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源表示,新屋邨應與新校同步落成,校舍選址亦應靠近民居,配合「就近入學」的原則。 葉建源引述,有個案的家庭在2015年入住水泉澳邨,惟在2016至2017學年的派位中未獲派就近小學,最終需要就讀廣源邨的小學。 個案家長反映,由於早上9時前並無公共交通工具直達廣源邨,因此需要乘搭校巴,兒子每天6時便要起牀。 水泉澳邨前身2025 教育局當時表示,位於沙田水泉澳的全新資助小學屬於沙田區第91校網(沙田),學校在過渡期間於大圍美林邨的臨時校舍提前運作時,仍屬於沙田區第91校網。 但是,校舍前身為已搬遷的循理會美林小學的舊校舍,本身屬88校網,意味在實際上,東華三院水泉澳小學的學生每天都要「跨區上學」。
早在1978年,政府已將沙田的覈準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位於水泉澳旁的沙田第52區和第34區分別劃作住宅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1][2]。 水泉澳邨前身 水泉澳邨前身2025 水泉澳邨前身2025 不過街市人流稀疏,加上平均每個商戶收取正價2萬至4萬元租金,沒有提供房署提供予承包商的入夥率租金優惠[22]。 一批街市商戶於同年8月23日到樂富房委會辦事處抗議,要求正視邨內街市管理問題,並收回街市管理權及提供免租[23]。
水泉澳邨前身: 單位地臺質量問題
據悉,涉案林泉樓的單位,住了一名領取綜援、在港無親無故的獨居69歲姓李男子,單位自去年9月起無用過水電煤,房屋署人員今早上門收樓,始揭發一具骸骨伏屍大廳,懷疑是該名男住戶。 水泉澳邨前身2025 《香港01》記者今午到訪案發大廈,發現不論是死者同層或樓上樓下的鄰居,都表示過去一直不覺得單位有異味傳出,故從沒懷疑有人死在屋內。 資深社工陳琬琛受訪時則表示,居民若發現鄰居是有需要人士,可多關心對方;獨居長者也可更主動參與社區活動,認識鄰居以便有需要時互相幫助;房屋署則應更主動跟進失聯的獨居長者住戶,一旦有長者「出事」也可更早發現。 至近日發生獨居漢倒斃家中,房署職員收樓揭發的慘劇,又再揭這條可容立3萬人的屋邨,邨民每日面對社區資源分配不均,支援疲弱的困局。 入夥四年,沙田乙明選區社區主任盧德明指,邨內交通、社區支援和設施供不應求,但政府態度仍未見主動,是「比較官僚,好多時候都各自為政」。 水泉澳邨屬高密度大型屋邨,提供11,123個出租公屋單位,可容納人口達28,500人[1],不論規模抑或人口,皆是同區屋邨之冠。
1998年9月,政府完成“沙田區建屋地點可行性研究”,建議把水泉澳北面近沙田圍博康邨21公頃(沙田52區),以及中文大學與九肚山間(沙田56A區,又稱新九肚)的前挖泥區範圍土地平整,以提供長遠房屋土地需求。 初期規劃興建5,300個公共房屋和私人房屋單位,供17,000人居住[6]。 原文刊於作者「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Facebook 專頁,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由小變大再縮小】公屋一人單位三十年演變」。 總括而言,可見這30年來一人小型單位的變化,由改建到出現標準設計,由共用設施到獨立配套,人均居住面積由約10平方米升至17平方米再回落至14平方米。 和諧一型的1/2P單位及和諧二及三型的1/2P單位設計雖不同,但都有一個方正的起居室,而室內樓面面積亦達16平方米。
水泉澳邨前身: 使用車輛
至於其他市民,若知道鄰居是獨居長者或其他有需要人士,亦可多主動關心對方,未必一定要提供物質上的支援,只要定期「撳下鐘」、問候一下對方,確認對方安全,「對老人家來講可能都幫咗佢」,一旦長者不幸「出事」也可及早發現。 資深社工陳琬琛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表示,房屋署應汲取今次經驗,以後遇上獨居長者失聯個案,應更主動行動,例如更早嘗試通知長者的緊急聯絡人查看長者情況,並在有需要時提供協助。 水泉澳邨前身2025 水泉澳邨前身2025 至於像今次單位的住戶李伯般,在香港沒有其他親人,若房屋署發現他已失聯多時,可考慮更早報警,由警方或救援人員開門入屋,可能有機會更早發現住戶已倒斃屋內,甚至因及時發現而救回一條人命,避免悲劇。 葉建源曾到水泉澳小學地盤視察,由屋邨中心商場位置出發,一直走到新校舍,需時約20分鐘的路程,沿途均為沒有遮掩的「好天曬、落雨淋」空曠路段。 而記者今天實地視察,發現由水泉澳邨修泉樓為起點,前往水泉澳小學新校舍的選址,全程為「長命斜」上坡路段,兼且暫時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直達。
2014年12月,長遠房屋策略正研究將整幢出售新落成的公屋樓宇,並通過當時擬定的綠表置居計劃,全部售予綠表公屋家庭[17];到最後房委會委員認為水泉澳邨建築中之樓宇,並不適合作該計劃的屋苑,成為首個被否決的「綠置居」屋苑選址。 水泉澳邨(英語:Shui Chuen O Estate)[1]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城河東水泉澳(沙田第52區),為沙田區最大規模的公共屋邨。 房屋署每兩年會派員到各單位進行例行檢查家訪,惟涉案單位對上一次家訪已是2017年,其後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而無再進行。
水泉澳邨前身: 問題
2019年起,水泉澳邨附近空地開始興建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的永久校舍,預計2022年落成(但該校須於2018年在美林邨循理會美林小學舊址先行辦學三年)[11]。 水泉澳一帶為熱門行山路徑,以奇形怪石著稱,包括飛來石及裂石(試劍石)等,在山上亦可俯瞰沙田市全景。 當中一條熱門登山路徑——慈沙古道便是由水泉澳邨月泉樓旁的小徑開始,經過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獅子亭及沙田坳道的慈雲山觀音廟,抵達慈雲山。 水泉澳位於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最西邊;獅子山郊野公園最東邊,北面鄰近沙田圍博康邨,南面有饅頭墩及慈雲山。 水泉澳邨前身2025 由於屋主亦較年輕,故傾向選用黑、白、灰色為設計主調,以打造型格風格。 單位呈長形格局,由於單位只有一扇窗,倘若間出房間,客飯廳則會過於侷促。
- 一批街市商戶於同年8月23日到樂富房委會辦事處抗議,要求正視邨內街市管理問題,並收回街市管理權及提供免租[23]。
- 水泉澳邨一人單位 房委會指出,連同本個案,本月內已經有五名公屋申請人或公屋住戶,因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或忽略提供入息及資產申報表指明的詳情,而被房屋署檢控,並因此而被判處監禁及緩刑。
-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經政府協調,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已與市建局達成合作,推動大坑西邨重建。
- 2019年起,水泉澳邨附近空地開始興建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的永久校舍,預計2022年落成(但該校須於2018年在美林邨循理會美林小學舊址先行辦學三年)[11]。
葉建源又批評,即使水泉澳小學校舍建成,惟校舍選址在山頂水務署配水庫的最高點,學生上學要攀登15至20分鐘「長命斜」,不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 水泉澳邨除了社區設施不足,不便的交通配套亦令水泉澳邨成為「孤島」。 水泉澳邨前身 盧德明指,整條邨有18幢樓宇、約30,000多名居民居於山上,但是山頂及山腰的車輛配套不善。 記者到邨視察,發現山腰位置有一個巴士站及兩個小巴站,但只是通往沙田不同區域,如需要前往九龍或港島區,就必須要到山腳的巴士總站。 2011年,水泉澳公屋地盤開始動工,在2014年至2016年分4期落成,提供約11,000個單位,供30,000人提供居住。 水泉澳(英語:Shui Chuen O)為香港新界沙田區的一座山,海拔372米,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和獅子山郊野公園之間,鄰近博康邨及沙瀝公路,為城門河東岸的一部分。
水泉澳邨前身: 【收樓變收屍】水泉澳邨入夥四年 社區設施N無 淪沙田孤島
當區區議員丘文俊質疑政府的抽驗結果,要求政府提供水車及派樽裝水。 政府在1978年覈準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已經把今日水泉澳邨一帶劃作住宅發展用途。 在1998年9月,政府完成「沙田區建屋地點可行性研究」,建議於水泉澳用地發展私人房屋和居屋,為17,000人提供5,300個單位,並在第34區(即山下多石徑一帶)及第52區興建兩所學校和室內康樂中心。 水泉澳邨屬高密度大型屋邨,提供11,123個出租公屋單位,可容納人口達28,500人,不論規模抑或人口,皆是同區屋邨之冠。 近年公共屋邨入夥後,社區配套設施未能同時啟用,引起居民不滿情況趨增。 水泉澳邨前身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沙田水泉澳邨在2015年中已經入夥,惟邨內的東華三院水泉澳小學校舍卻需於2022年中才落成,兩者相距達7年。
水泉澳邨前身: 行人通道
與此同時,由於沙田區小學學額於 年間尾出現短缺,此校提早於2018年9月在美林邨循理會美林小學舊址,以「東華三院水泉澳小學」的名義開辦,首年僅開設小一、小四及小五[3],而部分師資由同區的冼次雲小學抽調。 水泉澳(Sugar Loaf Peak 或者 Shui Chuen 水泉澳邨前身2025 O)係香港嘅山,海拔高372米,喺沙田區,山腰起咗公共屋邨水泉澳邨。 不過街市人流稀疏,加上平均每個商戶收取正價2萬至4萬元租金,沒有提供房署提供予承包商的入夥率租金優惠[22]。 一批街市商戶於同年8月23日到樂富房委會辦事處抗議,要求正視邨內街市管理問題,並收回街市管理權及提供免租[23]。 連接博康邨的行人天橋在2017年7月對外開放,全長70米,是香港公共屋邨中跨度最大的行人天橋,併成爲邨內的地標[19]。
水泉澳邨前身: 水泉澳邨平面圖: 水泉澳公共運輸交匯處 香港巴士大典 FANDOM powered by Wikia
行山人士更可步行至水泉澳附近的蝌蚪坪,飽覽整個沙田新市鎮發展區,及俯覽水泉澳的新景況。 但大家行經時,要保護環境,切勿污染水源,而行山時亦要注意個人安全。 水泉澳邨前身2025 水泉澳邨前身2025 第4期共有4幢住宅大樓,分別名爲崇泉樓、山泉樓、峻泉樓及嶺泉樓,樓高26至30層,合共提供2648個單位。
水泉澳邨前身: 水泉澳邨2015年入夥 小學2022年始落成 上學要攀20分鐘長命斜
水泉澳邨平面圖 【大公報訊】沙田水泉澳邨有街市商戶到樂富房委會辦事處請願,期間至少2人經過,承 租人必須 無條件將該單位騰空交回房委會, 室內設計課程等服務。 裝修佬 1,500 張裝修平面圖資料庫是全港最齊的平面圖庫存,您可以在這裡搜尋各屋苑大廈的參考平面圖。 事實上,多石街長時間暢通無阻,水泉坳街則水泄不通,在繁忙時間不時出現長長車龍。 據運輸署交通流量統計,現時使用水泉坳街的車流略高於多石街,但多石街對分流往返水泉澳邨的車輛發揮重要作用,署方認同要引導更多車輛用多石街,以善用其交通容量及減少水泉坳街車流;計劃更改位於博泉街與多石街交界處附近的路牌,提示前往大埔方向的駕駛者可選用多石街。 水泉澳邨發生一宗隱蔽長者家中身亡,直至化成白骨才被發現的悲劇。
水泉澳邨前身: 交通
2015年,政府將沙田多石村南面的山坡之上,面積9.4萬平方呎的綠化用地改為住宅地。 土地在2016年8月4日截標,由新地以23.6億元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5448元。 該土地將發展為提供196夥分層住宅的豪宅,預計2022年落成[10]。 至2020年尾,該屋苑正式命名為瓏珀山,為水泉澳一帶唯一一個私人屋苑。 水泉澳邨前身2025 2009年,隨着區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政府把9公頃的空置地皮交回房委會興建17幢樓高近40層的出租公屋,提供約10,000個單位。
水泉澳邨前身: 位置
東華三院去年12月曾表示,東華三院水泉澳小學的水泉澳新校舍於2022年年中才正式落成,因此小學將先於大圍美林邨的前循理會美林小學空置校舍,作臨時校舍先行辦學,待新校合舍落成後,才正式遷入。 意味目前正在學校就讀小一的學生,可能要等到小五纔有屬於自己的校舍。 逢星期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港島區依182線往沙田方向之走線,過海底隧道後於九龍區不停任何車站直達大圍,駛至乙明邨街後改經博康總站及水泉澳邨,不經大涌橋路及沙田第一城,之後沿多石街、沙田圍路及牛皮沙街前往愉翠苑。 2015年8月31日,總站遷至水泉澳公共運輸交匯處,上午去程班次縮短至柴灣(東),不再途經小西灣,並增設星期一至五下午回程班次,由柴灣(東)開往水泉澳邨。 水泉澳邨(英語:)[1]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城河東水泉澳(沙田第52區),爲沙田區最大規模的公共屋邨。 第2期共有5幢住宅大樓,樓高26至31層,分別名爲城泉樓、河泉樓、明泉樓、月泉樓及映泉樓,合共提供3459個單位。
水泉澳邨前身: 水泉澳邨平面圖: 巴士
一些舊公屋單位,只要懂得運用裝修技巧,一樣可以成為別具特色的居所。 擁有約25年樓齡、位於天水圍天耀邨的一個裝修單位,420呎空間由2房變成3房間隔,而廚房則流露北歐風格, 公屋靚裝 費用約36萬元。 裝修設計大玩冷暖色系混合風格,廳區以白色及灰色油漆牆面,加上啡色牆紙作配對,出現強烈對比效果,顯得單位份外「型格」。 2016年3月至11月,第2期5座(城泉樓、河泉樓、明泉樓、月泉樓及映泉樓)及第4期1座(嶺泉樓)出租公屋樓宇入夥。 隨著邨內居民數量與日俱增,巴士班次卻不足以應付需求,導致早上候車上班的人龍愈來愈長,不少居民擔心情況會持續惡化。
水泉澳邨前身: 水泉澳邨一人單位: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因水泉澳邨是依山而建,不同期數的水平各有不同,其中最低的與最高的水平相差約90米,為方便居民出入,屋苑共建有6組升降機塔、10組扶手電梯及9條行人天橋(其中包括1條連接水泉澳廣場南、北兩翼的行人天橋),連接屋苑各期、商場、公共交通交匯處和博康邨。 其中第1期的通道命名為通道中樞,樓高7層,連接1樓露天廣場至7樓的樂泉樓,還設有天橋連接第4期的嶺泉樓。 2011年,水泉澳公屋地盤開始動工,合共興建18座樓宇,沿用2000年得獎之非標準設計大廈(Y字型)樓宇核心設計為主、以及非標準設計大廈(X字型)樓宇核心設計為輔(但不會沿用單位設計),在屋邨範圍種植地方使用雨水循環再用灌溉,以節省用水。 當時預計2014年至2016年間分4期落成,將提供約11,000個單位,供29,000人居住。
水泉澳邨前身: 服務時間及班次
鑒於將軍澳工業邨總站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故本線安排車長於調景嶺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進行交更或用膳。 水泉澳邨前身2025 駕駛本線車長於下班或用膳前返抵將軍澳工業邨後,仍須負責駕駛巴士前往市區並沿途接載乘客直至調景嶺站,才由另一車長接續駕駛。 水泉澳邨前身 因此,往蘇屋方向部分班次或須於調景嶺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稍作停留,以便車長交接,交接期間乘客可逗留在車上。
盧德明建議,政府應提出更有效的方式找出有需要人士,公立醫院方面應做多一步,例如提供名單與社工或地區支援服務,讓他們可以更有效地找出隱蔽長者或人士,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協助及援助。 增設託兒服務及社區保姆計劃亦可幫助育有幼兒的家庭減輕經濟壓力。 逢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原計劃水泉澳邨入夥後開辦,最終應區議員要求而提前在2014年1月20日投入服務;由於屋邨尚未落成,暫以山下水泉坳街博康邨博泰樓為起點站,然而乘客通告、乳豬紙等均列明起點站為「水泉澳邨(興建中)」。 由於當時居屋設計工作將近完成,顧問合約已告批出,勘探工作亦已展開,房委會因而白白損失七千萬元[6];而第52區土地,此後繼續閒置達十年之久。 全邨共18座並已在2017年初全面入夥的沙田水泉澳邨位處山上,環境優美,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近年一個大型公共屋邨發展項目。 令人驚喜的是,該屋邨除了為三萬名居民帶來安居之所,同時亦為他們提供了一處舒展身心的好去處。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為香港新界沙田區的一座山,海拔372米,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和獅子山郊野公園之間,鄰近博康邨及沙瀝公路,為城門河東岸的一部分。 水泉澳近博康邨東南面的土地在2015年至2017年分4期落成18座公共屋邨水泉澳邨,是該區近年最大型房屋發展計劃。
水泉澳邨前身: 香港巴士大典
綠悠徑連接屋邨商場,行山人士出發前可順道到商場購買補給用品,又或回程時在商場享用豐富美食. 水泉澳邨前身 早在1978年,政府已將沙田的覈準的分區計劃大綱圖,位於水泉澳旁的沙田第52區和第34區分別劃作住宅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6][7]。 而在前一年,鄰近的蝌蚪坪和此邨現址,均獲列爲沙田新市鎮填海工程的挖泥區,並進行各項挖掘及爆破工程[8]。 至1979[9]及1981年[10],兩個挖泥區分別逐步停止開採,當中前者平整後得以納入郊野公園範圍,而此用地在1985年完成平整及鋪設簡單道路後遭到丟空[11],用作土地儲備。 房屋署在為渠管進行檢查時,發現水泉澳邨明泉樓一中層16號單位於外牆的排氣喉有破損,懷疑因高空擲物所致,已即時為該排氣喉完成維修。
蔡榮星小學永久校舍的建設計劃,已於2019年初付諸立法會表決[4],並於同年動工,預計2022年完工[5]。 然而,由於後續裝修工作進度較慢,永久校舍最終延至翌年2023年1月9日才啟用[7]。 邨內有不少新來港人士及年輕媽媽,而新移民的家庭多三人上樓後落地生根,育多一名子女,故對託兒服務的需求極大。
水泉澳邨前身: 水泉澳邨一人單位: 樓宇
它保存著房屋委員會轄下已審批建築物的圖則和相關文件的紀錄,以供已註冊的用戶查閱。 該山峯西北麓所在之沙田第52區,即沙田圍博康邨以南之半山地段,現已發展為公營房屋「水泉澳邨」(Shui Chuen O Estate),佔地13公頃,建有18座樓宇,名稱 與四周大自然景緻互相呼應。 水泉澳邨前身2025 水泉澳邨平面圖 大廈取名的靈感,來自晉朝著名作家兼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文中有言「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正是屋邨坐擁山光美景的最佳寫照。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保存著房屋委員會轄下已審批建築物的圖則和相關文件的紀錄,以供公眾查閱。 它保存著房屋委員會轄下已審批建築物的圖則和相關文件的紀錄,以供公眾查閱。
根據法庭資料,涉事作出虛假陳述的水泉澳邨公屋居民姓宏,與另兩人共同持有海逸豪園12A座悅濤灣一個單位,實用面積為1115平方呎,擁全海景。 近期樓市雖然回暖,按屋苑同類單位成交價,市值已升至2,300萬元,以三分一業權計,價值逾700多萬元。 水泉澳邨前身2025 水泉澳邨一人單位 房委會指出,連同本個案,本月內已經有五名公屋申請人或公屋住戶,因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或忽略提供入息及資產申報表指明的詳情,而被房屋署檢控,並因此而被判處監禁及緩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