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舉「教育訓練課程活動」中曾發生的「性騷擾」灰色地帶實務為例,而此灰色地帶也通常是人資人員依職責處理性騷擾案件時經常面臨的困境之一。 天氣風險預報員林孝儒3日表示,卡努3日深夜逐漸遠離臺灣,有望解除陸警,但颱風帶動西南風,南部地區要提高警覺提防豪雨。 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如果條件足夠,颱風蘭恩將於9日至10日,恐成颱風接力賽。
- 即使騷擾在香港境外的飛機及船舶上發生,但如該飛機或船舶在香港註冊,條例賦予的保障同樣適用。
- 至於50後的打工仔,普遍會認為他們的體能較不及年輕一代,加上已有多年工作經驗及技能,較難接受及學習新知識。
- 作為本港最大的僱主,政府着實應帶頭採納年齡友善僱用政策及設立再聘用退休員工的機制。
- 政府應積極採取措施改善長者就業
- 一直以來,不少人認為年長人士體力不繼、能力走下坡,甚或標籤他們為社會負累,造成社會部分人排斥長者。
- 這個詞最早見於1969年,由美國老人學家Robert N.
本系列報導分為生活、工作與租屋三個篇章,希望透過更多認識,減少歧視。 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 我們已經有這麼多種歧視,特別是種族歧視,為何還要再多加一種並呼籲人們採取行動? 如果我們使這個世界成為更適合變老的地方,它就會成為更善待不同出身者、失能者或酷兒,或非白人或非有錢人的地方。 當我們不分年齡地投身於任何引起我們注意的事業——拯救鯨魚、參加講習、提倡民主——我們不僅使這個努力更有效能,也在過程中拆除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 勞工法
至於50後的打工仔,普遍會認為他們的體能較不及年輕一代,加上已有多年工作經驗及技能,較難接受及學習新知識。 加上聘用他們的成本亦較高,例如基於他們的工作經驗及職位,往往要給予較高的人工,而且員工的醫療保險也會隨着年紀而有所增加,種種因素減低了他們被聘用的機會。 不少僱主對於聘用年長人士存有顧慮,擔心會增加成本,例如需繳付高昂保險費用。 提供一個友善家庭的工作環境與制度,是僱主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例如:設置託兒設施、建立無障礙空間等。
- 承上所述,科技大廠明顯違反了《就業服務法》第5條規定,政府依法可對僱主裁罰30萬至100萬元的罰鍰。
- 「傑尼龜廚」在8月1日再發帖稱,他對香港其實沒偏見,不希望把罵國泰和討厭香港畫等號。
- I公司之調職政策直接以年齡作限制,對年滿55歲之受僱者有差別待遇。
- 結果顯示,35%的在職人士在過去5年曾因年齡而在職場受到不同方式的歧視,包括在同等的職位中得到較少報酬、失去晉升機會及被視為裁員目標等。
- 故不論基於何種名義,僱主想要開除員工,就必須符合勞動法規的事由。
- 要應對這些挑戰,我們的社會現在就需積極採取行動,擬備長遠策略及籌劃各項具體措施,我們更應改變社會對年長人士的偏見及定型觀念。
- (一)營建業高空吊掛工作 此項基於職務特性:高特殊技術、高職安風險等,營建業者不歡迎高齡者;因該產業需要的是具有高空吊掛技術證照、年輕、反應敏銳等特質者。
《種族歧視條例》的保障範圍亦涵蓋歸於任何人的種族的歧視。 任何人如基於錯誤假設另一人的種族而歧視或騷擾該人,即屬違法。 65 到 80 歲參與者的年齡歧視量表平均得分為 11.23,50 到 64 歲參與者的平均得分為 9.55。 年齡歧視量表上每增加一分,參與者的身體與心理健康情況就較差,憂鬱症狀的機率則增加 1 倍以上。 當我們在看情景喜劇時,遲早你會看到一個年長的角色,他健忘的特質是笑點。
年齡歧視: Heho 生活
香港正經歷人口結構性改變,面對人口老化,除了積極作出籌劃,集思廣益,共謀對策,我們亦必須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摒棄對特定年齡羣組人士的偏見。 就業方面的年齡歧視,是指僱員或求職人士,因為年齡而在僱傭事宜上受到不公平或不同的待遇。 年齡歧視可能出現在招聘、晉升、調職或培訓、僱用條款和條件、員工離職或公司裁員、退休政策等安排,以及投訴和申索處理程序。 加強公眾宣傳教育 要消除僱主對年長以至年輕僱員的成見及歧視,教育可說不可或缺。 平機會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及教育工作,鼓勵企業為不同年齡的僱員提供平等機會和包容的工作環境,例如提供跨代相互學習及經驗分享的機會、持續技能訓練以及彈性工作安排等。
給某人貼上一個標籤並稱為「年長 」,無法真正描述這個人的生活品質和功能,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狀況,而不是年齡本身。 政府透過《2020年歧視法例(雜項修訂)條例》及《2021年性別歧視(修訂)條例》,實施平機會在歧視條例檢討意見書中提出的其中八項建議。 (二)高級帝寶級社區保全 此項工作優先僱用非高齡者,且基於社區隱密性及社會觀感性,都會挑選輕年齡、外型、學歷等因素者。 僱主應該按照僱員執行工作的能力來評估他/她的表現,而不是按不相關的因素作出評估。
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
最近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便發表了《職場年齡歧視的探索性研究》報告,顯示在職人士受到不同形式的年齡歧視。 報告顯示,逾三分一在職人士認為,香港職場年齡歧視問題「嚴重」(28%) 及「非常嚴重」(7%);大部分在職人士相信,年長職員較年輕職員更易遭受年齡歧視。 35%在職人士稱,過去五年曾因年齡而在職場受到不同形式的歧視,當中最常經歷的歧視形式是「在相同職位得到較少報酬」(18%),「失去升職機會」(14%),以及「感到被視為架構重組的裁員目標」(14%)。
如果同志驕傲已經變成主流,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失能者對自己的身分感到驕傲,為何熟齡驕傲不行? 年齡歧視 這種想法聽似古怪的唯一原因,是因為這是你第一次聽到,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你可在此網頁查閱本港有關僱員權益及福利的法例全文,包括僱員補償條例、肺塵埃沉着病及間皮瘤(補償)條例及破產欠薪保障條例。
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出現的原因:對青年人與50後的負面刻板印象
六、獎懲方面K公司在懲戒為反工作規則情節重大之受僱者時,45歲以上之受僱者記1次大過就解僱,45歲以下之受僱者記3次大過才解僱。 年齡歧視2025 (三)政府機關安全人員 此項工作任務維護機關安全保護優先,基於其任務強調僱用人員具備機動性、防禦性、堅毅(個)性者,高齡恐有違上述僱主安全人員的條件需求。 嘗試以高齡者就該法特別提出若差別待遇,基於「職務需求或特性,而對年齡為特定之限制或規定」,不受規定之限制。 (六)獎懲方面:某公司在懲戒為反工作規則情節重大之受僱者時,45歲以上之受僱者記1次大過就解僱,45歲以下之受僱者記3次大過才解僱。 年齡歧視 根據《種族歧視條例》,共同工作場所內的場所使用者,對同屬場所使用者的人作出種族騷擾,即使兩者沒有僱傭關係或類似僱傭關係,亦屬違法。 「場所使用者」在《種族歧視條例》下的定義,與《性別歧視條例》和《殘疾歧視條例》下的定義相同。
年齡歧視: 就業
要消除僱主對年長以至年輕僱員的成見及歧視,教育可說不可或缺。 舉例來說,《性別歧視條例》新增了禁止基於餵哺母乳的歧視和騷擾的條文,適用於多個主要公共生活領域,如僱傭;貨品、設施及服務的提供;處所及會社。 年齡歧視 此外,《性別歧視條例》、《殘疾歧視條例》及《種族歧視條例》新增了保障共同工作場所內沒有僱傭關係的場所使用者,如寄售專櫃員工、義工及實習人員,免受性騷擾及基於餵哺母乳、殘疾及種族的騷擾。 二、甄試方面C公司在甄試過程中,給予所有求職者筆試機會,但僅有未滿30歲者有機會進行面試,且C公司最後所僱用員工年齡也都在30歲以下。 此項僱用措施直接以年齡(30歲)作限制,對年滿30歲之求職者有差別待遇。
年齡歧視: 勞工法例及指引
(四)陞遷方面:某公司規定受僱者必須年滿35歲方有資格升任組長。 (三)勞動條件方面:某公司採行無薪休假措施因應金融風暴,規定從事同一職務之受僱者,40歲以上者無薪假的天數較多,該公司此項措施直接在勞動條件上對年滿40歲之受僱者有差別待遇。 那些認為健康問題是衰老必經過程的參與者,其不良身體健康狀況的機率高出 1.93 倍。 與沒有這種信念的長者相比,這些將年齡歧視內化的長者認為感到沮喪、悲傷或擔心是老化的必經之路,他們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機率高出 2.39 倍,憂鬱症狀的機率高出 3.16 倍。 事實上,超過三分一(35%)在職人士認為香港職場的年齡歧視問題嚴重。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50歲以上的年長人士最容易受到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 勞動力發展署全球資訊網
所有的歧視——年齡歧視、種族歧視、性別歧視——都是社會建構的概念。 有關部門及機構可鼓勵年長人士就業,多加推廣年長人士對勞動力及勞動人口參與的正面影響,以協助減輕年長人士在職場上遭受年齡歧視的問題。 香港職業發展處就有專為55歲以上人士而設的年長人士就業支援計劃,為他們提供一站式就業輔導及支援服務,以提升獲聘機會。 20前及50後是主要遭受年齡歧視的兩大族羣,緣於大眾對他們的刻板印象。 對於年輕的員工,普遍僱主認為他們不認真工作,而且經常轉工,間接提高了聘用及培訓他們的成本;亦有受訪者表示,其所屬公司並不聘用年輕員工。 就這個情況,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這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僱主情願用較高的人工聘請有經驗的員工,令年輕人失去被聘用的機會,也失去了累積工作經驗的機會。
年齡歧視: 老人沒戴口罩 被冠上防疫破口
美國老年精神醫學協會前任主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福雷斯特博士(Brent Forester)提到,這些發現支持了先前關於長者年齡歧視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雖然有些長者認為身體功能和認知能力下降都是衰老的正常特徵,但抱持這種信念卻是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已知風險。 這些研究參與者評估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情況,回報他們被診斷出的慢性健康問題,並完成了病人健康問卷(PHQ-2)。 整體而言, 93.4% 的參與者指出經常遇到至少一種形式的常見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 Heho News 健康新聞
根據西方研究報告,實施健全支持性措施的企業,往往也會看到勞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對工作的承諾及投入也提高,勞工的流動率下降,甚至能幫助企業吸引到優質的人力,從而大大增加企業的生產力及市場的競爭力。 一、招募方面A百貨公司招募電梯服務員1名,限25歲以下,此項招募廣告直接以年齡(25歲)作限制,對年滿25歲之求職者有差別待遇。 年齡歧視 (一)招募方面:某百貨公司招募電梯服務員1名,限25歲以下,此項招募廣告直接以年齡(25歲)作限制,對年滿25歲之求職者有差別待遇。 臺灣社會的年齡歧視多源於對「老」不熟悉,有些透過理解脈絡與成因,可以消弭刻板印象;但有些需要透過政策的倡議、具體的作為來解決。
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對長者的身心健康危害
作為本港最大的僱主,政府着實應帶頭採納年齡友善僱用政策及設立再聘用退休員工的機制。 訂立年齡歧視法例 平機會於《職場年齡歧視的探索性研究》的報告中,便作出一系列建議。 首先,特區政府應進行大規模有關年齡歧視現況的調查,收集公眾意見,以密切監察年齡歧視的現況,並確保有關議題在社區得到廣泛討論,以便盡快展開討論立法禁止年齡歧視。 根據今次研究結果,70%在職人士支持訂立年齡歧視立法,認為有關法例可推動不同年齡僱員享有平等機會及更能保障僱員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