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灣仔站共設有9個出入口,其中A5出口直通柯布連道行人天橋連接灣仔北行人天橋系統;而D出口則直通利東街商場地庫。 而現時灣仔站大堂及月臺均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同時於車站1號月臺的行人通道亦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 現時灣仔站設有兩層大堂,而當中車站下層大堂與1號月臺設於同一層。 由於下層大堂是後期由收費區改建,故此往返上層大堂的非收費區通道只有原為通往各月臺及大堂的樓梯,並不設有任何扶手電梯或升降機連接。 南港島綫2025 灣仔站共有3層,車站上層大堂、商店及客務中心等設施位於最接近地面的一層;中間的一層為1號月臺(往柴灣)及下層大堂,該大堂內部並設有售票機及客務中心等設施;而最底層的則為2號月臺(往堅尼地城)。 2007年8月:地鐵就供應5列8卡列車發出資格預審邀請,當中保留了將工作範圍擴大至供應用於西港島綫使用的列車。
2019年7月1日正值反修例風波,由於預期有大量反修例示威者在灣仔區內爆發衝突,包括號召包圍金紫荊廣場,當時警方以安全理由,要求港鐵臨時關閉此站,減少示威者聚集於灣仔一帶,影響升旗儀式進行。 港島綫列車來回方向暫時不停此站,並要求所有在站內的乘客馬上離開灣仔站。 南港島綫2025 2004年1月,前地鐵公司聯同美國廣告公司,由金鐘站至灣仔站及由灣仔站至銅鑼灣站的管道內均設隧視廣告,曾被國泰航空等廣告商租用,長約二十秒,但維持了兩年後則未見有商戶租用。 南港島綫 在灣仔站上層大堂設有便利店及麵包糕餅店等商店提供零售服務方便乘客。
南港島綫: 出口選址
港鐵指,目前南港島綫正進行法定檢測工作,並正準備文件提交予政府審批,實際通車日期要待審批後才能確定。 對於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新線不會於平安夜及聖誕節正日通車,港鐵車務營運總管李聖基回應,會考慮政府審批文件的日期、預計人流及港鐵人手安排等決定。 2012年4月,港鐵公佈南港島綫詳情,預計2015年完工,不過因為金鐘站工程有阻滯,2014年6月改口話2016年底前完工。 到兩年之後,行政長官曾蔭權響2007年10月施政報告應承起南港島綫,同年12月行政會議批准起東段。
列車上的閃燈路線圖將採用獨立路線,而海洋公園站旁邊附有海馬標誌,與迪士尼站的做法相似,但因為海洋公園在2000年末的海馬標誌已被威威司令所取代,因此這條路線在正式啟用之前已經移除海馬標誌。 南港島綫 而市區線列車的閃燈路線圖只顯示金鐘及海洋公園兩站,省略其餘車站。 2009年7月23日,南港島綫(東段)設計方案刊登憲報,同時港鐵宣佈會於赤柱舂坎山設置臨時的爆炸儲存倉庫。
南港島綫: 港鐵Q版回力車- 南港島綫
前者嘅終點站將會設喺堅尼地城站,而後者則到柴灣站為止,但由於需求仍難以興建,因此有關計劃須擱置。 港島綫通車初期,由於車隊唔夠,地鐵曾經一度設金鐘站(金鐘側線)來往太古站(太古側線)嘅短程特別班次,由1985年10月1號開始,所有港島綫列車都來往柴灣。 早於2014年,行政長官在當年《施政報告》宣佈考慮興建港鐵南港島綫西段,以配合該區域的人口增長。 所以將毗鄰該邨的六幅地皮納入重建計劃中,興建公共屋邨及居屋單位,安置受影響住戶。 南港島線海怡半島站現錯字 Road與Drive不分〉,《香港01》。
- 港鐵公司已於2009年動工興建,其中於2011年8月5日晚上11時30分起至8月8日首班車前,港島綫中環站(3、4號月臺)及上環站需要暫停服務,以配合有關工程。
- 到2022年1月27日,事故調查報告指出是路軌旁廣告牌沒有鎖緊而引致。
- 回程相同,亦可到香港仔巴士總站,有前往中環、銅鑼灣及九龍灣等地區的巴士。
- 另外,新款吊環於市區綫現代化列車個別車廂採用時,劣評如潮,被指欠奉舒適度。
- 港鐵沒有直接回應是否知道新加坡的列車有質素問題,但指出港鐵購買的列車所使用的車身物料,與新加坡地鐵列車的物料,是來自不同的供應商。
港鐵及政府當局提交予立法會及區議會文件,均強調通車初期是最密3分鐘一班,並指每小時載客量為約20,000人次。 惟路政署資料顯示南港島綫列車載客量為678人(以每平方米4人為基準),即使每小時開足20班,載客量亦只得13560人,遠低於所指的20000人,有區議員因此擔心區議會受誤導而影響對南區整體交通的判斷。 在環境效益方面,鐵路的列車以電力推動,不會沿途排出廢氣。 南港島綫在保留海岸的同時,將為滿足南區所需的額外交通需求。
南港島綫: 工程進度
政府預計,有待華富邨居民遷移至接收屋邨,騰空邨內空間作為鐵路工地後,才開展南港島線(西段)相關工程。 在2005年2月,地鐵公司在詳細考慮立法會議員及公眾對西港島綫及南港島綫建議的意見後,完成分段興建的可行性研究及將有關的分段興建方案遞交政府審議。 因先前的方案不能惠及香港仔市中心地區,地鐵公司設計人員因而於2003年11月就南港島綫的規劃定下了三個初步方案。 將原定建議的南港島綫一分為二,並將西段併入西港島綫,而寶翠園、數碼港及華富站成為西港島綫車站。 港鐵總建築師楊思偉指出,無人駕駛系統設有多重安全保障,一旦訊號系統接收有欠清晰,系統會假設前方有列車尚未駛出,列車將會自動減速甚至停駛。
南港島綫: 南港島線(東段)
港鐵發言人否認列車設計上出現安全問題,指新列車現已進入生產階段。 部分列車在南港島綫啟用初期曾經貼上動物圖案貼紙,與南港島綫途經的香港海洋公園互相襯託。 車廂:列車不設駕駛室,採用無人駕駛設計,為開放式車廂,讓乘客可以在車頭欣賞前方景色。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列車獨有特點
值得留意的是,部份港島綫車站的月臺不用明挖回填方法建造,就是建於隧道內,故此月臺較其他車站狹窄。 因為適合興建車站的地方不多,而且若興建在地面或地底較淺的位置,就需要把主要道路的路面掘開,嚴重影響原本已十分擠塞的路面交通。 南港島綫2025 只有筲箕灣站以東不屬於繁忙的商業區,所以港島綫在杏花邨站伸延到地面,再經由高架橋通往柴灣站。
南港島綫: 車站象徵
好消息是醫院現已經展開第一期重建工程,把原有的臨牀病理大樓、大學病理學樓和醫生宿舍拆卸。 經過清理後的地盤已經展開有關打樁工程,以興建一座新大樓,提供新的急症室、深切治療部、手術室和診斷設施等,加強對病人的緊急服務。 南港島綫 更加重要的就是,將會新闢出入口接駁薄扶林道,肯定帶來顯著的交通改善,但並不可以取代設置地鐵站帶來的方便。 每星期三天早上都在瑪麗醫院度過,見證醫護人員在繁重工作情況下,不辭勞苦保持專業水平,無微不至照顧病友,令人敬佩。 醫院建於70多年前,其過時的設計、不足的臨牀空間及分散的服務設施,阻礙了醫院的服務與醫療科技發展。 醫院另一個令人詬病的,就是隻有一條迂迴狹窄的通道,根本不能應付龐大的交通流量。
南港島綫: 車站用途
2021年12月2日,晚上繁忙時間,一列往堅尼地城方向的港島線列車,於銅鑼灣站因廣告牌有組件移位,列車撞擊後脫落第一卡車門並掉落至路軌,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南港島綫 到2022年1月27日,事故調查報告指出是路軌旁廣告牌沒有鎖緊而引致。 2009年11月11日,港島綫中環站3號月臺往柴灣站月臺的月臺幕門未能夠關上,令列車要慢駛入中環站3號月臺往柴灣站方向的月臺。 星期一至五的日間非繁忙時間行走18列列車,下午一點後增至19列列車。 星期六的日間行走22列列車,下午一點後增至25列列車,下午五時後增至29列列車行走。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八時四十五分後行走19列列車,中午十二時後增至22列列車,下午五時後增至25列列車。
南港島綫: 列車編組
事件導致4列港島線列車未能出廠載客,港鐵需要臨時調動荃灣車廠、九龍灣車廠及將軍澳車廠4列後備列車前往港島線行走,而早上繁忙時間沒有造成任何延誤。 南港島綫2025 政府曾計劃興建支綫伸延到西區的堅尼地城,因成本問題和客量不足而遭擱置。 當時的計劃指出,將來興建南港島綫時,或許需要於西區興建支綫以便完成整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