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九龍巴士引入全港首部超級電容巴士gBus作實地測試,為香港的公共運輸發展開拓新的領域,該車已於2010年9月到港,測試期間gBus將往返美孚及荔枝角車廠行走,進行全面測試。 2008年11月24日,經過政府和多個區議會多年來的討論,九龍巴士正式公佈70號線會於同年12月7日起停辦。 70號的最後一班車於12月7日凌晨0時45分由上水開往佐敦匯翔道,結束40年的服務(註:由1968年1月27日至1973年7月16日,路線編號為19號、由1973年7月16日起,路線編號為70)。 2000年,使用智能卡「八達通」繳付車資已經非常普遍,九龍巴士已於同年4月完成為整個車隊裝上八達通卡使用器。 同年11月25日,九龍巴士率先引入「路訊通」系統(前稱「資訊娛樂共同睇」),乘客可透過已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收看資訊及娛樂節目;但亦有乘客指出電視節目聲量過大,造成騷擾;「路訊通」已於2017年6月停播,現時只播放廣告和巴士站(無聲音)。 1975年,九龍巴士為吸引駕車人士改搭巴士,推出豪華巴士路線服務。
- 1999年,九龍巴士曾經與商業電臺合作,在巴士上安裝收音機設施,播放商業二臺節目,後期則改播香港電臺第二臺節目。
- 深水埗區議會一直要求政府盡快落實上述用地的長遠發展,以便早日地盡其用,讓市民享用發展 後的政府設施。
- 、電訊盈科荔枝角機樓、深旺道路口、九巴月輪街車廠、曼克頓山(前九巴荔枝角車廠),南迄道路盡頭的荔枝角公園。
- 於是他提出將企業重組,成立九巴控股並以之為上市旗艦,轉而將九巴(1933)私有化,再注入其他業務,巴士模型、車身廣告、路訊通、非專營巴士等不同業務並駕齊驅,使公司財政收入更加穩健。
- 同年,九巴集團進行重組,九巴、龍運巴士等成員公司成為一家新成立之「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其主要股東仍為新鴻基等。
過去月輪廠設有入油設備及洗車機,以輔助當時對面之荔枝角車廠。 後來荔枝角車廠遷往新填海區現址後,有關設備已被拆除,遺下入油處的簡陋上蓋,而入油車坑現時改作停泊巡邏車、九巴/龍運未出牌/已退役巴士用途。 經過悠長八十多年專營巴士服務歲月,在芸芸近四百條巴士路線之中,有六條路線脫穎而出,獲九巴確認為「六大經典路線」。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董事
公司自行製造的口罩最高日產量有10萬個,至8月時,九龍巴士指出鑑於市面口罩供應趨穩定,公司決定透過相關社福團體向4類弱勢社羣,包括劏房住戶、無家者、殘障及智障人士,每月捐贈20萬個口罩,直至疫情緩和為止。 2019年8月6日,早上10時起,手機應用程式「App1933」、九龍巴士官網和巴士站顯示屏,開始提供所有聯營過海路線的新世界第一巴士與城巴到站時間預報資料。 2016年3月5日,九龍巴士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對出的空地舉辦「九巴與你 穿越今昔」活動,展出三輛古董巴士及一輛新巴士,並安排兩輛開蓬陽光巴士供市民乘搭。 2012年12月底,九龍巴士投資10億港元,引進370部新一代E500歐盟五型雙層巴士,分別可以減省1成燃油及碳排放,除了驅動及空氣調節系統改良外,各部件的總重量比較舊款的E500輕700公斤。 該批新巴士的底盤亦預留了空間,以預備於日後安裝上處於測試階段的歐盟六型引擎。 首輛E500巴士已於2013年2月2日付運到港,其餘將陸續付運,主要行走往返新界往市區的長途路線。
- 九巴青衣車廠(KMB Tsing Yi Depot),公司車廠代號LCKD-TSYI,是九巴荔枝角車廠(L)其中一間衛星車廠,位於青衣西南西草灣路及清梅街之間(出入口設於清梅街),供荃灣、葵青及青衣區部份巴士停泊。
- 以往九巴每當推出新款巴士模型,皆安排在全線顧客服務中心開售,使中心外往往出現長長人龍。
- 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客要補票。
- 轉車站亦安裝了九巴首批「巴士到站時間預報系統」顯示屏,透過在行走60X、61X、259D、260X及263線的巴士所安裝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裝置,估算巴士到達屯門公路轉車站的時間。
- 九龍巴士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啟德機場↔中環,後分拆為A2及A3)及201(啟德機場↔尖沙咀,後改稱A1)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 位於寶輪街/深旺道交界的九巴月輪街車廠,佔地 39,000 平方米,該幅用地現時以短期租約形 式作公眾及巴士停車場。
截止2009年9月為止,全數使用電牌的巴士均已更改為某某鐵路站,惟極少數使用膠牌的巴士仍沿用某某火車站或某某地鐵站的舊膠牌(近期取消鐵路兩字)。 地區專利於6月11日正式生效,九巴接辦當時中華汽車及啟德汽車經營的共18條九龍及新界路線。 公司成立初期,以106輛小型單層巴士行走,車廂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 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站停車。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2025 1997年,耗資100億港元興建的青嶼幹線正式通車,5月至6月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觀光。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2025 九龍巴士遂於假日特別加開兩條觀光路線X31及X32,分別由荃灣碼頭及葵芳地鐵站出發,途經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後,在東湧東交匯處折返,不駛入東湧新市鎮,以一償市民參觀青嶼幹線「遊車河」的心願。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寶輪街9號- 香港九龍長沙灣寶輪街9號
荔枝角站 A出口, 於長沙灣廣場側轉乘巴士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31B、32、35A、36B、286X,至「饒宗頤文化館」站下車。 舊荔枝角車廠拆卸後,九巴所有記者招待會一度改在月輪廠舉行,例如介紹新車款Enviro400、保留熱狗巴士等,其中Enviro500 MMC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12.8米及Enviro500 MMC Hybrid的記者招待會更開放予公眾及巴士迷參觀。 近年,九巴將記者招待會(如富豪B8L及「城市脈搏」版富豪B9TL)移至九龍灣車廠天台舉行。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2025 沙田車廠曾安排部份車輛收車後停泊於月輪廠,當時早更或特別更車長,均須於特定簽到時間前到達沙田車廠派更組拍卡簽到,然後直接轉乘員工接送車到月輪廠取車。
本路線與港鐵荃灣線及九巴6號線重疊,但沿線需求量甚大,加上本路深入遠離港鐵站的蘇屋邨及李鄭屋邨,因此仍有一定的客量支持。 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龍運巴士及陽光巴士全職員工及家屬(不包括外判職員)可免費乘搭本路線,惟必須拍職員或職員家屬八達通。 2019年12月16日:為配合202線開設,本線往尖沙咀碼頭方向,原經至東京街後,改經荔枝角道,不經青山道及欽州街,取消「營盤街」及「福榮街」兩站,新增「長沙灣站」、「麗閣邨」及「麗閣邨麗籮樓」三站。 2003年8月24日:因深水埗區議會要求減少長沙灣道的巴士流量,本線往蘇屋方向改經荔枝角道、東京街、保安道及長發街,不再途經黃竹街、汝州街、欽州街及長沙灣道。 關於1921年九龍專營權招標時擬辦的2號線,請見「九龍巴士5號線」。 香港泊車自駕旅遊 停車場收費時租日泊夜泊月租 出入口 教學影片分享 鄰近停車場 商場泊車優惠 車CAM駕駛影片.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寶輪街9號 – 長沙灣寫字樓出租或出售
所有九巴巴士均須進行經ISO認證嚴謹的定期保養安排,每日、每月、每半年及每年在車廠內進行檢查,以確定巴士適合在路上行駛。 巴士每天接載乘客前都需進行檢查,包括車身表面、車廂、車費顯示器、八達通讀卡器及快易通感應器。 當車長發現巴士出現問題並向維修組匯報後,維修人員會盡快進行維修。 對於日常巴士車務運作,陳祖澤將權力下放給四個地區車廠總經理,各個部門亦清楚瞭解自己的職責。 同年一月,總部管理架構重組亦完成,將不同部門納入商務、財務及行政、車務三個分支,每個分支由一位總監負責,他們分別掌管功能上互相關聯的部門,各個部門之間有清晰工作指引。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九巴月輪街車廠
於是他提出將企業重組,成立九巴控股並以之為上市旗艦,轉而將九巴(1933)私有化,再注入其他業務,巴士模型、車身廣告、路訊通、非專營巴士等不同業務並駕齊驅,使公司財政收入更加穩健。 除此之外,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和東湧的龍運巴士,更是九巴其中一項得意之作。 1997年後九巴更成功開拓中國市場,在大連、天津成立合資公司,經營客運生意。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2012年12月16日:屯門公路轉車站(南行)啟用,九巴在此站提供由電訊盈科提供之「KMB Free WiFi」15分鐘免費Wi-Fi無線上網服務。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九龍總區
日漸普及,九巴亦著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當中第一批M字尾的巴士路線只有13M線一直營運至今)。 1982年更首次開辦市區特快巴士線(即號碼以X字作結的路線)14X及15X(現已改為215X),以接近點到點的行走方式,吸引更多市民選乘九巴。 另一方面,受惠於多個新市鎮同步發展,巴士路線網絡進一步擴展。 1949年:九巴率先由英國引入首批20輛載客量較高的雙層巴士-丹拿A型,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客量,成為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雙層巴士,從此香港的巴士服務趨向以雙層巴士為主力。 2015年1月27日:「巴士到站時間預報服務」正式推出,到年底更全面覆蓋九巴及龍運旗下所有常規獨營路線。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消防局
1949年:率先從英國引入20輛載客量更高的雙層巴士─「丹拿A型」,為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雙層巴士。 舊荔枝角車廠用地在1993年根據《城市規劃條例》改劃為「綜合發展區」,以待日後發展。 四、介乎民耀街與耀星街在郵政總局對出的未命名道路的路旁停車位將於2月12日凌晨零時零1分至下午4時30分暫停使用。 三、民康街支路封閉期間,由東區海底隧道出口往東區走廊西行的車輛須改經康安街或太安街、筲箕灣道及英皇道。 五、沿幹諾道西天橋東行往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東行、東區走廊東行及東區海底隧道的車輛須改經幹諾道西地面東行、幹諾道中地面東行、民吉街、幹諾道中、告士打道、維園道、歌頓道、電氣道及渣華道。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香港島
2016年9月26日,九龍巴士及龍運巴士推出全新版本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所有巴士路線預計到站時間。 該路線為一條往返坪石巴士總站與啟東道的循環路線,共有4個巴士站,並會於坪石及啟東道兩邊車站設置充電站。 九龍巴士另建議超級電容巴士在單軌電車未完成之前行走啟德發展區,建議中路線連接觀塘開源道、啟德發展區與九龍灣站,來回程均設12個巴士站,其中4個車站將設置充電站。 2001年,九巴沙田車廠於11月取得ISO 14001品質證書—環保管理體系,成為香港巴士運輸業內首間獲得此殊榮的車廠。 經過多年與生產商合作的試驗,九龍巴士已於1988年首次引入全球首部試驗成功的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11米空調巴士,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巴士服務質素。 該巴士車牌DX2437,車隊編號AL1,於2005年8月19日退役。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荔枝角道822號停車場
三、介乎灣仔與東區走廊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東行線(介乎中環與灣仔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東行線則在下午約1時30分起解封)。 由屯門公路通往汀九橋南行線的支路將於2月11日晚上11時30分開始至翌日下午約1時15分封閉,直至道路可安全重開。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1933年6月11日地區專利生效後:由九巴接辦,同時設置頭等及二等收費,當時頭等收費為首兩段一毫,其後每段五仙;二等車費為首兩段五仙,其後每段五仙,軍人及小童可以使用二等車票乘搭頭等。 在本線最後一個營運日,除了不少巴士迷外,更有一般市民(非巴士迷)專程乘搭本線及拍照留念,因此當天晚上,本線來回方向(尤其是接近尾班車時段)也出現非常難得的滿座情況,部份班次更因為乘搭人數過多,需要更換巴士錢箱內膽。 1980年12月1日:一輛行走本路線的利蘭勝利二型雙層巴士(G217/CH2048)在彌敦道右轉入窩打老道時全車翻側,造成1死55傷。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使用車輛
現時九巴擁有4個永久性車廠,為整個巴士隊伍提供日常維修及保養服務;另設有十個較小型衛星車廠,提供停泊及小規模保養服務。 2012年5月9日:隨著九巴最後四條尚有非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5A、16、93K、98A)正式轉為全空調服務,九巴所擁有的全港最後一批非空調巴士亦隨之退役,象徵九巴全線以至全港所有專營巴士路線均提供全空調服務服務。 2002年10月:九巴於藍田地鐵站內的42C線巴士總站月臺,興建全港首個空調候車亭,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密封設計,並裝有恆溫式空調系統,由獨立系統供應鮮風,讓乘客在空氣清新與寧靜舒適的環境下等候巴士。 亭內裝設了一組多媒體資訊系統,以及一組電子屏幕顯示屏,詳細列出下一班巴士的開車時間、路線與票價等資料。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香港泊車好去處 – 寶輪街9號九巴總部停車場 (出)
〈【巴士翻側】「超時代巴士」車廠翻側 九巴車長疑駕車玩樂被停職〉,《香港01》,2019年12月27日。 2019年12月27日:下午二時許,陽光巴士擁有的Neoplan Centroliner(前九巴AP146/KR6768)於此廠天台失控翻側,無人受傷。 肇事巴士即將到達歐盟三型柴油非專營巴士退役大限,因此不獲復修並提早退役。 新荔枝角車廠於2002年5月啟用的同時,意味舊荔枝角寶輪街車廠正式劃上句號,其後拆卸。 經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旗下的荔枝角地產重建為住宅「曼克頓山」,總樓面面積達100萬平方呎,建築成本估計逾10億元。
維基新聞中的相關報導:九龍巴士及龍運巴士今起加價2011年5月15日,九龍巴士獲香港行政會議批准,當日起加價3.6%,比2010年7月30日申請時的加幅8.6%削減超過一半,獨營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亦會加價(聯營則維持不變)。 2008年6月8日,九龍巴士獲香港行政會議批准,當日起加價4.5%,比申請加幅9%大幅削減一半,而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不論獨營或聯營)也同樣加價。 2007年2月,九龍巴士引入第三款歐盟四型巴士,型號為斯堪尼亞K310UD(前稱Scania K95UD6x2),車牌號碼為MT6551(車隊編號ASU1)。
九龍巴士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啟德機場↔中環,後分拆為A2及A3)及201(啟德機場↔尖沙咀,後改稱A1)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及後,有網民表示尖沙咀碼頭的顧客服務中心重新投入服務,但只提供路線查詢、八達通增值服務及少量模型售賣。 大欖隧道轉車站元朗方向的「九巴客務站」於2014年12月18日啟用,為乘客提供日用品、八達通增值及免費Wi-Fi無線上網等服務。 九巴最後兩輛丹尼士巨龍9.9米(ADS)亦由此廠管轄,惟已於2017年7月退役,成為九巴最後一間全面低地臺化的車廠。 九巴舊荔枝角車廠曾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巴士車廠,位於新九龍海旁地段第3號,即荔枝角寶輪街1號,毗鄰荔枝角焚化爐。
1980年代,隨着地下鐵路通車及九廣鐵路實現電氣化,九龍巴士亦着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1989年起為方便乘客,數條以M字尾的九龍巴士路線,亦容許乘客以通用儲值票付款。 1982年更首次開辦市區特快巴士線(即號碼以X字作結的路線)14X(已停駛,由215X及219X取代)及15X(現已改為215X),以接近點到點的行走方式,吸引更多市民選乘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大欖隧道轉車站首設多功能客務站 九巴試驗手機版到站時間預報〉[新聞稿],2014年12月18日。 九巴於1992年4月11日在沙田新城市廣場第1期設立首間顧客服務中心,並邀得1992年度香港小姐冠軍盧淑儀、亞軍劉殷伶及季軍張雪玲出席剪綵儀式。 有關轉讓舊車廠業權和興建新車廠所需的一切成本,全數由九巴股東負責,而不會把這些費用轉嫁乘客。
月輪街車廠現時只作泊車用途,不設維修設備,現時早更車長可以直接在該處簽到開工,無須於簽到時間前到達荔枝角廠派更組拍卡簽到再轉乘員工接送車到月輪廠取車。 九巴月輪街車廠(KMB Yuet Lun St. Depot,簡稱「月輪廠」)是九巴荔枝角車廠(L)轄下的衛星車廠,位於荔枝角深旺道及寶輪街交界東南側,即曼克頓山(前九巴荔枝角車廠)對面,出入口設於寶輪街,主要用作停泊巴士之用。 九巴現時保留了11多架退役巴士,退役巴士過往經常出席公開活動,以及保留7輛退役古董巴士存放在車廠內。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港島總區
1988年:引入首部成功運作、由主引擎驅動空調系統的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1/DX2437),車身塗裝以白色為主,使香港專營巴士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此外,九巴的不少記者招待會都會在此車廠舉行,例如介紹新車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保留非空調巴士等。 九巴月輪街車廠(KMB Yuet Lun St. Depot)是九巴荔枝角車廠(L)的轄下的一個露天的衛星車廠,位於荔枝角深旺道及寶輪街交界,即曼克頓山(前九巴荔枝角車廠)對面,出入口設於寶輪街,主要用作停泊巴士之用。 2012年5月9日雖與九龍灣車廠一同全冷,但因5月8日晚上轄下5A線(為九巴最後四條熱狗線之一,亦為該廠最後一條熱狗線)已宣告全冷,而成為第三間全冷服務的九巴主廠。 ),俗稱荔廠或直角廠,是九巴的車廠之一,公司車廠代號LCKD-LCK,位於西九龍興華街西100號,廠徽為L。
翌日,九龍巴士所有巴士路線全面更改為提供具有空調系統的巴士服務。 2011年7月19日,九龍巴士在記者會上表示,受到燃油價格高企、載客量持續下跌、鐵路網絡擴展及重組路線遇上重大障礙等因素影響,六成巴士線處於虧蝕,九龍巴士預計上半年度的業績將會錄得虧損,其母公司載通國際亦發出盈利警告。 在該年度,九龍巴士的每日平均載客量為256萬人次,較2010年下跌1.1%。
其主要管轄範圍為九龍西(深水埗區、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新界南(荃灣區、葵青區)的路線,部份行走葵涌及荃灣區的龍運巴士路線的車輛亦隸屬該廠。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146條路線增設巴士到站時間預報服務 覆蓋逾半九巴及龍運路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聞稿],2015年6月26日。 2013年10月26日,龍運巴士和九龍巴士首次設立八達通轉乘優惠。 乘搭任何九巴路線於屯門公路轉車站轉乘龍運E33線往機場方向,可獲$4轉乘優惠。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顧客服務
1997年前,九巴管理制度和香港其他傳統公司相似,總經理一人高高在上,下面是不同部門;決策方式採用「中央拍板」式,對市場反應較慢。 1999年:九巴與商業電臺合作,在巴士上安裝收音機設施,播放商業二臺節目,到一段時間後則播放香港電臺二臺節目。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1996年:九巴首次引入低地臺巴士-「丹尼士飛鏢SLF」單層巴士(AA49/GU719),方便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同時亦是首次引入「歐盟2型」巴士。 1992年6月:更改中文註冊名稱為「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以迎接60週年和反映其巴士行業。 、電訊盈科荔枝角機樓、深旺道路口、九巴月輪街車廠、曼克頓山(前九巴荔枝角車廠),南迄道路盡頭的荔枝角公園。
九龍荔枝角寶輪街九號: 服務時間及班次
91年官拜教育及人力統籌司,同年獲委任立法局官守議員,92年更被委任為行政局議員,一度被視為首任華人布政司的熱門人選。 2000年:使用智能卡「八達通」繳付車資已經非常普遍,九巴於同年4月完成為全線車隊裝設八達通卡閱讀器。 同年11月25日,九巴率先引入「路訊通」系統(前稱「資訊娛樂共同睇」),乘客可透過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收看資訊及娛樂節目;但亦有乘客視為噪音滋擾。 1992年:九巴註冊中文名稱由「九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改為「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 1988年:經過多年與生產商合作的試驗,九巴引入首部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1/DX2437),使香港的巴士服務進一步提升。