入性麻醉氣體時才能達到,而低估了許多常見藥物的危險性。 最常被低估的鎮靜藥物是管制程度比較低的鎮靜劑Chloral 小孩麻醉2025 hydrate。 遇到意外有傷口要縫合或骨折要固定、太多蛀牙要修補,甚至有些小朋友心臟有破洞,要手術治療都會需要麻醉。 小孩麻醉2025 麻醉似乎是突然睡了一覺,但是這個深沉的睡眠要能夠不被手術打亂又要準時的甦醒,和正常睡眠並不同。
小孩麻醉: 全身麻醉是否會對青少年或者兒童的智力發育產生影響?
麻醉前常規限制經口攝食,以減少胃內容物,從而降低誤吸風險。 然而,術前長時間禁食會加重焦慮,還有可能導致低血容量和低血糖,尤其是嬰幼兒。 小孩麻醉 應鼓勵體健幼兒在擇期手術麻醉前2小時之前飲用清流質,並向父母說明哪些流質可以飲用,包括水、口服補液溶液、不含果肉的澄清果汁、碳酸飲料、清茶和黑咖啡。 孩子進入手術室後,外科醫生、麻醉醫生及護士要對患兒進行安全覈查,再次評估手術麻醉風險,連接各種保證安全的監護設備,然後進行麻醉誘導並建立安全的氣道。 如果你認爲兒童只是成人的縮小版,麻醉藥物只要按比例縮減就可以,那是極其錯誤的。
小孩麻醉: 小孩全身麻醉2023必看介紹!內含小孩全身麻醉絕密資料
在這個階段,麻醉師會打開患者的靜脈通路,並詢問患者的感受,檢查患者的身體情況,最後連接各種檢測儀與設備。 Bowtie Pink 自願醫保系列全數賠償診斷、住院、手術及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等合資格醫療開支 (美國除外),並受限於每年保障限額及終身保障限額。 如索償牽涉中國內地的指定醫院名單以外的中國醫院 / 中國內地的指定醫院名單以內的高端醫院 / 超出指定病房級別 / 投保前已有疾病,有關之賠償金額可能會作出調整。 兒童麻醉是一項高風險工作,正確的麻醉方法、合適的藥品選擇都是決定患兒手術麻醉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信在麻醉醫師的嚴格評估和細緻要求下,每一個患兒都能從中獲益。 經觀察研究發現,術後的疼痛可能會讓孩子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哭鬧不休、不喫不喝、在牀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嚴重的甚至影響心理。
小孩麻醉: 《圍麻醉期操作決策與管理規範》:小兒麻醉標準操作流程
該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雖然前期納入時通過傾向性評分處理了一部分偏倚因素,但手術方式和麻醉過程的影響未能規避。 尤其是對於次要結局指標相關結果的評估,造成差異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不同手術方式帶來的應激及疼痛程度所導致的,這些因素也有可能是影響神經發育的原因之一。 同時,由於次要結局指標結果的收集需要家長和孩子的配合,選擇性偏倚也同樣不能避免,也會影響研究的結果。 不論您的小朋友需要接受何種治療或是手術,我們都必須詳細的知道小朋友的過去病史,包含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用藥史、過敏史、甚至是麻醉的經驗,以提供本次麻醉的參考。
小孩麻醉: 兒童全身麻醉: 孩子打了麻醉,會變傻嗎?
況且,臨牀麻醉中給孩子使用的全麻藥的劑量,和持續時間均小於或短於動物實驗。 小孩麻醉2025 儘管美國FDA警告了這個問題,但是目前尚缺乏兒童大量的循證醫學證據,麻醉醫生在手術中的主要任務實際是避免缺氧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患者提出這個要求時,我們一般會安慰患者,“好的,放心吧,給你多點兒,手術過程中不會讓你疼的”。
小孩麻醉: 全身麻醉會影響孩子智力?關於兒童麻醉,家長最關心的七個問題都在這裏!
學齡分數沒有統計學上顯著減少與會者之間或 T1 和 T3 T1 和 T2,之間。 1、局部麻醉:如半身麻醉(感覺腰上被打了一針,但手術過程清醒或半清醒);局部表皮麻醉(拔牙、縫皮等小創傷手術,只在手術部位注射局麻藥即可)。 最常見的爲耳鼻喉手術(42%),心臟手術和神經外科手術總共只佔到4%。 所以爲了安全,手術前6~8小時要停止食用固體食物,包括牛奶或有顆粒的果汁,手術前4小時停止母乳餵養。 麻醉前對麻醉機、監護儀及相關設備進行嚴格檢查,準備小兒插管、通氣的專門用具(小兒導管、迴路、儲氣囊、面罩、口咽通氣道和小號喉鏡等),實施椎管內麻醉還需準備穿刺用具。 麻醉誘導前10~20min口服咪達唑侖糖漿 0.25~0.5mg/kg,最大推薦劑量爲 10mg。
小孩麻醉: 麻醉科普之小兒麻醉
目前推薦的禁流質時間越來越寬鬆,部分機構甚至允許在快要手術時攝入清流質[1]。 國外研究發現,將禁清流質的時間縮短至麻醉前1小時並不會增加麻醉誘導引起的反流、嘔吐或誤吸[2-3]。 麻醉以後,機體的各項保護性反射消失,孩子處在無意識的狀態,如果胃內食物隨胃酸反流到氣管,由氣管進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可導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小孩麻醉2025 學齡前兒童的器官發育,成熟度已達大人的80~90%,所以對藥物的反應較能預測。
也就是說,麻醉對孩子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影響,無論是全身麻醉,還是局部麻醉。 酒量對於麻醉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全身麻醉用藥方面,特別是鎮靜類藥物。 對於神經阻滯麻醉、半身麻醉(椎管內麻醉如腰麻)或局部麻醉,酒量大小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小孩麻醉: 兒童靜脈曲張10大著數
而且此時大腦的呼吸中樞發育也較完全,在麻醉時可用喉罩管(laryngeal mask)來取帶氣管插管,並輔以呼吸器的幫助,以維持手術時的正常呼吸。 小孩麻醉 小孩麻醉2025 目前來看,患兒可使用膽鹼酯酶抑制劑新斯的明抑制乙酰膽鹼酯酶,競爭性拮抗非去極化肌松藥的殘留阻滯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50μg/kg新斯的明拮抗阿曲庫銨的肌松效應時,幼兒TOF比值恢復至0.9所需時間爲11min,青少年爲13min。 與之相比,2mg/kg舒更葡糖鈉就足以拮抗羅庫溴銨在幼兒和青少年患者中度肌松;當出現TOF引起的第2次顫搐反應時給予舒更葡糖鈉,TOF比值達到0. 9所需的平均時間在幼兒和青少年患者中僅別爲1.2min和1.1min 。 因爲小兒相對耗氧量明顯多於成人,呼吸儲備小,呼吸肌力稍一降低就可產生CO2瀦留,使肌松藥作用加強,因此,術中恢復正常的神經肌肉功能十分重要。
③ 如果醫生要一邊安撫甚至按住孩子,一邊還要手術,在孩子的哭聲和掙扎中,手術如何能夠保證順利完成? 即使家長敢於讓孩子面臨這樣的挑戰,外科醫生們也不敢在這樣的條件下動手術。 小孩麻醉 小孩麻醉 在衆多的醫生中,有這麼一羣人,他們穿着綠衣服,戴着小花帽,穿梭於手術間和各個手術病房,他們就是生命保護神——麻醉醫生。 2、全身麻醉(簡稱:全麻):會讓人失去意識,如痛覺、觸覺等各種知覺(感覺被打了一針,或者吸幾口水果味氣體,就睡着了)。 ●術前篩查發現URI–對於在擇期手術前篩查中發現有URI的兒童,我們會將手術推遲至症狀消退後2-4周。 爲控制平面及治療的需要,可採取置管的方法,即用靜脈套管針穿刺,當刺破骶尾韌帶後,將金屬針退出少許後,連同套管謹慎地推進5~10mm,固定後即可分次給藥。
兒童全身麻醉 麻醉開始時通常會先從靜脈注射藥品或藉由面罩吸入揮發性麻醉劑來讓您失去知覺,然後經由面罩或氣管內管將氧氣及麻醉藥物一起給予。 是因為麻醉中置放氣管內管,協助您保持正常呼吸;可進食時,請多喝溫開水,此現象 2 ~ 3 天,便可改善。 目前在臺灣因為接受過全身麻醉下,治療齲齒的患者還不是很多,許多人仍對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有疑問和質疑。 在此建議家長或家屬,要和醫師詳細討論,以瞭解全身麻醉對患者的必要性,千萬不要因為不瞭解的緣故就拒絕接受,因而延誤治療。 因為兒童在手術進行中,可能因為害怕或焦慮,無法配合手術醫師的需要,維持一定的姿勢,以利手術的進行。 再者,單純注射局部麻醉藥物,有可能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麻醉止痛效果,造成小朋友於手術中,因疼痛而躁動,反而導致其他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