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存在一個J或U型曲線,在底部有一個閾值,風險由此開始回升。 少鹽三圍2025 少鹽三圍2025 研究發現,我們對鹽的敏感性因人而異,取決於各種因素,如種族、年齡、體重指數、健康狀況和高血壓家族史等。 一些研究發現,那些對鹽敏感程度較高的人更容易患與鹽有關的高血壓。
用了番茄增加鮮味,煮意粉時減少用鹽量;由於是純素菜式,用了純素醬而沒加入鹹蝦膏,更減低鈉含量,惹味又健康。 YOUNI利用天然熟成番茄、菠蘿、洋蔥等材料增加呢道菜式嘅香甜味同果香,咁就可以減少使用糖,酸酸甜甜,特別開胃。 5、 選擇一些比如洋蔥、番茄、青椒、胡蘿蔔等食物,利用天然食物本身的味道來提升菜的口感。 還可以利於一些黑胡椒、大蒜、辣椒來增加菜的口味,減少食鹽依賴。 好多時意大利飯都會加入奶油烹調,雖然味道會更濃鬱,但相對上就無咁健康。
少鹽三圍: 不同的中風
根據食安中心的研究,本港成年人攝入鈉的主要食物類別中,麵包排行第四。 因此,我們在2019年推出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的自願減鈉計劃,有七間大型麵包生產鏈鎖店參與。 計劃其後擴展至非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並獲得16間麵包店支持。 於2021年,所有非預先包裝白方包和麥方包產品已成功減鈉至食安中心與業界訂定的平均值及上限目標,減幅分別是14%和16%。 我們會繼續攜手與麵包店改良配方,讓市面提供的麵包鈉含量減低。
- 除咗為客人提供優質烘焙產品、咖啡及簡便午餐,亦會展示藝術作品、手工製品及有機盆栽等,係一個匯聚多元文化嘅平臺。
- 參加此類別的餐廳致力推廣少鹽少糖健康飲食文化,他們透過嚴選食材及特別的烹調技巧,向顧客提供三款特別設計的少鹽及 / 或少糖菜式。
- 從事模特兒工作的她,2019年加入職棒富邦悍將、職籃富邦勇士啦啦隊「Fubon Angels」,近年也成為知名直播平臺主播。
- 對於本身鈣攝入量就不夠的人來說,鈣的流失會讓缺鈣情況更加嚴重。
- 然而,消費者也要注意,攝取過量的鈉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可致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等。
食安中心亦繼續積極接觸其他食物業界的製造商,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協助,推動業界投入資源研發,改良食品配方,減少食物中的鹽和糖。 ChocoDuck Bistro主打意大利及歐陸菜,負責人兼主廚Stephanie師承意大利本已常用各種香草做調味,即使少鹽少糖仍不減菜式滋味,連小朋友都喫得津津有味。 如「香煎北海道帶子配香草粟米蓉汁」,採用本身甚有鮮甜味的日本帶子,只需要洋蔥提味,加上香甜粟米蓉,少鹽少糖同樣美味。 「小香茄黑橄欖香草汁配手打意大利粉」,利用小番茄的清甜,加上黑橄欖的鹹香和香草,層次豐富。 餐廳參與了「少鹽少糖食店計劃」選項,可按客人要求再調整鹽糖份量,美味又健康。
少鹽三圍: 食鹽食着膠?
特別是鯡魚、三文魚、鱒魚、鯖魚、沙甸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魚類。 研究發現,每天喫魚,死亡風險可降低10%,即使已有心血管疾病,每週至少攝入175克的魚,仍有助降低心血管和死亡風險。 卡普西奧明確表示,減少鹽的攝入可以降低每個人的血壓,而不僅僅是那些喫鹽過多的人。 他說近年來得出相反結論的研究影響力非常小,原因包括參與者已經患病,和依賴有瑕疵的數據。 少鹽三圍 包括門特的研究,用的是參與者空腹尿檢結果,而不是按照「黃金標凖」,選取24小時中的數次檢測結果。
而已經患有高血壓、腎臟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嚴格的限制,每天只需1500毫克的Na+就可滿足生理需要。 但鹽喫多了無益於健康的道理大家都懂,畢竟過量的鹽會導致人體出現,高血壓、腎臟負擔、損害皮膚、加速鈣流失,以及增加胃癌發病率等等危險,而且過量的攝入還會導致肥胖 。 因顆粒較粗,會停留在表面,不會立即溶掉滲透入肉的內層,既可帶出食材的味道,又能保存豐富的肉汁,使肉質鮮嫩。
少鹽三圍: 魚類可能的潛在污染
過去兩年多,大家的關注點可能都放在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方面,但其實非傳染病對社會的威脅一直存在。 正如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香港有越來越多人患上非傳染病,並因此導致健康欠佳、傷殘和早逝。 隨着人口增長和老化,香港在非傳染病方面的負擔預計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劇。 在2016年,主要的非傳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佔所有登記死亡個案的55%。 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非傳染病對市民的健康及社會的發展已形成沉重壓力。 但咪以為去茶餐廳就只得重口味菜式,其實今時今日選擇比以前多,爲配合大家注重健康嘅潮流,唔少茶餐廳更提供少鹽少糖菜餚。
秋葵或芥蘭只用滾水灼熟,之後浸冰水幾分鐘,瀝乾水後即可上碟,煮食過程中完全無用鹽糖等調味料。
少鹽三圍: 營養與健康:為什麼應該多喫各種籽實類食品
YOUNI係由“YOU”同“I”兩個字組成,希望通過食物同你攜手共同實現你嘅健康目標,以美味高質素嘅食材製作健康食物、營養餐、即食食品等,亦有網上訂購服務,無時無刻達到健體養生嘅目標。 蒜茸粉絲係海鮮嘅絕配,但如果調味落得太多,唔單只蓋過海鮮本身嘅鮮味,食完仲會鹽糖超曬標。 呢道蒜茸粉絲杞子蒸魚柳,首先係將蒜茸混合粉絲一齊炒香,然後再配上魚柳一齊蒸煮,咁就能夠帶出魚柳嘅鮮味,而鹽同糖就可以用少三份一。 另外,杞子含維他命C及胡蘿蔔素,有抗衰老效用,食呢道菜可以攝取好多營養,同時又可以享受到飲食嘅樂趣。 炒芥蘭可以令口感爽脆,但其實用滾水快速將芥蘭灼熟再冰鎮,可以保持爽口口感之餘,又食到蔬菜本身嘅清甜味道,而且零油同鹽,更加健康。
少鹽三圍: 特別推薦
在芬蘭,每天的鹽攝入量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2克下降到2002年的9克,同期中風和心臟病的死亡數下降了75-80%。 少鹽三圍 預先包裝食品以外,外出用膳也是市民攝取鹽和糖的另一來源。 少鹽三圍 政府及委員會於2019年推出的少鹽少糖食店計劃,與食肆攜手合作推廣少鹽少糖飲食,至今已有1,200多間來自300多個品牌的食店或茶飲店參與,涵蓋中、西式、素菜、社企等不同類別的餐廳。
少鹽三圍: 食鹽與產地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魚油炸食用,反而會增加疾病的死亡率」。 卡邦尼意粉係人氣嘅意粉款式之一,師傅先炒洋蔥同蒜頭,令意粉沾滿食材香氣,然後落少少微鹹嘅巴馬臣芝士,咁就可以減少一半鹽都依然入味。 「我們攝入鹽過多的問題可能與攝入鹽過低的問題相似,但是我們仍然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與此同時,一個健康的人要能夠控制攝入量,」馬特烏斯說。 少鹽三圍2025 事實上,目前一些科學家認為低鹽飲食和高鹽攝入一樣,都是導致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少鹽三圍: 烹調方式也會影響健康
在一項長達八年的關於血壓、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和鹽攝入量的數據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鹽攝入量減少1.4 克可能讓血壓下降,也就是說,可使致命的中風和心臟疾病相關的死亡分別下降42%和40%。 在疫情之前,食物及衞生局多次舉辦大小型的活動,以及透過18區區議會把減鹽減糖的信息帶入社區,成效卓著,但面對疫情的挑戰,我們在宣傳和公眾教育方面也必須變陣。 以往一些大型的傳統宣傳和集體活動,取而代之的便是社交媒體或透過傳統但不涉及實體接觸的媒體(例如電視、報章等)作宣傳。 過往兩年,我們邀請了不同界別的網絡紅人推出少鹽少糖短片和紀錄片,包括名廚、演藝界人士、運動員、營養師、健康型人等的訪問和示範。 少鹽三圍 另外,衞生署於2018至19學年起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開展健康飲品在校園約章計劃,推動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為幼童提供健康飲品。 我們亦製作了各種生動的教材,以形像化方式加深學童對少鹽少糖飲食的認知,包括動畫兒歌,讓小朋友透過唱遊從小學懂避免選擇高鹽高糖的食物,以及推出動感感應電子版少鹽少糖遊戲,讓學童從遊戲中學習。
少鹽三圍: 魚類可能的潛在污染(按圖瞭解 👇👇👇)
餐廳亦有意粉可選,廚師會利用食材鮮味減少鹽和糖調味,喫得更健康。 食物及衞生局連同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及衞生署在過去五年,積極從多方向多渠道推動減鹽減糖的工作,包括從小做起、提高資訊透明度、鼓勵食肆減鹽減糖、改良預先包裝食品配方,以及加強宣傳教育。 今次小編推介的餐廳,均參與由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推出的「少鹽少糖食店計劃」。 此計劃於2019年初推行,旨在鼓勵餐廳向大眾提供少鹽少糖健康選擇,希望大眾明白減鹽減糖不等於味淡而寡,只要烹調得宜及用料恰當,一樣喫得滋味! 現時全港有超過1,200間食肆、快餐店及茶飲店參加,為顧客提供特別設計少鹽及/或少糖的菜式或選項。
少鹽三圍: 參加辦法
而布里歐麵包本身有奶油香氣,配合生菜同番茄嘅天然甜味,以及車打芝士嘅鹹味,入口鹹淡適中。 配菜薯條同樣冇加鹽,再以沙律菜re-fresh味蕾,超滿足又食到食材原味。 師傅先用白酒、水將飯底煮好,再加入忌廉、巴馬臣芝士、洋蔥、蒜頭,注入奶香以及天然調味料嘅香氣。 另外冬菇、本菇、黑松露嘅油同醬,則散發菌類嘅香氣同甜味,所以只需1/4茶匙鹽提味就得。 少鹽三圍2025 咖啡空間21(Cafe21)係香港青年協會轄下社會企業項目,提倡健康飲食,菜式以新鮮食材及以健康烹調方式為主。
少鹽三圍: 逾400食肆響應政府 提供少鹽少糖菜式(附47餐廳品牌列表一覽)
餐廳就使用新鮮紅菜頭打汁,以鮮菜頭嘅鮮甜味取代砂糖調製醬汁,配合埋新鮮什菌,無論視覺定味覺都一樣咁滿足。 臺灣重症暨胸腔科醫師黃軒表示,喫魚對身體健康有益,一項研究分析240,729名男性和180,580名女性,追蹤16年的喫魚和疾病死亡率相關情況。 結果發現,高攝取量的魚類與低死亡率有顯著相關,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阿茲海默症的死亡率。 番茄魚柳螺絲粉嘅烹調方法係先略炒新鮮番茄做底味,而魚柳則輕輕炸過,口感較為香脆,所以減少一半鹽同糖嘅用量都夠味。 少鹽三圍 吞拿⿂⽜油果蓋飯有一大球吞拿⿂蓉,拌勻牛油果、沙律菜、青瓜、青提子同紫洋蔥一齊食,可以利用蔬果嘅甜味代替糖。
橘貓子崇尚食材原味,負責人Ying及Sam本身亦注重健康飲食、喜歡輕盈的口味,與「少鹽少糖食店計劃」宗旨不謀而合。 小店所有菜式都是即點即製,能調較每碟菜式的濃淡,亦能直接瞭解客人的口味和需要。 「我們的沙律醬、意粉汁、喇沙醬等都是自家製作,能容易控制鹽與糖的份量。」Ying謂雖然少鹽少糖,卻絲毫不影響菜式滋味。 橘貓子是長洲其中一間向客人提供「少鹽少糖」食物選項的餐廳,只要落單時提出,廚師都會因應要求調整,非常貼心。 食鹽中的鈉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幫助協調神經的傳導、肌肉的收縮和電解質的平衡。
高鹽(鈉)攝入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而降低鹽(鈉)的攝入,能夠降低血壓。 50歲以上的人和有家族性高血壓的人,其血壓對食鹽攝入量的變化更爲敏感。 比如常喫的薯片,一包幾乎就佔了每日所需鈉含量的1/3,泡麪則是高納食物,一包泡麪幾乎超過每日所需的鈉含量。 日常生活中,許多包裝食品都藏了很多鈉,熟食肉類、香腸、罐頭食品等含鈉量都很高,而常見的零食,瓜子、話梅、薯片等等也含有你看不見的鈉,而這些食品中有很多口感上根本不會覺得鹹。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正常成年人爲了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鈉的建議攝入量(PI)爲2000毫克/天。
非傳染病與飲食中攝取過量的鈉(每克鹽含400毫克鈉)和糖不無關係。 少鹽三圍 攝入過量的糖則會引致肥胖和蛀牙,亦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機會。 正因如此,我們除了透過推動市民減少鹽和糖的攝入量,也從源頭做起,邀請不同持份者參與行動,例如改良食物製造過程及配方等,降低市民患上這些疾病的風險,並減輕非傳染病對社會造成的負擔。 別以為喫烤雞一定重口味,烤雞店熾工房Wow 少鹽三圍 Lab能按顧客要求於部分菜式提供少鹽及/或少糖的選項。 負責人Iris說:「我們堅持使用健康新鮮食材、無味精,醃雞時利用各種天然香料提味,減低鹽和糖的份量。」Iris建議若客人想喫得少糖,可在選烤雞餐時配搭沙律,配餐飲時亦可棄糖分高的汽水而選擇特色青檸薄荷梳打。
少鹽三圍: 營養與健康:為什麼應該多喫各種籽實類食品
黑松露同雜菌嘅天然香味盎然,所以烹調一碟意粉可以減少落半茶匙鹽同糖,都已經夠曬味,令你可以品嚐到唔同菇菌類嘅層次。 最近的研究認為低鹽飲食存在潛在危險,以及鹽敏感性存在個體差異,現有研究得出的最確定的結論是,攝入的鹽過多肯定會使血壓升高。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撰文概述政府推動減鹽減糖的工作,包括推出少鹽少糖簡易食譜,並與網上食肆搜尋平臺合作,設立少鹽少糖食店索引標示,讓市民更易尋得相關食店。 意大利粉是自家手製,已可控制用鹽份量,用上甜度高的小番茄,配上帶天然鹹香及微酸的黑橄欖,令整道菜口味更平衡。 用上鮮甜有海水味日本帶子,配上洋蔥及粟米本有甜香,加上提鮮的香草及黑松露油,少鹽少糖仍不失甜味,突顯食材原味。
少鹽三圍: 逾400食肆響應政府 提供少鹽少糖菜式(附47餐廳品牌列表一覽)
要建立少鹽少糖的飲食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持之以恆,以上成果只是一鱗半爪,但我有信心,透過政府的積極政策推動、業界的參與和市民的支持,便可達到全面少鹽少糖的健康社會。 少鹽三圍2025 創作少鹽少糖菜式,除咗調味外,於選擇食材方面已經要下功夫。 好似呢味生菜吞拿魚三文治,餐廳特意選擇水浸吞拿魚取替常用嘅鹽水,因為鹽水會增加鈉嘅攝取量。 加入新鮮生菜及黑胡椒碎,帶出吞拿魚本身嘅味道,就唔需要另加鹽或糖。 上世紀60年代末,日本政府發起了一項運動,勸說人們減少鹽的攝入量。 少鹽三圍2025 此後,日本人的鹽攝入量從每天13.5克下降到每天12克。
我們希望將得獎作品的食譜與各學校午膳供應商分享,為學生提供更多既美味又健康的午膳選擇,並透過比賽向未來廚藝界接班人推廣少鹽少糖飲食的文化。 少鹽三圍202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癌症研究基金近年專家報告,人體吸收太多鈉,會容易造成高血壓及血管壁增厚,增加患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及慢性腎衰竭風險;過量喫鹽醃食物更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據2010年調查,全球165萬宗心血管疾病死亡個案,每10宗便有一宗因攝入過多鈉所致,故調節少鹽飲食習慣更能善待身體了。 慈善團體英國營養基金會(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的科學總監斯坦納(Sara Stanner)也認為,減少高血壓患者的鹽攝入量能降低血壓和心臟病風險的證據非常充分。 而且,每日鹽攝入量低至3克的人非常少,上述研究認為這一水平低到了危險的程度。
哩道菜加入紅蘿蔔、洋蔥、南薑、紅蔥頭、蒜頭、香茅、薑、檸檬葉、杏仁奶、椰漿、紅辣椒等大量天然香料調味,咁就可以減少用三份一鹽同四份一糖,味道一樣咁香濃有風味。 將南瓜蒸淋打溶,加入蛋液,利用南瓜天然嘅香甜帶出蒸蛋濃鬱嘅鮮味,比一般嘅烹調方法足足可以減少一半鹽同糖,既創新又健康。 其實係「雞批浮臺」變奏版,但係做嘅時候就用少咗大概三份一嘅鹽,再用上白菌、馬鈴薯、洋蔥、粟米、甘筍嘅天然食材增加味道,以青豆、乾綠豆同咖喱香料烹煮攪拌而成,咖喱帶出雜菜嘅味道,同湯一齊食,更能夠中和焗批嘅油膩感。 少鹽三圍 為咗令番茄湯味道更天然鮮甜,師傅特別揀選體型較細小、顏色較紅同成熟嘅番茄,因為味道同水分會更豐厚;煮嘅時候先將番茄略炒,逼出香氣之餘,質感亦更濃稠,比以往用少1/3糖都仍然夠曬香甜。 此外,食鹽含有碘質,碘質亦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有助維持分泌足夠的甲狀腺激素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
由2021年11月底起,我們亦與六間地區康健中心和11個地區康健站合作,每星期將最新的減鹽減糖資訊發送給他們,讓他們與會員分享及加以推廣。 為了令少鹽少糖飲食的習慣更入屋,我們最近推出了少鹽少糖簡易食譜,食譜不但由註冊營養師細心審核過,更已被翻譯成他加祿語和印尼語,上載至食衞局網頁,讓外籍家庭傭工在家預備餐膳時也可以用作參考。 我們在2021至22學年與一所小學合作試辦少鹽少糖烹飪工作坊,讓學生實踐以少鹽少糖烹調美味的食物。 雖然在疫情下安排活動面對很多限制,但透過我們與學校和相關單位通力合作,工作坊得以順利啟航,學生反應亦十分理想。 我們期望學生可以從中將少鹽少糖飲食的訊息帶回家中,推廣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