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建造成本方面,根據港鐵公司提交的項目建議書,屯門南延線的預算建造成本按2015年12月價格計算約為114億元。 報告又透露,政府計劃於屯門的西邊,即龍鼓灘一帶填海,之後加以發展,日後需要研究是否可以興建鐵路,將屯門西部連接屯門南站。 在環境影響方面,項目施工時,將包括屯門河道設置新橋墩,並透過使用圍堰和預製樁帽殼,營造乾燥的工作環境,預計對水質會有暫時性的影響。 另外,在建造期間,可能對屯門公園內的鷺鳥夜間棲息,構成輕微至中度的生態影響,並對其飛行路徑構成潛在影響,但不會產生不可接受的影響。 第三個方案亦即是現時選定方案,按照計劃,第16區站將「中間落墨」建於屯門游泳池及屯門河之間,避免觸及泳池的主要範圍。
屯門南延線主要沿屯門河建造,以改善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包括湖景邨、兆禧苑及悅湖山莊一帶的鐵路服務。 而屯門南延線將增設兩個車站,分別是屯門碼頭附近增設屯門南站,以及在屯門第16區增置中途站。 2009年10月17日,運輸基建辦公室公佈《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2009興建方案》,當中調整輕軌一期澳門半島線走線,擴大媽閣站規模和調整為地底站,而媽閣至南灣湖的軌道會採用隧道方式興建。 取消轉入原媽閣政府船塢的轉彎架空軌道改以直線形式在媽閣外圍連接澳門至氹仔的線路,以此保護澳門歷史城區之景觀[9]。 屯門南延線動工2025 2006年,澳門政府根據香港地鐵公司的顧問研究報告以及公眾諮詢的意見,發表《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案。 採用完全架空的輕軌方案,當時預留西灣大橋下層將輕軌連接澳門半島及氹仔。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南延綫項目
2012年5月22日,運輸基建辦公室表示:西灣大橋下層通道改善工程的細部設計已基本完成,政府跨部門聯合組成的西灣大橋跟進小組作出審核。 而有關改善工程作為2011年3月所簽訂的“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行車物料及系統”供應合約的其中一部份,工程包括改善排水、電力及抽排氣系統,遷移防撞欄、建造走道平臺、安裝車道路軌及供電軌、優化下層通道出入口條件等[57]。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南延線動工 2010年6月,工程界與西灣大橋總承建商對西灣大橋設計是否適合舖設輕軌引發爭議,並引起時任澳門立法會直選議員關翠杏提出書面質詢[53]。 在澳門建造商會一個專題講座上,宏信亞洲顧問公司總經理山度士(Herder Santos)表示,根據投標的要求對於輕鐵系統運作和輕鐵對橋樑有何影響作了深入研究,發現較大的問題是西灣大橋的鋼斜拉索不符合中國的標準。 他表示,競投建造輕鐵系統的標書包括兩部分,一是提供車卡和系統,與該公司合作投標的是世界三大輕鐵系統提供公司之一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二是對西灣大橋的加固。 根據運建辦聘請的奧雅納公司所做的研究,西灣大橋有八條拉索需要更換;而龐巴迪──中國路橋公司按照中國標準所作的研究,大橋所有的拉索都需要更換[54]。
該站擬建位置在屯門游泳池附近,報告評估新站選址,如直接建於現有屯門游泳池位置,將會影響竣工時間。 最終第16區站「中間落墨」,置於泳池及屯門河之間,避免觸及泳池的主要範圍。 報告又提到,在建造期間,計劃於旱季在屯門河道堤岸興建臨時鋼平臺,分階段興建橋墩及高架橋結構,希望將環境影響減至最少。 運輸及房屋局表示,屯門碼頭一帶是區內其中一個主要住宅區,兩站的500米服務範圍內約有逾10萬名居民。 屯門南延線於西鐵線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4公里,沿屯門河建造,可改善現時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的鐵路服務及紓緩擠塞。
屯門南延線動工: 工程預計需時7年 2030年竣工
北都公路北都公路原建議方案全長約18公里,其走線設計貫通東西,由西面的天水圍開始,串連新界北部地區核心發展地帶。 因應新界北新市鎮(包括羅湖/文錦渡)的發展,政府建議將北都公路向東延伸約5公里,推展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鎮段),新方案將由四個主要路段組成,由西至東分別為天水圍段、新田段、古洞段,及新界北新市鎮段,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報告提到,北都公路的走線將會盡量避開生態敏感的區域,例如盡量遠離濕地保育區,或以深層隧道形式建造公路等。
- 走線方面,延線路軌將以高架橋形式於屯門河的屯門公園至友愛邨一旁沿岸建造,經過第16區之後,越過屯門河出海口,抵達屯門碼頭的中心地帶。
-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屯門第16區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
- 屯門南延線將為附近居民提供另一種出行選擇,有助緩解現有道路的擠塞情況,從而減少出行時間,為有關地區的居民帶來顯著的交通效益。
- 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是北部都會區首個進入工程階段的新發展區項目,單是古洞北於全面發展後,預計將容納約131,600規劃人口。
沿西灣大橋下層通道設置的輕軌行車系統已完成安裝,正開展列車運行測試工作。 屯門南延線動工 列車測試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媽閣站及西灣大橋下層通道,第二階段將延伸至海洋站,第三階段為全線範圍[38]。 另外,列車操作服務已判給予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價格為澳門幣500萬元,由2023年1月11日至10月31日[39]。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再多兩名病人確診帶有耐萬古黴素腸球菌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則認為,現時的項目與當年高鐵、沙中線等的規模不同,但對港鐵而言仍是「小挑戰」。 港鐵表示,會透過項目管理模式,包括嚴格的項目流程及監控,以及透過引進新科技及技術,並按需要增聘和培訓人才,確保各個項目順利推展。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28日)為興建屯門南延線的工程刊憲,新延線從屯馬線屯門站向南伸延2.4公里,分別位於屯門第16區,以及屯門客運碼頭附近建兩個屯馬線新車站。 隨工程項目刊憲,項目總體規劃圖則曝光,包括兩新站預計設立出入口資料。 按照《鐵路發展策略2014》檢討報告中的評估方案,屯門南延綫會將屯馬綫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4公里至屯門南一帶(近屯門碼頭),以高架形式興建及設站。 設置屯門南站的目的是改善蝴蝶灣一帶(近屯門碼頭,湖景邨、兆禧苑及悅湖山莊一帶住宅為主)的鐵路服務及屯門碼頭的連接性,擬議的屯門南站鄰近屯門碼頭站及兆禧站,可以方便市民在輕鐵及主要鐵路網路之間的轉乘。
將軍澳-油塘隧道將軍澳 – 油塘隧道全長約3.5公里,當局在檢視方案後,政府建議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將油塘出口連接至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游泳池將於現時屯門高爾夫球中心練習草坪的位置重置,而屯門高爾夫球中心練習草坪於歴奇公園現址重置。 新泳池的設施將會全面升級,將設有室內及室外部分,包括主池、訓練池、習泳池、嬉水池和跳水池,而看臺及無障礙設施均會「升級」。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河上設架空路段 建新橋墩料對河水水質有暫時性影響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屯門第16區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 政府與港鐵公司已就項目諮詢屯門區議會和地區團體,並已通過社區宣傳活動和簡介會收集公眾意見。 屯門區議員李家偉表示,普遍屯門居民就增設車站接駁屯門站持正面態度,惟希望屯門南延線落成後,當局不會因而削減其他巴士班次以及接駁當區的公共交通工具。 至於現址屯門泳池站或須遷於屯門高爾夫球中心,李家偉則指此安排會對居住豐景園、友愛以及毗鄰地區的居民造成較大影響,因即使前往屯門西北泳池及新址的屯門泳池,距離均較以前遠,料此決定將有反對聲音。 與此同時,使用屯馬線前往市區的屯門區居民不算多,主要原因在於路線先繞經元朗、後經天水圍,最終纔到達屯門,費時失事而且交通費用高昂,而屯門前往市區經屯門公路會比較直接。
屯門南延線動工: 工程影響
政府發言人指,古洞站及屯門南延線項目均以「擁有權」模式推展,港鐵負責項目的融資、設計、建造、營運和維修。 屯門南延綫以「社區鐵路」為定位,全長約2.4公里,將屯馬綫由屯門站向南延伸至屯門碼頭附近的新終點站-屯門南站,途經第16區站,透過鐵路延綫連接屯門南社區,屯門友日後出行就可以更輕鬆。 經考慮不同發展方案的優劣後,我們建議在屯門的另一地點重置現有的屯門游泳池,以便在屯門第16區興建中途鐵路車站及作相關的住宅發展,從而釋放第16區的發展潛力。 政府今午(29日)公佈,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已批准政府邀請港鐵公司,開展西鐵屯門南延線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政府並將與港鐵協商項目財務安排。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表示,屯門南延線將進一步加強西鐵線,即將來屯馬線的交通網絡及提供與當區輕鐵的方便轉乘。 當項目完成後,當區居民前往屯門市中心或遠至市區,將有多一個新鐵路線選項。
屯門南延線動工: 港鐵屯門南延線料2030年竣工 延伸2.4公里至近屯門碼頭
部分工程竣工期以年計,市民只能期望政府完善路況,抓緊工程進度,工程盡快完成後紓緩該區交通困局[67]。 2019年9月,政府計劃開展西灣大橋下層通道的改善工程,將每側廂樑內原有預留輕軌使用的位置與應急車道互換的做法,總設計師憂慮會影響大橋的結構安全;隨後運輸基建辦公室以「純屬流言」一說回應事件。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同樣未有作進一步解釋,僅強調希望公眾對他有信心,強調「唔會亂嚟」。 為配合輕軌行走,保障輕軌穿行西灣大橋下層的安全,要將原定靠內的軌道改爲靠外[61]。 立法議員高天賜提出書面質詢,指出西灣大橋安全隱患一事原於歐文龍貪污案,不論是上層還是下層通道,都隱藏著許多隱患,更威脅到市民的性命和財產安全。
屯門南延線動工: 港鐵屯門南延線項目 2023年動工2030年通車
有了新鐵路延綫,區內的路面交通擠塞情況將得以紓緩,廢氣、噪音和碳排放也可以減少一點。 立法會文件又指,政府建議重新規劃現時使用率偏低的內河碼頭,以及用作其他工業用途的屯門西地區。 透過將部分工業用途遷移到龍鼓灘的擬議填海區,屯門西海岸將可騰出土地作房屋及其他發展用途;初步估計可供應2.5萬至3萬個房屋單位和5萬至7萬個職位。 目前繁忙時間由屯門南前往屯門站的路面車程約需10至20分鐘,而屯門南延線開通後,以鐵路行走相同路程預料不超過五分鐘。 其中第16區站會設計為一個地上車站,並倣效荃灣西站設有兩個側式月臺,讓來回方向的列車於中間停靠,月臺兩旁各設置一條避車軌道,以便日常列車停泊。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倚嶺南庭 573呎2房叫538萬
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14》,當時文件提及將現有西鐵線屯門站向南延伸,並在屯門南增設一個鐵路站,且選址擬建在鄰近屯門碼頭及兆禧輕鐵站。 屯門南延線動工2025 當時構思是以高架鐵路形式興建屯門南延線,且初步建議於2019年至2022年落實,而按2013年價格計算,初步成本估算為55億元。 長遠而言,倘將鐵路由屯門南向西伸延,以連接未來的屯門西發展,並配合擬議龍鼓灘填海,當局建議重新規劃使用率較低的內河碼頭,以及用作其他工業用途的屯門西地區。 運房局指,透過將部分工業用途遷移到龍鼓灘的擬議填海區,屯門西海岸將可騰出土地作房屋及其他發展用途。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御海灣 新淨2房叫租1.6萬
2016年11月,第四任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待輕軌氹仔線完工後,將考慮興建延線到媽閣,而詳細方案會由司長及負責部門研究清楚再向外交代,當時延線工程在2024年完工[26]。 近期港鐵工會不時提到人手流失問題,對於同時起動四個鐵路項目,林偉強坦言擔心再度超支延誤。 他表示,工程界需「搶人手」,多年前亦有同樣情況,結果高鐵欠缺工人施工,令到進度滯後。
屯門南延線動工: 港鐵歡迎政府制定運輸基建規劃 支持香港發展策略
方便的地面行人過路設施。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指,屯門南站500米服務範圍內約有6萬名居民,而擬議第16區車站500米服務範圍內則約有4.9萬名居民。 擬議屯門南延線會將現有屯馬線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 屯門南延線動工 2.4 公里,並於屯門碼頭附近及屯門第 16 區興建新鐵路站,以改善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的鐵路服務。
屯門南延線動工: 工程建設期間交通混亂
港鐵回覆表示,一直配合政府推展香港鐵路發展項目,現時東湧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古洞站的前期準備工作均已有序地展開,而洪水橋站的籌備工作亦正在進行。 港鐵續指,會透過項目管理模式,包括嚴格的項目流程及監控,以及透過引進新科技及技術,並按需要增聘和培訓人才,確保各個項目順利推展。 中鐵線中鐵線全長約17公里,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以連接「北部都會區」及「維港都會區」。 屯門南延線動工2025 該線將荃灣線向西伸延至新的荃景圍站,並料於於梨木樹邨附近,以及於石蔭/石籬一帶的屋邨附近,各設置一個車站,預計兩個新鐵路站將可服務逾13萬居民。 中鐵線能接駁屯馬線、東鐵線、觀塘線、荃灣線及北環線,往返錦上路及九龍灣的行程預計將由現時約43分鐘減少至約32分鐘。
而建造大橋時沒有考慮到承載量,該大橋設計師亦多次向政府提出口頭與書面的反對意見,遺憾的是,政府依然一直未有正面回應及解釋[62]。 2013年12月,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會議上,有委員提出氹仔段輕軌可先連接至媽閣,方便居民前往澳門半島。 而早前運輸工務司表示政府不排除輕軌採取“分段走”方式,即較早建成的氹仔線首先營運,澳門則完成外圍技術分析再決定。 運輸基建辦公室代表回應稱,正與相關顧問公司研究分析,當時未有答案[12]。
屯門南延線動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古代人物畫展展出多套北京故宮明代人物畫作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日前已批准政府邀請港鐵開展相關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屯門南延線動工2025 運房局發言人今日(29日)指,屯門南延線將從西鐵線屯門站向南伸延2.4公里,並在屯門碼頭附近設置新的屯門南站,以及在屯門第16區增設一個中途站,按2015年12月價格計算造價約為114億元,預計2023年動工,並於2030年竣工。 工程原計劃2022年落實,增加屯門碼頭一個車站,造價55億元,換言之新規劃造價翻倍。 2019年8月30日,對於有報道引述大橋總設計師表示,擔憂有關計劃影響大橋廂樑結構安全。
2023年11月29日,澳門立法會舉行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辯論,直選議員高天賜關注西灣大橋的安全,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回應時指,西灣大橋行輕軌絕對安全。 且西灣大橋已安裝結構監測系統,在過去十一個月試車的監測數據全無異常。 西灣大橋行輕軌的消防策略完全通過,亦通過第三方驗收,保證西灣大橋下層通道行輕軌絕無問題[64][65]。 屯門南延線動工2025 2023年10月20日,另一條主要輕軌路線澳氹東線正式動工興建,媽閣線測試工作及預試營運已於日前順利完成,並移交至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按計劃在2023年底前開通[48]。
該項目會將西鐵線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4公里,以期改善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的鐵路服務。 除了按《鐵路發展策略2014》於屯門碼頭附近設置新的屯門南站,港鐵公司在最新的項目建議書中,建議在屯門第16區增設一個中途站,以及提供上蓋發展。 屯門南延線動工2025 港鐵展開屯門南延線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將西鐵線由現時屯門站伸延兩個車站,包括第16區中途站,以及直達屯門碼頭的屯門南站,預計2023年動工,2030年通車。 香港鐵路發展研究組則稱,港鐵在亞太鐵路大會提到,兩個新站均以架空形式興建,而第16區站則會倣效荃灣西站,設有兩個側式月臺,讓列車可於中間停靠。 此兩個新鐵路車站將鄰近位於屯門碼頭、兆禧、屯門泳池及豐景園的輕鐵站。 屯門南延線動工 運房局表示,根據港鐵提交的項目建議書,預算建造成本按2015年12月計算,約為114億元;相關項詳細規劃及設計需時2-3年,故預計2023年動工、2030年竣工。
屯門南延線動工: 項目時間表
2022年9月30日,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表示,媽閣站工程進度順利,主體工程接近完工,稍後將安裝及調試系統,會按目標於2023年連通氹仔線[34]。 屯門南延線動工2025 屯門南延線動工 昨日(12日)晚上10時許,警方接獲報案,指一名女子在乘搭一艘開往香港機場第三跑道的船隻期間,突然於湖翠路屯門碼頭對開約900米海面跳海,船公司職員發現後,立即將女子救起。 該名女子年約50-60歲,身高約1.55米,警方正設法核實其身分,其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張欣宇則認為,與當年的五個項目相比,當時沙中線、高鐵等都是大型項目,現時將推行的項目規模完全不同,相信只是「小挑戰」,港鐵仍可以應付。
屯門南延線動工: 興建過程
東鐵綫古洞站為地底車站,將是全港首個於營運中的鐵路隧道上興建的新車站,施工過程涉及的工序非常複雜。 港鐵表示,在維持鐵路日常運作的同時,公司會嚴謹規劃工程,以及應用創新科技及技術,讓項目順利推展。 為建造第16區車站和相關住宅發展,屯門游泳池及「綠在屯門」社區環保站需要重置,政府正在物色重置選址,其中屯門游泳池或重置於屯門高爾夫球中心內。 政府今日在憲報刊登屯門南延線鐵路方案,將現時的屯馬線從屯門站向南延伸約2.4公里,並在屯門客運碼頭附近設立鐵路車站、在屯門第16區設立中途站,預計2030年竣工。 2023年3月,媽閣站主體工程完工,工程由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獲得判給,金額超過11.78億澳門元,工期為1,238個工作天[5]。 自2023年1月起,延線已開展列車動態測試[6];其後於2023年8月11日起開展氹仔線全線列車及系統總測試,以及預試營運等[7];經過多項列車測試和車站調試後,最終確定於2023年12月8日正式通車[8]。
”,內容指出媽閣西灣一帶受媽閣交通樞紐及輕軌站主體工程,以及鄰近西灣湖景大馬路堤圍加固工程曠日持久影響較大,行車路面多次調整,令周邊以至往來西灣大橋交通常受影響。 運輸工務司司長指由工務局負責的鄰近西灣湖景大馬路堤圍加固工程成為運輸工務範疇超過一億工程中延誤之冠。 工程由2019年第四季動工,工期285個工作天,造價3.65億元。 雖然疫情影響屬不可抗力,但工程是為配合整體防災減災工作開展,風雨季將至,未知能否趕及完工,減低風暴潮對堤圍的損害。 部分路段雖然維持兩線行車,但行車路面收窄,不少駕駛者反映行車不暢順,尤其上下班高峯交通擠塞。 加上不少大型工程車出入,除了容易遮擋駕駛者視線,路面亦凹凸不平,存在安全隱患。
此外,擬議的第16區車站對於釋放該區的住宅發展潛力至關重要,將有助增加房屋供應。 屯門南延線動工 當局表示,在50年的營運期內,屯門南延線估計可為公眾節省合共約3億小時的出行時間,其經濟效益,包括上述節省的時間價值,按2015年價格計算,約為280億元。 政府指,由於建造第16區車站和相關住宅發展,屯門游泳池及「綠在屯門」社區環保站需要重置。 政府已在現有的屯門高爾夫球中心內物色重置屯門游泳池的可能選址,而具體計劃視乎技術可行性研究。
屯門南延線動工: 屯門南延線擬設兩站至屯門碼頭 預計2030年竣工
發言人續說,屯門南延線項目主要包括從屯馬線屯門站向南伸延約2.4公里和增設兩個站,即在屯門碼頭附近的屯門南站和於屯門第16區的中途站(第16區站)。 屯門南延線將改善通往屯門市中心以南社區的鐵路通道,以及連接屯門碼頭。 現時在擬建屯門南站附近約有60,000名居民,而在擬建第16區站附近則約有49,000名居民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