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簡約冷調空間裡搭配中式老件木質傢俱,或是新中式傢俱混搭現代設計感沙發,冷暖交融、時空交錯下的衝突混搭,卻有協調的規則,也不失時尚美感。 中國古典傢俱以明清為代表,明清兩代傢俱設計是中國傢俱設計的頂峯時期,其中明代傢俱以線條簡潔、舒適聞名,清代設計則注重美觀繁瑣,全面精雕細琢,適合於別墅使用。 上海復古風2025 上海復古風 建議你可以先從玄關開始,擺一把圈椅、官帽椅或是長幾,搭配陶器及花,都是很好的入門傢俱,簡單有力。
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家中恰巧又是傳統的古董傢俱,別急著要換掉舊傢俱,試試以亮麗的軟件佈置家裡,開發老件傢俱舒適生活的可能,可能比大費周章地換掉傢俱還要令人有新的驚喜。 假如原本的居家就是傳統的中式風格,不妨添加一些柔軟的元素,略帶光澤的繡花抱枕、窗紗、或是訂做幾張坐墊,鋪在古董椅上,一切以輕鬆為原則,僵硬拘謹的中式風格馬上就顯得可親許多。 書法的居家佈置,最常見的就是將書法裱在捲軸,作為牆上掛飾,裱字的紙張,因為材質色彩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意境。 維多利亞、巴洛克、洛克克風格源自於17、18世紀歐洲,前者屬激情絢麗;而後者為優雅精緻。 多以新藝術樣式之華麗細密圖案為主,常見的貝形、卷花吊草、綵帶等,為其典型圖案。 上海復古風2025 事實上,東方的傢俱、飾品大多為咖啡色系、織品多為偏橘紅的色調、搭配綠色植物加上牆面的色調,以整體的色調來搭配表現,最能抓到新東方風的韻味。
上海復古風: 設計家TV節目資訊/
混搭風格十分明顯的租界風,也常常見到西洋沙發搭配西藏箱櫃,摘取西洋的舒適,軟化中式冷硬的基調。 時至今日,上海熱捲土重來,持續延燒,對照百年前華洋雜處的租界,擺脫中國骨董傢俱的傳統,與現代空間與傢飾融合,再度成為新中國風的新表現法。 中式古典風格帶有質樸醇厚的人文意涵,使用材質多為溫潤氣息的陶器、石雕、實木、竹編、紅磚等自然元素,而現代簡約則多出現皮革、工業發明的鐵件、鋁、塑料等材質,可以適度地交錯運用在混搭空間裡。
- 擺設小物品,是比較簡單的方法,然而整體空間改造,算是進階級的工程。
- 混搭風格十分明顯的租界風,也常常見到西洋沙發搭配西藏箱櫃,摘取西洋的舒適,軟化中式冷硬的基調。
- 中國傳統室內設計融合莊重與優雅,廳裏擺套明清紅木傢俱,牆上掛幅中國山水畫等,傳統書房裏少不了書櫃、書案及文房四寶,數量內容都不在多,而在於營造的意境。
- 擺飾品的部分,有許多選擇,體積小的飾品就可以挑選色彩較重色澤較亮的金色。
- 古著通常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件具有二十年或以上劃時代的經典設計、背後承載着特殊意義。
市建局邀請了多位本地藝術家在商場不同角落創作一系列以上海街歷史為主題的壁畫,在欣賞壁畫同時,不要忽略旁邊的行動條碼(QR 上海復古風2025 code)。 上海復古風 只要掃瞄一下,便能重溫當區的老店故事與社區歷史,細味從前種種。 例如曾位於626號舖的「單眼佬涼茶」,名字由來只因創辦人李鏞昌天生大細眼,側看誤以為只有一隻眼,故稱他單眼佬。
上海復古風: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從日式禪風而來 日式禪風,特色在於簡潔的線條與深沉的木質,和西方的極簡主義相互輝映,從20世紀末期延燒至今,一直受到年輕族羣的歡迎。 可搭配上極具現代感的串珠桌燈,純手工打造的摩登上海水晶吊燈、玻璃燈飾或是老玻璃油燈,及桌燈,透過燈光光線的變化,營造出摩登上海的多變、迷人與神祕氣氛、浪漫風味。 溫潤色系的傢俱傢飾+民俗織品+綠色之物──灰、褐、紅(或橙)、綠之間的比例以4:3:2:1做三度空間比例上的搭配。
回字紋圖案始見於出土距今四千多年前仰紹文化馬廠遺址中陶器上,而傢俱使用回字紋明顯晚於其他器物,在明清時期廣為使用,特別是乾隆時期,傢俱多在桌案椅凳腿足端雕飾以像馬蹄的回字紋圖案。 頗具觸感的洗石子,總是讓許多小朋友好奇地往地上摸來摸去。 而傳統閩南風格的陶磚-尺二磚,則鋪設在館內的蓬萊閣小喫部。 擺設小物品,是比較簡單的方法,然而整體空間改造,算是進階級的工程。 另外,由於傳統的古董傢俱,木色較為沉重,在傢飾布的選擇上建議偏向光澤較亮的絲質,會讓整個居家空間亮麗許多。
上海復古風: 藝術風牆紙與矮牀 如真如假
接下來是客廳,推薦以明代的江南蘇式傢俱著手,因為蘇式傢俱樣式簡單秀氣,頗有文人風骨,較容易與現代空間結合。 臥室則可以運用春凳作為牀尾櫃,再擺一個色澤亮眼的衣架,隨手披一塊薄紗,有形有款。 以紅、黑雙色布幔交織錯置為主調,混合復古與現代、華麗與典雅。 運用單原色的強烈對比及簡單的線條,營造出摩登上海的多變與神祕氣氛。
東方風,除了大家印象深刻的中國風,或是上海復古風外,其實還有一派,就是展現臺灣六0年代風華的臺式復古風,其空間營造上可以運用建材呈現,另一種不同面貌。 紅色代表喜氣喜氣洋洋,中國人最愛吉利的事物,過年的壓歲紅包、結婚時點上一對紅燭,煙香裊裊。 上海復古風 每逢喜慶張燈結綵,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大宅院裡的人們,潔衣淨身、換上紅色的服飾,張羅喫食,笑語滿盈。 上海復古風 ArtDeco是一種興起於20年代的裝飾風格,對當時的建築、室內設計風格、傢俱、繪畫、器皿等皆有相當影響。
上海復古風: 租界風
當你希望自己家是這樣的時候,先想想如果你是一個有腔調的老的海派人,你在家會做什麼事情,喜歡看到什麼樣的小玩意,需要用到什麼物件來讓自己滿意。 還有外灘華爾道夫酒店,其建築本身始建於1911年,作為老牌連鎖酒店品牌華爾道夫在美國本土以外開的第一家酒店,其內部的一些區域在最大程度的復原了舊上海的風光。 30年代流傳至今的老上海照片裏,真正拍到居室內部環境的並不多見。 也許過去拍照就是比較隆重的事情吧,流傳下來的要麼是新聞照片要麼就是人物肖像。
上海復古風: 上海歷史文化街區之往事·訪衡復風貌館·回望昔日居住地(附有視頻)
「單眼佬」可說是區內街坊經常光顧的涼茶店,其招牌涼茶具有生津止喝,解暑消滯的功能,數十年來,扮演民間保健的重要角色。 13支麻石柱由本地開採的花崗巖所製,原是用來支撐唐樓建築羣中伸延出行人路的騎樓部分。 由於石柱面向街道,一直以來都是商舖最佳的廣告及宣傳展示位置。 上海復古風2025 過去不同年代的商戶,都喜歡在柱上刻寫自己的店舖招牌,而隨着店舖的轉手,每一代商戶都在圓柱的舊招牌上面,髹上新一層的招牌。 經年累月,這13支麻石柱就積累一層一層、橫跨多個年代的商戶招牌,各自有獨一無二的顏色及書法字體,遺留上海街的歷史發展痕跡。
上海復古風: 上海復古風圖片素材
▼多倫路還有很多有趣的小型博物店,店內光線昏暗,很有味道,進入其中就像尋寶一樣,非常新奇。
上海復古風: 東方美學再現!大型中島吧檯、窗櫺酒櫃靈感與藝…
說回「618上海街」,它是市區重建局其中一個保育活化項目,2010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戰前建築物)。 上海街保育及活化項目十年前經已展開,範圍涵蓋14個街號,當中最早期10幢屬於1920年代的騎樓式唐樓建築,已有近百年歷史,為香港市區其中一排碩果僅存的戰前舊樓,可謂見證了百年來香港民生百態變遷。 上海復古風2025 五、六年級生應該都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的磁磚,常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拼貼而成,隨著復古風的盛行,五、六○年代的小磁磚又再度盛行。 臺灣故事館裡面的正好有值得一覽的馬賽克拼貼,值得一題的是,不同於一般正方形小瓷磚,以前也有矩形紅褐色的小磁磚,是現在九○年代比較少見的。 然而在新中國風的表現中,紙張並非是唯一的選擇,這些字畫還可轉移至其他的介面,雕刻在壓克力板上、噴砂玻璃上的字體、或是屏風上的華麗繡字。 不拘泥傳統的表現法,以更誇張的華麗形式出場,成為新中國風的鮮明特色。
上海復古風: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如果是歐式較為富麗的古典風格空間,儘量維持原本的風格,找色澤花樣相近的中式小物搭配,再逐一更換,增減兩種風格的比例。 兩種風格的比例,必須把握六四或七三的原則,千萬別讓兩種強烈的風格以一半一半的比例同時出現在一個空間中,除非你是佈置高手,否則實在太容易造成視覺上的紊亂與繁雜。 上海復古風2025 「老上海」即為當時英法的租界地,為今日的南東路、金陵東路、淮海中路。 在中西融合的生活模式及背景下,部分外來文化思想和西方傳入的傢俱形制,自然也慢慢匯入中國的生活與傢俱設計中,繼而,產生具有獨特的「租界風格」傢俱。 上海復古風2025 石頭可以拿來雕塑成各種東西,雕有吉祥物或花卉圖紋的更是東方常見的雕刻藝術品。 這類東西大且重,以前用來當裝飾品居多,而現在卻可以將其拿來當成居家生活裡的實用品使用。
上海復古風: 「賴桑濱哥顧臺灣」 復古風看板有趣
臥榻是中式傢俱中最獨特的款式,其顯著休憩功能擺放在公共區域中能讓空間更豐富,如果再挑選合適坐墊或是其他傢飾相襯,則能營造出濃厚中國色彩。 中式的桌椅因使用的木材與技法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而明式傢俱則以簡潔的線條將中國悠久的文化融入其中。 因為西方對此特別著迷與推崇,國人才瞭解原來最有意境的傢俱與線條盡在此。 中國傳統室內設計融合莊重與優雅,廳裏擺套明清紅木傢俱,牆上掛幅中國山水畫等,傳統書房裏少不了書櫃、書案及文房四寶,數量內容都不在多,而在於營造的意境。 現在的中式風格更多地利用後現代手法,把傳統結構形式透過重新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方式表現。 起源於中國,源遠流長的中式古典傢俱風格顏色沉斂深厚、文化品味濃鬱;而現在的中式風格更利用後現代手法,把傳統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型式出現,稱為新中式古典風格。
上海復古風: 復古建築物料
走入店內,最眼熟的就是印有港人常用俚語的小巴牌,以及各式膠片廣告牌,別具庶民味道。 店中懸立縱橫的木柱,都是店主特意訂製木材勾劃出整個室內空間,以配合618上海街的建築結構。 店內放着大大小小的日本原木古道具,有桐木箱、木框玻璃展示櫃、沉香線等,足以讓時光倒帶。 在五、六十年代,上海街曾是九龍最繁忙的街道,整條街道開滿了百貨店、金舖、茶樓、當舖等,堪稱為當時的九龍黃金地段,而1974年上海街寶生銀行更發生了一宗轟動全港的械劫案件。 在後期,由於避風塘遷移和海上交通陸續被陸路交通取替,上海街的地位逐漸被彌敦道取代,這裡多間老店也隨着時代變遷接連結業。
另外,唐樓原有建築物部件,例如拱型木門、石柱、木窗等,均重置到活化建築的不同部分,體現上海街項目的新舊建築並融。 上海復古風2025 中式傢俱主要以實木製作,明代傢俱多是黃花梨木材質,清乾隆年間盛行紫檀木,晚清年間則多製造紅木傢俱,這也是現在許多人提到中式傢俱會還停留在紅木傢俱印象的原因。 居家畢竟是要人來使用的,一昧講求佈置,反倒使家的功能減弱,不如先從實用傢俱著手,例如收納櫃、電視櫃、餐桌等,換上較為簡單的樣式避免出錯,接下來再慢慢講求佈置。
而「一步一景」的節奏感更是掌握得恰到好處, 讓整個空間充滿了寧靜而豐富的美好風景。 租界時期讓老上海學到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學到了優雅精緻的空間理念。 於是,你可以在客廳見到不怎麼用的壁爐和雪茄櫃,可以在沙發背後發現一架陳舊的老式相機,連牆上都掛滿了電影海報或相片。 過去是近代徽商周氏家族信和紗廠原址,解放後改名為上海第十二毛紡織廠、上海春明粗紡廠。 春明廠從1999年底停止生產,2000年後引進藝術家工作室、文化、藝術等設計機構,後來慢慢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上海街昔日又名差館街,名字源於1860年油麻地警署落成並座落附近,這條街道便因而取名。 上海復古風2025 上海復古風2025 但其實除了這裡的差館街,那時港島都有好幾條街道也稱差館街,港府為免人們混亂,於是在1909年改名為上海街,就好像鄰近的甘肅街、北京道一樣根據中國省份或城市而命名。 今日的玻璃窗會變成如此單調乏味的透明片,都是極簡潮流的功勞。 現在有紋路的玻璃反而較難取得,在臺灣故事,仔細瞧每個房子的窗戶,多少都可以看到熟悉的玻璃紋路。
▼多倫路名人街再過去,就是上海的文學之路,魯迅、茅盾、瞿秋白、郭沫若等知名文學家都曾在此進行文學交流。 上海復古風2025 上海復古風 現在那裡保有左翼文學的左聯會址和紀念館,後來定居臺灣的文學家白先勇,童年也居住在多倫路的白公館。 鍾佳濱指出,「賴桑濱哥顧臺灣」的創意來自臺灣早期電影,青年總部以向老電影致敬為題,在網路徵答,讓年輕人對臺灣的影視業發展演進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珍惜愛護臺灣的產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