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一項有關讓座文化的調查顯示,逾五成人認為「乘客普遍垂下頭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未有注意四周有需要人士,是不讓座的主因。」可見「低頭族」為其中一個不讓座的原因。 同樣地,有老一輩的認為年青一輩不切實際、不能捱苦、沒耐性、並以「廢青」形容他們。 新生代與長者欠缺包容與體諒,互相指責,關愛座只是世代之爭的其中一個戰場。 在這個戰場中,部分年輕人認為部分長者自恃年紀大要求特權,覺得所有人都應該遷就他們,這種強迫關愛的模式反令世代矛盾加深。 而且,不論在繁忙時段非常擠迫的車廂,或是有足夠空位的車廂中,即使附近沒有出現有需要的人,關愛座卻除老人以外,無人敢坐,怕坐下就會受人的鄙視,甚至被人拍照放上網公審,以致過猶不及,浪費了社會資源。

  • 而無綫新聞印裔主持褚簡寧(Michael Chugani)日前在港鐵籲一名坐在關愛座女士讓座給一位91歲婆婆不果,反被罵「死摩囉差」。
  • 雖然關愛座的標示鼓勵乘客讓座予老弱婦孺,但每名乘客都能坐優先座。
  • 事實上,有許多需要是隱藏的,例如身體不適、負傷、生理痛、容易暈車、剛懷孕、無法久站,甚至因長工時而引致的疲勞等,但因為這些「需要」無法被看見,只要坐上關愛座,就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譴責。
  • 據報導,關愛座早於1973年在日本列車首先出現,其原因可能是人口開始老化有關,今天,日本已公認為人口老化最嚴重國家之一。
  • 關愛座原意是方便有需要人士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禮讓和關愛精神。
  • 港鐵於2009年推出優先座,現已增加至每個車廂4個,更於南港島線金鐘站引入「優先??」,而九巴亦於2012年開始增設關愛座。

雖然網絡公審能起一定監察的效果,但網民只憑表面去判斷曲定,並不客觀,容易造成網絡欺凌。 該文一出,有網友回覆「博愛已經變成部分老人和正義使者的武器了」、「法律沒規定讓座,不讓也不會怎樣,純粹看坐博愛座的人自己判斷」,也有人指出「有需要的人都能坐」、「本來就是有需要就坐,我之前膝蓋內側腹韌帶受傷,外表根本看不出來痛起來會有多痛,難道我還要隨身攜帶診斷書嗎」。 有網民在facebook專頁「生仔要考牌系列」投稿,樓主表示,早前有一個星期六要上班,早上在港鐵轉車站上車,坐在關愛座旁邊的普通位。

關愛座爭議: 相關文章

設計上,讓座的標誌中顯示老人、孕婦、殘障人士、傷者,令人驟眼望去,會誤以為只有「有需要人士」才能坐。 雖然關愛座的標示鼓勵乘客讓座予老弱婦孺,但每名乘客都能坐優先座。 事實上,有許多需要是隱藏的,例如身體不適、負傷、生理痛、容易暈車、剛懷孕、無法久站,甚至因長工時而引致的疲勞等,但因為這些「需要」無法被看見,只要坐上關愛座,就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譴責。 網絡公審:網絡公審是指市民把日常生活看見的社會不公拍照或拍片放上網,讓廣大網民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事件,當中的人物可能面臨被「人肉搜尋」、改圖、人身攻擊、辱罵等,對當事人造成嚴重影響。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 現時香港的老年人口屬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口(1946年至1965年),生於物質匱乏的時代,長於香港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故會認同多勞多得,較重視穩定和經濟發展。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讓座再掀熱議 網友認「有心每個座位都是關愛座」

關愛座的爭議主要是源於年輕一代不滿關愛座變成了老人專座,其他人的隱性需要被忽略,香港可考慮參考東京、臺北及英國的做法,利用識別貼紙和優先卡來方便他人辨識其需要,防止了有隱性需要的人不被讓座。 近年經常發生在公共交通上由於讓座問題而引發的網絡公審,涉事者通常會被拍照或被拍片放上網,發佈者會加上旁述,簡化了對錯,引導網民齊起聲討片中主角。 日本同樣面對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但當地的老人多數不願被讓座,他們不願麻煩別人,需要的不是對弱者的幫肋,而是對他們的肯定。 關愛座的英文為priority seat,意即人人可坐,但有需要人士優先,由此鼓勵讓座,另一名稱「優先座」其實更為準確。

  • 另有調查指出,不少人照樣會坐關愛座,近四成坐車長者不獲讓座,可見並非人人受壓。
  • 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中期的老年人口佔了116萬,是整體人口的16%。
  • 關愛座並不是香港獨有,世界不少國家以不同形式、名稱或規例推行。
  • 交通工具設「關愛座」原意鼓勵市民展示愛心,讓座予年長、不良於行或懷孕等的乘客。
  • 近年經常發生在公共交通上由於讓座問題而引發的網絡公審,涉事者通常會被拍照或被拍片放上網,發佈者會加上旁述,簡化了對錯,引導網民齊起聲討片中主角。
  • 網絡公審:網絡公審是指市民把日常生活看見的社會不公拍照或拍片放上網,讓廣大網民站在道德高地批判事件,當中的人物可能面臨被「人肉搜尋」、改圖、人身攻擊、辱罵等,對當事人造成嚴重影響。

交通工具設「關愛座」原意鼓勵市民展示愛心,讓座予年長、不良於行或懷孕等的乘客。 然而關愛座近年爭議不斷,甚至被謔稱為「批鬥座」,令不少人不敢坐下。 而無綫新聞印裔主持褚簡寧(Michael Chugani)日前在港鐵籲一名坐在關愛座女士讓座給一位91歲婆婆不果,反被罵「死摩囉差」。 著名作家陶傑公開事件後,引起社會兩極意見,有人讚揚褚簡寧挺身而出,批評該名女子無理。 優先座或關愛座是泛指公共交通工具為長者、孕婦、抱著嬰孩、行動不便等有需要人士而設的座位,目的是鼓勵其他乘客讓座予有需要的乘客。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是讓座還是留座?

可是兩名老伯未有停口,繼續在樓主面前大聲討論,「話應該取消關愛座,又話關愛座適合知書識禮的人坐,讀咁多書都唔讓座(下刪一堆難聽的說話),搞到啲人一個二個望住我,好似我坐係我唔啱」。 韓國釜山的「粉紅運動」亦為此例,孕婦佩戴了藍牙發射器後,附近的孕婦座便會自動亮燈,提醒佔用該座位的人主動讓座;新加坡讓長者及孕婦優先排隊上車,以方便找到座位,減少了因讓座而有的紛爭。 關愛座爭議 事實上,坐關愛座不讓座比起坐普通座的乘客會受到更多的非議,坐普通座的乘客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坐關愛座的人不讓座,久而久之淪為「批鬥座」,沒人敢坐。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網絡公審潮被譏變「批鬥座」 有意見促廢除

在加拿大,多倫多運輸局提醒大眾,那些拒絕讓座的人可能有隱藏的、不容易被發現的或者是不方便在公共場合透露的殘疾[5]。 但亦有論者認為,真正的公平公義的社會,應在資源分配上照顧弱者,以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 Y世代及Z世代的年輕人則成長於科技發展年代,熟悉網絡世界,勇於求變和追求理想,並認為老一輩的人現實、僵化、拒絕溝通、恃老賣老。 關愛座爭議 然而,當關愛座被標籤為「長者專座」後,人們容易濫用過度簡化的道德觀,把讓座理解成廉價粗疏、非黑即白的道德規範,用以指責、甚至審判他人。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男生被孕婦逼讓座即場除褲反擊 網民大讚:有需要就能坐

樓主稱,由於她四肢纖瘦,旁人或未必看出她是孕婦造成誤會,「我齋肥肚唔肥四肢,加上有個媽媽走佬袋同揹帶喺身前,個肚就唔明顯」,但她堅持有坐下的需要,又認為不應容忍老伯冷言冷語。 直至列車駛至鰂魚湧站,樓主忍無可忍,決定大聲當面反擊,斥責兩名老伯「飲醉酒唔代表可以亂話人」,同時表示她不會讓座。 自推出關愛座起,遇上有需要人士,其他乘客均指望坐在關愛座的人自動讓座,設置關愛座的本質上是鼓勵讓座,慢慢卻變成了其他乘客不用讓座的情況!

關愛座爭議: 爭議

樓主本身亦是一名家長,要照顧家中嬰兒,所以十分疲累,為免自己睡著飛站,便玩手機令自己清醒。 在不斷被人轉載的情況下,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有受害人被公開個人資料、生活圈子等私隱,甚至其家人、朋友均受牽連,令其承受滋擾和巨大心理壓力,留下永久陰影。 由於網絡上不用使用真實身份,網民不用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故吸引了大批網民變身成伸張正義的「英雄」,羣起批判違反社會規範的事件主角。 外表看似年輕、健康的老人亦較難獲得讓座的機會,相反使用步行輔助器材的長者大多被讓座。 與其他受傷、生病、勞累的青年人一樣,外表健康的老年人的「隱性需要」被忽略,反映關愛座所希望帶來的讓座文化未能貫徹落實。

關愛座爭議: 坐低挨批怕怕 關愛座常空空

關愛座的原意是推廣關愛文化,讓乘客可以主動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士,但推出至今,有人將其看成硬性規定,如不是長者、孕婦者坐上關愛座,會遭人非議,甚至被放上網絡公審,令鼓勵讓座的關愛座扭曲成「批鬥座」。 另外,過往更有年輕女乘客,坐在臺灣巴士上睡著,手機卻播放着走馬燈,寫着「需要讓座請叫我」,可見坐上關愛座後擔心被批鬥者大有人在。 事實上,讓座精神並不侷限於坐在關愛座人士,因為有關愛座的設置,遇上有需要人士,其他乘客均指望坐在關愛座人士自動讓座,有關政策本質上是鼓勵讓座,實質上是鼓勵其他乘客不用讓座,設置關愛座正好反映市民缺乏助人精神! 有孕婦週一(6月12日)發文,稱下班後感到疲倦,同時帶同一堆嬰兒用品,上港鐵後便坐到關愛座上休息。 後來兩名身有酒氣的老伯上車,疑因未能同時坐到關愛座,竟不斷出言「單打」樓主,暗示她應讓座。 樓主忍無可忍,下車前當面反擊,直斥兩名老伯即使飲酒亦不能胡亂批評他人,又重申不會讓座。

關愛座爭議: 香港土地與房屋供應嚴重失調!發展巖洞空間大有可為?如何利用科技向地下進發?

關愛座並非香港獨有,世界上不少國家或地區均以不同形式或名稱推行。 為了推動讓座文化,優先座的座位會有不同顏色,或有優先給老弱婦孺使用的特別標示,以鼓勵公眾能讓座予有需要人士。 政府、港鐵及專營巴士公司亦有拍攝宣傳短片及通過報站系統,呼籲乘客讓座予有需要人士。 故關愛座是一種道德上的鼓勵,讓公眾出於自發去關愛有需要人士,並非是硬性的法律規定。 網民看過帖文也力撐樓主,認為她保障個人權利並無做錯,又指關愛座非長者專屬,有需要便可使用,「關愛座係畀有需要嘅人坐,唔只係老人」、「明明個位唔係『老人座』,就一堆人覺得得嗰個位先要讓座」、「出咗啖氣好過自己屈住,對你對個B更加唔好」。 亦有人質疑兩名老伯恃老賣老,甚至存心欺負樓主,「最X憎啲人恃老賣老,唔使因為呢啲人勞氣」、「佢講咁多嘢就係要你畀反應佢,呢啲人同佢講乜都嘥氣,照坐做自己嘢就ok」。

關愛座爭議: 工具

大家似乎被「關愛座」3個字侷限了,以致為讓而讓,並非出自自願和同理心。 一項針對中學生讓座文化調查發現,約八成中學生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認為如不讓座會受到另類歧視。 香港網絡覆蓋完備,是全球移動服務使用者比率最多的地區之一,智能手機功能繁多,遊戲、上網、影視娛樂、各類社交軟件等,令人易於沉迷其中,戴上耳筒後更可以「與世隔絕」,以致難以覺察周遭的環境及旁人的需要。 同時,政府的兩元票價優惠,吸引了更多長者乘搭公共運輸工具,令車廂更見擠逼。 在擠迫、高速行駛的車廂中,長者的平衡力及靈活性較低,較易跌倒,也較易受傷,故關愛座的確可紓緩行車風險。 讓座是人情,不讓也有道理,不應情緒綁架其他人,沒有人要為你的孩子承擔照顧責任。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問題面面觀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車程太長,愈長的車程,能獲讓座的機會愈少。 關愛座爭議2025 關愛座爭議2025 關愛座爭議 根據統計處數字顯示,2016年中期的老年人口佔了116萬,是整體人口的16%。 老年人口上升,政府推出不同的措施以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而關愛座除了推廣讓座文化外,亦含有關顧長者需要,提升他們的生活素質,表達對他們的尊重的目的。 博愛座(關愛座)讓座爭議在層出不窮,讓原本設計的美意也跟著大打折扣。 有臺灣網友11月8日在爆廢公社發文,表示自己大腿受傷,雖只打鋼釘未打石膏,但仍因疼痛必須坐在捷運博愛座,當下卻遭孕婦要求起身讓位,讓該網友憤而脫褲痛罵「你比我嚴重嗎」,吸引逾千位網友留言。

關愛座爭議: 孕婦坐港鐵關愛座 遭酒氣老伯狂單打要求讓座 忍無可忍1句反擊

為免不必要爭議,臺北捷運率先推出「博愛識別貼紙」,讓沒有明顯需要人士安心坐在關愛座(臺北稱博愛座),並推出一系列的宣傳圖片,強調「博愛座人人可坐,但請讓給需要的人」、「也許他(她)有需要,只是你看不到」。 儘管大力宣傳,年青人坐在關愛座仍有不少壓力,結果關愛座變成留座,上下班時間,列車擠滿乘客時,關愛座仍然是一張空凳的情況,屢見不鮮。 但因「博愛座」名稱與比率明確定義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若要修正、改名都必須修法,會再找交通部與專家學者研商[11]。 有當地記者實地上街詢問民眾對於「博愛座的存廢」、「搭交通運輸會不會坐博愛座」等問題,受訪者大部分認為博愛座的存在有必要性[12]。 另一方面,根據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年服務部的「公共交通工具讓座文化」調查顯示, 94.1%受訪長者表示在過去一週有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出,當中接近四成受訪長者沒人讓座,當中小部分人即使開口要求讓座也遭拒絕。

甚至認為長者只付兩元車費,還可以隨時要求別人讓座,認為關愛座是他們的專屬座的情況並不公平。 今次「死摩囉差」事件引起社會熱議,有網民認為,讓座是一種美德,不是應該更不是必須,「強迫別人做一些不願意的事,比不讓座更缺德。車箱上每一個人都有付車資,也有相同權利使用座位」;但亦有網民認為,即使該名女士需要坐下,亦可坦承解釋,不應侮辱呼籲讓座的人。 加拿大多倫多運輸局(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以附例 (by-law) 關愛座爭議 形式推行關愛座,任何乘客不遵照指示讓出座位給有需要人,最高可被罰加幣235元,本身是有需要人士則不受限制。 多倫多運輸局更特別註明個別不讓座人士,可能有不明顯的需要或不願公開其情況,希望各乘客能互相體諒。 香港方面,港鐵2009年引入關愛座,主要目的是希望推動讓座文化;而九巴亦在2011年在巴士下層設定關愛座。 十餘年前起,香港公共交通工具上,陸續設立供長者、孕婦、小孩、殘疾人士等有需要人士的優先座位,在鐵路列車上多稱「優先座」,在巴士上多稱「關愛座」,社會上一般稱「關愛座」。

優先座之目的是為孕婦、病者、負傷者、老人和殘障人士所設的優先座位[3]。 坐在優先座上的人應禮讓上述人士,但並沒有硬性規定,完全是發自內心[4]。 部分交通工具(如香港的天星小輪或香港電車)更指明關愛座是長者專用座位,皆有告示提醒乘客如非長者不可佔用相關座位否則予以拒載。 港鐵稱為優先座,於2009年10月起推行,在車廂劃定座位作優先座,並貼上奪目紅色標示,提示長者、抱着嬰孩人士、孕婦和行動不便人士可優先使用;九巴及新巴城巴則於2011至2012年起也引入關愛座。 有人認為優先座的設立是鼓勵讓座,而非強迫讓座,乘客付了車資,便有權坐下,讓座與否,應是自願性質。

較年青及有留意時事的人,不管身體狀況如何,即使目睹關愛座空出亦不會坐下。 看似年青的長者,坐下來亦心有不安;最痛心的是身體殘障人士,亦不願坐下,有義肢人士坐下時要特意露出義肢,免被別人報以歧視目光。 關愛座爭議 港鐵於2009年推出優先座,現已增加至每個車廂4個,更於南港島線金鐘站引入「優先??」,而九巴亦於2012年開始增設關愛座。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男生被孕婦逼讓座即場除褲反擊 網民大讚:有需要就能坐

根據香港公共運輸工具的營運協議,營運公司需推動無障礙設施,其中包括便利長者的關愛座,目的是建立無障礙環境予有需要人士,例如孕婦、病患、負傷者、老人以及殘障人士。 不少「後生仔」因關愛座受責,於是發動網絡輿論攻勢,反擊關愛座,相關言論如:「關愛座根本就是批鬥座」、「後生仔唔通唔會身體唔舒服?」、「老人家大哂呀?」、「大家都俾錢搭車,點解一定要我讓座?」、「批鬥座冇人敢坐係浪費資源」、「取消關愛座」等等。 很大程度同意:讓座行為本是自願非法定,但網絡令不少人害怕受到譴責。 根據一項問卷調查,約七成受訪中學生沒坐過關愛座,他們認為坐在關愛座的壓力比坐在普通座時多,有近六成人認為網絡批判會構成讓座壓力。

關愛座原意是方便有需要人士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禮讓和關愛精神。 關愛座爭議 原則上,一般乘客亦可享用關愛座,惟遇上有需要人士時,相關乘客應主動讓出座位。 然而,近日有網民卻去社交平臺投稿指,乘坐港鐵上班時,坐在關愛座旁邊的普通座,竟被一名港媽要求讓座予其10歲女兒,更稱「關愛座是給小朋友坐」,令投稿網民大感無奈。 自稱是高齡孕婦的樓主於facebook羣組發文,指週一(6月12日)工作了14小時後,下班已感到非常疲累,加上帶同一批嬰兒用品,故在北角站上車後便坐到關愛座休息。 她指上車不久遇到2名滿身酒氣老伯上車,其中1人坐到她身旁關愛座,另1人疑未能找到座位,竟開始出言「單打」,稱「個位應該畀老人家坐、畀有需要人士坐,後生唔應該坐」。

很小程度同意:網絡並不是惟一因素,標籤效應也令不少市民區分「有需要」和「沒需要」,形成「沒需要」者不應坐關愛座的心理。 另有調查指出,不少人照樣會坐關愛座,近四成坐車長者不獲讓座,可見並非人人受壓。 即使網絡公審能夠在讓座中起監察作用,但在動輒得咎的情況下,關愛座變成空座、讓座是被自願的行為,大大與推廣關愛文化的原意背道而馳,而且生活瑣事隨時變成被網絡公審的題材,只會令社會更加分化。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是讓座還是留座?

網民看過帖文也力撐樓主,直指關愛座並非長者專屬,又質疑2名老伯恃老賣老,道德勒索樓主。 和關愛座有關的衝突,社交網站及短片分享網站常有流傳,多數和年齡有關,例如有被指「怪獸家長」的父母以「關愛座係俾細路仔坐」為由,要求其他乘客讓座給自己的孩子。 一些較年長的乘客,視關愛座為專利,動輒要求坐在關愛座上的較年輕乘客讓座,而且往往態度惡劣,除了用命令式口吻勒令讓座外,又加上諸多帶有年齡歧視的道德批鬥,包括「後生仔同老人家爭位坐」、「後生仔唔讓座俾老人家」、「後生仔冇同情心」、「一代不如一代」等。 被罵的「後生仔」很多時「忍一時風平浪靜」,起身讓座了事,亦有越來越多人不願啞忍,反脣相譏,出現互罵場面。 關愛座爭議 另外,即使沒有年長者要求讓座,亦有不少「有心人」偷拍坐在關愛座上的「後生仔」,再將影片或照片上載到網絡,並加上如「咁後生都坐關愛座」等一類惡評。 難怪一般人為免惹麻煩,即使在擠迫非常的繁忙時間,見到關愛座「冇人坐」,都寧願站着。

關愛座爭議: 【關愛座】網絡公審潮被譏變「批鬥座」 有意見促廢除

關愛座並不是香港獨有,世界不少國家以不同形式、名稱或規例推行。 關愛座爭議 據報導,關愛座早於1973年在日本列車首先出現,其原因可能是人口開始老化有關,今天,日本已公認為人口老化最嚴重國家之一。 隨後世界各地因應人口變化及社會需要,不少地方的公共交通工具相繼引入關愛座。 原則上,關愛座本身並非只侷限有需要人士而設,一般乘客理論上亦可享用,惟遇上有需要人士時,相關乘客應主動讓出座位。 很可惜關愛座在不同國家惹來不少非議,不但推動讓座文化的成效未見顯著,網絡經常有人上載短片,批評年青人士佔用關愛座或長者粗魯地要求別人讓座,同類的短片引起無數次網絡公審,更有媒體虐稱關愛座為「批鬥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Also Like

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計劃8大著數2025!內含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計劃絕密資料

創科實業上日公布業績並發公告反駁沽空報告指控,股價較早時升近5%,是升幅最大的恒指成份股。 另外,萬科企業折讓逾6%配股集資逾39億元,主要用於償還境外債務性融資,股價跌逾4%。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概不負責 。 2008年8月,商場街市租戶因不滿領匯於9月7日實行的新約瘋狂加租,先後於20日和27日罷市。 在首次罷工後翌日,100名街市租戶代表攜橫額遊行至位於尚德商場內的領匯辦事處抗議,要求領匯在該日下午3時前作出回應。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至於如何做到,目前來說,我覺得即時可以花精力去處理的,就是河套區和港深創科園。 當公眾諮詢由以往三輪縮減至一輪,甚至有消息指會對出席公聽會人士的發言時間縮減,當中城規會或政府部門官員能否在「有限度」的討論下,便能清晰理解公眾人士的意見呢? 當局早前進行的規劃及發展研究確定了在新界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及洪水橋(洪水橋新發展區)建設新發展區的可行性。 最後一期的工程,即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於2009年年底動工,填海工程已於2017年完成,餘下基礎設施工程正在進行中。…

小童銀行戶口15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秒投StockViva 小童銀行戶口 的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宏寰集團和新加坡郭鶴年家族的 K3 Ventures 投資,實力雄厚,目標打造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學宜無憂留學保險」全面保障助您或您的子女安心到世界各地升學,享受留學生活之餘亦可把握機會遊歷各地,開拓視野、實現夢想。 當您被邀請透過打開連結或下載應用程式以獲取特別優惠時,請三思而後行,它們可能含有惡意軟件。 東亞銀行的「理財小博士」儲蓄賬戶,開戶只需10元,為5間銀行中最低。 另外,亦設有電子網絡銀行服務,讓孩子也可以學習及體驗網上理財,更有特別設計的兒童存摺簿,賬戶不設服務月費。 父母不妨為年幼子女開立兒童戶口,為他們儲起利是錢之餘,還可以藉兒童銀行戶口教導子女理財。 小童銀行戶口:…

爽膚水10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此外,每款爽膚水產品都具有不同成分與功效,建議消費者應根據自己膚質狀態而揀選適合的護膚產品,消委會亦列出了4大常見成分,讓女生們參考。 不少女生在每日潔臉後都會在用爽膚水作進一步清潔,但消委會就指出其實每日用潔面產品清潔面部肌膚就已經足以清除皮膚表面及毛孔內的污垢,後續可用保濕產品為肌膚簡單補水,但如果再用爽膚水作進一步清潔的話,有機會令皮膚因過度清潔而增加過敏風險。 「稻糠保濕精華」、「大豆胚芽精華」及「氨基維他命C」等升級美容成分能高效提升肌膚自身的保濕能力,修護乾燥肌膚,令肌膚回復細緻亮澤。 這款同獲3.5分的保濕乳能迅速保濕同時吸收多餘油脂,使肌膚不泛油光,加強肌膚天然屏障功能及舒緩肌膚。 Belif的積雪草紓緩炸彈爽膚水,很適合敏感肌及暗瘡肌的女生使用。 消很會今次測試了25款爽膚水或化妝水樣本,樣本主要購自化妝品專門店、零售店、百貨公司及網上平臺,價錢由$69至$470,容量由100毫升至250毫升,即每毫升由$0.35至$ 3.92,價格相差逾10倍。 當中蘊含30%的抗衰老活性成分偏木聚糖,有效修正深陷皺紋、損傷印痕及瑕疵粗糙等各種「歲月痕跡」。 不含油份的潔面啫喱泡沫豐盈,能徹底潔淨面上污垢,有效減少面部多餘油份,令肌膚油脂平衡、亮澤清新。 質感輕盈的健膚水,為敏感肌膚立即舒緩、降紅及鎮靜,同時滋養保濕,並且為皮膚帶來更健康和清新的感覺。 若要加強清潔效果,建議爽膚水可配合化妝棉使用,輕輕的抹拭全臉,將污垢或死皮清除。 ALBION健康化妝水 N(簡稱「SkiCon」),是一款蘊含濃縮有機「北之薏仁」精華的柔膚水,可預防皮膚粗糙和乾燥,抵禦季節和環境變化對肌膚的影響。…

潘天蔚桑普2025必看攻略!內含潘天蔚桑普絕密資料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三從四德”的教育,買寶瑤漸漸迷失了自我,同樣都是孫楠的孩子,但是作為父親他是那麽的無動於衷。 自以為將最好的都給了買寶瑤,但是卻從未靜下心來好好地了解過,自己女兒內心真實的想法是什麽? 你給她一個蘋果,她因為畏懼和膽怯,選擇了違心的接受,實則在內心深處想要的是一個橘子,最終橘子都成為了漸漸迷糊成了蘋果。 1968年夏秋,浙江美院的「打潘戰役」達到了高潮。 1992年,郑乃馨的父亲来到中国广州工作,因为他喜欢《我不想说》这首歌,所以他想把歌曲卡带带回泰国,在看到了专辑封面的杨钰莹的照片后,他便希望想找一个像杨钰莹一样的妻子。 后来,他也如愿找到了长相甜美的妻子,但妻子并不太会唱歌,所以之后他便许愿希望能有一个长得漂亮,并且会唱歌的女儿,所以就有了女儿郑乃馨,并在之后开始培养她唱歌跳舞。 2019年6月28日,使用艺名“郑亦琳”主演的中国都市奇幻爱情剧《超级影后之初次做人》播出,在剧中饰演借住在十八线小明星秦璇身体里的小P星女司“璇”,从而以演员的身份在中国正式出道。 潘天蔚桑普: 中国史上被一群20岁少妇统治的王朝 台灣三立新聞喺2013年颱風「蘇力」吹襲時,搵記者喺高架橋上測風速,唔係用儀器!…

標靶藥物有哪些7大優點2025!專家建議咁做…

厄洛替尼在二线治疗中被显示提高了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單株抗體挾帶殺癌物質:部分的單株抗體除了標記作用外,也可以自身攜帶放射性物質或化學毒物,一旦他們接觸到了癌細胞,便會引爆身上的「炸彈」將癌細胞消滅,而且也因為標記的關係,避免了正常細胞受到波及。 戰癌 200 及 戰癌 300 顧及到癌症復發和確診其他癌症的風險,HK$100 萬保障額會於首次啟動後每 3 年重設更新,直至賠償達到終生保障額為止(每 HK$100…

分身家好唔好2025!(小編推薦)

一個人在婚姻幸福美滿時,不會想到離婚,更何況與另一半「分身家」? 但現實卻又是另一回事,不少富豪名人都因分手、離婚而要分身家,成為焦點。 例如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與Melinda早前離婚,雖然二人早於離婚前簽署分居、財產分配協議,但Bill Gates亦要將旗下投資公司Cascade Investment總值140億港元的股份移交給Melinda Gates。 而隨著社會越來越富裕,不少家庭資產大增,就算是普通人都會面臨離婚被分家產的風險。 因為在法庭的角度,不論男女,財政較弱一方可得到財政較強一方的資產,所以男方分女方身家的情況亦會出現。 「賭王」何鴻燊病逝,享年98歲,市場隨即關注其財產分配會否引起法律糾紛。 事實上,兩周前何鴻燊「元配」黎婉華的女兒何超雄便已狀告同房姐姐何超賢,要求何超賢交出多項關於何鴻燊、黎婉華信託的文件,使家族信託(Family Trust)再度備受談論。…

吸濕腳貼2025詳盡懶人包!內含吸濕腳貼絕密資料

另外,成份中有艾草、稻米油等,遇上體溫後會沁油,或能解釋油脂殘餘物。 吸濕腳貼 因此,足貼變濕變黑就等於有效吸走體內濕毒的說法,仍然成疑。 想進一步確認足貼是否真的具備排濕的功效,可先從當中的成份著手分析。 香港市面有售的祛濕足貼,包裝上常提及的主要成份有艾草、竹炭、竹酢、稻米油、蘆薈提取物、紅菜頭、桔梗、熊果素,甚至是礦石(例如電氣石)等。 這些成分確實具備「活血通脈」、「祛濕化濁」或「解毒殺蟲」的作用,因此理論上這些足貼還是有清除體內濕濁的功效。 而外在的「濕」會影響內在臟腑運化,進而產生「內濕」,內外濕夾雜下,許多症狀就會出現,如不能及時調整,長期下來慢性病就會產生。 友營堂新近研發的是對疼痛有效而無藥性的活力肌腱貼。 活力肌腱貼自2012年推出以來備受市場注目,於香港、美 國、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大型連鎖店及藥房有售。 吸濕腳貼: 腳底穴位多…

陰道有味道7大著數2025!專家建議咁做…

如果女生的下體異味屬於較甜的氣味,就是因為吃了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例如橙、柑橘、西柚等等,都會令女生的下體氣味變甜。 陰道有味道 很多女生都喜歡吃甜食,例如是蛋糕、曲奇,雖然吃甜食會令人心情愉快,但糖份是酵母菌的好朋友,進食太多甜食,同時陰道又處於溫暖潮濕狀態,就很容易令下體受感染,私 密處異味也由此而生。 使用過熱的水洗澡除了會令到皮膚變得乾燥,而且還會破壞陰道 ph 值,熱水會殺死有益的細菌,令到惡菌繁殖,因此應該使用貼近人體溫度的水去清潔私密處皮膚。 在生現週期的時候,女生需要使用衛生棉,如果沒有定時替換,私密處很容易會散發出濃濃的腥臭味、血液所帶來的金屬味。 性行為會引入細菌,以及來自避孕套的異物,如潤滑劑和殺精劑。 對於經常出現尿道炎的女生,多喝蔓越莓汁可以減低泌尿系統反覆的問題,不過女生們一定要選擇不含糖分的蔓越莓汁,因為糖分會改變陰道的酸鹼值,令細菌更容易滋生。 值得一提,有些女生習慣每日使用護墊,其實在陰部健康的狀態下並不建議女生長期使用,因為護墊會令陰部變得悶熱,不得通爽,自然增加下體異味出現的機會。 如有需要使用的話,也應該2至3小時更換一次,才不會令護墊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