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方藉著本次授證儀式,特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在地藝術家-被遺忘的彩繪大師林梧桐紀念特展」,以展示其手稿與實體創作,將這位藝師的彩繪風采展現於大眾面前。 東隆宮以王船醮典著稱,廟內有石雕門神、九龍柱、潘麗水彩繪門神、鎮殿劍. 印將軍、木雕八卦藻井、 銅鑄百福天公爐、交趾陶梁堵、銅鑄王船等傳統臺灣工藝作品,展現工藝之美。 三寮灣東隆宮 文化局今年起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透過培力輔導、展示推廣及認證表揚,加深廟宇及市民對無形文化資產的認同,讓更多人認識宮廟文化和傳統工藝,廟方也更願意維護文化珍寶。 參與認證試行有十四間示範廟宇,三寮灣東隆宮是繼臺灣首廟天壇及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後第三間「宮廟博物館」,文資處說,明年開放全市廟宇申請認證。 南市文資處處長林喬彬說,臺南「宮廟博物館」將在明年全面開放臺南市的廟宇提出認證申請,期待更多宮廟加入宮廟博物館行列。
- 參與認證試行有14間示範廟宇,三寮灣東隆宮是繼臺灣首廟天壇及「臺灣王爺總廟」北門南鯤鯓代天府之後,臺南第3間獲頒「宮廟博物館」。
- 而畫面右方的人物聚集,藝師靠著白色顏料的流動,將衣袍、鬍子、煙霧、衣領等串在一起,構成動態傾右的方向,顯示了人物們的退走。
- 東隆宮總幹事吳崑源說,東隆宮主祀李、溫、池、吳府千歲、保生大帝,廟史明年滿六甲子、三六○年,將推出慶祝活動,明年也是臺南四○○年,東隆宮獲頒「宮廟博物館」別具意義。
- 臺南市文化局自今年起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透過培力輔導、展示推廣及認證表揚,加深廟宇及市民對無形文化資產的認同。
- 圖說:花鳥柱圖說:花鳥柱—相連的雕刻圖說:花鳥柱—局部特寫圖說:花鳥柱—細節的層次藝品導覽:「金雞嶺」樑枋畫鑑賞重點:舞臺的spotlight這幅「金雞嶺」樑枋畫,說的是商紂大將「孔宣」與姜子牙統領的兵將們——洪錦、哪吒、雷震子、黃飛虎等人的大戰。
- 同時東隆宮也舉辦彩繪大師林梧桐特展,展出其創作手稿及畫像,適合遊客前往參觀。
圖說:石雕彩繪—「周文王聘姜太公」圖說:石雕彩繪—「商湯聘伊尹」與45度角水田圖說:花鳥石雕彩繪圖說:花鳥石雕彩繪藝品導覽:花鳥柱鑑賞重點:頭尾相連的柱子位於三寮灣東隆宮拜殿的這對石柱,屬於「花鳥柱」,有別於龍柱展現的陽剛氣息,花鳥柱又多了一點溫婉。 三寮灣東隆宮2025 圖說:花鳥柱圖說:花鳥柱—相連的雕刻圖說:花鳥柱—局部特寫圖說:花鳥柱—細節的層次藝品導覽:「金雞嶺」樑枋畫鑑賞重點:舞臺的spotlight這幅「金雞嶺」樑枋畫,說的是商紂大將「孔宣」與姜子牙統領的兵將們——洪錦、哪吒、雷震子、黃飛虎等人的大戰。 整堵畫的重心在於左方,頭上散發出五道強光的孔宣,一人就佔了樑枋一半的空間,而與孔宣最接近的,為腳踩風火輪、以乾坤圈拋擲反擊的哪吒;右邊則是有三隻眼睛的大將楊戩,正積極進攻,交錯的幾道光束恰巧成了戰鬥的spotlight。 三寮灣東隆宮2025 而畫面右方的人物聚集,藝師靠著白色顏料的流動,將衣袍、鬍子、煙霧、衣領等串在一起,構成動態傾右的方向,顯示了人物們的退走。 圖說:「金雞嶺」樑枋畫藝品導覽:永祀溫王船鑑賞重點:全國唯一銅鑄王船三寮灣東隆宮有著三年一度的「王船醮」儀式,儀式的最末,是恭送「溫王爺」乘船代天巡狩,祈福保平安。 1978年廟宇改建時,信眾感念溫府千歲庇蔭,也鑄造了一艘「永祀溫…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臺南市府去年起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與14間宮廟合作在網站線上展覽,秀出宮廟中的大師作品,北門三寮灣東隆宮是其中之一,廟方更以此為基礎,推出「工藝文物導覽地圖」,列出12件工藝作品,並舉辦在地素人彩繪藝師林梧桐特展。 已故的林梧桐自學出身,他相當仰慕大師潘麗水,作品風格神似,值得一看。 臺南市政府日前舉辦「宮廟博物館認證」授證儀式,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親自頒發宮廟博物館認證予三寮灣東隆宮。
臺灣廟宇龍柱多以單龍盤旋或雙龍上下相對的形式為主,但此件作品,單柱上即雕有九隻龍,依序環繞盤踞於柱體上,張牙舞爪、姿態奔放,極具動態感,藝師更以黃、紅兩色點綴龍鬚、龍鱗及龍身,讓龍的身形醒目清晰,彷彿飛舞盤旋而上。 圖說:花鳥柱—細節的層次 藝品導覽:「金雞嶺」樑枋畫 鑑賞重點:舞臺的spotlight 這幅「金雞嶺」樑枋畫,說的是商紂大將「孔宣」與姜子牙統領的兵將們——洪錦、哪吒、雷震子、黃飛虎等人的大戰。 民國卅四年,拆除公厝式舊廟重建,為答謝東港東隆宮溫府二千歲輔助之恩,隨將廟額「慈安宮」易為「東隆宮」,成為本省第二開基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宮廟就是博物館! 臺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獲授證
臺南市政府首度舉辦「宮廟博物館」認證儀式,以三寮灣東隆宮作為宮廟博物館計畫的示範廟宇。 同時東隆宮也舉辦彩繪大師林梧桐特展,展出其創作手稿及畫像,適合遊客前往參觀。 臺南市文化局也強調,明年將全面開放臺南市的廟宇提出認證申請,共同推廣臺南傳統工藝之美。 〔記者楊金城/北門報導〕宮廟即是傳統工藝博物館,宮廟不只是當地信仰中心,也保存傳統工藝,北門三寮灣東隆宮昨獲得臺南「宮廟博物館」授證,廟方推出「宮藝大富翁」工藝文物導覽地圖、同步舉辦彩繪大師林梧桐紀念特展,廟宇工藝值得遊客探訪。 臺南市文資處表示「宮廟博物館計畫」旨在落實「宮廟就是傳統工藝博物館」的目標,讓廟方熟知自身擁有的文化瑰寶,廟內人員於今年參與文資處舉辦的工藝資源盤點工作坊後,再次盤點、調查自身的工藝作品,梳理出廟內具特殊意義的珍貴工藝作品。 新增石雕、木雕、彩繪、交趾陶和銅鑄等12件精彩工藝作品,並推出「工藝文物導覽地圖」,展現「工藝」如何作為文化記憶與臺灣工藝職人精神的重要載體。
三寮灣東隆宮不僅擁有自身的廟宇文化中心,也是臺南市唯二由廟宇經營且具地方文化館身份的館舍。 葉澤山表示,東隆宮地處北門濱海,人口不多,但仍致力於經營東隆宮文化中心以推廣宮廟傳統工藝,此次獲獎實至名歸。 臺南市2020年起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繼臺灣首廟天壇、南鯤鯓代天府及三寮灣東隆宮之後,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成為第4間獲認證宮廟,廟內保存大師蔡草如與天山畫室窯燒技術而成的彩繪磁磚《池畔雙鶴》,全幅超過1千塊磁磚組成極為壯觀;還有彩繪大師丁清石繪製《韋馱、伽藍尊者》,及大師葉進祿的《蒼龍教子》水牆等,傳統工藝作品豐富。
三寮灣東隆宮: 工藝與藏品
史博物館何浩天館長,北門鄉洪登科鄉長及本宮侯萬蟾董事長等主持動土大典,興建「三寮灣東隆宮文化中心」,硬體建設於八十五年全部完 成。 民國五十九年,本宮為崇功報德,答謝神庥而崇體制,於十月再拆除廟宇重建,經八年後,於六十七年十月竣工慶成,是為今之廟貌。 熱鬧的「送王船」活動,每3年舉行一次,既不請瘟王,也不為瘟王舉行「迎王」儀式,而是將「送王」昇華為崇功報德,恭送溫王爺出巡,信徒深信王爺乘坐王船出巡執行「代天巡狩」,會盡快回宮長駐,繼續保境佑民,人神之間期待、互信之情感相互牽繫著。
- 本作品出自銅雕師傅秦華,為信徒集資捐獻的永祀王船,形制為王船工藝中較為少見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船身、船帆比例協調,人物具動態,船身綴以淺浮雕之龍身,飛騰而上,展現律動美感,更增添此作品的工藝之美。
- 臺南市政府今天舉行「宮廟博物館認證」授證儀式,副市長葉澤山出席頒發給北門三寮灣東隆宮,是繼首廟天壇、南鯤鯓代天府之後第三間,董事長侯正仁代表接受。
- 臺南市有「眾神之都」稱號,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宮廟為數眾多,其建築、彩繪、雕刻品蘊含傳統工藝技術,就像是一座博物館。
- 這對石將軍是何許人也,目前尚未在文獻上看見相關記載,只知屬於當時負責石作的大稻埕陳氏雕刻家族作品,石將軍身著文武甲、手持金鐧和金鞭,另一手都作撚鬚狀,裝備和動作皆近似於秦叔寶和尉遲恭門神。
成神後被皇帝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祀,春秋致祭,永享人間香火。 三寮灣東隆宮2025 臺南市白河警分局今公佈即日起至本月底轄區最新移動式測速照相路段,主要集中在易肇事路段。
三寮灣東隆宮: 臺灣熱門目的地
陳修程指出,南市文資處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旨在落實「宮廟就是傳統工藝博物館」的目標,讓更多人認識宮廟文化和傳統工藝,廟方也更願意維護和推廣這些文化珍寶;「宮廟博物館」須在廟方人員參與工作坊培訓後,盤點、調查宮廟工藝品、製作導覽地圖後授證。 葉澤山說,三寮灣東隆宮地處北門濱海,人口不多,但自身經營7樓高的東隆宮文化中心推廣藝文,放眼全臺也不多見,且是南市唯二由廟宇經營具地方文化館身分的館舍(另一間是學甲慈濟宮),這次獲頒「宮廟博物館」實至名歸,值得遊客參訪一探宮廟工藝之美。 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代表市府頒發「宮廟博物館」認證給三寮灣東隆宮董事長侯正仁,包括臺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修程、臺南美術館館長林秋芳、北門區長張政郎和鄉親出席這次授證喜事。 南市文資處處長林喬彬表示,繼首廟天壇、南鯤鯓廟、三寮灣東隆宮之後,還有大觀音亭跟臺灣府城隍廟將通過認證,臺南「宮廟博物館」明年也要全面開放南市廟宇提出認證申請,期待更多宮廟加入行列。 本館是「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延伸副館,蒐集、展示數百種與祭祀、禮俗相關之文物,舉凡金銀紙類、祭器、法器、祭品及祝壽排場等,逐一做詳盡說明與用途之介紹,為一研究與保存民俗文物之主題文物館。 建築基礎、樑、柱、樓板等,採永久性銅筋結構 ,外觀採我國北方宮殿造形設計,並配龍鳳草木彩繪,朱紅圓柱,浮雕欄杆,雲頭雕塑,上覆金黃色琉璃瓦,莊嚴雅觀,氣派非凡。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東隆文化中心
廟宇另設有「王爺信仰文物館」,若來到這裡,請務必花上一兩個小時,細細欣賞每個角落不可重現的藝術品。 兩隻獅子俱開口、彼此對望,這對石獅是大稻埕陳氏雕刻家族的作品,至於為什麼是做成西洋獅的造型,至今尚未在文獻上看見相關記載,只有腳上各踩的一顆綵球,透露了一點傳統廟宇石獅的味道。 圖說:三川殿西洋獅—龍邊圖說:三川殿西洋獅—虎邊 藝品導覽:石將軍鑑賞重點:守護廟宇的石將軍三川殿是廟宇的門面和入口,除了要展現精美的裝飾藝術,也會置以驅除鬼祟的守護之物,如門神和石獅,而三寮灣東隆宮更多了一對「石將軍」鎮守在門口。 這對石將軍是何許人也,目前尚未在文獻上看見相關記載,只知屬於當時負責石作的大稻埕陳氏雕刻家族作品,石將軍身著文武甲、手持金鐧和金鞭,另一手都作撚鬚狀,裝備和動作皆近似於秦叔寶和尉遲恭門神。 這對近似一般人大小的石將軍,不僅展現了匠師對於人體比例的拿捏得宜,而在堅硬的石頭上,用鑿刀細細刻畫出性質柔軟的鬍鬚和彩帶,更是難得的功力。
三寮灣東隆宮: 北門潟湖
民國卅年,日人為箝制臺胞思想,推行「皇民化運動」,嚴禁人民奉祀神佛,且大肆拆除寺廟,焚毀神像,當時全省各地被拆廟宇及焚毀神像不計其數。 但日本警察目睹本官 李府千歲神功卓著,正氣昭彰,特法外相待,不敢造次,因此, 李府千歲金身得以保存至今。 先民們初來乍到,生活困苦,其奉請來臺的 李府千歲金身,無處安座,只好置於工具籃中。
三寮灣東隆宮: 將軍溪口紅樹林
在三百三十八年前,先民由大陸渡海來臺時,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 李府千歲金尊隨船保護渡臺。 來臺後落腳於此,初搭建三間草寮安身,因三間草寮之間,道路彎曲,因而有「三寮灣」之稱而沿用至今。 萬華人丁榮美因為眼疾,聽聞三寮灣東隆宮溫府千歲而前往參拜,眼疾痊癒後,約在民國四十二年在西園路自安供奉溫府千歲神像,之後才前往三寮灣東隆宮進香,分靈仙旗北上。 丁榮美將父親丁赤所遺留的產業,拿出部分在吳府三千歲指示下,購得現址土地,民國五十年興建東隆宮,數年後改建,現今廟宇為民國九十七年入火安座。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東隆宮總幹事吳崑源說,東隆宮主祀李府、溫府、池府、吳府千歲、保生大帝,廟史至今359年,明年滿6甲子、360年,將推出慶祝活動,明年也是臺南400年,東隆宮獲頒「宮廟博物館」別具意義。
三寮灣東隆宮: 點選前往 三寮灣東隆宮 官方網站
劃在北門區慈安裏、三光裏內,莊頭以縣道174為界,北為慈安裏,南為三光裏。 劃在北門區慈安裏、三光裏內,莊頭以縣道174為界,北為慈安裏,南為三光裏。 本作品出自銅雕師傅秦華,為信徒集資捐獻的永祀王船,形制為王船工藝中較為少見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船身、船帆比例協調,人物具動態,船身綴以淺浮雕之龍身,飛騰而上,展現律動美感,更增添此作品的工藝之美。 秦叔寶、尉遲恭是臺灣寺廟中常見的武門神,立於大門站崗守衛,阻嚇鬼怪入侵。 畫作構圖比例勻稱、人物眉宇鬍鬚乃至皮膚肌理表現逼真,畫中人物一手持兵器,一手撫鬚,動態自然、筆觸細緻,顯現高雅的美感。
三寮灣東隆宮: 臺南三寮灣東隆宮連2年停辦進香遶境 信眾:支持防疫
宮廟不只是當地信仰中心,也保存傳統工藝文化,臺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今天(15日)獲得臺南「宮廟博物館」授證,廟方推出 「宮藝大富翁」工藝文物導覽地圖、同步舉辦彩繪大師林梧桐紀念特展,廟宇工藝值得遊客探訪。 本官為提昇地方文化水平,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經全體董監事共識下,於八十四年十一月一日,恭請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陳奇祿博士,臺灣省文獻會簡榮聰主委,前歷史博物館何浩天館長,北門鄉洪登科鄉長及本宮侯萬蟾董事長等主持動土大典,興建「三寮灣東隆宮文化中心」,硬體建設於八十五年全部完成。 三寮灣東隆宮2025 東隆文化中心位於本宮南側,佔地二九二坪,建築地下一樓及地上七樓,計建坪一○六四坪。
三寮灣東隆宮: 北門三寮灣東隆宮
臺南市文化局自今年起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透過培力輔導、展示推廣及認證表揚,加深廟宇及市民對無形文化資產的認同。 三寮灣東隆宮 參與認證試行有14間示範廟宇,三寮灣東隆宮是繼臺灣首廟天壇及「臺灣王爺總廟」北門南鯤鯓代天府之後,臺南第3間獲頒「宮廟博物館」。 文資處說明,「宮廟博物館計畫」將在明年度開放申請,凡臺南市廟宇都可提出申請,而入選廟宇有機會參與培力輔導課程,除了知名傳統工藝創作者和常見宮廟工藝題材導覽之外,更安排實務操作課程,提供學員認識不同材質工藝品的特性與清潔維護方式等,並輔導廟方開展更多元的廟宇文化推廣途徑。 在「宮廟博物館」網站列出的清單中,三寮灣東隆宮的門神彩繪即是出自大師潘麗水之手,另外還有九龍柱及泉州古帆船風格的銅製王船,廟方參與文資處舉辦的工藝資源盤點工作坊後,再次盤點、調查自身的工藝作品,歸納出交趾陶梁堵、石雕門神、木雕八卦藻井、彩繪、銅鑄天公爐等12件作品,製作導覽地圖介紹,讓民眾可以按圖索驥,在參拜同時,一窺傳統工藝之美。 臺南市有「眾神之都」稱號,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宮廟為數眾多,其建築、彩繪、雕刻品蘊含傳統工藝技術,就像是一座博物館。 臺南市政府今天舉行「宮廟博物館認證」授證儀式,副市長葉澤山出席頒發給北門三寮灣東隆宮,是繼首廟天壇、南鯤鯓代天府之後第三間,董事長侯正仁代表接受。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王船祭
木造的溫王船,會在溫府千歲誕辰日的農曆11月1日啟行,先「遷船」遶莊接受膜拜,後轉航燒化,為臺灣著名宗教文化活動之一。 臺南市議員方一峯上午在議會總質詢時指出,大北門地區有家託嬰中心,簡直就是詐騙中心,家長花錢讓自己的寶貝被關在小小隔間… 三寮灣東隆宮2025 葉澤山說,東隆宮位處人口不多的北門濱海地區,還擁有文化館推廣藝文,與學甲慈濟宮是南市唯二由廟宇經營,且具地方文化館身分的館舍,獲頒「宮廟博物館」是實至名歸。
三寮灣東隆宮: 「宮廟博物館」 北門東隆宮獲授證
水滸英雄館:本館展示禮聘廣東佛山石灣陶藝名家,耗時三年製作完成之「樑山泊」一零八條好漢陶塑像,誠為難得一見之民俗藝術傑作。 三寮灣東隆宮 五樓、設置「三寮灣人故事館」將三寮灣部落之人.文.地.產.景.物各面向,以不同陳列方式呈現,藉以傳承延續地方各種特色。 臺南市政府近年推動「宮廟博物館計畫」,旨在將宮廟定位成傳統工藝博物館,藉此提升廟宇內文物的藝術價值。
圖說:石將軍—龍邊圖說:石將軍—虎邊藝品導覽:石雕彩繪鑑賞重點:由下而上的視角位在三川殿水車堵的石雕彩繪,題材是四聘的「商湯聘伊尹」、「周文王聘姜太公」,兩旁則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花。 細看這幾堵作品,會發現人物的刻線細緻,衣袍的細節也沒被忽略;並選擇對比度低的色彩上色,使得畫面看起來較為穩重。 顧及這一點,匠師會在作品的呈現上略作更動,如虎邊的「商湯聘伊尹」,水田呈現近45度角的梯形,將人物也收攏在內(若人的視線和畫平行,則會在人物的腳邊直接繪製水田)。
三寮灣東隆宮: 臺南胡麻季開幕 請喫麻油海鮮粥
建築基礎、樑、柱、樓板等,採永久性銅筋結構,外觀採我國北方宮殿造形設計,並配龍鳳草木彩繪,朱紅圓柱,浮雕欄杆,雲頭雕塑,上覆金黃色琉璃瓦,莊嚴雅觀,氣派非凡。 一樓:設「展覽櫥窗」六個,大廳、展覽廳、辦公服務臺,經常舉辦書法、陶藝、相片等展覽。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2025 三寮灣東隆宮 二樓:演藝廳,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導、補助、設立演藝廳,有高級音響、燈光、舞臺等設備,經常舉辦交誼、表演、唱歌、跳舞、開會、講道等,於89年1月9日舉辦揭幕典禮後開放啟用。 三寮灣東隆宮2025 四樓:設「禮俗文物館」、「水滸英雄館」,於90年10月25日正式開放參觀。 禮俗文物館:本館是「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延伸副館,蒐集、展示數百種祭祀、禮俗相關之文物,舉凡金銀紙類、祭器、法器、祭品及祝壽排場等,逐一做詳盡說明與用途之介紹,為一研究與保存民俗文物之主題文物館。
信仰的起源是明朝永曆19年(1665)來臺的先民,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隨船保護,落腳此處後先在草寮中安頓神像,到日治時期才正式建廟奉祀。 現在所見到的廟貌是民國67年(1978)所重建,為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 三寮灣東隆宮 從建築結構到裝飾藝術,廟方遴聘的匠師皆是一時之選,大木作是泉州溪底派王錦木所設計,是他自言「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門神和樑枋彩繪為潘麗水和李漢卿作品;石雕為大稻埕的陳氏家族與張木成、聶祥生的對場作品;木雕則是蘇水欽負責,皆是曾獲薪傳獎或名重一時的藝師。
廟方即日起至12月8日舉辦錫藝展,拿出50多件宗教禮器中的錫器文物展示,大多數是交陪境贈予的入醮品,包存最久約有60多年歷史;特別的是,楊蕙如特地將其所打造的1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錫器對聯捐給廟方,也期盼透過展覽提供民眾瞭解宗教禮器的用途。 三寮灣東隆宮2025 副市長葉澤山代表市府頒發「宮廟博物館」給三寮灣東隆宮董事長侯正仁,鄉親出席見證喜事。 東隆宮總幹事吳崑源說,東隆宮主祀李、溫、池、吳府千歲、保生大帝,廟史明年滿六甲子、三六○年,將推出慶祝活動,明年也是臺南四○○年,東隆宮獲頒「宮廟博物館」別具意義。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導、補助、設立演藝廳,有高級音響、燈光、舞臺等設備,經常舉辦交誼、表演、歌唱、舞蹈、開會、講道等,於八十九年一月九日舉辦揭幕典禮後開放啟用。 民國五十四年,因重建後已十餘年,部分建物略有損壞,丹青剝落,經全面整修後,廟貌煥然一新,金碧堂皇,為答謝上蒼、神佛之恩,於五十五年啟建三朝清醮。
市長黃偉哲表示,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長期致力發展宮廟文化,不僅積極舉辦文化講座和交流活動,更出版諸多與廟宇文化有關的書籍,來介紹涵蓋寺廟建築特色到所藏工藝文物等,廟方的認真用心可視為是宮廟博物館的最佳代表。 〔記者王姝琇/臺南報導〕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今天獲頒「宮廟博物館」認證,廟方推出工藝文物導覽地圖、同步舉辦錫藝展,知名錫工藝師楊蕙如更將其所打造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錫器對聯捐贈給廟方收藏。 他的作品遍佈大北門地區,同也時在高雄、屏東與澎湖等地廟宇亦可見其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