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狗大約3歲,狗仔已絕育,Ivy形容兩狗情緒穩定,比較安靜,亦肯喫東西。 兼善裏2025 他們雖然有晶片,但漁護署發現登記主人的電話無法聯絡,因此至今未能聯絡到狗主來接回兩狗。 Ivy表示,希望狗主或知道兩狗背景的人士聯絡阿棍屋,如果一個月仍沒人認領,才會安排狗狗領養,因此暫不會回應領養這兩狗的查詢。
- 【大公報訊】市建局在2019年以沉重財務承擔爲由,未接納長沙灣兼善裏舊樓業主提出的重建方案。
- 據熟悉該區及兼善裏的區議員早前的瞭解,兼善裏樓羣大部分單位已被分間成多個劏房出租,估計現有的劏房數目多達 3,000 夥。
- 這個在 1960 年代落成的舊屋邨,在過去約 20 年間作階段式的重建,將旁邊使用率偏低的前長沙灣分層工廠大廈改劃成住宅用途,納入元州邨範圍之內,通過規劃手段增加公屋供應。
- 她亦擔心有業主會借機瘋狂加租迫遷,形容情況是劏房租管通過前的漏洞,希望市建局制定政策,要求業主凍結租金,以及保障租客從項目公佈,至完成收購後的賠償階段間的續租權。
-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亦有業主以賠償租戶2萬港元及免租一個月的方式,叫租戶不要進行登記,但仍要他們在10月底前遷出。 至於「兼善裏/福華街」項目地盤總面積約7,300平方米,將覆蓋兼善裏1至44號、福榮街535至573號(單數)、福華街544至588號(雙數)及青山道473至475A號(單數),涉及約90個街號、835個業權,估計影響2,100個家庭及120個地鋪。 「昌華街/長沙灣道」發展計畫地盤總面積約1.9萬平方米,分開兩個地盤:長沙灣道以北地盤覆蓋長沙灣體育館及毗鄰花園,可提供830個單位;長沙灣道以南地盤覆蓋長沙灣徑休息處連同部分深水埗運動場,將會興建一座政府綜合設施大樓。 他指該處若要重建,需增加綠化面積、留有一定樓宇間距及符合高度限制等,以滿足現行社區規劃的設計指引及法規,故預計重建後樓面面積會縮減至四萬平方米,單位數目會較現時少一百個,形容從發展角度而言此舉是「開倒車」。
兼善裏: 兼善裏24號 位置地圖
在農曆新年前夕,我前往深水埗兼善裏/福華街發展項目(兼善裏項目),瞭解市建局夥拍地區組織在該處進行的歲晚大掃除行動,爲項目內衞生環境較差的樓宇,全面清潔樓梯、走廊和天台等公用地方,並提供照明;此外,亦協助居住在項目內有需要的家庭清潔家居。 韋志成在網誌撰文表示,一批兼善裏舊樓羣業主月初向市建局提交意見書,冀儘快啓動重建。 他透露,規劃團隊積極運用新系統,為深水埗小區尋求市區更新的突破,又透露目前深水埗「小區規劃」方案正在詳細設計階段,涉及的「市區更新」範圍達到160,000平方米,即等同16公頃或維園的八成面積,規模相當巨大。
調查員到訪住戶時,可展示最新的「健康碼」3.0版本,當中已載有調查員疫苗接種記錄及相關的二維碼(下圖),以及深喉唾液測試的陰性結果,令住戶更安心,令凍結人口調查的工作能暢順地完成。 韋志成指出,市建局團隊正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爲基礎,以URIS系統預先整合區內土地用途、發展密度、樓宇狀況、人口和住戶分佈等數據,以制定更全面的市區發展方案。 此外,市建局將興建兩條分別橫跨長沙灣道和連接兼善裏周邊一帶的行人天橋,連接社區設施。 針對社區活動空間不足問題,團隊亦善用地面空間,設置更多與居民共享的社區空間,提升該區宜居性。 保持樓宇衞生情況良好和環境整潔,這是每名業主和住戶的共同責任。 我冀盼市建局這一系列措施,能夠發揮「起動」作用,讓業主和住戶切身感受到,居住的環境和衞生情況改善後所帶來的好處,自發繼續維持大廈的整潔,繼而加強他們在保養和妥善管理樓宇的意識;推而廣之,促進業主主動做好樓宇復修的工作,減慢樓宇老化。
兼善裏: 長沙灣兼善裏舊樓 或納市區重建
我們這個深水埗地區的規劃方案,惠及的,不單衹是居於兼善裏內數以千計的居民,實現了他們多年來希望透過重建改善生活環境的訴求;亦爲整個地區的市民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創造一個宜居的深水埗。 兩個項目在完成重建後,合計的住宅單位,將由現時約720個增加至超過1,800個,日後透過招標和出售,可為市建局補充現金流。 他期望方案能為市建局、政府以至私人發展商,日後在處理超高密度、體積龐大而失修的舊樓羣時,能夠發揮示範作用。
局方指暫時收到兩個租客的求助,涉及被業主要求遷出,個案已轉介至救世軍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 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註冊社工黃韻然稱,有一家3口在消息公佈後即被要求在一個月內遷出單位,現時感到徬徨無助。 亦有在兼善裏租住近兩年的劏房戶,被業主得悉未有按其要求不進行「人口凍結登記」後,隨即要求他本月底前遷出。 亦有業主以賠償租戶兩萬港元及免租一個月的方式,叫租戶不要進行登記。 市建局建議,將兼善裏樓宇羣毗鄰的政府土地納入發展,把地盤的剩餘可準許興建的樓面面積佔總準許發展面積比率,大幅提升至接近80%。
兼善裏: 兼善裏8號附近學校
除了改善這些樓宇公用地方的衞生環境和安全,團隊在歲晚前夕,爲部份居於劏房的獨居長者、雙老以至體弱人士的家庭,進行家居大掃除。 針對不少樓宇缺乏公用電力系統,無法安裝固定照明裝置,市建局團隊與地區組織特別購買了大約400支便攜式光管,陸續爲兼善裏項目內所有樓宇安裝。 這些光管將安裝在每幢樓宇的出入口、樓梯和走廊等昏暗位置,減低居民因爲樓梯太暗而失足跌倒的機會。 韋誌成指出,市建局團隊正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為基礎,以URIS系統預先整合區內土地用途、發展密度、樓宇狀況、人口和住戶分佈等數據,以制定更全面的市區發展方案。
兼善裏: 兼善裏
【大公報訊】市區重建局的“兼善裏/福華街”重建項目在2021年9月24日刊憲公佈開展,其後在社區出現很多問題,影響居民生活。 由兼善裏街坊組成的關注組反映,調查顯示有租戶遭業主大幅加租六成,更有租戶被業主逼遷,並有環境衛生、治安問題日益變差等情況,關注組促請市建局介入及改善。 市區重建局新任主席周松崗本月履新,有團體今(4日)先後到市建局總部及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盡快重建有60年歷史的長沙灣兼善裏,以改善當區居民生活苦況。 有業主呻指區內建設落後,環境衞生惡劣,又有不少黃色事業,希望透過重建改善。 至於住宅單位的發展模式,考慮到市建局在深水埗區內正推展大坑西新邨的重建,以及煥然懿居二期(春田街/崇志街項目)兩個首置項目,合共提供2,260個首置單位,並爭取在2023起陸續發售,滿足市民的置業需要。
兼善裏: 兼善裏18號 樓價走勢
然而,市建局明白兼善裏的樓宇管理和維修保養問題已積存多年,業主們亦缺乏能力處理相關問題。 網誌圖片顯示,兼善裏與毗鄰深水埗運動場的一幅政府臨時工地都標示在地圖內,或顯示當局有意將臨時工地亦納入小區重建範圍內。 此外,兼善裏樓羣涉及業權衆多,以「市價加津貼」模式收購,單是收購涉及的收購及補償支出將近95億元,項目收入只會是總發展成本三分之二,即隨時要倒蝕30億港元,未能抵銷涉及收購、安置補償及建築成本等總體開支。 市建局未來數年要處理九龍城區多個已開展項目,若同時重建兼善裏,入不敷支情況會持續,將造成沉重承擔。 此外,兼善裏樓羣估計現有達3,000夥劏房,若重建要處理調遷安置問題。
兼善裏: 劏房戶阿天︰如果我唔搬 業主搵人趕我走點算?
因應此情況,市建局藉著歲晚大掃除的傳統,夥拍地區組織在農曆新年來臨前,爲項目內多幢樓宇進行一系列關懷社區服務,從改善樓宇公用地方環境整潔、安裝照明系統,以至協助部分有需要的住戶清潔單位等,讓居民有一個安全、衞生的居住環境,迎接新年,這些服務預計惠及1,400多個家庭。 他提到,兼善裏舊樓羣涉及90個街號,若按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重建後只能提約1000個住宅單位,較現時舊樓羣連同劏房在內可提供的2100夥大減,在發展角度是「開倒車」,規劃團隊積極運用URIS系統,嘗試為深水埗小區尋求市區更新的突破。 市區重建局早前公佈開展長沙灣區兼善裏/福華街重建項目,料約2,100戶受影響。 有關注基層組織今(30日)稱,自重建消息公佈後接獲10多個基層租戶求助,大多是被業主威逼利誘「迫遷」,要求在10月底遷出單位,亦要求租戶不要進行「人口凍結登記」,疑是無良業主望營造自住假象,吞取賠償。 組織批評市建局「人口登記」未能完全阻塞漏洞,期望除非業主證明自用,否則不能中斷租約,又叫局方成立仲裁部門,在調解未有效時,介入業主與租客紛爭,免去租戶成為弱勢角色。 市建局回覆指,調查首4天已完成了約1,300個住戶的調查,約八成屬於租客,並收到兩個租客涉業主要求遷出的求助。
兼善裏: 重建後住宅面積將縮水 單位數目減少逾100個
市建局今(24日)公佈啟動深水埗區兩個重建項目,選址是長沙灣「兼善裏/福華街」和「昌華街/長沙灣道」,兩個項目共涉及720個住宅單位,預料重建後可增至1,838夥,估計最快會在2028年相繼落成。 其中兼善裏項目共有90個街號的樓宇,樓宇狀況普遍失修,亦有不少劏房單位,估計涉2,100戶及120間地舖受影響。 此外,重建要處理租戶的調遷安置,面對龐大的公屋輪候需求,不能夠因為重建單一小區,影響其他基層家庭輪候上樓時間。 他強調,面對兼善裏一類「超高密度」龐大而失修的舊樓羣例子,重建不可能一朝一夕實踐,但市建局不會坐視不理,會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審慎研究不同規劃的可行性。
兼善裏: 兼善裏重建擬改小區式
因為元州邨重建時,將旁邊使用率偏低的前長沙灣分層工廠大廈改劃成住宅用途,納入重建範圍之內,通過規劃手段增加公屋供應。 當中經過土地整合和重新佈局後,將部分泊車位重置入多層停車場,道路及泊車位面積大減至只有約6,000平方米,較重建前減少四成,騰出空間予樓宇興建和綠化休憩用地,在改善居住環境之餘,亦在地面加設有蓋行人走廊直達長沙灣港鐵站出口,為這個小區帶來更大的社區裨益。 兼善裏樓羣涉及的業權眾多,以現時市建局超出市場價格的「市價加津貼」模式,收購住宅自住物業,收購成本將十分高昂。
兼善裏: 兼善裏8號的交通站點
市建局爲此同時啓動昌華街/長沙灣道項目,將政府土地納入發展並重新規劃,包括長沙灣體育館,令兩項目可建住宅單位增至1838個,預料最快會在2028年起相繼落成。 韋志成表示,規劃團隊開發了「市區更新資訊系統」(URIS)。 規劃團隊運用URIS系統,嘗試為深水埗「小區」尋求市區更新的突破,透過分析土地用途,審視樓宇羣附近是否有適合的政府土地和社區設施,可納入「小區規劃」的發展計劃內,以一併審視重新規劃的可行性。 他解釋,兼善裏現存的樓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倘以可重建的地盤面積計算,料只能提供約1,000個新建住宅單位,相較估計現有住戶(包括劏房)多達 2,100 夥,即還要少1,100夥。 假設住宅自住業主可獲每平方呎約1.8萬元收購價,單是收購兼善裏範圍樓宇所涉及的收購及補償支出,將會接近100 億元。 兼善裏2025 韋志成提到,兼善裏附近的元州邨運用小區規劃的概念,可以借鏡。
兼善裏: 團體帶「賀禮」到巿建局請願 要求重建兼善裏
至於一些已成立法團的樓宇,業主亦向團隊反映,過去十多年不少法團委員因爲遷出和年紀漸長等不同原因,無法履行職務而辭任法團委員;隨後,業主亦沒有舉行業主會議以重組法團,導致法團無法運作,使樓宇管理工作逐漸荒廢。 兼善裏項目範圍內共有21幢樓宇,涉及90個街號,樓齡普遍超過60年。 市建局於啓動項目前,曾視察舊樓羣的公用地方狀況,注意到樓宇普遍失修、消防安全設施不足以及劏房充斥等問題。
她建議市建局要保障租客,在項目公佈至完成收購的時間,業主除非自用,否則不得中斷租約,租客並有優先續約權,同時成立仲裁部門,解決業主與租戶間的糾紛。 他提到,兼善裏舊樓羣涉及90個街號,若按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重建後只能提約1000個住宅單位,較現時舊樓羣連同劏房在內可提供的2100夥大減,在發展角度是“開倒車”,規劃團隊積極運用URIS系統,嘗試爲深水埗小區尋求市區更新的突破。 上訴委員團在2023年2月24日刊憲公佈其決定,確認發展局局長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兼善裏/ 福華街發展項目的決定。 在完成收購物業手續後,市建局亦會向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提供特惠津貼或安置安排。 他認為,倘要推行重建計劃,必須以一個較宏觀的角度檢視和研究,一併規劃深水埗運動場周邊的土地,重置公園、遊樂場、興建更先進及具現代標準的康體運動設施,以「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發展模式推行「小區更新」。 市建局又指,該區地積比率僅餘9%,單一考慮重建兼善裏涉及高昂收購和發展成本,將令項目入不敷支,遂決定以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策略,為整區進行整體更新、促成兼善裏樓宇羣重建,當中包括官地。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位於長沙灣的兼善裏樓齡高達60年,多名業主一直要求市區重建局儘快重建,改善居住環境。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發表網誌回應,指重建兼善裏存在規劃和安置調遷等困難,而且隨時倒蝕逾30億元,造成沉重財務承擔。 兼善裏 從以上的解說,反映兼善裏項目面對很多的限制,尤其過去沿用「項目主導」模式所落實零星而分散的重建項目,不單沒有有效整合土地,重建完成後亦對整個小區造成不能逆轉的規劃限制,令兼善裏項目的重建規劃難以和周邊土地產生協同效應及發揮更大的社區裨益。 若然時光可倒流,回到早年市建局(甚或是其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啟動該區的重建項目前,已引用「規劃主導」的模式,宏觀地作地區規劃、重整佈局,可能已把兼善裏的重建需要一併處理了。
兼善裏: 兼善裏重建 無良業主逼走劏房租戶吞賠償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爲HK$ 兼善裏 18,000,年齡中位數爲 46.2歲。 他又引述熟悉該區及兼善裏的區議員,估計大部分單位已被分間成多個劏房出租,估計多達3,000夥,重建需要妥善處理當中合資格租戶的調遷安置。 面對現時龐大的公屋輪候需求,韋志成不諱言市建局在研究重建項目的可行性時,必須審慎評估受影響家庭的遷置需求,以免因重建單一小區導致產生大量的安置需要,影響其他同樣居住在環境欠佳、但仍正在等待上樓的基層家庭的輪候時間。 善裏建築羣是兩列樓高9層無升降機的舊樓,樓宇的前樓梯通往福榮街或福華街兩邊大街,後樓梯則通往兩排樓宇之間的窄巷兼善裏。
發展局局長(局長)在考慮該項目及有關資料後,在2022年6月13日決定在不對該項目作出任何修訂的情況下,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該項目。 局長的有關決定已於2022年6月24日首次刋登於政府憲報。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兼善裏樓羣和周邊部份康體及休憩設施,有重新整合和重新規劃潛力,以制定一個為地區帶來規劃裨益的小區更新藍圖。
不要忘記,市建局在未來數年,要處理在九龍城區多個現時已開展,涉及數千個單位收購及安置補償的項目,若同時處理兼善裏的重建需要,這「入不敷支」的情況若持續,將會對市建局造成很沉重的財務承擔。 市建局自2001年成立以來,在深水埗區已落實了20個重建項目,是市建局在各區推行重建項目之冠。 這些現有項目涉及的重建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合共重建了270幢樓宇,反映市建局對更新深水埗舊區及改善區內居住環境的力度。 儘管如此,區內仍然有接近900 幢樓齡超過50年的樓宇,當中不少已超出現行規劃和法規所準許的發展密度,重建時涉及規劃、安置調遷和財務可行性等問題,兼善裏便是其中之一例。 新綜合服務大樓的其餘用地,亦將會作爲康健、長者以至綜閤家庭服務等社福設施,應付地區的需要。
兼善裏: 兼善裏/ 福華街發展項目(SSP-017)
針對社區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團隊亦善用地面空間,設置更多與居民共享的社區空間,並應用「地方營造」概念,爲居民營造更多元的生活,提升該區的宜居性。 我們更會以「活化」手法,進行街道改善及休憩空間美化工程,將社區空間、新的政府設施綜合大樓、深水埗運動場以及周邊的康樂、休憩及社區設施,融合成一個一體化的社區康樂集中點,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深水埗區舊樓密集,行人道狹窄,無障礙設施亦不足,對居民出行,特別是長者和小童尤其不便;區內亦缺乏休憩設施和社區活動空間。
這個在 1960 年代落成的舊屋邨,在過去約 20 年間作階段式的重建,將旁邊使用率偏低的前長沙灣分層工廠大廈改劃成住宅用途,納入元州邨範圍之內,通過規劃手段增加公屋供應。 未重建前,屋邨範圍中央有不少道路和小型露天泊車位,道路和泊車位約佔一萬平方米,相當整個地盤面積逾一成,未盡土地使用效益。 【明報專訊】深水埗區舊樓多老化失修,市建局昨日啟動長沙灣「兼善裏/福華街」及「昌華街/長沙灣道」兩個重建項目。 局方解釋,兼善裏地積比低,遂以「一地多用」概念,把兼善裏樓宇毗鄰政府土地一併納入發展,估計項目範圍涉830個業權,約2100個家庭及約120個地舖受影響。 市建局料兩項目提供1830個私人住宅單位,收購成本約100億元,預計分別2031年及2028至33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